[ 索 引 号 ] 1150024000913403X1/2022-00114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石柱县政府办 [ 发文字号 ] 石柱府发〔2022〕32号
[ 标 题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6-01 [ 发布日期 ] 2022-06-01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61

(此件公开发布)



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县科技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在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质效、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鼓励科技创新十三条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七大举措》《石柱县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施国家、市级科技项目53个,县级科技专项42个。R&D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2506万元增长到202014277万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0.33%增长到2020年的0.82%

创新主体日益壮大。科技型企业从201510家增长到202020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3家增加到20209家。培育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5家,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9引进市内外科技人才300余人次,成立科技特派团1个、产业技术服务团队4个,推动建设石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等园区

创新质效大幅提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由20150.53件提高到2020年的3.19件。财政资助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率达到89%。登记科技成果36项。开发了五黄养阴颗粒、莼菜面膜、富硒天麻粉、石柱红系列辣椒制品等新产品100余个。其中,市级高新技术产品40个、重点新产品8个、名牌产品1个、ISO最新版本认证企业9个。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29.8%

科技合作成效明显。先后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畜科院、市中药研究院等20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组建研发团队,成立产业联盟、研究所、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在人才培训、技术引进、生产线改进、产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其中,与西南大学共同实施了100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建成黄连综合开发及示范魔芋丰产栽培及示范莼菜良种选育及示范等科技示范基地,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大户547名,培训农民5.3万人次。

全县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缺少重大引领性的原创成果,没有实现基础研究支撑技术突破、应用需求牵引源头创新的良性循环局面,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作用不明显。二是缺少带动型强的科创企业。全县中小企业109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占0.08%。无法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没有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通道。三是缺少影响力大的科创平台。没有实现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良性互动。四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全县中高级职称以上42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7%“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作用不明显。五是科技创新体制亟待完善。尚未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科技部门、产业部门、乡镇(街道)和各类创新体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强化。


第二节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围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县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等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实现石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转换。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全球新科技革命加速孕育兴起,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融合,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全面渗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加速成长,新兴技术领域成为国际博弈重点,高端人才、标准规则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科技创新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力量,科技创新面临更多机遇,也面临更多挑战。

从国内发展大势看,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坚持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我县必须从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奋斗目标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以四个面向为战略导向,加快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供给。

从全市发展布局看,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明确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重点任务,诸多政策、资金、项目有效叠加,创新要素与科技需求有效配置。我县必须主动融入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政策红利,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增添强大动能。

全县发展需要看,我县地处国家中西部地区联结点、两群结合部,既是成渝城市群直通中东部的交通要道,又是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进入长江黄金水道的前沿阵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必将为科技创新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同时,我县有享誉全球的黄连、莼菜、辣椒等特色产业,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良好的资源禀赋有利于形成我县独特的创新优势。随着县委、县政府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必将对科技创新提出更多需求,落实更多政策。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赋能,高品质生活添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贯彻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的决定,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部署,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作为主目标,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为推动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遵循科技创新客观规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要素,破除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康养休闲旅游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康养经济绿色本底,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技术广泛应用,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康养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深化科学决策、成果转化、多元投入、权益分配、风险防控等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县校(院)协同创新、部门协同会商会审、科技成果常态化对接等机制,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性障碍,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


第三节发展目标

2025年,初步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康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在成渝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走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前列,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35年,全县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现代康养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康养经济创新能力处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前列,全面建成“智慧石柱”“创新石柱”。

——创新绩效明显提升。创新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构建起知识密集、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培育绿色康养产品、医药及医疗服务、清洁能源、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5.65亿。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培育科技型企业240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建成市级研发平台8个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

——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政策措施更加健全,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创新效率大幅提升,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成果保护更加有力,创新价值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专栏1 “十四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20

指标值

2025

目标值

年均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预期性

10

2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预期性

0.82

1.0

3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3.2

4.5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预期性

1.1

1.6

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

预期性

29.8

40.0

6

战略新兴产业产值(亿元)

预期性

23.5

35.65

7

科技型企业数量(个)

预期性

201

240

8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个)

预期性

5

15

9

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数量(个)

预期性

4

8

10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预期性

7.4

15


注:【】为累计数。


第三章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


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夯实绿色生态工业创新基础,提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水平,加快康养休闲旅游业创新应用,大力发展社会民生创新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全县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康养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为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夯实绿色工业科技创新基础

守牢绿色环保底线,以康养消费品工业为重点,以集群发展为导向,实施绿色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转化顺畅、先进技术产品高效应用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新局面,打造高效生态产业链条。

构建绿色制造创新体系。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建材、机械设备、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科技需求,以企业为主、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领先、集聚效应显著、服务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推广普及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技术,推进康养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提升绿色生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康养消费品、绿色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创新体系,创建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加快建成全市重要绿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围绕数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康养消费品产业等领域,规划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产业和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应用和高技术服务,推动技术突破、应用和产业化,提升支柱产业科技水平,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以创新引领绿色生态工业做大做强,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康养制造业生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机器换人行动,推广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及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面提高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

专栏2 绿色生态工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绿色康养产品研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绿色果蔬、草食牲畜、粮油作物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应用及产品研发,重点开展以辣椒酱、火锅底料等为代表的风味调味制品和以牛肉干为代表的特色休闲食品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发展以果蔬饮料、果脯、大米制品等为代表的健康养生食品。力争实现绿色康养产品产值10亿元。

2.中药材产品研发。充分利用黄连、佛手、紫菀、前胡、大黄、金荞麦等中药材资源,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和中药产品研发,加快中成药、经典名方产品、中兽药和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基础好的重点产品二次开发,引进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基础好的重点产品、项目和企业,打造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

3.企业创新平台倍增计划。完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管理体系,加强研发机构引育工作,推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共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引进知名企业或研发机构来石建设政企合作的研发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外包、技术合同引进、重大项目成果引进转化等创新活动,实现建立研发平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35%

4.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上云上平台试点,支持中小企业应用公共云平台的云资源、云软件、云应用和云服务等,实现工业软件云端运用、信息系统云平台化部署、设备和生产线云平台化管理运维、企业业务云平台化经营发展等。到2025年,实现上云上平台企业15家。

5.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围绕康养消费品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设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流程工业知识自动化、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在工厂中的集成应用,到2025年,累计建成2个市级智能工厂,9个数字化车间。


第二节提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水平

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技需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解决制约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创制动植物新品种、提升农作物种植和加工水平,推进未来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体系,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实施农业科技研发计划。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能力建设,依托农业科研推广机构、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和创新示范基地,对接国家和市级科技主题专项,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在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保障科技创新成果来源供给。

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深化县校(院)科技合作,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和专家大院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建设重庆市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健全完善以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综合试验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依托,以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为骨干,以社会化服务力量为网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全面推进良种良繁工程。巩固扩大辣椒南繁”“北繁种子基地,开展石柱黄连”“石柱莼菜种源保护,建设黄连区域性良繁基地和优质莼菜种苗基地,积极推进黄连、黄精、天麻、茶叶等良繁基地建设。巩固提升生猪、中蜂等良种场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种源保障机制。加强种子种苗育繁推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可追溯管理体制,保障源头质量和安全。

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农产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新建一批农业示范园和绿色有机基地,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高山果蔬、辣椒、中药材的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康养加工食品,加快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标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等品牌农产品发展,重点培育以“源味石柱”为龙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成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

专栏3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计划。加强黄连大健康产品研发,启动黄连花保健品研发生产,加快以黄连为原料的日化品系列产品开发应用;积极引进企业开发木瓜酵素和饮料、黄精酒和黄精饮料、佛手精油和保健饮料、佛手胃炎颗粒等药食同源系列康养产品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2025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形成全县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集群。

2.特色果蔬产业创新发展计划。研究开发李子果脯、莼菜精深加工系列产品、高端茶叶产品,提升辣椒调味制品、火锅底料科技含量,扩大果蔬、茶叶就地加工产能,打造莼菜、辣椒、李子等绿色果蔬产业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个以上。

3.中蜂养殖产业创新发展计划。引进养殖、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展中蜂健康养殖、中蜂饲养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提升中蜂养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建设中蜂保种场、良种繁育场、标准示范场,选育培育地方优良中蜂品种,开发高端蜂蜜饮品、养生保健食品、美容美体用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逐步形成蜜蜂产业集群。

4.生态畜禽养殖产业创新发展计划。开展畜禽圈舍设计建设、畜禽疫病快速诊断、预防控制等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养殖设施设备,推进畜禽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0个、全自动屠宰流水线和冷链设施生产线各1条,年供鸡苗300万羽以上的供种企业1家。

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坚持名特优、绿色有机,建立统筹协调的全县农业基地物联网指挥中心及智慧农业载体、骨架,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加快建设全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展二维码技术应用,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形成一套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和投入监管。



专栏4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平台基地建设项目

1.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优先以我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莼菜、黄连、辣椒)为试点,集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对农场的数字化/3D可视化综合管理,包括远程诊断、自动控制、灾变预警、生产及质量追溯管理、农场人员/设备/资源实时动态管理,农场作物/牲畜自动化全程化实时动态管理,农产品可追溯化的配送服务等。建设农场智能化可视监控系统,环境智能传感器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对接B2B电商服务平台,形成产供销服务体系。

2.农业物联网指挥中心。对接市级空天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对农业资源要素、生产过程、时空方位及生产环境进行感知、诊断、决策,开展农业地块精确提取、耕地质量检测、作物长势及生长环境持续监测、重大植物疫情防护、灾害预警、农情信息动态跟踪等服务,精准指导全县智慧农业生产发展。


第三节加快康养休闲旅游业创新应用

围绕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布局,依托全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生态康养为主题,加大数字技术、数字设备应用力度,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研发一批六养产品、打造一批康养小镇、培育一批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

推进先进技术应用示范。围绕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等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智慧观光、智慧疗养、智慧美食、数字文化、智慧运动、智慧宜居等项目建设,建好用好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与营销平台、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和数字文化馆、线上博物馆、土家民俗AR/VR体验馆、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提升游客、市民智慧化体验和服务。

实施康养产品研发计划。依托森林植被、高山气候、天然氧吧、养生温泉、中药材、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巴盐古道、秦良玉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提升创新土家美食小吃、特色菜肴、传统宴席,融合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乡村民宿、土家生活馆等,开发药食同源绿色农产品、健康养生产品,打造天然氧吧中心和特色森林康养产品体验中心。

打造石柱文化艺术品牌。充分挖掘石柱土家文化、秦良玉文化、巴盐古道文化,打造巾帼土司城、巴盐古道文化走廊等,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实施品牌塑造计划,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民间演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建立景区风情演出、大众娱乐演出、小剧场演出等多层次、多种类民族民间演出产品体系,推动形成地域标志性商品、地方特产和一般旅游商品构成的民间工艺品体系。

专栏5 智慧旅游创新应用重点项目

1.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对接全县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与涉旅部门数据的横向融合。提升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等相关涉旅行业到县旅游部门的数据纵向归集能力,支持千野草场、大风堡、毕兹卡绿宫、万寿山、万寿古寨等景区建立数据感知系统,丰富旅游企业及涉旅企业的数据采集能力,包含旅游企业数据源以及涉旅企业数据源,构建数据挖掘、分析模型,为实现景区的游客分流、宣传营销以及县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日常运行监管、安全应急指挥调度以及制定宣传营销策略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2.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智慧旅游服务提供LBS地图、ARAI语音、政务数据接入、信息发布等基础能力。优化升级石柱旅游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在线预订、在线支付、旅游线路定制、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一体化功能,面向游客提供无缝化、即时化、精确化、互动化的旅游服务。开发电子导游导览功能、为游客提供生动有趣的导游讲解、导游推荐等导游导览服务,建立面向公众的电子导游库,开展游客选择导游服务。对接各大景区景点、车辆游船、航班等票务系统,提升公众购票效率。开展石柱旅游交互评价,形成景区动态评价、导游服务评价及旅行社评价机制,实现游客旅游体验、服务质量的真实测评,推进景区、旅行社、酒店、导游等涉旅要素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诚信服务。

3.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互通的立体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实时掌握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拥堵情况、天气情况,实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全程预警应急处置。建立旅游舆情监控平台,实时采集分析互联网关注的旅游数据,监测社交媒体数据,及早发现我县旅游相关舆情。对重点舆情信息通过平台进行内部通报告知,并在微信、微博、小程序、互联网新闻门户、县融媒体中心等网络媒体快速发布应对信息,第一时间引导舆论走向。建立全县旅游行业协同办公系统,增强全行业信息发布、公文处理、协同办公、资源共享的时效性,打造全县旅游行业“无纸化、信息化、高效化、协同化”政务管理体系。

4.智慧旅游营销平台。整合全县旅游产品资源,打造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营销网络系统平台。依托游客消费分析、游客来源地区统计等大数据分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准确把握游客需求,逐步实现全县旅游业智慧化服务、智慧化营销、智慧化管理。

5.文化艺术创新平台。提升民族文化中心服务效能,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探索打造秦良玉文化工程、太阳出来喜洋洋文化工程、武陵山区龙河流域土家传统民族文化带、“重庆石柱黄连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建设精品康养小镇。以乡村振兴重点支持村镇为示范,结合市场需求,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围绕石柱土家风情、民俗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和康养文化,深度融合健康养生、旅居度假、生态运动、文旅体验、休闲农业等功能,实施一批医养结合、研学旅游项目,打造差异化显著的土家文化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初心康养小镇、农耕田园小镇形成生态健康养生小镇产业体系。

专栏6 精品康养小镇重点项目

1.土家文化康养小镇。充分利用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摆手舞、玩牛、薅草锣鼓等土家风情载体,深入挖掘民歌文化、土家文化、巴盐文化等土家民间文化内涵,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重点打造万寿古寨、西沱古镇等土家文化康养小镇。

2.温泉康养小镇。对接国际标准,发掘冷水镇温泉“边泡温泉边赏雪景”特质,融合石柱土家风情、民俗文化,开发温泉康养产品,突出温泉的康复和疗养功效,结合游客差异化需求,建设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生态有机种养植基地等。

3.中医药康养小镇。以黄连、大黄、佛手等道地药材为发展重点,结合山茱萸、三木药材、金荞麦、紫苑、前胡、天麻等中药材基地建设,融合中医药文化、佛道儒家文化、土家风情等元素,开发面向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药康养产品和服务项目,打造中医药生命养护中心、森林养生课堂、运动拓展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健康管理中心、康复疗养中心、膳食食疗中心等项目,形成中医药康养新业态。

4.农耕田园小镇。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以共享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集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土家院落文化、古树文化、城郊休闲农业园、乡村民宿、土家生活馆等载体,开发集森林疗养、田园观光、民宿、乡村旅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农耕田园康养小镇。

5.初心康养小镇。以中益乡为中心,巩固脱贫攻坚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与民歌文化、土家文化、巴盐文化相融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植入红色基因,荡涤心灵,将绿水青山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打造宜农宜旅、农旅融合的“一村一花”特色初心康养小镇。


第四节大力发展社会民生科技

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建设智慧石柱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平台、智慧城管平台、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打通政务部门信息互认通道,促进部门之间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民生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高效化、基础设施先进化。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推广智慧课堂、共享图书馆、未来教室等智能学习应用,加快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加快建设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持县人民医院建设县标准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和县中医院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推动重大疾病防治、健康管理、智慧医疗等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专栏7 智慧城市重点项目

1.智慧石柱指挥中心。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建立“智慧石柱”云平台和指挥中心实体大厅,通过城市物联网平台实现对不同领域运行态势实时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加载城市交通、建筑物、基础设施、人等全要素的全量运行数据,建设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形成集全景展现、指挥调度、决策优化等于一体的大平台。

2.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公用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等城市管理部件感知及反馈体系,支撑市政设施远程控制、策略控制、定时控制、经纬度控制、电量监测、状态监测、故障报警、故障预警的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的建设。建设智能照明管理系统,重点发展城市照明智能调光、自动控制等技术,加深对县城路灯照明和景观灯饰智能化控制。依托城管指挥中心,整合已建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化粪池危险源监控系统、智能环卫系统、石柱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及数据,加强与公安、住建等部门主题数据库共建共享,实现对全县城管范畴的数字化管理。

3.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指挥平台,与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对接,实现公安、应急、环保、工业园区、城管等多部门应急联动能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建设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管理网络,创新公共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方式,提高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卫生防疫等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推进消防科技成果应用,提升灾害应急防范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实现领导集中决策、专家集中会商、新闻集中发布、作业集中指挥等功能,同时支持图像传输、视频会议、可视指挥等应急指挥需求。

4.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市级全民健康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医院管理、挂号服务、诊疗服务、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护等医疗卫生领域,简化就诊流程、减少重复检查、减轻病人负担,方便群众就医,形成医疗、分级诊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的便利化服务应用。建立人口健康领域数据标准、业务标准与交换标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卫生、民政、医保等信息资源,强化人口家庭、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综合管理等数据的协同采集和共享交换,加强跨医院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及跨医院信息共享和互认,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智慧医院示范工程。结合我市智慧医院建设要求,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载体,利用物联网、认知计算、AI影像分析等技术,对医护人员、药品材料、设备器械和车辆设施等进行标识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医院信息的智能识别、采集及分析处理。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推进药品自动分送、设备自动分检、病理自动分型等系列智能化应用。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与5G网络,推进智慧急救、智慧手术室、远程会诊、移动查房等诊疗应用,助力医院智慧化发展。

6.智慧校园。对全县教育城域网进行升级和IPv6改造,构建以专线网、无线网、物联网为基础的可靠网络系统。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切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市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互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安全监测,提升校园安全工作智能化水平。开展“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培训”,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新路径,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7.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加大全县视频监控的新建与升级力度,新建全县监控核心平台,对接现网其余监控平台,对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实现重点区域和领域全天候、全覆盖实时监控。加强黄水旅游安保智能管控系统应用,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推广应用“平安乡村·智惠农家”防控系统,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第五节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围绕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要求,不断提高康养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康养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康养消费品工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拓展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丰富康养服务新业态,构建形成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推动服务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和融合创新为引领,结合康养产业各环节需要,引进、培育现代服务企业,丰富和完善康养产业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供需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水平和防风险能力,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康养制造业融合发展。

升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丰富康养服务新业态,推动云上文旅馆,强化康养公共服务宣传营销。升级一批核心商圈,建设一批康养消费聚集区,培育一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新模式,打造一批康养生活新场景、新品牌。

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布局网货加工中心、电商大数据中心、云展示中心等功能区域,实现电商产业聚集化发展。以电商交易平台为核心,集聚一批电商创业人员,孵化、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企业,示范培育一批中小型农产品网商,共建电商产业园,智能驱动电商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形成集电子商务品牌企业、第三方运营服务商、高新技术、互联网信息服务、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集聚区。

专栏8 现代服务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石柱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推进石柱电商产业园建设,扩大电商产业园规模,完善电商公共服务、创业孵化、人才培养、仓储配送、快递物流等功能,加大电商、物流及有关企业的引进力度,提升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电商产业园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产业链条完善、生活环境优美的电商产业园。

2.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全市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建立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县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归集商务数据,同时与县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对接,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物流体系数据汇总。收集汇总淘宝、京东等各类异构数据,并采用大数据主流的框架和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存储;采用数据挖掘、数理统计等相关技术,提取数据中隐含的、未知的、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和规律,做到及时预测和提前预警;通过数据报表工具,根据需求制定多样的、针对性的数据报表,重点包括有关电商交易额、快递订单量、乡镇级店运营、交易产品信息数据,管理所有电商信息及与其相关的资源。

3.源味石柱”电商平台。推动“源味石柱”平台渠道共享功能,与市级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系统衔接,形成互通体系,充实快捷支付、文化展示等业务,扩大产品入驻规模,推进与各网商企业互享互通,打造成为全市品牌电商平台。积极推动“蚁农网”“念椒商城”等本地小平台对接大平台,利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资源,设立我县平台链条共享专区和专营店铺。争取阿里巴巴入驻,在“兴农扶贫”频道开设石柱扶贫专区,拓宽产品营销渠道。


第六节促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推广环境修复和治理技术。在生态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治理、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推进生态环保智能化。建设智慧河长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要素监测系统、智慧林长信息平台、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各类生态环境要素的高质量、纵深化、过程化、精细化、系统化监管。完善智能环卫系统、智能垃圾箱、智能环卫作业车等设备,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引导市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推广普及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高效末端治理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工艺设备,建设能效领跑者和绿色工厂,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深入开展农药残留超标等专项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

专栏9 生态环境创新应用重点项目

1.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监管平台。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构建全县数据采集、监督管理、应急指挥、公众服务应用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监管平台,实时采集重点水域、重点区域、重点排污企业的信息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加强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推动生态环境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实现环境监管的全面化、高效化、智能化,提高对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污染溯源。

2.智慧河长平台。整合集成水利、资源、地理、环境、统计、气象等信息数据建设智慧河长平台,建成自动监控、指挥调度、“一张图”服务、行政管理、政法管理、移动终端、公众信息服务等功能模块,实现专业业务数据建模、河道综合监管预警和污染源治理全过程管控。

3.智慧林长信息平台。建设集林业工作平台、林业监管平台、林业数据平台为一体的智慧林长信息平台,实现对森林资源、林业生产、林业灾害、生态环境等进行天、空和地的立体实时监测,实现人-物-资源利用一体化、空间化和实时化,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决策、管理、监督、考核评估的现代化和精准化。

4.水污染防治项目。推广应用流域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流域生态安全辨识预警和监管等技术,开展长江、官渡河、马武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石柱县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西沱镇岸线和牛石嵌河、黎家河、菜地坝河等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

5.土壤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项目。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龙潭境内重金属固废综合利用、铅锌矿洗选厂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龙潭乡铅锌矿渣综合整治示范等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石柱县水土保持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沿溪河长江三峡生态调节堰工程、藤子沟水库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置工程等生态修复项目。

6.重庆市绿色工厂建设项目。打造“重庆市绿色工厂”,选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目录等绿色物料,或利用再生资源及产业废弃物等作为原料。控制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产生量、废水产生量,推进企业用地集约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第四章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


面向主导产业、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实施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计划、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和创新体系效能,夯实科技自立自强力量基础。


第一节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培育康养产业人才队伍。实施康养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完善重点产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引进、用好适应康养经济发展的人才,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适用性、技能型人才队伍。实施康养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集聚、产业及创新人才培养、紧缺实用人才引进开发等行动,形成集合高端人才、应用人才、本土人才、产业从业者的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重庆智慧康养职业技术学院、县职教中心服务能力,培育现代化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制定实施更具吸引力、推动力的人才政策,构建以康养产业为重点、重点企业为主体、兼顾塔尖”“塔基人才的引才、才、用才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创业载体,吸引科技人才来石创新创业。实行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政策,落实顶尖人才、柔性引才用才和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税收、奖补政策,落实鸿雁”“英才计划,落实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政策,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针对县内重点项目,将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结合,坚持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引进项目与引进人才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各领域技术型、经营型、管理型人才。依托国际、国内知名高校资源,结合我县社会经济现状与产业特点、企业家自身需求,以重庆小天鹅百福食品有限公司、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重庆海庆新材料有限公司等规上企业为代表,不断拓宽企业家培训、考察学习渠道,开辟更多接触学习相关科技创新知识应用的渠道,培养一批懂科技、懂产业、懂投资的科技型企业家。

专栏10 人才行动计划

1.专业技术人才集聚行动。实施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程,整合现有县级引才政策和项目,统筹打造引才品牌;积极引进各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采取短期兼职、客座顾问、项目合作、技术联姻、人才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产业及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优秀青年企业家,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培育产业技术人才,聚焦产业需求,按照“一产业一人才培养计划”,以研发人才、企业工程师等产业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产业技术人才。

3.紧缺实用人才引进开发行动。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吸引大学毕业生在我县就业创业。加大对青年人才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每年选派实用人才到农村服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回引到村挂职、创业本土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建立县级社会工作服务创新创业基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定数量的全县各类专任教师、卫生人员、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人才、电商人才。

4.职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康养人才培养工程,建好重庆智慧康养职业技术学院及实训基地,提升县职教中心服务能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重庆智慧康养职业技术学院、县职教中心专业建设,力争办成一批渝东南地区一流专业。完善职教功能保障,建设电子、旅游和汽修等实训基地、“双基地”,提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5.全民素质提升行动。深化就业创业技术技能培训,大力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好石柱社区学校,协助办好石柱老年大学,建设村级老年活动站。构建网络学习模式,为村社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技能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第二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聚焦卡脖子技术、高层次人才、上下游联动,瞄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

实施企业创新转型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落实企业创新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要素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大研发投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瞄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开展技术创新,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技术攻坚、成果转化、中试实训、人才引育的中坚力量。

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上云”“上规”“上市,建成3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促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

专栏11 企业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方向

1.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2.科技型企业。注重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企业所在行业不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范围,不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的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

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实施科学的精益化管理,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或产品生产执行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取得相关特色称号。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发新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企业创新联合体。行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围绕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与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按市场经济规则联合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效整合创新要素,提高集成创新效率,知识产权共享,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开发与需求结合,构建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或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第三节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机构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实施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计划,引导企业、高校、机构、政府多元主体投入,建设涵盖国家、重庆市和石柱县三级的线上线下平台体系,构建企业、人才之间的桥梁、纽带,打造产业企业资源圃、创新人才家园,为康养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引进培育研发设计平台。聚焦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技术发展需求,推进康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争取市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创新企业来石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市级双创平台,发展一批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测检验等高技术服务平台,深度参与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共性技术平台。

实施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加速推进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建成9个数字车间和2个智能工厂,实现35%的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打造市级智慧园区。完善农业科技平台体系,提档升级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武陵山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巩固发展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建设三大拳头产业(辣椒、黄连、莼菜)种质资源库,建成重庆市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石柱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中医药产业园等。

专栏12 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1.重庆市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立足石柱,服务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面向全国类似生态区域。以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着重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展资源植物的收集与功能评价、资源植物关键基因的发掘与调控、资源植物优良种质的创制与应用,植物分类学及生理生化研究等,加强植物新品种选育、提高产量、改良质量等研究,开展现代山地农业高效种植技术集成研究,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2.市级智慧园区。完成工业园区硬件和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以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物联网广泛覆盖,建成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和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构建协同办公、经济运行、政务服务等智能化应用于一体的市级智慧园区。

3.重庆康养研究院。依托农旅公司建设重庆康养研究院,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组织实施康养产业调查研究、产品开发、品牌创建、业态培育等创新服务,组装集成康养产业核心技术,推动康养产品产业化,为“康养石柱”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4.石柱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围绕石柱黄连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组建黄连研究团队、功能处室,开展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国内一流的黄连产业研究水平、一流的黄连产业创新人才基地、一流的黄连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科技开放合作平台。

5.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以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医院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的科研机构为龙头,农村科研能人为补充的中药材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建成黄连科技专家大院和县、镇、村三级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形成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集成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品种选育、栽培新技术研究推广、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培育中药材产业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企业。

6.重庆市石柱黄连科技小院。建设线下服务工作站,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县内研究院、农业站所、各类企业科研仪器和研发平台等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第五章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在科技投入、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科技交流、创新文化上下功夫,打造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创新生态,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


第一节强化科技投入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设立县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确保财政一般预算科技经费支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适应,到2025年科技经费占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以上。加强与国家级和市级科技经费的配套联动,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科技投入,引导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商贸发展、微型企业等各类资金向科技创新倾斜。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比例。

加大金融支撑力度。积极争取渝东南科创基金落户我县。做大我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科技型企业政银企融资对接和监测评估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对接种子、天使、风险投资基金,鼓励银行机构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产品,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创新。建立重点企业上市储备库,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引进法律、会计、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


第二节强化人才服务

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对发展急需的顶尖科技人才,量身定制激励政策、一人一策引进人才,推荐本土人才申报市级国家级人才称号,打造卓越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健全专业化、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落实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科研平台、科技项目、薪酬待遇等支持力度,为人才提供高品质服务。


第三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源头保护计划,深入开展铁拳蓝天等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积极争取创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企业专利导航,推进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培育,鼓励企业利用专利权、商标、版权质押融资,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探索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建立重点市场、重点产业及企业、涉外高知名度品牌保护名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节强化科技交流合作

推进开放创新协同发展行动。瞄准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融入川渝科技创新合作、一区两群科技创新合作,强化规划设计、制度保障、重大项目联动,建立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和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构建相生相容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培育中心城市带动区县、区县服务中心城市、区县之间优势互补错层发展、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机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三峡库区城镇群、武陵山区城镇群和湖北恩施地区的科技交流对接,探索建立资源、成果、招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创新主体、科技成果、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平台机构跨区域流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五节弘扬创新文化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采取现场讲解、设置展板、发放资料、展示模型等形式进行宣传活动,让科技创新成果更为人所知,深入人心。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为重点人群,采取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推动个人与城市的创新发展,普及科技创新在生产生活应用价值,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厚植创新文化土壤。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完善鼓励创新试错政策体系,建立科研人员澄清保护制度,营造自由宽松的科研氛围,激励干部和科研人员大胆创新、担当作为。加强科技创新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科技创新领域新进展、新成效、新典型、新榜样,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好创新故事,为科技工作者前行科研、拼搏创新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推动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局面,使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县委对科技创新的统筹领导,调整充实石柱县科技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推进全县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安排、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建立县级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技创新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之间开展创新合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各县级部门、乡镇(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第二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直通车项目”“备案制项目等项目形成机制和组织模式,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和政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会商会审机制,深化县校(院)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建立科技成果动态管理、常态化对接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规范科技成果处置管理流程,实行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和成果转化绩效导向评价机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制定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优化科技项目调整、变更、终止等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增信分险作用,做好创新伦理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完善鼓励创新试错政策体系,建立科研人员澄清保护制度,激励干部和科研人员大胆创新、担当作为。


第三节加强监测评价

明确科技创新责任分工,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和中长期目标,完善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创新激励考核机制,加强跟踪问效,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构建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的指标体系和十四五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定期跟踪评价,推动科技创新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附件:1.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重点任务

2.名词解释

附件1


石柱县科技创新十四五重点任务

序号

任务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期限

实施主体

备注

1

重庆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石柱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着重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展资源植物的收集与功能评价、资源植物关键基因的发掘与调控、资源植物优良种质的创制与应用,植物分类学及生理生化研究等,加强植物新品种选育、提高产量、改良质量等研究,开展现代山地农业高效种植技术集成研究,面向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开展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2

重庆康养研究院

依托农旅公司建设重庆康养研究院,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实施康养产业调查研究、产品开发、品牌创建、业态培育等创新服务,组装集成康养产业核心技术,推动康养产品产业化,为康养石柱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农旅集团


3

石柱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

围绕石柱黄连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组建黄连研究团队、功能处室,开展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国内一流的黄连产业研究水平、一流的黄连产业创新人才基地、一流的黄连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科技开放合作平台。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农业农村委


4

重庆市石柱黄连科技小院

建设线下服务工作站,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县内研究、农业站所、各类企业科研仪器和研发平台等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科协、有关企业


5

企业创新平台倍增计划

完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管理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机构引育,引进建设政企合作的研发平台,实现建立研发平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35%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6

中医药产业园

建设中药材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建成黄连科技专家大院和县、镇、村三级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形成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集成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品种选育、栽培新技术研究推广、产地初加工技术等,研究建立佛手、山茱萸、三木药材、金荞麦、紫苑、前胡、天麻等的GAP生产技术,培育中药材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农业农村委


7

智慧石柱指挥中心

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建立智慧石柱云平台和指挥中心实体大厅,实现对不同领域运行态势实时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加载城市交通、建筑物、基础设施、人等全要素的全量运行数据,建设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形成集全景展现、指挥调度、决策优化等于一体的大平台。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大数据发展中心


8

市级智慧园区

完成工业园区硬件和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以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物联网广泛覆盖,建成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和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构建协同办公、经济运行、政务服务等智能化应用于一体的市级智慧园区。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委


9

城市物联网平台

面向各领域、各类型感知识别设施,提供集中管理、智能控制、设备互联、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所需的各类服务,依托物联感知数据库有效整合视频、传感等各类物联感知数据,构建标准、便捷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环境,支持各部门已建物联网应用对接和拟建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为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情况,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应用展现。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大数据发展中心


10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形成医疗、分级诊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的便利化服务应用;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卫生、民政、医保等信息资源,强化人口家庭、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综合管理等数据的协同采集和共享交换,加强跨医院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及跨医院信息共享和互认,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科技平台类

2021年至2025

县卫生健康委


11

机械设备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

围绕全市汽摩及装备制造等大型产业集群,引进动力电池单体及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机、电子水泵、电动燃油泵等生产技术和生产线,引进转化低速电动车、农用机械、电动专用改装车和精密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等科技成果并推动其产业化,探索实施与服务机器人有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产业创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2

清洁能源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

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加强水能、太阳能、页岩气、风能资源成果引进、工艺创新、装备升级以及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产业创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3

中药材产业创新

利用黄连、佛手、紫菀、前胡、大黄、金荞麦等中药材资源,开展中成药、经典名方产品、中兽药研发和重点产品二次开发,研发黄连大健康产品和以黄连为原料的日化品系列产品,开发木瓜酵素和饮料、黄精酒和黄精饮料、佛手精油和保健饮料、佛手胃炎颗粒打造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

产业创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4

特色果蔬产业创新

研究开发李子果脯、莼菜精深加工系列产品、高端茶叶产品,提升辣椒调味制品、火锅底料科技含量,扩大果蔬、茶叶就地加工产能,打造莼菜、辣椒、李子等绿色果蔬产业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个以上

产业创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5

中蜂养殖产业创新

引进养殖、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展中蜂健康养殖、中蜂饲养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建设中蜂保种场、良种繁育场、标准示范场,选育培育地方优良中蜂品种,开发高端蜂蜜饮品、养生保健食品、美容美体用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产业创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6

生态畜禽养殖产业创新

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0个、全自动屠宰流水线和冷链设施生产线各1,年供鸡苗300万羽以上的供种企业1家。

产业创新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7

绿色生态工业创新示范

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上云上平台试点,应用公共云平台的云资源、云软件、云应用和云服务等;围绕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设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流程工业知识自动化、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在工厂中的集成应用,到2025年,建成智能工厂2个,数字车间9个。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企业


18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

以石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建设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建成农场智能化可视监控系统、环境智能传感器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对接B2B电商服务平台,形成产供销服务体系。对接市级空天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推进农业物联网指挥中心建设,完成畜牧云、畜牧系统信息平台、草牧业系统。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农业农村委


19

康养旅游应用示范

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平台,提升相关涉旅行业数据归集能力,构建数据挖掘、分析模型,为景区游客分流、宣传营销、日常运行监管、安全应急指挥调度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文化旅游委


20

电子商务应用示范

依托全市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建立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平台;推动源味石柱平台渠道共享功能,与市级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系统衔接,推进与各网商企业互享互通,打造成为全市品牌电商平台;推动蚁农网”“念椒商城等本地小平台对接大平台;争取阿里巴巴入驻,在兴农扶贫频道开设石柱扶贫专区。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商务委


21

生态环境应用示范

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监管平台、智慧河长平台、智慧林长信息平台、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和森林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生态环境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实现环境监管的全面化、高效化、智能化,提高对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污染溯源。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


22

医疗卫生应用示范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支持县中医院牵头创建中医重点专科,支持县医院、县中医院建设市级智慧医院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卫生健康委


23

智能政务应用示范

依托县行政服务大厅,打造智能化便民办事服务大厅,开展身份异地快速核验、统一信息认证等虚拟面对面办事服务新方式试点示范应用,推进跨部门政务协同办公,并联审批,开展智能机关试点应用。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行政服务中心


24

数字城市应用示范

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停车平台、智能城市交通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和智慧小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城市管理局


25

社会民生应用示范

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设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安全监测,提升校园安全工作智能化水平。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加强黄水旅游安保智能管控系统应用,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推广应用平安乡村·智惠农家防控系统,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县委政法委、县教委


26

特色康养小镇

以乡村振兴重点支持村镇为示范,结合市场需求,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围绕石柱土家风情、民俗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和康养文化,深度融合健康养生、旅居度假、生态运动、文旅体验、休闲农业等功能,实施一批医养结合、研学旅游项目,打造差异化显著的土家文化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初心康养小镇、农耕田园小镇,形成生态健康养生小镇产业体系。

成果示范类

2021年至2025

有关乡镇(街道)





附件2



1. R&D经费支出:即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或单位)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2. 地区GDP:即地区生产总值,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3.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每万人拥有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

4. 高新技术企业: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6. 高新技术产品:指由国家或省(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家高新技术重点范围、技术领域和产品参考目录的全新型产品。由国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叫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

7. 大数据智能化:是指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即大数据在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等工业应用。

8. 云计算: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

9.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10.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11.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2. 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3. 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15.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16. 产业集群: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17.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18. 科技特派员:立足市场需求和三农需要,按照一定程序选派,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19.机器换人:指企业通过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20. 星创天地:为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部提出了打造农业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0157月在重庆启动了首批星创天地试点工作。星创天地是将众创空间引向农业农村,以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为载体,由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为科技特派员、农村中小微企业、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提供创意创业空间、创业实训基地,构建科技咨询、质量检测、科技金融、创业培训和辅导、管理、法律、财务等一站式开放性全方位新型综合服务体系。

21.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孵化器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22.揭榜挂帅制度: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通常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面向全社会征集科技创新成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惟求实效的特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