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50024000913403X1/2022-00059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石柱县政府办 [ 发文字号 ] 石柱府发〔2022〕26号
[ 标 题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4-11 [ 发布日期 ] 2022-04-15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411

(此件公开发布)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石柱制造业发展现实基础

一、石柱“十三五”制造业成就评估

“十三五”以来,石柱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培育特色生态工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工业招商引资,全力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工业持续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十三五”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石柱工业经济运行整体较为平稳。“十三五”末,全县规上工业企业49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3亿元、税收2.3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石柱工业围绕“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大力发展以智能终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以优质农产品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以风电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以中医药和机械设备为重点的康养制造“四大生态工业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煤矿行业全面退出市场,铅锌、水泥等传统行业占比进一步缩小。“十三五”末,“四大生态工业产业集群”规上企业3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

——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十三五”末,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科技型工业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全县备案研发准备金企业18家,规模工业研发投入超过5700万元,建成市级研发机构5家,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2个、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3个,通过国家两化融合体系贯标企业2家,建成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水平在渝东南地区名列前茅。制药、材料、轻工、食品等重点行业企业普遍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市级绿色工厂1个、市级能效领跑者2个,绿色发展水平取得一定成效。

——平台配套逐步完善。“十三五”末,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6.8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32.99万平方米、安置房46.76万平方米。运动场、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生态事故应急系统等配套设施齐全。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商业业态布局、社会管理等进一步细化,运行更加高效,产业承载能力较强。2020年,园区入驻企业64家,规上工业产值37.4亿元,规上工业税收7594万元,园区投产规上企业产出强度65.56亿元/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59.21%。工业园区已成为石柱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康养制造初步成型。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康养消费品为重点的康养制造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累计培育规上企业12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5亿元,税收1300余万元。以辣椒、牛肉、豆腐干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条较为完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即食火锅、果蔬饮料等新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运动鞋服、棉衣等轻纺产品出口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地区;黄连、黄精等中药饮片、中成药在区域市场具备较强影响力。金由淀粉、水火土莼菜、厦渝服饰、旺隆黄连等一大批项目注入新鲜血液。成功创建“市级康养消费品产业园”,为建成“全国生态康养胜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石柱制造业发展本底诊断

——整体实力依然偏弱。“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2%,达到34.5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的20.1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工业对经济及财税增长的支撑力不够。各特色支柱产业规模不大,单个产业最大规模不过15亿元,企业户均产值不足2亿元,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体系,严重缺乏“龙头”“整机”企业带动。绝大多数企业均从事粗加工或代加工,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种类单一,品牌效应不强,缺乏竞争优势。企业创新赋能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投入,现有研发机构不具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自主创新能力。大项目招引难,开工率低,工业“底子”尚薄。

——投资增长明显不足。“十三五”期间,石柱签约引进工业项目51个,协议引资611亿元,但项目落地率、开工率、投资完成率都比较低,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31亿元,仅占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的10.29%,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全县工业投资增量主要是依靠基础设施投入(占70%),新增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招商引资跟进节奏不紧,工业园区项目投入产出效应尚未形成,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平台功能还需增强。原西沱生态工业园本已基本成型,但与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空间重叠,已按中央环保督察要求整改撤出。南宾工业园A1.89平方公里已纳入县城城区规划,入驻的生产企业将逐步搬迁。现有的南宾工业园BC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难以满足中长期发展需要,园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给工业平稳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园区物流、商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招工难,为招商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壮大带来不利影响。

——企业创新推动力依然不足。全县科技资源匮乏,没有国家级科技资源,市级科技资源也非常缺乏,现有科技资源对全县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还很弱,科技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小,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没有实现本地产业化。既有工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科技创新驱动需求强烈。全县工业企业十分缺乏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专业人才,产学研用体系在工业产业中亟需完善。

三、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一)发展机遇

——“双循环”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深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著,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重大政策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战略使命,本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发展潜力巨大。石柱处于连接渝东南、渝东北的前沿阵地,集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于一体,享受国家和重庆市多重政策红利,各种重大政策的叠加,形成发展合力,给石柱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重庆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把“一区”做大做强,把“两群”做特做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重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好“三个作用”的具体实践。推动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同发展,是重庆谋划推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把国家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的系统部署。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打造大旅游、大物流、大商贸,为石柱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综合环境。

——梯度转移带来重大产业机遇。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因成本快速上升、利润空间下降,市场规律驱使企业向要素成本和经济技术梯度较低的西部地区转移。一些大型企业也逐步在西部地区进行规划布局。在经济新常态下,伴随着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移会更好更快地进行,这对于西部地区是共同的机遇。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带来的机遇。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是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需要对如何实现新的碳减排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政策举措,各个地方政府、中央相关部门的五年规划也会做出部署和安排,而为了实现新的碳减排目标,提高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例、健全碳减排激励机制、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等将是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这对于拥有清洁能源产业优势和丰富森林资源的石柱县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重大机遇。

(二)面临挑战

——经济下行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经济制约因素较多。目前石柱经济面临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大项目、好项目较少,投资对经济的拉力未能充分显现的问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石柱工业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

——要素趋紧与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受宏观大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受政府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土地供应等资源要素约束日益凸显。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涉及到大量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传统产业转型、能源利用技术提升,以及新产业的出现等,当前处于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低碳化、智能化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过渡期,资源环境超负荷严重破坏工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较高的生态代价和环境成本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

——区域制造业转型发展中产业同构。近年来,石柱周边区县纷纷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依托各自优势加快产业导入和转型升级,产业基础及规划定位方面同质化趋势明显,尤其丰都、忠县、云阳、秀山等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条完整度、平台功能完善性都已领先一步,集群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均规划布局建材、食品、医药、装备等产业,如何在错失先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石柱特色是面临的又一挑战。

——发展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环境成本、物流成本等在内的发展要素成本价格的上涨,要素价格的上涨使原有的竞争优势下降使引进外资的压力增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为石柱县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承接国内外相关产业转移、参与全球分工带来更大压力,对石柱制造业增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国内产业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在区域竞争中的作用下降,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作用变得更为重要,而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匮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石柱承接、发展高端产业带来一定制约。

第二章明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亲临石柱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着力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更加突出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建设链群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质量效益显著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着力打造全市绿色生态工业示范区,为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把生态优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要求,持续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项目环境、安全准入。积极开展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用更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影响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深入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业竞争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加快新技术在产业、企业、产品中的植入渗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合理布局、集聚发展。聚焦园区平台承载功能提升,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水平,构建科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工体系,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资源,引导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或租赁厂房,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规划布局中小企业集聚区,分步有序引导分散企业进入园区,进一步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坚持突出重点、持续发展。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方针,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科学确定支柱产业,着力优化支柱产业供给体系,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构建地区细分特色产业链条,形成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领先的特色制造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全县制造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平台功能更加完善,创新引领更加突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建成全市康养消费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70家以上,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30亿元(其中制造业90亿元),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超过1/4,工业税收每年增长10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15%

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基本形成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产值占比分别达到25%15%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1.6%,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

绿色水平进一步提高。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5%、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创建绿色工厂1个,节水型企业2家,力争建成绿色园区。

2035年,全县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质效在两群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全市绿色生态工业示范区。

石柱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2020

2025

2035

指标

属性

总量结构

规上企业户数(家)

49

70

100

预期性

规上工业产值(亿元)

63

130

250

预期性

其中:战新产业占比(%

20

25

35

预期性

数字经济占比(%

10

15

20

预期性

规上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3.4

6

15

预期性

康养消费品规上工业产值(亿元)

12

30

60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亿元)

34.53

60

120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2

25

30

预期性

综合质效

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24

30

40

预期性

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5.41

15

20

预期性

创新能力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亿元)

0.57

2

7

预期性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1.1

1.6

3

预期性

市级研发机构数(个)

5

7

15

预期性

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

29.8

50

60

预期性

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

29.17

35

45

预期性

规上企业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占比(%

2.5

5

8

预期性

智能制造

数字化车间(个)

4

9

20

预期性

智能工厂(个)

1

2

5

预期性

绿色发展

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14.5%

-


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15%

-


绿色工厂(个)

1

2

4

预期性

备注:【】表示累计数。

第三章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一、积极壮大康养消费品产业集群

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石柱生态优势,紧紧围绕优质农副产品和地道中药材,推动黄连、辣椒、莼菜等“三色”产业延链补链,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中医药、特色轻纺、新兴消费品等产业,打造康养制造名片。到2025年,建成全市康养消费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亿元。

(一)绿色食品

——以辣椒制品为代表的特色调味品。围绕“石柱红”辣椒品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消费需求,发展健康、安全、营养、高品质的调味品产业,巩固发展豆瓣、酱油等发酵制品、火锅底料以及小龙虾、水煮鱼、重庆小面等渝菜复合调料,开发一批辣椒酱、辣椒油、花椒油等系列产品。改良提升配方,推广无添加、低糖低盐低脂等健康膳食标准,减少加工过程营养流失,优化不符合养生理念的配料用量,主动迎合不同地域、不同口味消费群体需求。

——以莼菜、李子、茶叶、木瓜制品为代表的健康养生食品。加快莼菜、李子、茶叶、木瓜、柠檬、核桃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重点发展NFC(非浓缩还原)果蔬饮料、果酒、果茶茶叶等。在药食同源中药材领域围绕康养主题开发保健品、食品饮品。依托马武、黄鹤等小灶酒传统,适度发展白酒产业,扩大马武白酒品牌影响力。

——以蜂蜜制品为代表的特色休闲食品。重点开发高端蜂蜜饮品和美容养颜等保健功能食品,支持竹笋、薯片、豆腐干、都粑等特色美食在保留产品特色的基础上实施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改造,逐渐向风味型、营养型甚至功能型的个性化方向转化,发展果蔬饮料、果蔬提炼物、低糖果脯蜜饯、果冻沙拉等果蔬加工,壮大休闲食品规模。

——以牛肉制品为代表的肉制品。改造肉制品传统工艺,加强安全营养、口味优良的肉制品产品研发,重点发展营养价值高、食用便利、安全卫生的兔、猪、牛、鸡及畜禽副产品和冷水鱼为原料的灌肠制品、腌腊制品、干制品、风味制品、罐头制品等肉制品,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配套发展饲料加工产业。

——以大米加工为代表的粮油制品。强化绿色优质粮食供给,发展有石柱县特色的传统农产品加工,把农产品变成商品,着力推动优质康养大米生产加工,提升三星香米、土司贡米、康养渝大米等加工能力,抢占大米高端市场。引进培育婴幼儿专用米糊(米粉)、中老年核桃粉等下游加工产品。

(二)医药产业

发挥道地中药材优势,重点发展以黄连、佛手、黄精、前胡、三木药材等为原料的中药饮片、中兽药、中成药、中药制剂等。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妇儿科疾病等加快中成药、经典名方产品开发。支持企业对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基础好的重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加大道地中药材提取及破壁深加工研发力度,培育发展中药材提取物、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等中药产品和中药保健品。鼓励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和生产,引进并生产成熟项目和品种。

(三)特色轻纺业

巩固提高纺纱(布)能力,开发产业用纺织品新品种。发展民族旅游服饰及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手术衣等产品。积极发展汽车靠垫等康养功能产品。加大功能鞋材应用,提升鞋类舒适性及健康养生功能性,丰富鞋类制品种类。积极引育家纺、家居装饰等日用纺织品。

(四)新兴消费品

美妆日化消费品。依托原材料产地优势,加快推动洗涤剂制造、化妆品制造、香精制造等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莼菜面膜、黄连牙膏、黄连香皂、柠檬香精等康养特色美妆日化产品开发。

新兴运动消费品。瞄准体育、旅游、健身、养老等消费市场,培育发展以室内外健身器材、户外登山骑行装备、游泳瑜伽运动用品为代表的运动器材及配件、防护用具、适老化器具(材)等。




专栏1 康养消费品产业发展重点

以辣椒制品为代表的调味品。辣椒系列调味品,辣椒酱、青椒王、辣椒豆瓣、辣椒豆豉、糊辣壳、泡辣椒等发酵制品,辣椒油、青椒王、渣海椒、火锅底料以及小龙虾、水煮鱼、重庆小面等渝菜复合调料。

以莼菜、李子、茶叶、木瓜制品为代表的健康养生食品。以莼菜、李子、木瓜制品为特色农产品食品,NFC(非浓缩还原)果蔬饮料、果酒、果茶、茶叶等水果系列食品,发展果蔬饮料、果蔬提炼物等果蔬加工。

以蜂蜜制品为代表的特色休闲食品。蜂蜜制品、竹笋、薯片、流水豆腐干、都粑、低糖果脯蜜饯、果冻沙拉等特色休闲食品;

以牛肉制品为代表的肉制品。发展以牛、兔、猪、鸡及畜、禽副产品和冷水鱼为原料的灌肠制品、腌腊制品、干制品、风味制品、罐头制品等肉制品,配套发展饲料加工产业。

以大米加工为代表的粮油制品。中高端精装大米,婴幼儿专用米糊(米粉)、中老年核桃粉、蕨根粉、葛根粉等。

以中药饮片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黄连、黄精、佛手、紫菀、前胡、大黄、金荞麦等为原料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保健饮品。

特色轻纺:发展民族旅游服饰及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手术衣等产品和汽车靠垫等康养功能产品,引育家纺、家居装饰等日用纺织品。

美妆日化消费品。莼菜面膜、黄连牙膏、黄连香皂、黄连祛痘膏、柠檬香精等。

新兴运动消费品。室内外健身器材、户外登山骑行装备、游泳瑜伽运动用品等运动器材及配件、防护用具、适老化器具(材)。

二、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延展完善产业链,围绕全市汽摩及装备制造等大型产业集群,紧紧抓住中核集团对口帮扶契机,着力发展汽摩零部件、农用机械、医疗器械、智能终端及零部件等产业。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亿元。

——汽摩零部件制造。依托全市在燃油汽车生产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方面的综合优势,顺应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发展趋势,培育发展动力电池单体及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机、电子水泵、电动燃油泵等汽车零部件。鼓励发展汽车轻量化整车零部件。推动产业向形成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升级,形成3-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质量、大批量、多品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农机制造。围绕基本粮食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研发制造适应丘陵山地的中小型农机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发展小型农用微耕机、播种机、移栽机、收割机、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发展黄连、前胡等初加工清洗机、分选机、烘干机、包装机;积极推动研制集杀秧、挖掘、分离、收集功能于一体的联合收获机;积极推动高效播种、水质调控、智能管控、采摘等专用设备。

——医疗器械。聚焦人民群众对前期预防筛查、中期辅助治疗及后期康复保健等全周期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积极发展电子扩瞳仪、胰岛素恒温保存设备等医用电子仪器项目、小型家用医疗器械项目、医药耗材项目;争取引入医疗机器人、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可穿戴或便携式智能医疗辅助器具、核医疗装备和配套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

——智能终端及零部件。积极融入全市笔电、手机生产配套体系,主要引进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池、键盘、扬声器、电源线、连接线、充电器、耳机等产品生产项目。积极发展车载智能终端、户外离线定位器、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等家用家居电子产品及其配套产品。面向计算机、手机、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汽车等领域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积极引育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等领域企业,发展小型化、高频化片式电容、片式电感和片式电阻等产品。

——通用专用设备。紧密对接中核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工业用阀门及环保型水系统阀门、智能环保仪器仪表、净化过滤设备、水泵生产、核与非核标件生产项目,配套发展金属铸造铸件产业。


专栏2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

汽摩整车及零部件:动力电池单体及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机、电子水泵、电动燃油泵。

农机制造:农用微耕机、播种机、移栽机、小型收割机、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分选机、烘干机、包装机。

医疗设备器械:发展电子扩瞳仪、胰岛素恒温保存设备等医用电子仪器项目、小型家用医疗器械项目、医药耗材项目,引入医疗机器人、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可穿戴或便携式智能医疗辅助器具和配套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

智能终端及零部件:笔记本电池、键盘、扬声器、电源线、连接线,包材。手机整机及键盘、主板、外壳、电池、耳机、充电插座、无线充电器,芯片。小型化、高频化片式电容、片式电感、片式电阻和二极管等产品。

通用专用设备工业用阀门及环保型水系统阀门、智能环保仪器仪表、净化过滤设备、水泵生产,配套发展金属铸造铸件产业。

三、着力培育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依托丰富的石灰石、石英砂等资源禀赋,按照“循环利用、绿色生产”的原则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要求,合理布局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以优质建筑骨料、新型建材精深加工、装配式建筑材料、铅锌加工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产业,打造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园。到2025年,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

——优质建筑骨料。依托资源优势,以王家乡、马武镇、万朝镇、六塘乡等建设优质建筑材料开采初加工基地,发展建筑骨料、机制砂石、粉料等,推进六塘、大歇、马武石料开采项目。

——新型建材精深加工。引进打造“石灰石开采—碳酸钙粉体材料—建筑装饰新材料”产业,形成以工业氧化钙、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等新型建筑新材料。运用纳米技术开发纳米碳酸钙系列产品,将石灰岩产业链延伸至橡胶、塑料、造纸、电线电缆、牙膏、生物化工、食品加工及制药等行业。

——装配式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构配件和部品部件产业,建设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推进预制房建类和交通类装配式混凝土(PC)和钢结构、预制构配件、部品部件等生产。

——建筑装饰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环保技术及设备,重点发展建筑装饰材料、屋面和墙体材料、EPS墙体材料模块、生态建材等系列产品,大力开发外墙装饰、房屋内饰等绿色环保饰面石材。

——新型墙体材料。充分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和铅锌矿尾矿、建筑渣土、城市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推广应用干挂空心陶瓷节能高效干燥和烧成装备,推动传统建材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跨越,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多孔保温砌块、复合保温墙板等。

——铅锌加工。扩大铅锌矿开采浮选规模,引导企业利用先进工艺及数字化设备开展技术改造。探索低品位难选矿品的浮选工艺开发。稳步发展电解锌,推广湿法炼锌工艺(精矿—电锌锌锭)。逐步发展氧化锌、锌基合金、压铸锌合金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专栏3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重点

优质建筑骨料:建筑骨料、机制砂石、粉料和优质非金属矿原料。

新型建材精深加工:工业氧化钙、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

装配式建筑材料: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和钢结构、预制构配件、部品部件等。

建筑装饰材料:新型板材、建筑装饰材料、屋面墙体材料、EPS墙体材料模块、生态建材。

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多孔保温砌块、各种类型的复合保温墙板等。

铅锌加工。铅锌开采浮选、电解锌、氧化锌、锌基合金、压铸锌合金。

第四章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平台功能,把工业园区建成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高地。

(二)发展目标

2025年,规划拓展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0亿元,入库税金2亿元;力争建成市级智慧园区、市级绿色园区。

二、优化空间布局

到“十四五”末,石柱工业园区“一园三区”空间格局基本成型。

“一园”即南宾工业园。按照A区退出、BC区优化拓展建设方案,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增强“核心平台”承载能力,重点布局康养消费品、装备制造等产业,全力打造康养消费品产业园、中核产业园。

“三区”即3个中小企业集聚区。按照区域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结合矿产资源分布和用地条件,规划建设特色鲜明、污染可控并参照园区管理的中小企业集聚区。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建成、五年达产”建设方案,加快完成土地、林地调规等工作。王家乡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选址在山泉村,规划建设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建筑骨料、重钙、饰面石材、冶金熔剂等,承接鱼池镇石灰岩开发。万朝镇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选址在茶园村,规划建设面积约500亩,主要发展建筑骨料、重钙粉体、氢氧化钙粉体、电子和塑料等行业原料及填充料。龙潭乡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选址在洗脚溪,规划建设面积约500亩,主要发展铅锌浮选、铅锌冶炼等,承接马武镇白云岩开发。

三、提升园区承载功能

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为着力点,按照“适度超前、逐步配套”原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高水平推动园区开发建设。

抓园区规划,拓发展空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将县域范围内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往县城南部转移,调整平移原西沱工业园区用地空间,规划建设南宾工业园拓展区和方斗山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园。

抓基础建设,强承载能力。加快“金彰新时代”商业综合体招商运营管理、甑子坪至工业园区连接大道建设;加快推进BC区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BC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新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企业入驻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培育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高标准打造产业承接大平台,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抓配套建设,促项目落地。全力抓好签约项目落地配套,快速推动落地项目建设,实施“一企一管”配套设施工程,做好企业供地、厂房租赁、用水、用电、用气等配套工作;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渝东南综合物流园-智慧仓储物流项目,解决企业物流问题;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自行招聘、中介送工、职教合作等方式招工,解决企业招工难题。

抓高效服务,优营商环境。根据企业入驻需求,提前介入企业服务,落实专人跟踪,及时解决投资项目审批难、办事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各类奖励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增强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支持扶持企业良性发展,积极打造开放便捷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精准服务企业。

第五章制造业发展重要举措及任务

一、实施创新引领,提升产业发展潜力

——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结合重庆高校资源,构筑“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的多边合作体系,创建合作研发基地与技术转让交流平台。依托平台创新产学研联合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产学研活动,促进研发机构发挥技术、人才的“溢出效应”,鼓励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优质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智能终端、汽摩零部件等为重点,逐步深化产品开发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市级研发经费支持。积极推进技改扩能,强化创新意识,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搞好专利的申报与保护。

——支持新产品推广应用。全面落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政策,编制创新产品目录,制定政府首采首订实施办法,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在智能制造、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领域,针对新技术、新产品,逐年推出一批新应用场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应用。

——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引导企业向业务集成、精细生产、流程再造及智能管理的方向发展。在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加快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强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对重点企业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建设统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

二、提升基础能力,推动产业智能转型

——建设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园区全光纤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万兆进园区、千兆到企业、百兆到桌面”,实现园区5G无缝覆盖和免费WIFI覆盖。推动园区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商用,着力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的部署,加快构建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市级智慧园区。

——实施“上云上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服务、集成电路、智能硬件产业企业集聚成群。支持中小企业应用公共云平台资源和服务,降低企业IT建设成本,优化管理能力,快速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规上企业“上云”达到50%以上。

——推动智能制造。鼓励传统企业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加快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检测设备、智能管理设备的普及应用,滚动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壮大数字化车间规模。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及工业互联网,推广普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十四五”期间,新建数字化车间5个。

三、加强绿色制造,提升生态环保水平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支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鼓励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低耗、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积极开展绿色低碳产品认证。建设一批绿色工厂、能效领跑者及节水型企业,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强化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动态监管,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以绿色建材、消费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引导企业建立集资源、能源、环境、安全、职业卫生为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绿色化。

——强化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全面执行国家、市级产业准入相关要求,严格落实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控“两高”项目建设,坚决防范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产能向我县转移。全面推动“新建项目进园区”,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区规范发展,持续引导园外分散企业入园。坚持利用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持续开展工业领域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整治,强化工业企业节能监察和环保、安全、质量领域常态化执法,持续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切实做好退出落后产能涉及的职工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稳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强化能耗总量强度“双控”行动。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节能评估审查,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落实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等差别化能源资源价格等价格政策工具,加强能耗领域常态化执法。按照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原则,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开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改善。

四、培育企业主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引智招强、品牌培育、自主创新、推荐上市等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优质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智能终端制造、新型材料等支撑产业打造一批领军型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鼓励优势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增强产业集聚、创新和产出功能,促进工旅融合发展,增加产品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培育10亿级企业1家,5亿级企业3家。

——实施培育“专、精、特、新”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大力发展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等新型中小企业,重点帮扶培育一批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0家,小巨人企业5家。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领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发起建立产业链企业联盟,根据大企业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需求形成“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全面摸排中小企业主导产品、产能规模、拟配套对象等信息,形成“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建立对接机制,提升就近配套水平。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水平

——做强做大源味石柱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市场影响力、产业承载力、产品吸引力、文化感染力的知名品牌,做大做响“源味石柱”系列品牌。一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标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重庆名牌农产品等优质康养产品。强化“源味石柱”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支持“老”字号,打造“乡”字号和“土”字号,丰富提升“石柱红辣椒”“石柱黄连”“石柱莼菜”“石柱大米”“石柱蜂蜜”“石柱脆红李”等品牌内涵。二是持续打造“谭妹子”辣椒、“潘婆婆”莼菜、“倒流水”豆腐干、“陶大薯”粉丝、“老川江”牛肉干等产品品牌,积极培育一批优质康养消费品拳头产品。三是大力开展源味石柱系列品牌宣传推介,激活产、加、销市场要素,进一步提升品牌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石柱品牌市场话语权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智博会、西洽会等重大会展活动品牌成果发布功能。发挥新媒体在传播品牌文化、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融合传播、营销传播、国际传播,形成品牌传播的扩大累加效应。深化国际品牌交流合作,推动企业引进国际化品牌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提高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

六、融入区域协同,联手打造产业集群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中央的双循环战略谋划,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全力推动产业互补、生态共建、交通互联、服务共享,共同建好“城镇群”、唱好“双城记”。

——主动服务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立足成渝市场大力发展康养消费品工业,依托我县生态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四川特色产业重点城市,如成都、内江、广安、达州等地的结对合作,共建现代康养产业体系,共同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发展,协同打造中药材交易集散中心。

——主动对接承接主城都市区发展。主动对接主城都市区发展,构建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统筹协调区域招商引资。围绕石柱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承接条件,加强与两江新区、市高新区、市经开区对接,引导食品加工、中医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需要产业转移的项目优先转移到石柱。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到石柱建设产业基地、原材料供应基地,延伸产业链条。立足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开展联动集群招商、产业链互补招商,提升区域产业协同配套能力,深化与南岸区、綦江区对口合作,努力实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加强友邻地区协作联动。充分发挥石柱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联结点作用,在制造业规划布局、制度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衔接,积极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协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协作共建渝东南武陵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全面加强各领域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积极融入万达开经济示范区,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积极参与万州带动的三峡库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构建一区多园模式中实现共赢,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

七、加强招商引资,培育产业新动能

——聚焦产业招商方向。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招商规划,精准策划招商项目。突出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着力产业链条开发,重点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强链”“补链推进产业链协同配套。深度包装策划项目,储备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集群式招商项目,为产业提质升级形成新的支撑。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组建工业招商专班,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实行上下联动招商。强化招商业务培训,提升招商队伍能力水平。重点把握政策导向,突出产业形势研判,掌握招商技巧,熟悉招商路径,打造一支专业化工业招商干部队伍。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聚焦重点精准招商、高效服务,推动工业项目落地生根。梳理招商需求,锁定目标企业,试行靶向式招商。推行产业链招商,激励落地企业发挥链主优势,促进以商引商,增强产业配套。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依托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抱团引进中小企业集群。广泛搭建招商合作平台,运用专题招商、会展招商,探索资本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发挥商会、协会资源,加大宣传投资环境,定向推介招商项目,力争引进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工业项目合同引资160亿元,到位资金80亿元。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职责,建立健全领导小组议事制度,统筹协调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建立完善县领导联系制造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涉及制造业发展工作的各部门要加强对制造业领域相关工作的指导,将推进制造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确保符合优惠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应享尽享”。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密切关注国家、市上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争取政策支持。整合现有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支持企业扩能技改、技术创新、研发产品、拓展市场等。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环境。构建多元融资渠道,打造多元化金融产品生态,深入落实增信贷、应急转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

三、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从企业生命周期起点着手,全面拓宽企业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速率,优化服务质量,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聚焦全链审批再提速、企业服务更优化、产权保护更有力等多项营商环境重点领域,重塑透明高效流程,创建最高服务标准,提供极致舒心服务。坚持“非禁即入”,消除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相关领域的隐性壁垒。用好企业维权服务平台,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完善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防范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放大作用,鼓励和引导国资、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实现多元化、可持续的建设发展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四、强化项目支撑

聚焦康养产业,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倒排建设工期,打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态势。抓好项目服务,落实好重大项目指挥部制度和“一企一组”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统筹推进项目洽谈、落地建设、要素保障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

五、人才队伍保障

采取培育、引进、借智等多元化方式,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工业人才,特别是熟悉工业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逐步完善与工业发展整体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队伍保障体系,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健全监督机制

健全督查机制,对制造业重点工作开展督查。在主要媒体集中对外公布监督举报方式,并延伸至政务公开栏。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建立完善防范作风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负责人,视情况分级约谈,直至问责。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

《石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策划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

性质

建设

期限

总投资

(万元)

项目效益

(万元)

备注

项目总投资




2905600.0

4847000.0


一、产业类项目




2247000.0

4255000.0


(一)康养消费品产业




1010000.0

1840000.0


1

年产30000吨果蔬饮料项目

占地30-50亩,建设NFC(非浓缩还原)果蔬饮料、果蔬发酵饮料、果酒果茶饮品。

新建

2021-2025

10000.0

20000.0


2

年产20000吨水果酵素项目

蜂蜜水果酵素、低糖果脯蜜饯、果冻沙拉等水果系列食品。

新建

2021-2025

20000.0

25000.0


3

年产3000万份专用营养餐项目

婴幼儿专用米糊(米粉)、学生营养专用餐、中老年核桃粉。

新建

2021-2025

10000.0

15000.0


4

年产20万吨优质粮食项目

精装大米。

新建

2021-2025

10000.0

50000.0


5

年产2万吨天然植物油

建设食用油压榨基地,年压榨大豆10万吨天然植物油。

新建

2021-2025

10000.0

20000.0


6

莼菜深加工项目

即食莼菜、莼菜酵素保健品研发、生产项目。

新建

2021-2025

20000.0

50000.0


7

黄连保健品加工项目

黄连牙膏、黄连香皂、黄连祛痘膏、黄连抑菌液等。

新建

2021-2025

20000.0

40000.0


8

辣椒系列健康食品

辣椒发酵制品、复合调料等调味制品,辣椒系列调味品,辣椒酱、辣椒豆瓣、辣椒豆豉、糊辣壳、泡辣椒等发酵制品,青椒王、渣海椒、火锅底料以及小龙虾、水煮鱼、重庆小面等渝菜复合调料。

新建

2021-2025

30000.0

60000.0


9

健康保养日化品类

莼菜面膜、天麻素、佛手精油、海藻蜂蜜面膜、岩藻蜜护肤水、岩藻蜜换肤水、蜂蜜软胶囊、蜂蜜香皂等。

新建

2021-2025

50000.0

80000.0


10

特色休闲食品生产类项目

牛肉干、薯片、流水豆腐干等特色休闲食品。

新建

2021-2025

50000.0

130000.0


11

中药材精深加工类项目

以黄连、佛手、紫菀、前胡、大黄、金荞麦为原料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保健饮品。

新建

2021-2025

40000.0

50000.0


12

黄连素提取项目

建设黄连素提取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100000.0

200000.0


13

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

围绕皱皮木瓜、吴茱萸、黄精等中药材资源,建设中成药、中兽药等精深加工项目。

新建

2021-2025

50000.0

80000.0


14

天麻精深加工项目

建设天麻精深加工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50000.0

70000.0


15

中药材饮片生产项目

建设中药材饮片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30000.0

50000.0


16

中药材提取物项目

建设中药材提取物加工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30000.0

60000.0


17

中药材配方颗粒生产

主要建设中药材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50000.0

80000.0


18

柠檬产业化

柠檬鲜销,建设柠檬保健品、药品健康饮料、美容护肤、绿色日化等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30000.0

50000.0


19

特色脆红李深加工

深度开发脆红李罐头、果脯、饮料等高附加值康养产品;建设脆红李冷链物流、营销渠道平台。

新建

2021-2025

20000.0

30000.0


20

佛手深加工及植物提取

开发佛手茶、佛手饼干、佛手精油、佛手保健饮料、佛手胃炎颗粒等产品。

新建

2021-2025

30000.0

40000.0


21

木瓜食品生产

开发生产木瓜中成药及饮料、木瓜酒等木瓜系列药品、饮品和保健品。

新建

2021-2025

30000.0

40000.0


22

辣椒精深加工

以谭妹子公司为主体,整合县内辣椒加工企业,增添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建设一批调味品数字化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30000.0

50000.0


23

蜂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新建蜂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新建

2021-2025

20000.0

50000.0


24

水果加工项目

建设休闲食品、灌装水果、低糖果脯蜜饯等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50000.0

80000.0


25

茶系列产品生产项目

建设养生茶产品加工生产线及仓储基地。

新建

2021-2025

20000.0

50000.0


26

肉制品加工项目

建设猪、牛、家禽等肉制品加工生产线,研发生产熟肉制品、冷鲜肉制品。

新建

2021-2025

50000.0

80000.0


27

黄连健康饮料生产项目

建设以黄连为原料的健康饮料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50000.0

100000.0


28

特殊人群食品生产项目

围绕老孕婴等特殊人群开发生产专用米糊、蛋白粉等。

新建

2021-2025

20000.0

50000.0


29

功能保健鞋服加工项目

新建具备健康养生功能的鞋服制造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20000.0

40000.0


30

日用纺织品项目

建设家纺、家居装饰等日用纺织品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20000.0

40000.0


31

健身器材生产项目

建设运动器材及配件、防护用具、适老化器具等生产线。

新建

2021-2025

40000.0

60000.0


(二)装备制造产业



725000.0

1490000.0


1

汽摩整车项目

新、奇、特摩托车,运载代步型、运动休闲娱乐型电动、油电两用车。

新建

2021-2025

50000.0

60000.0


2

汽摩零部件类项目

动力总成系统、电子系统的集成,动力电池单体及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机、电子水泵、电动燃油泵。

新建

2021-2025

30000.0

60000.0


3

小型农机制造类项目

农用旋耕机、播种机、移栽机、收割机,分选机、烘干机、包装机。

新建

2021-2025

30000.0

50000.0


4

智能农机制造类项目

智能农作机车、智能多功能拖拉机、智能城乡运载机车、智能农用航空播洒器和智能电动自行车等系列智能农机。

新建

2021-2025

50000.0

80000.0


5

笔记本配套产业类

笔记本电池、键盘、扬声器、电源线、连接线,包材。

新建

2021-2025

35000.0

70000.0


6

手机生产配套体系类项目

手机整机及键盘、主板、外壳、电池、耳机、充电插座、无线充电器。

新建

2021-2025

25000.0

40000.0


7

电子元器件生产类项目

芯片、微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

新建

2021-2025

30000.0

90000.0


8

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生产类项目

车载智能终端、旅游智能定位产品。

新建

2021-2025

20000.0

50000.0


9

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类

AR设备、VR设备等。

新建

2021-2025

25000.0

50000.0


10

智能医疗器材类项目

医用电子仪器、小型家用医疗器械、医药耗材。

新建

2021-2025

30000.0

100000.0


11

智能医疗器械类项目

医疗机器人、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可穿戴或便携式智能医疗辅助器具。

新建

2021-2025

30000.0

80000.0


12

核医疗装备研发与制造、同位素药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占地500亩,开展核医疗设备研发与制造,生产医用同位素等。

新建

2022-2025

200000.0

400000.0


13

工业用阀门及环保型水系统阀门生产项目

项目占地50亩,建设工业用阀门及环保型水系统阀门各2条,实现年产各类阀门10万套。

新建

2022-2025

50000.0

100000.0


14

智能环保仪器仪表制造项目

建设智能仪器仪表及环境监测监测仪器生产线。

新建

2022-2025

50000.0

100000.0


15

净化过滤设备生产项目

新建核级与非核级净化过滤设备生产。

新建

2022-2025

20000.0

50000.0


16

水泵生产项目

新建核级与非核级水泵生产线。

新建

2022-2025

20000.0

40000.0


17

核与非核标件生产项目

新建核与非核标准件生产。

新建

2022-2025

20000.0

50000.0


18

精密铸造项目

新建不锈钢精密铸造生产线一条,年产铸造件3000吨。

新建

2022-2025

10000.0

20000.0


(三)新型建材产业



412000.0

925000.0


1

优质建筑骨料开采初加工项目

建筑骨料、粉料和优质非金属矿原料。

新建

2021-2025

30000.0

42000.0


2

新型建材精深加工项目

工业氧化钙、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

新建

2021-2025

45000.0

80000.0


3

优质石材饰面加工项目

外墙装饰、房屋内饰等绿色环保饰面石材。

新建

2021-2025

8000.0

20000.0


4

装配式建筑构件项目

生产建筑部件、构配件,以及设计方案、优良的材料设备等集一体的现代建筑业。

新建

2021-2025

150000.0

230000.0


5

新型墙体材料项目

加气混凝土砌块、纸面石膏板、烧结多孔保温砌块、各种类型的复合保温墙板。

新建

2021-2025

15000.0

20000.0


6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项目

建筑装饰材料、屋面墙体材料、EPS墙体材料模块、生态建材。

新建

2021-2025

15000.0

33000.0


7

建材组装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厂房7000平方米、组装库5500平方米、仓库2400平方米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35000.0

70000.0


8

石柱县工业园B区木制品深加工基地项目

主要是集木材加工、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配套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38274,总建筑面积57411,其中包括深加工厂房、成品仓储、综合配套用房等。

新建

2021-2025

14000.0

30000.0


9

铅锌矿开采及浮选

年浮选锌精矿20万吨。

新建

2023-2025

100000.0

200000.0


10

铅锌矿冶炼

年产电解锌10万吨。

新建

2023-2025

100000.0

200000.0


二、工业园区配套及基础设施类



658600.0

592000.0


(一)园区配套类




346000.0

592000.0


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信息中心、数据中心、接入中心、呼叫中心及商务中心项目。

新建

2021-2025

20000.0

20000.0


2

标准厂房招引企业入驻

重点引进电子产业、IT行业、小家电制造、鞋服生产、医疗器械、光学仪器、机器人、没有大型冲压的机械制造、创意产业、玩具制造等工业项目。

新建

2021-2025

300000.0

524000.0


3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及培训项目投资协议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及培训。

新建

2021-2025

12000.0

21000.0


4

物流运输项目投资协议

物流运输。

新建

2021-2025

10000.0

17000.0


5

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项目

研发(检测)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试验场地500平方米,办公室500平方米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4000.0

10000.0


(二)基础设施类



312600.0

0.0


1

渝东南综合物流园-智慧仓储物流园

该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完善工业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地区商品综合竞争力,项目主要建设仓促物流用房、标准厂房、道路、绿化、管网及挡墙等。总用地面积约55.6亩,总建筑面积约58086.35平方米。

新建

2021-2025

22000.0



2

金彰·新时代(一期)

金彰·新时代(一期)位于石柱工业园B区,项目为商住楼共计一栋,地下局部二层,地上六层,建筑总高25.73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住宅、办公、车库、设备用房、景观绿化、挡土墙、综合管网等内容,总用地面积3745.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601.59平方米。

新建

2021-2025

3600.0



3

石柱工业园D区康养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主要内容:13.3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及场平;2、道路建设;3、综合管网建设;4、绿化景观建设;5、边坡整治。

新建

2021-2025

125000.0



4

石柱县工业园C区标准厂房及综合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产业园康养制造业深加工基地(C区标准厂房建设),厂房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根据按需启动,二是园区快速连接通道;道路项目包括道路、桥梁、公交车站、综合管网、绿化,用地面积130644.21平方米。建设道路全长1631.6米,路幅宽26米。

新建

2021-2025

68000.0



5

石柱县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东西部电子产业转移承接地孵化园提档升级工程

该项目主要是为园区入驻企业工人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居住以及商业配套条件,有效解决招工难问题,同时解决外来高级人才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园区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项目占地13805.6m2(约20.7亩),总建筑面积33171m2,其中,产业工人公寓22089m2,生活服务建5522m2,地下车库5560m2;完善道路广场、景观绿化、室外综合管网等附属工程。

新建

2021-2025

16000.0



6

石柱县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智慧园区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平台对接、智慧园区指挥中心、智慧园区载体工程、商住楼、科创中心及配套的住宅、办公、车库、设备用房、景观绿化、挡土墙、综合管网等。

新建

2021-2025

8000.0



7

石柱县工业园BC区廉租房快速连接通道项目

石柱县工业园BC区廉租房快速连接通道位于石柱县工业园BC区,项目主要解决BC区廉租房之间的出行,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0724.21平方米(约76.09亩),道路全长1631.6米,其中:20米宽的道路长210.25米,26米宽的道路长146.53米,32米宽的道路长1274.82米,加宽桥梁一座(长约106米,宽20米),设计速度为40km/h,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配套建设公交车站、综合管网、绿化等。

新建

2021-2025

12000.0



8

石柱县工业园区综合配套综合体项目

石柱县工业园区综合配套体项目,位于石柱县工业园BC区连接带,项目主要是为园区入驻企业及从业人员提供集购物、餐饮、休闲、商务接待等的综合性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新建

2021-2025

58000.0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41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