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50024000913403X1/2022-00045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石柱县政府办 [ 发文字号 ] 石柱府办发〔2022〕33号
[ 标 题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3-09 [ 发布日期 ] 2022-03-10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石柱府办发〔202233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9       

(此件公开发布)

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第一章发展环境

一、基础条件

石柱县享有“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60强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是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和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诞生地。全县55万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79%。另有汉族、苗族、独龙族等29个民族。

石柱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主要有国家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有重庆冶锌遗址群、湾底谭氏民居等国保单位2处、银杏堂等市保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750处、馆藏文物1168件(套)。黄龙村等国家级传统村落8个。有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石柱土戏”“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等市级非遗项目22项;“金音石砚传统雕刻技艺”等县级非遗项目136项。石柱县特色文化,包括以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文化等为核心的土司文化,以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啰儿调民歌文化,以西沱古镇云梯街为主要载体的“古镇古道”盐运文化,以土家吊脚楼为代表的民居文化,以龙河崖棺群古墓葬为代表的神秘丧葬文化,以银杏堂、三教寺为载体的宗教文化,以黄连、莼菜为标志的特色传统农耕文化,以七曜山冶锌遗址为载体的冶锌工业文化等。

石柱县有4A级景区4个(大风堡景区、千野草场、万寿山、西沱古镇),3A级景区(毕兹卡绿宫、黄水药用植物园、万寿古寨),有国家级地质公园 1处(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市级风景名胜区1处(黄水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自然保护区1处(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石柱县八龙莼乡休闲农业示范园),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鱼池镇山娇村、六塘乡平桥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益乡华溪村)、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黄水镇金花村、冷水镇八龙村、桥头镇瓦屋村)。

二、“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石柱县旅游经济发展快速,旅游收入2016年为34.1亿元,2020年达到119.72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1.9%;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游客接待量2016年为683万人次,2020年达到1617万人次,年均增长率约为21.9%

1120162020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图

(二)旅游景区品质得到提升

“十三五”期间,完成大风堡—太阳湖5A景区创建规划编制中期成果,启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修编,完成度假区申报准备工作。万寿山景区完成观景平台、栈道、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及歇马台所有景点、秦良玉兵寨遗址建设。西沱古镇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千野草场景区新建生态停车场、悬崖秋千等设施。冷水Let'sGo游乐世界如期开业,云中花都5D云端吊桥、3D空中漂流建成开放,成功打造万寿山、西沱古镇4A景区2个,万寿古寨3A景区1个。以“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为主题的“四季游”格局正在形成。

(三)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着力推进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强力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商贸、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挖掘地域特色,打造“观养”的山水画卷;以土家康养小镇、休闲旅游地产、康养主题酒店等为依托,打造“住养”的世外桃源;利用地形地貌优势,举办高质量户外运动和地方体育活动,打造“动养”的竞技乐园;深度挖掘人文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养”的心灵驻地。

(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十三五”期间举办广场舞、合唱、柔力球、书法、乐器等全民艺术普及阵地免费培训班;举办“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等大型主题展览;物联网服务配送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现有达到一级馆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个、文图分馆3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42个。广播综合覆盖率、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基本实现了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农技推广、卫生计生、便民服务、体育健身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五)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配合第四次经济普查完成文化企业的摸底统计,全县列入统计的规模以下文化企业达到57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9家,文化类个体工商户1106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乡村文化乐园1家;纳入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重点培育的文化企业2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围绕康养和产业融合,策划包装50多个旅游类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430亿元,编制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开展外出招商100余次,签约落地冷水国际康养运动游乐中心、石龙(国际)康养文旅目的地、冷水特色康养旅游小镇等重点项目,总投资282.6亿元,整体推进良好。康养休闲旅游总消费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56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51.7%60.8%

(六)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

挖掘、整理了珍贵、濒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461(),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非遗项目22项,县级非遗项目136项;培养非遗传承人228人。推荐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推荐申报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公布县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2人。公开发行《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黄代书演唱专辑》《刘永斌演唱专辑》以及《土家情歌》等“一书三碟”。组织参加非遗博览会、非遗嘉年华以及巴歌渝调等各种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湾底谭氏民居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102处文物建筑挂牌保护及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安装。

三、“十三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时效和拳头产品缺乏

石柱县旅游主要以夏季消夏避暑产品为主,主要游客为老人及小孩,年轻人相对较少,四季旅游尚未成型,旅游发展季节性突出。区域旅游产品类型趋同化、替代化现象较为严重,旅游优势转换不足,缺乏拳头旅游产品,尤其缺乏能真正吸引游客四季游的旅游拳头产品。全县5A级景区仍未实现“零”突破,知名旅游景区打造还需持续发力。

(二)文化挖掘宣传有待加强

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挖掘包装与宣传工作不够,包装形式的多样性不够,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土司文化、巴盐古道文化、农耕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挖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文旅融合发展有待深化

历史人文资源挖掘开发不够充分,现有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不紧密,区域内景区大多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展示内容,以避暑纳凉为主要吸引力,在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文化植入上还有差距;文创产品开发滞后,产品种类少,目前有西沱云梯夜灯、“金音石砚”、易田1314黄精植物饮料、小莼莼饮料等文创产品,具有石柱特色的文创产品市场还未成型,以此为背景开发的旅游路线、创作的文艺作品对外影响力提升作用有限,跨界融合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足。

(四)文旅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文化产业总量小、层次低、贡献少的问题比较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2015年比重占GDP1.1%2020年比重占GDP1.9%。文旅活动主题特色相似,文旅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文创产品附加值不高,文旅产业整体市场影响力偏小,缺乏联动大型主题乐园等体验型、复合型旅游项目。

(五)基础配套设施亟待强化

旅游旺季期间,大风堡、千野草场、油草河及黄水镇等游客聚集区,在供水、电力、通讯、厕所及停车等旅游配套设施方面,仍难满足游客需求。县域内旅游主干道、乡村旅游道路、景区内部环线等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智慧旅游发展比较缓慢

石柱智慧旅游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石柱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尚未建立,旅游大数据体系未形成,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优势与机遇

(一)优势分析

1. 区位交通优势

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与湖北省利川市接壤,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连接华中华东的交通要道,是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通江达海进入长江黄金水道、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口岸和前沿阵地,是渝东北、渝东南共融互通的重要节点,具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目前已通车渝利铁路、沪渝高速公路、石渝高速公路、银百高速公路、石黔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西沱长江深水港口,初步形成“四高一铁一港”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实现1小时重庆主城、3小时成都、5小时武汉、10小时“北上广”。“十四五”期,建成西沱港江家槽作业区和黄水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渝宜高铁,力争开工梁平-西沱-石柱高速、石彭高速,推进万黔高铁和广忠黔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渝东鄂西新兴综合交通枢纽。县内交通循环畅通,景区交通换乘方便,乡镇、景区通畅率达100%。交通大发展将大大缩减游客时间成本,扩大旅游半径,拉近心理距离,将促进石柱旅游飞跃发展。

2. 自然资源优势

石柱县整体沿方斗山、七曜山山脉海拔逐渐降低,两山之间区域海拔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方斗山以西向长江方向海拔逐渐降低,全县75%的面积位于海拔800-1900米之间,尤其是黄水旅游度假区平均海拔 1500 米,具备优良的立体度假气候、丰富的山地植被景观以及大量的特色养生度假空间。不同海拔和地形下的温度、湿度、风速形成了四季宜人的度假气候。全年98%的优良空气天数,森林覆盖率60.8%,草地覆盖率 8.7%;全域水系均可达到饮用水源地标准,森林片区达到国家一级水源标准。因此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一流,具备度假养生必备的生态条件。县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共有旅游资源单体 591项。

同时,石柱县还拥有以“两园一场一街一人”为核心的自然、文化资源。“两园”即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一场”即千野草场;“一街”即西沱古镇云梯街;“一人”即秦良玉。围绕“两园一场一街一人”的核心资源集中体现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3. 物产资源丰富

石柱县已成为拥有自己特色农业品牌的生态农业大县,为农业与康养旅游的联动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全县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分别是石柱黄连、石柱长毛兔、倒流水豆腐干、石柱金音石砚、中益蜂蜜)、无公害农产品61个、绿色食品22个、有机食品9个; 拥有“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莼菜基地第一大县”“西南第一大辣椒基地县”“全国辣椒基地百强县”等多个殊荣。石柱莼菜,已被生产成各式包装的旅游商品,畅销东南亚、日、韩、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莼菜田也成为一道极具观赏价值的独特景观。“吃山珍,喝连茶,品莼羹”已成为独具土家特色的新饮食文化代表。

4. 文化资源优势

石柱是土家族自治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有明末清初唯一载入中国正史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歌”“舞”全国闻名,石柱土家啰儿调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唱响全国,石柱“摆手舞”众人皆知;西沱古镇从汉代至明清为川盐销楚重镇,也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还有巴盐古道文化、长江文化、土家饮食文化等,特征突出,识别性强,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逐渐成为石柱旅游名片。此外石柱县也被列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区县之一。

5. 红色资源优势  

作为重庆市七大红色革命老区之一,石柱县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域内有三根树党支部旧址、鄂川边红军游击队遗址、红军井(红三军休整地)、三路红军西乐坪战斗遗址、张承燕墓、二路红军鱼池坝战斗遗址、黄草坪战斗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三星乡、冷水镇、南宾街道、王家乡、鱼池镇等乡镇(街道),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拓展区县之一。

(二)机遇分析

1. 政治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新时代重庆发展导航定向,希望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及石柱视察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是新时代重庆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贴近重庆一域作出的精准战略谋划,是新时代重庆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的指南针,给石柱带来巨大政治优势。

2. 发展机遇

党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为石柱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位推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系列发展机遇,将助推石柱文化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3. 政策机遇

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石柱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利好。国家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大健康领域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石柱县康养经济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4. “十四五”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围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十四五”期间,国家和重庆市都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石柱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五、“十四五”期间发展问题与挑战

(一)同质资源下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石柱县地处渝东北、渝东南结合部,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与周边区县相比,没有明显特色和优势,与周边区县同质资源竞争较大。如何避开周边同质资源竞争,是石柱旅游开发的又一挑战。

(二)文旅融合深度不够

在资源挖掘、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宣传交流等方面仍大有潜力可挖;文旅产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企业间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旅游中高端产品不多;文旅设施配套不全,大型文化设施数量少、展示度不高,旅游交通集散能力有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偏低,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够完善等文旅融合发展短板客观存在。

(三)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突破

文旅产业链条长、涉及广的特点,赋予文旅管理必须实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的一体化模式。但现阶段文旅管理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主要表现在文旅部门职权范围相对有限和文旅产业综合性大、产业性质之间的矛盾;文旅资源分散、分属不同企事业单位和文旅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文旅发展的整体性和行政区域的层级性之间的矛盾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石柱文旅产业的发展。

(四)旅游产品季节性强,市场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单一。现有产品仍以生态旅游、消夏避暑为主,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研学旅游、亲子旅游等产品欠缺。淡旺季问题十分突出,夏季“火爆”,冬季“温热”,春、秋两季“冷淡”, 缺乏娱乐性、参与性项目。短程市场客源比重大、长线游客少,区域性市场突出。出游方式以自驾游为主,旅游团队比重小。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及亲临石柱视察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融合与创新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释放文旅经济活力,把石柱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国著名康养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强大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大力推进“文旅+”“+文旅”。依托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丰富旅游内涵,进一步推动旅游特色化、优质化、效益化发展。

(二)坚持特色创新,高质发展原则

推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发展品质。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旅特色,引导文旅融合特色化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新产品和新业态。

(三)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

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教育、科技、交通、体育、医养健康等跨界融合,拓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新动能。

(四)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

强化资源统筹整合,突出要素集约,优化空间布局,串珠成链、连片成面。强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统筹规划、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互补协调、共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理念,发挥生态优势,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坚定践行“两山论”,做深做实康养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六)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创环境,市场主导增活力,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市场化进程,培育壮大文旅企业,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文旅项目开发,以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市场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2025年,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铸魂”和赋能旅游、旅游展示和传播文化功能明显增强,全国著名康养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美誉度和享誉度不断提升。

(一)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扩面提标建设稳步推进,文艺演出水平明显提升,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更加有效。到2025年,万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00平方米;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创排石柱土戏《秦良玉与马千乘》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保持100%;新建设石柱县博物馆,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完成率达100%;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32个。

(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数字化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文艺文创与演艺、影视基地等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以数字化为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到202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3%,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25家。

(三)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产品和业态更加丰富,精品景区建设和精品线路推送取得重大进展,旅游要素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成功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万寿山5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全县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达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等级景区智慧化率达10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5.5%

“十四五”全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公共文化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平方米

663

800

约束

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率

%

100

预期性

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

%

1.9

3

预期性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16

25

预期性

3

现代化媒体建设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

100

100

保持

4

文化保护与利用

博物馆展馆

1

预期性

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完成率

%

100

预期性

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

32

预期性

旅游经济

总量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19.72

170

预期性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

%

4.5

5.5

预期性

游客接待量

万人次/

1617

2100

预期性

旅游吸引力

国家5A级景区数量

1

预期性

国家4A级景区数量

4

7

预期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预期性

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4

6

预期性

旅游服务

能力

星级旅游酒店

3

5

预期性

国家等级以上民宿

10

预期性

旅行社

3

5

预期性

等级景区智慧化率

%

100

预期性

四、空间布局

根据石柱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构建“四区”文旅发展格局,即打造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

(一)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

以石柱县城为中心,辐射城郊环线,包括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大歇镇、龙沙镇、三河镇、三星乡、六塘乡等乡镇(街道),突出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土司文化等主题,推进万寿山5A级景区、三星乡红色旅游、城郊乡镇(街道)乡村旅游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推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城郊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区。

(二)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

以黄水镇为中心,辐射冷水镇、枫木镇、悦崃镇、鱼池镇、河嘴乡、石家乡、临溪镇、王家乡、中益乡、三益乡、桥头镇等乡镇,以打造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联动大黄水片区乡镇,打造精品景区,推送康养度假旅游线路,打造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

(三)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

以西沱镇为中心,辐射沿溪镇、王场镇、黎场乡、万朝镇等乡镇,以打造西沱古镇“万里长江非遗传承第一街”为抓手,结合沿江高效农业带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推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农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

(四)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

以马武镇为核心,辐射沙子镇、黄鹤镇、龙潭乡、洗新乡、新乐乡、金竹乡、金铃乡等乡镇,以推进“广寒宫”4A区景区创建、七曜山地质公园九龙峡神秘探险旅游项目建设等为抓手,推送自驾探险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

第三章“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一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质量。提档升级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到2025年,确保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保持国家一级馆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三级站标准;符合建设条件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标准。二是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商圈、社区、景区、乡村等地创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乡村书房”,到2025年,全县共建成“城市书房”3个、“乡村书房”10个。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为主阵地,大力培育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发展壮大群众文艺团队。到2025年,全县共新建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10个。二是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生产。聚焦服务“三农”等重大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结对子”帮扶行动,实施群众文艺作品帮扶提升工程。三是蓬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国家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展演”“乡村大舞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四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乡村文化“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每3年滚动建设3个乡村文化示范乡镇和20个乡村文化示范村。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建设。推进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开发完善在线信息发布、需求征集、预约预订、在线体验、互动共享、意见反馈等公共文化智慧服务功能。到2025年,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具备智慧化服务功能。二是加强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建设推广。探索建设我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对现有的数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数字文化产品服务方式,推动公共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推动文化馆制作推出更为丰富数字文化产品,利用网络媒体以微视(音)频、慕课、直播等方式进行展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确保县级公共文化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服务与文化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村(社区)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加大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构建政府支持与社会分担相结合的文化人才,培养多元投入机制。实施基层公共文化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组织全员培训不少于2次。三是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学习培训、供需对接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组织基层群众广泛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到2025年,全县注册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人数达到2000人。

专栏1公共文化重点建设项目

公共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万安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石柱县图书馆提升工程、石柱县文化馆提升工程;建设石柱县城市书房。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把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夯实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文化活动,促进融合发展。

1.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责任制,推进湾底谭氏民居、秦良玉陵园、大寨坎土司遗址、马鹿寺等优质文物遗产修缮工作,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冶锌遗址群安防工程和湾底谭氏民居消防工程、防雷工程等文物“三防”项目建设。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完成革命文物普查,公布革命文物名录,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红军井修缮、红三军纪念地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建设;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支持石柱县革命纪念馆、三根树革命纪念馆、西乐坪战斗纪念馆等革命纪念设施和场所提升展示水平,推出系列红色专题展览。推进石柱县博物馆建设。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推动博物馆新馆建设尽快启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博物馆智慧化、数字化发展。

2.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全力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健全管理制度机制。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制度,加强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和动态管理。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对市级以上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完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体系,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深入挖掘和梳理非遗交流,储备一批代表性项目,培育一批代表性传承人,到2025年,非遗名录市级以上项目达32项、县级项目达150项;市级以上传承人达40人、县级传承人达260人。配套传承保护设施。加大对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石柱土戏等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建设一批非遗展演传承所;振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马氏根艺、马武白酒酿造技艺等传统技艺项目,建设一批非遗传承所;梳理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遗展览馆。活态传承推广展示。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县内外交流活动,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常态化开展,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专栏2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修缮湾底谭氏民居、秦良玉陵园、大寨坎土司遗址、马鹿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实施重庆冶锌遗址群(龙洞湾遗址、老窑厂遗址)安防工程、湾底谭氏民居消防工程、湾底谭氏民居防雷工程;开展红军井修缮及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红三军纪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

保护传承配套设施:修建石柱县博物馆(非遗展览馆)、黄连博物馆、竹铃球展览馆;建立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石柱土戏、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马氏根艺、马武白酒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传承所。

(三)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进一步加强以巾帼英雄秦良玉为代表的土司、土家文化等本土文化的挖掘,深入挖掘和梳理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引导文旅企业策划“文养” 项目,发展“文养”产业,创作一批展示新时期、新风貌的文艺作品。加强文艺产品创作,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土家文化、秦良玉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微电影城、影视基地等。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进一步加大文化感知、体验和传播力度,将一批基础较好且有潜力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加工”,拍摄秦良玉文化影视作品,加强宣传营销,开发马武白酒、金音石砚等文创商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帮扶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培育9家规上文化企业,力争培育2家市级文化产业基地、2家市级文化乡村乐园。

二、做精做靓康养休闲旅游业

(一)全力打造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

以石柱县城为中心,辐射城郊环线,包括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大歇镇、龙沙镇、三河镇、三星乡、六塘乡等乡镇(街道)。一是立足城郊休闲康养发展主题理念,利用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以城旅融合为路径,打造全域旅游门户区,完善郊区配套服务功能,建设集咨询服务、景区导览、旅游服务、智慧旅游、文创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性旅游服务。二是打造城市文化体验区。深入挖掘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依托万寿山、秦良玉陵园、刀背梁、龙骨寨等景区,利用城镇居民对城市休闲、商务休闲和文化旅游的市场需求,开发打造巾帼土司城、县域康养地产、康养美食、避暑休闲等项目。三是打造城郊乡村休闲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下路街道、三河镇、大歇镇、三星乡等县城周边区域,发展城郊观光农业、休闲康养旅游和红色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四是打造工旅融合示范区。依托金彰工业园区,引进和培育文创开发企业,结合石柱文化旅游特色,开发文创产品。

专栏3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项目

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项目:力推巾帼土司城、万寿寨景区项目、三星乡红色旅游项目落实建设。

(二)提档升级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

以黄水镇、冷水镇为中心,辐射枫木镇、悦崃镇、鱼池镇、临溪镇、桥头镇、河嘴乡、石家乡、王家乡、中益乡、三益乡等乡镇。一是以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完善绿宫酒店、游客接待中心、道路标识标牌、骑行道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大风堡、太阳湖、毕兹卡绿宫、秘境黄水乐园等景区服务品质,丰富服务业态。二是以打造精品景区景点为抓手,持续加大景区投入,创新游乐产品,提升品牌效应,同时带动懒人山谷、云中花都、Let's go游乐世界、九龙田园等景区共同发展。三是以农旅融合、林旅融合、文旅融合为路径,重点发展康养旅游避暑休闲地产,重点建设阳光森林、华宇林语岚山、冷水特色康养小镇等避暑休闲地产项目。四是完善四季游品,实现“全季性”游览,重点打造疗养温泉、冬季滑雪、峡谷漂流、山地骑行、户外露营等项目。五是推动悦崃土司古韵小镇、枫木生态康养小镇、三益古树茶园小镇、桥头乡村振兴示范镇联动发展,提升片区聚集功能,实现率先崛起,成为生态康养度假示范区。

专栏4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项目

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项目: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冷水特色康养小镇、中国黄水·懒人山谷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冷水场镇风情水街项目、石柱冷水国际康养运动游乐中心、高速风谷营地、石柱莼产业融合国际康养体验产业园、中国石龙(国际)康养文旅目的地、中华土家源文旅康养项目、黄水双河峡谷漂流、森林王国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中华蜜蜂第一镇、格林童话动养中心。

(三)重点建设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

以西沱镇为中心,辐射沿溪镇、王场镇、黎场乡、万朝镇等乡镇。一是以创建推动“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以农文旅融合为路径,结合库心沿江高效农业带建设,打造体验式乡村旅游。二是以西沱镇云梯街为载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展示内容,采用“云梯街塑形,民族文化铸魂”方式,坚持“活态传承、静态展示”的原则,建设重庆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展示+展演+展销+体验”的方式,实现并激活“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品牌效益,逐步引入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西沱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拉动区域文化旅游,打造“万里长江非遗传承第一街”。三是围绕“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以土家人文风情为元素,提档升级江云村、南坪村为代表的江村人居环境及建筑风貌,打造“江城•江镇•江村”诗意的田园栖居的乡村旅游。

专栏5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项目

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项目:石柱县水磨溪湿地公园、重庆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江云半岛田园生态综合体示范基地、壮美长江云端长廊、巴盐古道文化走廊建设工程。

(四)加快发展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

区域覆盖沙子镇、马武镇、黄鹤镇、龙潭乡、洗新乡、新乐乡、金竹乡、金铃乡等乡镇。一是依托区域内地质探险、溶洞开发、峡谷漂流等资源特色,推进龙潭花谷•养心小镇、七曜山地质公园博物馆、金铃乡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二是以地址景观、峡谷户外运动等为特色,串联獐子岩绝壁—金铃广寒宫—油罐沟峡谷—铜天槽褶皱—马盘溪峡谷—九龙峡谷—卢家坝天池—银杏村等景点,开发地质科普、运动康养、休闲度假等自驾旅游线。三是打造大型节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利用七曜山地质遗迹特点,探索举办地质探讨、土家赶年、侏罗山文化、汽车自驾等节庆活动,打造户外运动体验示范区。四是以造高端康养、自驾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成国内首个侏罗山式褶皱构造科普研学基地。

专栏6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项目

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项目:重庆石柱七曜山地质公园博物馆、重庆石柱七曜山地质公园九龙峡神秘探险旅游项目、重庆市石柱县七曜山地质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卢家坝天池景区项目、龙潭花谷养心小镇项目、金铃乡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项目、马武河流域农文旅游融合发展项目。

三、配套支撑文旅产业发展

(一)强化基础综合配套

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与交通的无缝衔接,开展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建设,逐步实现“景景通”“城景通”发展目标。畅通“旅游路”,新建沙子动车客运站、黄水通用机场、黄水—枫木公路、县城—万寿山景区公路等,完成黄水—火石岭、千野草场—磨子互通、211国道—银杏堂道路改扩建。开通县城动车站—黄水、县城—万寿山、黄水—千野草场、黄水—西沱古镇、黄水—云中花都等旅游客运线路。新建一批游客集散和接待中心,不断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功能。探索新建县城游客集散中心、三峡库心西沱古镇游客集散中心。新建冷水游客服务中心、七曜山地质公园游客中心,实施县城动车站、黄水游客接待中心改造工程,提升七曜山广寒宫、大风堡、千野草场、万寿山、西沱古镇、太阳湖、中益乡等旅游景区游客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宣传推广、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旅游商品销售、旅游交通换乘、游客休闲娱乐、物品寄存、快递服务、饮水点等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餐饮和住宿设施。依托莼菜、都粑、辣椒、山珍等打造土家特色菜品。依托不舍•九洞水、大湾、黑豹寨子等民宿,发展一批精品民宿。积极引进投资企业,在县城、黄水镇、金铃乡和千野草场、西沱古镇、万寿山等景区新建一批高星级标准度假酒店。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级旅游民宿的管理,树立以质取胜理念,开展质量文化培育、标准化建设推广、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水平和素质,为游客提供一个优质的旅游环境。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型企业,支持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引进优质投资企业到石柱投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优化石柱文化旅游资本投资结构和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共同发展壮大石柱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度挖掘从事旅游接待的小型住宿、餐饮接待等中小微企业在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等方面增长潜力,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服务需求。

(三)推动智慧旅游建设

按“1+3”的总体发展思路,建设1套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集智慧旅游服务、管理、营销3大体系,构建以“微服务”为主的智慧旅游体系,打造“石柱指尖游”旅游品牌。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对接全县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与涉旅部门(气象、交通、公安、卫生、生态环境等)数据的横向融合。提升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等相关涉旅行业到县旅游部门的数据纵向归集能力,构建数据挖掘、分析模型,为实现景区的游客分流、宣传营销以及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日常运行监管、安全应急指挥调度以及制定宣传营销策略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智慧旅游服务提供LBS地图、ARAI语音、政务数据接入、信息发布等基础能力。进一步完善在线预订、在线支付、旅游线路定制、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一体化功能,面向游客提供无缝化、即时化、精确化、互动化的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和游后的智慧化体验。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开展游客出行分析、区域热点分析、驻留时间统计和行为轨迹分析等智慧应用,为全县提供旅游投诉处理、应急指挥调度、非法商家整顿、客流预警疏导、文物管理等决策辅助。建设智慧旅游营销平台。依托游客消费分析、游客来源地区统计等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游客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实现产品信息精准推送,打造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营销网络系统平台。打造“石柱指尖游”旅游品牌。建设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微服务入口,与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平台对接,将旅游资讯、综合服务和旅游管理信息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微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石柱“风情土家·康养石柱”名片的影响力,形成石柱旅游品牌效应,逐步实现全县旅游业智慧化服务、智慧化营销、智慧化管理。

专栏7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石柱智慧旅游重点工程、石柱县全域旅游标识引导系统项目、石柱县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

四、积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一)融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围绕“大三峡”旅游目的地建设,充分发挥石柱联通渝东北和渝东南节点作用,突出壮美长江、古镇古寨特色,推动西沱古镇—石宝寨—皇华岛三峡库心跨区域发展,打造“两群”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强生态协同,推进水磨溪湿地公园、花卉植物园、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项目建设,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强化产业协同,联合打造柑橘、调味品等沿江高效农业带,推动沿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丰富产品业态。

(二)融入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

树立全局观念,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在规划布局、制度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全域衔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互联互通、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围绕“大武陵”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土家民族文化、以秦良玉为代表的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协作共建“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衔接,主动融入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建设,协同设计打造乌江旅游精品线路。联合丰都、彭水,共同推进石柱龙潭—彭水太原—丰都太平、武平跨区域发展。

(三)加强与四川有关区县合作

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特色产业优势,在文旅资源开发、市场拓展、品牌推介等方面与四川成都、内江、巴中、广安、达州等地开展广泛合作,积极融入推动“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深入挖掘石柱土家民族文化、以秦良玉为代表的土司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协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四)加强与湖北利川等地协作

依托与湖北利川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的优势,支持河嘴乡、临溪镇、黄水镇、枫木镇、冷水镇、金铃乡、新乐乡、洗新乡等乡镇发挥生态优势,与湖北毗邻地区合作共建生态康养旅游带。联合开发石柱冷水—利川汪营白羊塘区域,建设生态康养基地;协同打造石柱黄水— 石柱冷水—利川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城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五、加强市场营销推广

以品牌营销为抓手,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全力打造“风情土家·康养石柱”文旅形象,努力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

(一)强化品牌创建,打造文旅节会知名品牌

深度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文旅节会活动“名片”。大力推广节会活动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提高节会活动的策划创意、宣传营销、资源整合水平,持续不断提档升级,打造中国•重庆(石柱)康养大会、土家民族文化旅游节、体育精品赛事三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旅节会活动“名片”。积极承办国内(市级)大型节会、赛事活动。力争承办全国(市级)大型节会、赛事活动3-5个,进一步拓展市场,树立旅游品牌,通过全国(市级)平台加大石柱文旅宣传,提升石柱知名度。持续优化常规节会活动。整合全县各部门、乡镇、主要旅游景区优势资源及主题活动,结合黄水旅游度假区营销进行集中推介,创新策划思路,推陈出新,形成“一月一活动,一季一主题”的良好氛围。协同推进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推广。积极参加全市各种宣传推介活动,主动融入渝东南、渝东北、“三峡库心”等团体的旅游营销,依托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品牌推广联盟,共同策划推出“大武陵”文旅形象标识、开展对外宣传营销,协同打造全国知名文化旅游节会品牌。

(二)整合营销渠道,构建全媒体营销矩阵

聚焦主流媒体强化深度营销。结合“一会一节三赛事”等大型主题活动契机,在主流媒体深度展示“风情土家·康养石柱”品牌形象。精选优质新媒体促进全面营销。精选抖音、快手、直播、今日头条、新浪网、新华网、华龙网等优质新媒体,配合主流媒体,对“风情土家·康养石柱”品牌形象进行全面展示及延伸解读。优化自媒体实现精准营销。全方位优化提升石柱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通过重构内容生产,适应新趋势建立新连接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依托优质旅游资源,选取特色景区作为示范点,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内涵,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制

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机制,组建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县住建委、县交通局、县文化旅游委、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文旅工作格局。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督察考核,促进规划实施。

二、加强规划衔接

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和“多规合一”机制,加强文化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发挥综合联动效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施规划评估,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市级财政资金,加大对文旅项目的财政投入。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合理合法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文旅领域。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鼓励文旅企业通过银企合作的方式解决部分资金问题。鼓励保险机构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中小微文旅企业信用贷款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依法依规落实国家支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强化文化旅游用地保障

将文化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适当向文化旅游领域倾斜,适度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文化旅游项目所需建设用地,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保障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林业、环保等方面的协调,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红线底线。

五、加强文化旅游人才支撑

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适应文化旅游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进涉旅行业全员培训。鼓励规划、建筑、设计、艺术等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到基层挂职等方式帮扶指导文化旅游发展。

六、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综合监管机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打击涉嫌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及非法经营行为,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加快建立文化旅游行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合法诚信经营。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1


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期限

投资
类别

项目

地点

总投资
估算
(万元)

十四五期间计划

投资

(万元)

项目

资金

来源

项目责任单位

备注

一、公共文化重点建设项目

1

万安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按照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建设800平方米的含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展览厅,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栏,文化活动室,办公用房等文化站必备功能的用房。文化设备,图书、电脑等文体器材购置。

2021-2025

政府

万安街道

600

600

国市资金

万安街道

2

石柱县图书馆提升工程

图书馆配套设施建设:文献.图书借阅智能化设备;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数字阅读多功能体验厅。

2021-2025

政府

南宾街道

3750

375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3

石柱县城市书房

在县城建设城市书房3个。

2021-2025

政府

南宾街道

600

6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4

石柱县文化馆提升工程

现有文化馆无数字文化馆体验厅、文化剧场、文化展厅。规划扩建5000平方米的数字文化馆体验厅、文化剧场、文化展厅。

2021-2025

政府

南宾街道

3000

30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5

石柱县应急广播标准化建设

对石柱县应急广播平台进行标准化建设,包括应急广播功能扩展、终端升级、社区应急广播建设等,实现向上对接市应急广播平台及横向对接应急部门及有线无线电视实现同步播发能力。

2021-2022

政府

石柱县

930

93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二、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

6

石柱县博物馆

本项目总用地9600平方米(约14.5亩),总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四楼一底,地面4层,每层5000平方米,分别为博物馆、非遗展览馆、规划展览馆、图书馆馆舍;地下1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标准库房500平方米,停车库2000平方米。

2022-2025

政府

南宾街道

15000

150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7

大寨坎土司遗址修缮

修缮大寨坎土司遗址道路600米、护栏600米、摩崖题刻17处。

2022-2023

政府

桥头镇

500

5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8

马鹿寺修缮

修缮马鹿寺古建筑500平方米。

2024-2025

政府

桥头镇

500

5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9

重庆市石柱县红三军纪念地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

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井周边环境整治1000平方米,对红三军休整地约20000平方米实施环境整治,对红三军休整地现代建筑约2000平方米实施风貌改造;新建红军井仿古防护建筑100平方米、旅游厕所1座,新建停车场、广场各1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标志1座;新建红军井至龙井路公路青条石连接步道2000米及防护栏,标识标牌20个。

2022-2024

政府

南宾街道

2000

20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10

湾底谭氏民居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

改扩建湾底谭氏民居外围连接公路5公里,新建游客管理服务中心4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500平方米、垃圾收集中转站150平方米、旅游厕所1100平方米、简易巡护步道2公里。湾底谭氏民居周边环境整治20000平方米,环境绿化3000平方米。

2022-2025

政府

河嘴乡富民村

2000

20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11

重庆冶锌遗址群安防

龙洞湾遗址、老窑厂遗址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包括入侵和紧急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可视对讲、智能巡查、防雷接地、网络传输、UPS供电、监控中心九大子系统建设。

2021-2025

政府

三星乡、龙潭镇

400

400

国市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三、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项目

12

巾帼土司城

项目规划面积为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51公顷。以 “两核心、三配套、六辅助”为体系,两核心:即太保祠、土家风情园;三配套: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三十六寨精品度假酒店、土司康道;六辅助:毕兹卡创客社区、河脚单车主体公园、土家生态康养基地、武陵源生态教育基地、冒顶山丛林拓展基地、芭焦滩田园综合体。分为土司城文化体验核、土司城生态旅游环、石柱全域旅游服务区、毕兹卡康养度假区、冒顶山丛林运动区、芭焦滩休闲农业区等六大特色功能区域。

2022-2028

社会

南宾街道三河镇

600000

350000

招商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13

万寿寨景区开发(二)

项目总规划范围约45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62.27公顷。主要打造国家5A级景区及配套项目,具体包括:创建和打造国家5A级景区及配套项目、土家风情街、康养度假民居、森林康养酒店、万寿山景观索道、北纬30度传奇地标、秦良玉文化演义中心、旅游度假地产、土家田园综合体、学生研学旅游基地、康养旅游院校、康养医院、中药材观光产业园,土家竞技乐园、养老公寓等项目。

2022-2027

社会

南宾街道、三河镇

500000

50000

招商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在建项目

14

三星乡红色旅游项目(三树村红色教育基地、黄草坪烈士陵园)建设

1.以“三根树党支部”为核心,建设三根树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修缮保护张承燕故居、张承燕墓、三根树党支部秘密会议遗址。整修下路街道至三星乡场镇主道路,扩宽并油化三树村三根树党支部遗址至观音村黄草坪公路,新建三根树党支部秘密会议遗址——三树村场镇旅游步道及其他红色景点至公路之间的旅游步道。2.以“川鄂边游击队”为核心,修缮保护曾家院子会议遗址、黄草坪战斗遗址、黄草坪革命烈士墓,修建烂坝子民兵打靶训练场,以及拍摄宣传片、制作特殊地理标识。旅游步道;配套建设黄草坪烈士陵园旅游公厕(包括供水及污水处理),烈士陵园管理房、停车场等。

2021-2030

政府

三星乡

2000

1000

国市资金

三星乡政府

四、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重点项目

15

冷水特色康养小镇

打造以黄连为主的冷水中药材采摘园等中药为主的康养类项目,滑雪世界、森林运动、野外有氧呼吸等运动康养类项目,与康养产业相关的度假酒店及休闲避暑旅游地产等项目,游客接待中心、商旅街区、全域旅游服务智慧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

2021-2029

社会

冷水镇八龙村

2000000

800000

招商引资

黄水旅管会

在建项目

16

中国黄水·懒人山谷旅游景区综合开发

项目开发范围约2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面积700亩,建设内容包括油草河河道及峡谷景区、艺术景观等观光旅游设施;文化艺术主题村落、书院、会所、巴盐古道遗址等文化创意基地;童趣村落、树顶冒险乐园、溯溪、徒步路线、滑索、山地自行车道等户外体验设施;主题农庄等体验农庄;观光小火车、索道、索桥、电瓶车等交通配套设施;四星级精品酒店、情调商业街、旅游地产等旅游配套设施。

2019-2027

社会

黄水镇枫木镇

150000

90000

招商引资

黄水旅管会

在建项目

17

冷水场镇风情水街项目

冷水场镇商业风情水街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约5.2万平方米、保留改造建筑约2.3万平方米),绿化(含水体及步行街道)面积约5万平方米。

2022-2028

政府

冷水镇河源村

80000

50000

银行融资、招商引资

县农旅集团

18

石柱冷水国际康养运动游乐中心

总投资1.6亿元;该项目规划实施范围约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60亩,将修建景区大门、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冰雪参观园、冰雪运动世界游乐场、森林康养设施和露营度假区等项目。

2019-2025

社会

冷水镇八龙村

16000

8000

招商引资

黄水旅管会

建成投入运营中

19

冷水生态旅游自驾营地二期

全面提档升级,涉及项目占地面积约380亩,建设内容待定。

2021-2025

社会

冷水镇高速服务区

30000

30000

招商引资

黄水旅管会

在建

项目

20

石柱莼产业融合国际康养体验产业园

建设用地规模约70亩,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一是莼菜及药食同源植物研究中心3000平方米,用于莼菜品种、种苗、产品等研究;建立莼菜食品及饮料研究室、化妆品研究室等;二是武陵山区植物提取中心2000平方米年提取能力达到1000吨;三是莼菜食品及饮料生产加工体验馆3000平方米,建设莼菜饮料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四是莼菜化妆品观光生产线12000平方米,具备化妆品自主生产能力,年产能达2亿元;五是莼菜科技旅游产品观光体验中心5000平方米;六是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用房10000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5000平方米;七是莼菜物种及种苗研究基地50亩。

2022-2024

社会

黄水镇万胜坝村

20000

20000

招商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21

中国石龙(国际)康养文旅目的地

总投资2.8亿元;总占地约4100亩,建设用地面积约140亩,主要建设风情民宿、田园综合体、康养休闲地产及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等。

2018-2022

社会

石家乡

28000

8500

招商

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在建

项目

22

石柱·中华土家源文旅康养项目

项目位于石柱县悦来镇至古城坝、长岭、石谷岭到黄水镇出口(悦黄公路沿线)五个组团十八个景点,建设有土司城、总兵府、太保祠、温泉小镇、悬崖极限运动、商贾文化古街、古村落集群、土家康养文化广场、土家创意碉楼酒店、通用航空等项目。

2022-2029

社会

悦来镇

1100000

700000

招商

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23

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基础配套设施二期-大风堡特色森林康养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为按生态停车标准完善区域内停车场,按生态或仿生步道要求新建或改建健身步游道,新建文化休闲广场,完善康养院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绿宫养老苑等。修复景区景观,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卫生间、休息座椅、遮雨设施、照明、智慧化、标识标牌等),合理规划业态布局(摊位、售货亭、露营基地等)。

2022-2025

政府

黄水镇大风堡景区

25000

25000

银行

融资

县农旅集团

24

石柱县枫木镇·杨东河与枫木台旅游景区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依托杨东河峡谷40公里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枫木镇集漂流、航渡观光、攀岩挑战、猴群嬉戏、名贵植物园观赏、休闲度假、传统民俗文化表演、郊野避暑、影视摄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项目。拟建旅游休闲接待中心、休闲剧场、停车场、文化表演广场、高端休闲避暑山庄,峡谷顶至谷底道路建设,峡谷两侧景观灯、栈道、索道、望谷平台、亲水游览道、漂流河道清理等。

2022-2030

政府
社会

枫木镇国锋村、莲花村

100000

50000

招商

引资

黄水旅管会

25

黄水双河峡谷漂流

漂流河段总长5公里,一期建设内容为:新建旅游服务中心(包含办公室、接待中心职工休息室、大提坝),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新建皮艇库296平方米、洗淋中心1720平方米、为民服务一条小街1600平方米、游客上岸码头、上码头紧邻县道,交通便利,景观打造自然生态风情。)打造漂流景观,迷雾森林、动物部落、竹林仙踪、三大主题。建设景观桥,备用生态停车场。

2021-2022

社会

枫木镇石鱼村

5000

5000

招商

引资

黄水旅管会

在建

项目

26

格林童话动养中心

项目选址在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和鱼池村六门组背子坪,总投资5.5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320,主要建设健身步道、足球场、汽车越野场,运动员公寓、会议培训中心、康养理疗中心、接待酒店、休闲购物中心、商业街及康养旅游地产等。

2021-2026

社会

鱼池镇

55000

45000

招商

引资

黄水旅管会

在建

项目

27

中华蜜蜂第一镇

按照4A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围绕“中华蜜蜂第一镇”主题定位,将中益乡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小镇和康养旅游重要目的地。

20192026

社会

中益乡

100000

60000

招商

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28

森林王国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

规划面积3400亩,建设用地60亩,以土家文化、森林文化为核心打造集康养、休闲、民俗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主要建设旅游综合接待中心、四星级酒店、森林王国、森林动漫世界、森林冒险等项目。

2021-2027

社会

黄水镇金花村

45634

37500

招商

引资

黄水旅管会

在建

项目

五、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项目

29

石柱县水磨溪湿地公园

水磨溪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国科学院重庆分院三峡库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验室,水磨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水磨溪湿地公园。水磨溪花卉植物园。开展湿地生态修复1.1万亩,缓冲林地质量提升450亩,实施岸线生态修复6.2公里,消落区综合治理300亩。

2022-2027

社会或政府投资

西沱镇

100000

10000

国市资金、银行融资

县库心办

30

重庆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新建总建筑面积56624㎡。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盐文化博物馆8267平方米、“巴楚之舟”长江舟船文化博物馆6615平方米、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1座,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巴渝山居·三峡土家民俗民居体验基地8597平方米、“三峡库心”南门游客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包含非遗文化科普教育展厅、非遗文化体验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区、非遗节日庆典活动区等,通过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手工艺、烹调以及传统医药呈现三峡库区上古楚文化、巴文化、大川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接待、展览、住宿、会议为一体。

2022-2028

社会或政府投资

西沱镇

37562

10000

国市资金、银行融资

县库心办

31

江云半岛田园生态综合体示范基地

以“农业+休闲旅游”为抓手,在“三峡库心”核心区鸡公嘴培育一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打造“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

2022-2027

社会或政府投资

黎场乡

80000

12000

国市资金、银行融资

县库心办

32

壮美长江云端长廊

1.廊桥工程(廊桥主体钢结构10577m、廊桥基础土建10577m2.景观工程(1.景观土建-新增人行道路32002.景观水电-景观照明系统105773.景观植物-植物部分12680㎡)3.场地设施(游客接待中心900㎡、临空玻璃长廊520m、临崖茶馆460㎡、观景之窗1项、垃圾桶50个、休息座椅42套、心门观景台1项、儿童丛林迷踪1项、鸟语书屋670㎡、天空悬廊1项、高空廊桥蹦极1项、临空大秋千1项、大象滑梯1项、悬浮廊桥1项、旋转观景亭820㎡、儿童天地1项、心心相印观景点850㎡、厕所13个)

2022-2030

社会或政府投资

鱼池镇

17000

2000

招商引资、银行融资

县库心办

33

巴盐古道文化走廊建设工程

1.巴盐古道修缮恢复工程60000㎡(长60000m,宽1m)、2 .生态环境修复120000㎡、3.古建筑修缮古建筑24栋、古建筑群6处 、碉楼5处、卡门8处、4.传统建筑风貌恢复50000㎡(含100栋民宿)、5.游客接待中心19200㎡(12处)、6 .游客救援中心7200㎡(18处)、7.公厕2700㎡(18处)、8 .停车场14400㎡(576个停车位)、9.露营基地18处(900个露营位)

2022-2030

社会或政府投资

西沱镇、王家乡

25000

5000

招商引资、银行融资

县库心办

六、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项目

34

重庆石柱七曜山地质公园博物馆

本项目占地面积13994.24平方米(约20.99亩),新建地质博物馆一座,建筑面积3074.18平方米,同时建设给水、排水、电力、通信、消防、安防、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2022-2024

政府

金铃乡

5000

5000

银行

融资

县农旅集团

35

重庆石柱七曜山地质公园九龙峡神秘探险旅游项目

新建徒步攀岩、飞跃大峡谷等探险项目及配套设施。

2022-2024

政府

金铃乡

5000

5000

银行融资、招商引资

县农旅集团

36

重庆市石柱县七曜山地质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卢家坝天池景区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包含游客服务中心、诗经雅苑、天池阁、思念亭、卢家大院、道路、天池生态食府、天池花海、土家风情民宿等。

2022-2025

政府

沙子镇

15000

15000

银行融资、招商引资

县农旅集团

在建项目

37

龙潭花谷养心小镇项目

主要建设“一心两带四区”,即龙潭乡村旅游服务中心、龙潭片区乡村旅游示范带、老年生态康养休闲带、主题竞技运动休闲区、生态康养度假区、土家文化展示区、科技农业发展区。

2022-2025

社会

龙潭乡

95000

95000

招商

引资

县文化旅游委

38

马武河流域农文旅游融合发展项目

建设缓行漂流,在河流及水库建健身步道,景观带、产业带,打造水上娱乐项目等。

2021-2027

社会

马武镇

50000

15000

招商

引资

马武镇政府

39

洗新乡丰田村天生桥景区

开发天生桥景区,新建占地300㎡砖混结构景区接待处及工作间1个;安装监控设备1套(包含主机、线路、摄像头、立柱等);新建占地60㎡砖混结构景区公共厕所2座(天生桥1座、千年白果树1座);新建生态停车位20个;新建景区1.5米宽水泥砼旅游便道4公里(天生桥3公里、千年白果树1公里);新建观景台2个(天生桥1个、千年白果树1个);安装仿藤木安全护栏4公里(包含观景台);新建50m³消防水池1座及配套DN63PE主管网2公里、配套DN25PE辅管网0.5公里;翻新千年白果树四合院1座(更换破损楼、墙板、打磨涂刷清漆、加固房屋周围堡坎、更换灯具、安装自动消防设施)。

2022-2025

政府

洗新乡

2300

2300

国市

资金

洗新乡人民政府

40

金铃乡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项目

滨河土家文化广场项目。园路及活动节点硬化铺装;景观建筑(公共服务配套建筑);景观文化艺术小品;广场休闲健身设;生态绿地植栽;河堤景观绿化专项;广场照明系统。土家特色小镇功能提升项目。金铃乡土家族传统文化展示中心;金铃乡土特农产品交易集市;生态集中停车场。

2020-2022

政府

金铃乡

4029

4029

国市

资金

金铃乡政府

项目已经启动

七、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41

石柱智慧旅游重点工程

围绕“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按“1+3”的总体发展思路,建设1套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集智慧旅游服务、管理、营销3大体系,构建以“微服务”为主的智慧旅游体系,打造“石柱指尖游”旅游品牌,实现政府、景区、企业和游客深度协同,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

20222024

政府

全域

2900

2900

国市

资金

县文化旅游委

42

石柱县全域旅游标识引导系统建设项目

新建西兰卡普景观大道约5000平方米,新建特色自驾旅游线路沿线标识标牌约100块、观光平台20座、旅游停车场3000平方米等。

2022-2024

政府

石柱县

4000

4000

国市资金、银行融资

县农旅集团

43

石柱县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

项目包含广寒宫4A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金铃土家风情街旅游业态建设、广寒宫嫦娥奔月露天实景演出剧目打造、七曜山地质公园旅游设施提升、冷水康养小镇中国睡眠疗养基地建设、冷水风情水街建设、冷水康养小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冷水康养小镇对外旅游干道建设及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沙子农耕体验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中益蜜蜂小镇游乐项目提档升级、中益扶贫资产产业化设施配套建设、桥头镇田园综合体及民宿旅游建设、桥头镇乡村振兴示范基础设施建设、三河城郊生态休闲游项目建设等。

2022-2025

政府

桥头镇、三河镇、冷水镇、西沱镇、中益乡、金铃乡

100000

100000

银行融资

县农旅集团

1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政策解读

一、发展环境

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基础条件,着重阐述了石柱文化和旅游方面的资源;二是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要成就;三是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优势与机遇;五是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问题与挑战。

二、总体思路

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五个方面内容。

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及亲临石柱视察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融合与创新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释放文旅经济活力,把石柱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国著名康养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强大产业基础。

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坚持特色创新,高质发展原则;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

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铸魂”和赋能旅游、旅游展示和传播文化功能明显增强,全国著名康养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美誉度和享誉度不断提升。到2025年,万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00平方米;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保持100%;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32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3%,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25家;全县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等级景区智慧化率达10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5.5%

三、主要任务

规划共列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精做靓康养休闲旅游业、配套支撑文旅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市场营销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规划衔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文化旅游用地保障、加强文化旅游人才支撑、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等内容。

五、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4.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5.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6.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7.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关于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决定(石柱委发〔202016号);

8.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石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石柱委发〔20214号);

9.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石柱府发〔202117号);

10.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11.重庆市“三峡库心”(西沱古镇-石宝寨-皇华岛)跨区域发展规划(2020-2035年);

12.石柱县“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

13.石柱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

14.石柱县“十四五”期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9日印发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