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柱县商务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石柱府办发〔2022〕27号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石柱县商务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石柱县商务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主动发布)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日
石柱县商务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区位优势。石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连彭水县,西南临丰都县,西北接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为中西部交界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要联结点,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直通中东部的交通要道,又是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通江达海、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境内渝利铁路通车运行实现1小时重庆(主城)、3.5小时成都、5小时武汉。
二、市场优势。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25116元和9642元增加到2020年的37194元和15456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2%和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来看,石柱县与三峡库区其他区县相比,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丰都和除万州外其他几个渝东北地区,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地区。从渝东南区域来看,石柱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居民消费潜力相对突出,具有较好的商贸发展基础和一定的市场消费潜力。
三、文旅优势。石柱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县域有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有重庆冶锌遗址群、湾底谭氏民居国保单位2处,银杏堂等市保单位8处,石家乡黄龙村等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石柱土戏”“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等市级非遗项目22项,“金音石砚传统雕刻技艺”等县级非遗项目136项。县域有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在创4A级景区3个,在创5A级景区1个;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市级风景名胜区1处,市级自然保护区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县域内有旅游资源单体592个。
四、产业优势。石柱县耕地面积84.7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达到57.33万亩。在巩固提升粮油产能、提高粮油供给体系质量基础上,根据立体生态条件,发展了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以莼菜为主的高山蔬菜,培育了中蜂、畜禽养殖和干鲜果产业,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一、消费拉动作用显著提升。石柱县社零总额由2015年50.62亿元增长到2020年82.73亿元,年均增长10.3%;批零业商品销售额由2015年67.58亿元增长到2020年137.35亿元,年均增长15.2%;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由2015年10.24亿元增长到2020年14.71亿元,年均增长7.6%。批零业商品销售额实现了较快增长。康养消费势头强劲,荣获“中国康养美食之乡”称号。十三五末,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2%。消费扶贫有力有效,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二、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壮大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培育外贸主体企业累计达95家;成功创建国家级黄连、莼菜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了市级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个。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5家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批发展示中心、海外仓,实现贸易新业态。重点利用广交会、西洽会、香港食品展等展会,开展特色产品展示推介,开拓了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进口分销稳步增长。十三五末,实现进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
三、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石柱县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加快推动农村电商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持续聚焦夯基固本、提质扩量、延链增值、促民增收深度发力,取得阶段性成效。发展电子商务类注册企业560余家,其中亿元级电商龙头企业2家,培育活跃网商4000余家。建成了县级电商产业园、县级网货加工中心和18个网货加工分中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电商功能全覆盖。十三五末,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3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3.5亿元。
四、物流发展日益壮大。培育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362家,培育大型货运企业4家,货运车辆保有量2000余辆,在营约1900余辆。发展经营性码头5个,水路运输企业1家,港口作业3家,货运船舶9艘,运力3.2万吨,年水运货运量近百万吨。建成占地15000平方米的金旭物流市场,2000平方米邮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3000平方米社会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十三五末,水上货运量26.65万吨,同比增长38.66%,货运周转量447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5.1%;公路货运量612万吨,同比增长12.8%,货运周转量641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2.8%。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市场准入规则更加公平。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商务领域诚信体系逐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取得实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存在问题
一、商业设施分布不均匀。总体来看,石柱县商业设施主要聚集在旧城区域,如康德商圈、新天地美食街、良玉步行街等,在都督大道等新发展区域商业设施较少。同时县域商业还存在主体规模较小、规上企业数量较少、商业布局层次体系不够清晰、业态同质化情况突出、中高档次品牌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消费外流。
二、外贸创新发展水平不够。石柱县外贸企业基础设施、生产原料、设备配件、技术人才等要素配套较差,便利化服务水平滞后。外贸特色生态产业黄连等中药材、莼菜、辣椒、畜产品等资源转化率不高。外贸出口货物物流通关不便捷,出口产品靠公路运输沿海口岸通关或委托代理出口通关,运输周期长,成本高,直接影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三、农村电商人才相对匮乏。农村高校学生返乡创业的人数屈指可数,参与农村电商发展力量有限。本地人才留不住、高端人才引不进问题制约农村电商发展,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创新发展乏力。
四、物流水平发展滞后。缺乏大型综合物流市场,物流仓储场地分散,导致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成本较高。物流企业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运作效率低、成本高,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较低。
第四节 发展机遇
一、国家层面扩大内需战略引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商务发展仍处于重要机遇期。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显现,为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巩固商务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二、市级层面政策红利叠加释放。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及扩大内需等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极大提振市场预期、消费预期。各种效应叠加倍增,能够有效促进基础设施与要素市场统一,有助于商贸业总量增长、效率提升、战线前移以及转型升级。
三、县级层面多重因素交织转型。根据《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随着内外贸一体化趋势加深,线上数字化趋势加强,高新科技、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流通产业提高效率的最基本动力,电子商务成为商贸业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人们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做大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石柱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着力构建全县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格局,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推进传统商贸向高端商贸转型。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聚力“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一打造二促进五提升”为工作重点(“一打造”即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集散中心,“二促进”即促进消费升级、促进外贸增效,“五提升”即提升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水平、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康养美食知名度、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营商环境),发挥石柱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坚持新建培育与改造提升并举,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集聚外来消费并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调整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商贸流通业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商贸流通业体系,推动石柱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发展战略
一、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加快新型业态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网上服务等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确立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商贸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实现石柱商贸流通业创新转型发展。
二、产业联动战略。按照“跳出商贸,发展商贸”的思路,加强商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商贸业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占有率。加强商贸流通业与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农业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区域协同战略。加大与重庆都市区、渝东南地区等相关区县合作,尤其是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作,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同发展。
四、消费引导战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需要,积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鼓励新型消费方式。加深市场细分,注重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消费市场。大力营造市场氛围,持续提升消费环境,有力促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把石柱建成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
五、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名品名店、品牌特色街、品牌商圈、品牌市场建设,全面提升石柱商贸流通业影响力。
六、城乡统筹战略。以城镇化进程提速为契机,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网络布局,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店的改造提升及连锁化比重,注重引导有实力、有品牌的城市商贸业延伸经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
七、开放融合战略。加大对流通企业境外投资的支持,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建立进口商品分销体系。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建设。鼓励跨国公司在石柱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完善党领导商务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为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一、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商务发展为了人民、商务发展依靠人民、商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在商务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围绕重庆市总体战略以及石柱县城乡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深入分析石柱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城乡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科学谋划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对全县商贸流通业实现城乡全覆盖规划。
三、发挥优势,特色发展。通过深入分析石柱县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势,充分挖掘县内丰富的产业资源优势,推进商业资源的合理聚集,打造特色商业集聚区,促进县内各板块商贸流通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四、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商贸流通业规划要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充分依托优势产业,以产带商,以商促产,实现商贸流通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与互动发展。充分利用“大黄水片区”等康养资源以及丰富的乡村旅游优势,大力发展商旅结合的休闲度假消费;充分利用石柱黄连、辣椒等特色农业优势,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协调联动。
五、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特征和形势要求,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和经营者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发展互联网商贸,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形势变化。
六、立足现实,超前规划。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超前规划;兼顾规划内容实施的可操作性,规划建立在县内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府公共资源可及的现实基础之上。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定位目标。通过全面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 和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区块链、数据驱动、智慧化等为重点,着力发展大数据、智慧商业、现代物流等新经济新模式。到2025年,将石柱县打造成为辐射渝东南、服务三峡库区的区域性综合物流集散中心、康养消费集聚区和电商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形成“一心两区”的石柱县商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增强商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总体目标
商贸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130家,限上个体达到100家,其中上市商贸企业3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56亿元,年均增长率8%;批发销售额达到132.56亿元,年均增长率10%;零售销售额达到80.88亿元,年均增长8%;餐饮营业额达到11.43亿元,年均增长9%;住宿业营业额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9%。
市场网络体系显著完善。到2025年,商业网点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设施面积达2.7平方米。提升改造6个城区菜市场和31个乡镇农贸市场,新建2个城区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其中建成智慧菜市场3个。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康养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提升康德中央大街、新天地商业街、时代广场商业街等功能,全面形成“一带一核六区”消费聚集区。
现代流通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8.5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培育亿级电商龙头企业5家、千万级20家。建成综合物流园区和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区,基本形成“1+2+31+N”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引进培育品牌三方物流龙头企业3家以上。
商贸品牌名气显著提升。到2025年,累计培育重庆“老字号”品牌6个以上;打造电商网货品牌100个,其中“拳头”品牌不低于5个。
商贸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商贸业占地区经济比重提高到1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商贸流通业就业贡献提高到20%左右。
外向型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到2025年,年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力争利用外资实现2000万美元。争取在西沱港设立开放口岸和海关办事点。
专栏2:总体目标 ——商贸市场主体显著增加。到2025年,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130家,限上个体达到100家,上市商贸企业3家以上;亿级电商龙头企业5家、千万级20家,外贸主体企业达到120家以上。 ——商贸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56亿元,年均增长率8%;批发销售额达到132.56亿元,年均增长率10%;零售销售额达到80.88亿元,年均增长8%;餐饮销售额达到11.43亿元,年均增长9%;住宿业营业额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9%。 ——现代流通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45%。 ——外向型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到2025年,年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力争利用外资实现2000万美元。 |
第三章 全面促进消费
积极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承接全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以康养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不断提升消费贡献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节 打造康养消费集聚区
以打造石柱县康养消费集聚区为契机,全面统筹石柱县核心商圈的规划建设,以“一带一核六区”布局打造引领“两群”及渝东鄂西区域性消费中心,促进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之间互联互通,联动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以核心商圈为重点的商业设施档次,优化商业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加快知名品牌、生态康养商业等要素资源集聚融合,打造石柱县生态康养消费核心区。
加快推进两河四岸景观休闲消费带,围绕龙河、玉带河(上河街)沿线商业设施,打造休闲消费带。通过沿河“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加强风貌建设、设备配套,合理布局业态,引进茶艺、知名小吃、旅游产品等主力业态,打造县城休闲消费带,营造良好经济消费氛围。
以现代化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旗山、寰宇世家、天尧等特色商业街区功能提升,错位规划布局业态,加快改善小而全、小而散的经营模式,集中整合资源,打造初具规模的个性化消费特色康养商业集聚区。打造以康德中央大街为主的休闲购物消费核心商圈,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夜间消费集聚区、寰宇世家餐饮美食消费集聚区、时代广场沿线体育娱乐消费集聚区、滨江金岸夜市消费集聚区、火车站沿线小商品消费集聚区、大黄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专栏3:“一带一核六区”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布局,全力构建“一带一核六区”消费发展格局。 ——打造两河四岸景观休闲消费带。围绕龙河、玉带河沿线商业设施,打造休闲消费带。通过沿河步道、“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加强风貌建设、设备配套,合理布局业态,引进茶艺、知名小吃、旅游产品等主力业态,打造休闲消费带,营造良好康养消费氛围。 ——打造康德中央大街休闲购物消费核心商圈。以康德中央大街为核心,依托永辉超市、太平洋影城等大型商业主体,围绕康养美食、品牌服饰、儿童游乐、休闲健身等主题,集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特色美食,丰富茶艺、酒吧等业态,打造成为以服装和餐饮为主的品质、时尚传播地和康养美食集聚地。 ——打造六大消费集聚区。依托现有商业街、大黄水景区等载体,加大特色餐饮街、小商品店、中医保健等集中布局,培育经济主体。加快打造以夜间特色美食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夜间消费集聚区,满足县城内市民夜间消费需求;通过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小吃和水果等业态的寰宇世家美食消费集聚区,满足住宅小区居民、车站旅客等日常生活需求;开展足球、篮球等“重激情”和台球、羽毛球等“轻时尚”体育运动,配置体育用品业态,打造时代广场沿线体育娱乐消费集聚区;开发旅游消费“打卡”地,积极推动景区根据实际条件延长开放时间1—2小时,支持景区推出健康、规范的娱乐精品节目或驻场演出项目,在黄水大风堡、冷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千野草场、云中花都、三河北岭山等地组织游览活动项目,设置特色小吃、旅游商品流动摊位,打造大黄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依托现有美食门店,适当增加大排档、烧烤等小吃业态,打造滨江金岸夜市街消费集聚区;依托火车站人流量,满足旅客随身带的消费需求,发展以水果、土特产、快餐等业态为主,打造火车站沿线经济集聚区。 |
第二节 实施“六养”消费提升工程
以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建设、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契机,围绕培育“巴渝新消费”,以“爱尚重庆”为主题,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促进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发展,推动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推进消费内容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活的刚性消费为主向时尚品质消费转变,激发消费增长新动能。
提升“观养”消费。以“大旅游”牵动“大康养”,以康养旅游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实施“康养+”“旅游+”行动,打造“大风堡—太阳湖国家5A级景区”“西沱古镇—水磨溪—石宝寨”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康养旅游业升级版。建成云中花都、佛莲洞、七曜山地质公园、沪渝G50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游等精品旅游景区,完善“品牌集成、形式多样”的康养旅游模式。
提升“疗养”消费。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冷水温泉疗养院、县精神卫生中心健康服务项目,升级改造秘境黄水,打造一批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制剂、保健品开发与研究、旅游、养生产业为一体的中药养生保健基地,建设一批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一体化服务。
提升“食养”消费。依托“中国康养美食之乡”城市名片,做强康养美食品牌。充分利用康养资源,深度挖掘康养菜品,结合土家文化,以纳入《渝菜标准》的“石柱菌子鸡”为核心菜品,赋予文化内涵,打造“石柱菌子鸡”主题美食旗舰店1家,体验店10家以上,做成地标美食。持续推动康养美食名店打造,到2025年,累计打造“康养美食名店” 90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推动“石柱旅游+土家康养食养套餐”无缝引流,在县内各热门景区培育康养美食小镇及名店建设,推出土家康养旅游食养套餐,提升石柱县康养美食美誉度。依托康养美食节会、重庆火锅节、中国厨师节、中国饭店文化节等国内知名节会,展示推荐康养菜品,提升康养美食名气。
提升“文养”消费。深度挖掘以巾帼土司城、巴盐古道、西沱古镇、银杏堂、万寿寨、土家吊脚楼等文化消费产品,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提升大型歌剧《天上黄水》、土家摆手舞、土家玩牛、背夫号子等民俗文化,发展康养文化经济。做大手工刺绣、西兰卡普、土家针织等文化品加工基地。
提升“动养”消费。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完善千野草场露营、油草河漂流等活动项目,形成登山、林地等运动,围绕山地运动和竹铃球等特色体育运动,加强赛事期间商业配套,打造康养体育消费。打造石柱康养经济“乡村振兴研学”“山地康养”“土家风情”“黄连与莼菜非遗文化研学”“石柱山水探秘”五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以线联片促进区域实现跨镇、跨区协同发展,促进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建设。
提升“住养”消费。完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促进住房消费的信贷、税收等政策措施,引导住房需求释放,保持商品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培育租售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房屋三方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引进和设立专业化租赁企业,支持住房租赁消费,建设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租赁信息发布、房源信息核验、房屋租赁网上备案等功能。推动万寿山康养休闲地产开发项目、冷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拓宽旅游地产覆盖面。持续推进黄水镇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完成金铃乡响水村、金铃乡石笋村、河嘴乡富民村、中益乡坪坝村等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推动实物消费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巴渝消费”八大行动,引导商贸服务企业加快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消费服务水平,培育打造“巴渝消费”新名片,激发消费增长新动能。深入推进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鼓励在商圈、社区、车站、写字楼、旅游景区等布局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推进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快递物流仓储分拨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打造智慧商圈2个,创建智慧商业门店20家,物流配送末端智能自提柜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鼓励提供闲置资源和优惠政策,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养老、托育、便利店、药店、家政服务店、美容美发店等)进社区,发展智能社区商店(无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卖机等)。鼓励便利店、药店视情延长营业时间,有条件的可24小时营业。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积极发展数字化商贸经济。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在城乡商贸流通领域深化应用。推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以邮快合作等方式,提高快递物流服务农村水平,健全必要的集配装备和分拨仓、前置仓等流通仓储设施设备。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广视频技术,积极稳妥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加大力度培育石柱县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加强品牌特色产品推介销售力度。举办数字商贸结合旅游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在线购物市场发展,鼓励旅游商品购买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商贸和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制定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完善在线订餐、在线住宿等无接触式服务及智能导游导览等功能。尝试文创商店、特色书店、文化娱乐、艺术展览、沉浸式体验型项目等多种业态集合。
统筹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着力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建设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所,培育丰富夜生活形态,完善夜间经济功能配套,打造夜间消费品牌,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升级发展。依托“两河四岸”资源优势和城区商圈街区体系,丰富“夜食”“夜玩”“夜购”“夜娱”等夜间生活业态,围绕康养美食、活力时尚、文化旅游、跨界融合等主题,丰富特色美食、儿童娱乐、茶艺、酒吧等业态,重点打造以夜间特色美食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夜间消费集聚区。
打造消费新场景。开展文商旅融合发展行动,依据石柱县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推行集农耕文化展示、土家风情体验、文化遗产传承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农业发展模式,开发吃、住、行、游、购、娱的文化场景业态,打造桥头镇白塔文化园、三河镇西兰卡普商业街、中益蜜蜂博物馆、黄连非遗文化技艺馆等文化项目。开展农商旅融合发展行动,鼓励乡村立足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酒店、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等乡村休闲消费产业,推动农业观光、体验休闲、乡村度假、农村康养等复合型业态发展,探索创新“1+N”农商旅融合发展模式,即一个景区融合多元产业,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乡村的热度和人气,推动餐饮住宿与创意农业、文化养生等深度融合,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打造鲁渝消费协作升级版。继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深化鲁渝消费协作,强化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突出市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持续提升市场参与度,由政府主导、以产定销向市场主导、以销定产转变。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打通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痛点难点堵点,分级分层协调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不断探索鲁渝消费协作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柱县农产品从拓展淄博市场向山东市场转变,推动“源味石柱淄博行”“鲁货进石柱”双向协作转变。到2025年,建成稳定的鲁渝消费帮扶供销合作关系,实现“双向互动、多方共赢”。
推动会展业创新发展。提升“康养大会”“千野草场国际露营节”“康养美食文化节”等品牌展会,引进国内国际品牌展会,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会展品牌,积极推动康养大会提档升级。积极主办、承办国际跳绳大赛、游泳大赛、国际滑翔大赛等大型赛事,开展“电商消费节”等展会活动,发展专业化会展市场服务,鼓励会展服务企业开展展馆经营、展位搭建、传媒推广、线上营销等服务,延伸会展服务产业链,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同时,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渝交会、广交会等县外品牌展会活动,大力宣传康养资源,提升康养石柱知名度,扩大展会对消费的带动力。
积极打造会议产业。秉承成功举办康养大会等大型会议经验,充分发挥天上黄水大剧院、中益初心学院功能,提升节会论坛接待能力。以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打造为依托,在黄水镇、中益乡等生态休闲度假区,结合旅游酒店和休闲山庄,布局生态休闲度假会议产业和拓展培训会议基地,服务对象主要是市内外中高端商务休闲会议消费者;在城市核心商圈,利用商圈内的高星级酒店和政府会议中心,布局商务和公务会议产业,打造城市会议集聚区。
按照超前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完善、注重实用的思路,在石柱高铁站区域规划建设3—5万平方米集商品展览、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会展中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集中培育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于一体的会展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会展产业城,成为重庆市“会展之都”的重要节点。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场馆、公共广场等场地举办农产品、小商品、房地产、乘用车、文化艺术等专业性和特色性会展。
围绕“巴渝新消费”,聚焦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平台、新品牌,创新开展相应主题的营销推广和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消费新动能,激发消费新潜力。借助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假消费旺季,挖掘巴渝特色消费资源,策划组织丰富多彩、衔接顺畅的季度性活动。支持各类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企业利用店庆、周年庆、网购节等重要时点开展优惠促销,以节聚势、以节兴县、以节兴商。
住宿餐饮业是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住宿餐饮业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岗位。规划期内,住宿餐饮业的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加快住宿餐饮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培育住宿餐饮知名品牌连锁经营企业,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石柱县住宿餐饮水平。到2025年,餐饮住宿业营业额达到22.63亿元,年均增长9%。
高标准发展住宿业。结合旅游休闲和商务服务发展需要,在城市核心商圈建设高端化、全配套、服务优的高级酒店,为石柱县城市核心商圈提供高标准配套;全面提升“黄水人家”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充分利用生态休闲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型住宿业,重点在黄水、西沱、桥头、中益、冷水等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型酒店和民宿,满足都市群体休闲度假需求;大力引进一批知名连锁经营快捷酒店,满足游客和商务人士对经济型和商务型等快捷酒店的需求。到2025年,建设成为市级民宿聚集地。
创新发展餐饮业。以“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为载体,通过打造市级美食街,发掘石柱县餐饮传统品牌,推动特色餐饮集聚化发展,打造“石柱味道”;充分发挥石柱县旅游资源优势,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休闲餐饮发展格局。结合城区商圈和休闲旅游带建设,加大力度培育餐饮集聚区和餐饮特色街,利用现有条件,着力加大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夜间经济聚集区、黄水镇美食街、冷水镇美食商业街、鱼池镇岩口美食街、滨江夜市一条街等特色餐饮街的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石柱县餐饮美食业集聚发展,加大餐饮和美食文化的开发力度,引入一批中外经营理念先进、管理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营业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以直营、加盟、特许等连锁形式入驻,大力培育品牌餐饮名店;全面试行餐饮标识标准化、精细化示范工程,着重开展餐饮业量化分级、提档升级,试行全域餐饮业标准化发展,以菜单示范引领,推行明厨亮灶标准,让公众消费更放心、贴心;加强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植入菜单精细化项目,打造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商家和企业,提升石柱餐饮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章 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第一节 传统商贸创新发展
一、推进数字商务经济发展。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促进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五流”合一,促进商贸产业链信息共建共享,提高商贸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创新实施“线上展示、销售+线下体验、配送、售后”的方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通过消费路径优化,打破场景限制,推动消费方式提质升级。加强实体店与消费者间全天候互动,提供全方位消费体验服务,打造独特体验性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者线上与实体店建立直接联系,开展合作消费,提高闲置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二、推动批发零售业转型发展。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开展全渠道营销。加强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运用,深入挖掘零售企业潜在信息,开拓多元化经营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升级改造,推动商品销售逐步转向“商品+服务”并重。充分利用零售企业零距离接触消费者优势,完善便利服务体系,增加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务功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子商务平台,有效衔接产需信息,促进农产品线上营销与线下流通融合发展。延伸批发零售业产业链条,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共享,推进生产、加工、销售、配送、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三、推动生活服务业提质发展。围绕餐饮龙头企业,横向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的土家康养餐饮产业链集群,形成极具石柱土家族特色的美食地标;纵向延伸产业链,与商超、住宿、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经营模式,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引进一批中高端消费品牌企业、大型商超和优质服务企业,打造一个集聚区域、全国乃至全球中高端品牌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圈,强化“买全国、买全球”的商贸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加强住宿企业与石柱县文化、餐饮、旅游的融合发展,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
四、推动社区服务业提质增效。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消费进家庭”为宗旨,以“方便居民服务、优化商贸资源配置”为原则,以“555”(即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左右可到达社区便利店、5分钟左右可到达社区超市、餐饮店等,驱车5分钟左右可到达购物中心)为目标,形成一刻钟便民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实现社区便民商圈全覆盖,推动社区服务业提质增效繁荣发展社区消费。
五、深化商旅文融合发展。以商业为核心、旅游为驱动、文化为内涵,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商旅文一体产业链。
升级改造一批体现石柱县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历史街区、公共建筑、文化长廊,将石柱县文化渗入到城市建设中,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鼓励创新产业融合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全方位延伸产业触角,重点发展旅游休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特色文化商业、文化创意、文化主题酒店等新型融合产业类型,形成多元业态融合。
第二节 城乡商贸体系统筹建设
一、完善城乡商贸市场布局。加强政府对城乡商贸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好商贸流通在国民经济中引导生产、消费与经济运行的先导和基础作用,重新调整城乡商贸内部结构关系,建立城乡商贸互通机制,以城乡市场一体化推动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城乡资源的互通共享。全面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建设,增强城区聚集辐射效应,带动乡镇经济发展。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桥头镇、黄水镇、鱼池镇等大型乡镇商业设施建设,建设具有辐射力和凝聚力的镇级商业中心区。
二、统筹城乡农贸(菜)市场建设。根据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及《重庆市乡镇农贸市场建设规范》《重庆市乡镇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改造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城乡农贸(菜)市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城乡农贸(菜)市场的新建或改造,全面提高农贸(菜)市场建设和运营水平。鼓励新型业态市场发展,促进智慧数字市场建设,启动绿色环保市场创建。到2025年,新建农贸市场2个以上,智慧菜市场3个以上,实现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全覆盖。
第三节 转型升级专业市场集群
充分发挥石柱县农特产品资源优势,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提升专业市场档次和水平。从供应链角度做大做强五方国际商贸城、黄水黄连市场、时代广场百汇美家居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重点发展以服务渝东南片区特色产品流通及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为主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善商贸服务设施配套,增强市场协同发展能力。
专栏4:专业市场集群 ——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打造集商品集散、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电子结算、加工、配送、仓储、低温保鲜、网上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布局农产品、水产品、果蔬、禽蛋、肉类等产品零售和批发点。 ——中国黄连市场:提档升级集黄连批发、零售、交易、仓储、信息等功能于一体。重点是对现有市场进行信息化提升,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专业市场。 |
第四节 建立应急保供体系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根据统一储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成立县级应急保供领导小组,形成 “县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行业部门—2个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分中心—4个乡镇(街道)及企事业单位”五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面提升救援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二、完善市场应急调控管理体系。按照统一储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健全市场应急供应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市场应急保供预案。
三、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政府储备与商业库存、实物储备与生产供应相结合。强化储备商品全程监管,保障储备商品质量安全。构建市场监测体系,完善预警监测信息系统和保供信息监测系统,掌握市场供求动态,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引导市民消费预期。增强应急保供能力,高标准建设应急队伍,优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做实应急响应演练,提供应急反应效率和调试水平。
四、推进实施“菜篮子”工程。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在“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流通节点作用,提升“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完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重点加强县城农贸市场一体化统筹发展。支持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维护公益属性。鼓励农贸市场扩大自持比例,建立保供稳价机制,增强协同调控能力。完善用地政策,实施建设属地听证制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第五章 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
第一节健全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围绕建设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安全畅通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目标,依托石柱县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推动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实现上下游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高效,促进产业链良性发展。推动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运用自动分拣、配送等先进设施设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物流布局,构建内畅外联、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体系。
一、加快推进物流重点平台建设
通过打造渝东南综合物流园、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建成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形成辐射渝东南及鄂西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促进物流基地与专业市场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渝东南综合物流园。按照标准化、智慧化、规模化要求,推进集仓储区(云仓)、电商产业体验中心、农产品物流区、冷链物流区、电商后台客服区域总部基地、配套区等功能为一体的渝东南综合物流园建设。按照现代物流园标准运营管理,重点发展以公路、铁路运输方式为主的工业品、城市消费品、农业投入品、农副产品、快件品等物流集散服务,打造成为辐射渝东南、服务三峡库区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加快建设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加快推进设立石柱县开放港口,促进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以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集聚和流动。强化长江黄金水道开放主通道作用,全面提升内河航运要素聚集能力,加强“水水中转”合作,吸引渝东南周边区县货物来石通过长江中转出海,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在2023年,完成海关办事点和保税仓的设立,成为渝东南地区借江出海最便捷开放港口,积极承接渝东南地区水运通关中转业务,减少通关、运输等时间,促使区域出口通关降本增效。
加快打造渝东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品牌企业,建设5万平方米集展示区、仓储区、分拣区、包装区、配送区和办公区六大区域为一体的渝东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发挥集散中心承载功能,全力推动快递业“走进来”“走上去”“走下去”,采取“筑巢引凤”的模式,引导“三通一达”、三方品牌快递物流企业把石柱县作为集散中心,不断提升快递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培育5家以上竞争力强的骨干快递企业,建成城乡快递末端配送网点300个以上,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收发件达1亿件以上。
加快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推进快递包裹、托盘、技术接口、运输车辆等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物流流通环节衔接效率。加强与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衔接,鼓励大型物流市场主体和外贸企业在铁路沿线关键节点、重点国家布局海外仓,构建畅通的外向通道,推动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构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配送系统。推广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支持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二、构建城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优化城乡配送网络,健全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和村级公共服务点等三级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在商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批公共配送中心,与全县物流分拨中心、城市社区和乡镇末端网点紧密衔接,向外与渝东南地区各地末端网点高效衔接。以“快递下乡”助推县、乡、村快递物流网络进一步延伸,采取邮快合作、快快合作、驻村设点、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种方式,创新和完善县、乡、村快递物流网络发展模式,拓展三级网络广度和深度,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
三、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依托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公共配送中心,为多个商贸企业、核心商圈、商业街区、社区门店开展区域共同配送。整合农产品基地、厂商、供应商、代理商、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物流资源,建立互利互惠、长期稳定的配送联盟。推进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家居建材、家用电器、医药用品、汽车机电、农业生产资料等,依托专业市场集群和分拨中心,以“货运班车”形式开展干支线结合的共同配送,实现城区配送、城际配送、城乡一体化配送有效衔接,着力提高城市共同配送效率。
专栏5:“1+2+31+N”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一心聚集”。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渝东南通江达海最便捷通道的区域优势,围绕“一区两群”战略布局,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大宗物流、电商快递、农产品等区域仓储中转为重点,引导品牌三方物流、自营物流等形成聚集,打造辐射渝东南、服务三峡库区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两园驱动”。推动渝东南综合物流园与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齐驱发展,以渝东南综合物流园为重点,联动渝东南、鄂西等物流节点,强化产业集聚能力和产业链拓展。以西沱临港物流园为重点,联动重庆西部国际物流中心、忠县新生港、万州新田港等长江中上游地区,高品质建设临港物流园区。 ——“多点联动”。以农村物流体系为重点,整合邮政、供销、商务等资源,加快推进31个乡镇物流中转站布局建设,有效联动县内与县外物流通道向“网络式”发展。 |
第二节 推进智慧物流发展
推广普及射频识别、智能标签、电子订货、数据交换、智能分拣、线路优化、信息定位、可视化以及甩挂运输、集装单元化等先进技术。鼓励企业改造更新现代物流装备,提高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加快建立商贸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挥平台整合调配物流资源,解决物流信息不对称、接口标准不统一等矛盾,实现精准化、可视化管理等功能,促进货源、运输设备、物流服务等资源高度匹配。通过推广应用智慧物流技术,大力发展新物流。鼓励应用托盘装载、货架存储、叉车作业、智能分拣等先进适用的仓储设备,加快改建现代化立体仓库。鼓励各类仓储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配送(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务,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仓储企业发展仓配一体化、网络化配送,延伸服务链条,提供采购存储、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服务等服务,加快推进传统仓储向加工配送中心、商品库存控制中心、增值服务中心、先进技术应用中心的现代仓储转变。
第三节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借助农商互联项目实施,着力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加快推进集农产品展示、冷藏、仓储、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加快构建收购、贮藏、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物流体系,加快保鲜、冷藏、冷冻、预冷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和冷链设施,鼓励企业建设面向城市消费的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支持冷链企业发展冷藏车运输,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石柱县—重庆、成都、利川直连直通,建立经营联盟和区域配送网络,优化冷链物流网络;推广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引导涉农企业建设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设备,推广流程管理、标准对接、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和技术运用,落实生鲜农产品全程监控与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冷链质量安全监管溯源体系,接入全市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冷链物流无缝衔接。
专栏6:“1+5+N”冷链物流体系 ——“一心”:以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为核心,重点服务城周乡镇(街道)。 ——“五片”:以桥头镇、龙沙镇、沿溪镇、马武镇、河嘴乡五个片区冷藏库为中转中心,分别服务相连乡镇。 ——“多点”: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时补充冷链物流站点,有效的解决我县农产品产能过剩,以及生鲜速冻食品进出我县中转、仓储等问题。 |
第四节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
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网络。充分利用国家、市级有关节能减排、甩挂运输、技术改造等财政资金政策,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网络化经营。在商贸、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物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永辉、苏宁等在石柱县设立货物转运中心。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到2025年,引进培育品牌三方物流龙头企业3家以上。
第六章推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全县电商产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电商与实体经济进一步交融发展,横向纵向产业与配套服务水平大幅升级,县域电商生态系统完善,政策与社会环境优越,行业与区域带动效应得到提升,跨境经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全市中偏上水平。持续深化“1+8+N”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提升“一核多心”网货加工体系功能,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效提质,形成以国内市场为夯实发展主体,国外市场为新兴发展动能的电子商务新格局。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亿元。
专栏7:“1+1+N”电商综合体系 即“一个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一个网络直播示范基地,N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站点”。 ——“一个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依托建设康养消费品产业园,以淀粉精深加工、中华蜜蜂产业化、速食莼菜、辣椒制品等深加工为基础,在金彰工业园区建设集产品设计、品牌培育、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不少于15条生产线,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0平方米。 ——“一个网络直播示范基地”。继续把网络直播作为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用好现有直播产业基础,全力打造1个集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示范基地,集聚直播电商上下游资源,形成有效衔接、高效协同的“直播+”集聚区。 ——“N个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站点”。以电商产业园为核心,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站点为载体,以网络营销平台为依托,不断加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继续从农产品分级、仓储冷链、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方面提档升级,不断完善提升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功能,打造10个及以上乡镇示范综合服务中心。 |
第一节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一、加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及平台建设
强化电商主体培育,提升创新创业氛围,以电商集群培育作为主攻方向,鼓励优质优势电商企业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国家和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新培育亿元级电商5家、千万级20家;推动电子商务向制造、物流、会展、旅游、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拓展,提高电子商务在餐饮、休闲娱乐、社区配送、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强化优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挥“源味石柱”“邮乐购”“淘实惠”“蚁农网”“味唻优选”“辰颐物语”等本地电商平台作用,依托本地特色产业资源,鼓励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打造特色突出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本地生活为主的票务订购、网上订餐、房产交易、养生旅游、生鲜农产品销售等区域性服务平台;支持本地移动平台、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平台发展,通过社区电商等不同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加强各类公共电子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整合电子商务行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支撑。
二、推动石柱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升级
加大对电商产业园的规划统筹力度,各规划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相合,体现特色、错位发展;强化县级电商产业园核心作用,电商产业园针对电商企业、传统企业、农村电商站点等电商相关主体开展服务,推进石柱县电商产业规模化、聚集化、智能化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电商发展需求链条。加强园区配套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园区布局与配套,强化园区企业集聚力,为园区企业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园区企业竞合发展,根据发展趋势,不断为园区引入先导性产业服务商,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形成集电子商务品牌企业、第三方运营服务商、高新技术、互联网信息服务、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集聚区。建立健全电商人才支撑体系,结合电子商务发展实际需求,加快形成由政府、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企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同参与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鼓励在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面向本地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电商从业人员、农村电商人才举办系列培训活动,多层次、多渠道的提高从业人员电子商务管理和运用能力;加大优秀电商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吸引优质的电商人才。
三、探索新型网络零售发展新模式
结合石柱县产业优势,通过规划建设城市配送中心、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培养电商人才等措施,积极利用B2C、C2C和O2O等新型的网络零售方式,着力挖掘一批新兴业务,充分运用网红经济、电商直播、企业直播、营销培训等手段,开展品牌打造、产品营销。“十四五”期间,建设集电商直播、代运营、电商咨询、产品营销等于一体的网络直播示范基地,集聚网络直播企业10家以上,培育本地网红30名以上,帮助销售石柱农产品1亿元以上。
四、推动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升级
推动80%以上大中型商贸物流企业、60%以上中小商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鼓励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包括建设商品展示平台、在线支付平台、呼叫中心、物流配送等业务子系统,实现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专业市场和老字号企业的网上销售。推进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的结合,扶持各类专业市场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线上市场,促进专业市场交易方式转变升级。“十四五”期间,完成永辉、胡燃、佳惠、望途溪等大型日用品连锁超市建立线上超市APP或微信公众号,五方国际商贸城、黄连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立网上商城信息平台,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构建“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的新零售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深入融合、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融合互动。
五、着力品牌培育,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以首届农村淘宝直播试点县为基础,依托“1+3+N”农业产业体系,深化“一核多心”网货加工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网销品牌,做大网销产品规模,助推网销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结合农业产业布局,实施“电商+基地+加工”模式,打造集产品设计、品牌培育、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1个。依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源味石柱”,以辣椒、黄连、蜂蜜、莼菜、脆李、木瓜等产业为主,打造电商网销品牌100个以上,其中拳头产品5个以上。
第二节提升农村电子商务
一、持续推进助农政策落细落实
落实《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石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石柱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等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大数据、云服务、智慧物流等技术为依托,坚持“互联网+”战略,采用“大数据+智慧乡村+新媒体”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运用数据驱动智慧乡村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大数据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电商站点服务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持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创建
着力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和技术指导等末端服务难题,依托邮政服务网点,在乡镇建立电商服务中心,切实承担起农产品收购、消费品配送、电商技术指导、电商信息交流等职能;鼓励菜鸟物流、“三通一达”等知名快递企业在石柱县注册分公司,引导快递物流企业到乡镇建立配送网点,推广城乡一体的共同配送模式,解决出城“最初一公里”和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快递物流乡镇全覆盖。推进涉农工商企业开展网上营销,推动石柱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精准助推农业土特产精品“上线进城”,引导涉农企业在“邮乐购”“淘实惠”“蚁农网”“土家农坊”“味唻优选”“辰颐物语”等本地电商平台开设网店,销售特色农产品。
三、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充实农村电商活力
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展农特产品网络批发分销与零售,进一步深化与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平台合作,拓宽辣椒、莼菜、蜂蜜、黄连等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发展直供直销销售模式,推进产品全程可追溯,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附加值。坚持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依托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品牌化营销的战略。
四、注重工作创新,实现电商功能全覆盖
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实现助农增收,积极探索创新电商助农营销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充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经验,依托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吸引更多电商企业、电商人才落地农村电商行业,建立集农村电商、乡村振兴等于一体的电商助农新模式,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进程。持续实施“远山结亲”“田间天猫”“电商收益分红”等电商助农增收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思路,补齐工作短板,实现全县电商助农功能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学习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促进互联网贸易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为突破口,用好用活保税进口、保税出口、一般进口、一般出口四种业务模式,推进石柱县跨境电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依托中欧班列(重庆)大通道、重庆自贸区功能机制,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的海外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通过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开通跨境电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给予政策优惠,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石柱县绿色生态产品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实现1000万美元。
第七章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一节培育外向型经济
一、培育外向型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以外贸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形成,成为石柱县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以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贸易出口、兼顾进口需求的产业与贸易协调发展政策,加强特色产业制造基地建设,促进国际国内贸易体制有效衔接,创新国际贸易发展新平台和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推进产品、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发挥外经贸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到2025年,年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
二、做大一般贸易。加快产业布局和结构性调整,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交通物流和区位优势,依托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推动形成加工贸易聚集区。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建设,提升国家级黄连、莼菜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巩固黄连、莼菜、辣椒、魔芋、猪鬃5个市级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大外贸市场拓展力度,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进口贸易,提高生产型企业进口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比重,逐步提高急需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做强加工贸易。着力提高加工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以贸易布局的梯度转移为契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向中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持续建好重庆(石柱)渝东梯度转移加工贸易基地,巩固壮大重庆(石柱)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产业孵化园,培育壮大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促进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形成渝东加工贸易基地县。
四、做优服务贸易。扩大旅游服务和文化艺术精品出口,全面提升服务贸易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依托黄水镇、西沱镇等旅游资源,培育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途径,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电商机构合作,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发展网上出口贸易。积极开展对外承包,促进劳务输出和货物、服务、技术出口。依托“渝贸通”、重庆外经贸集团、中新项目管理局等平台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建立贸易代理、出口退税、订单融资等服务平台,促进开放通道进一步畅通。积极推进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建设,力争设立开放口岸和海关办事点。
第二节培育开放主体
一、培育外贸主体。着力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经营实力、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重点扶持洪九果品、谭妹子、水火土、金田农业、宏达畜产品、潘婆婆等一批骨干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出口规模,培育1—2家带动力较强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带动外贸企业做大做强、集群发展,力争形成外贸集聚产业园。到2025年,力争培育外贸主体企业达到120家以上。
二、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围绕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商标国际保护和自主品牌国际化三个关键环节,以品牌为龙头占领市场,获取订单、销售和结算。建设绿特产品加工贸易出口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区域特色莼菜、黄连、辣椒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个以上。建立健全出口品牌扶持体系,培育2—3个市级出口知名品牌。重点支持一批企业申请国家级出口畅销品牌,发挥出口品牌和重点培育品牌示范效应。坚持国际国内展会并重,外贸、外资、外经联动融合,多渠道、多方式推销产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桥梁作用,利用广交会、西洽会、香港食品展等展会,开展特色产品展示推介,重点培育营销服务渠道,积极促进企业境内外参展和考察。
第三节推动“走出去”健康发展
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鼓励承接国际工程项目,带动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上有新的突破,获得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工程承包项目,重点支持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黎晖纺织公司、祥飞丝织公司、洪九果品公司、潘婆婆莼菜科技公司、永大饲料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批发展示中心、海外仓,使其成为石柱县走出去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努力拓展国际市场。推进劳务企业品牌战略,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质量,增强对外工程带动劳务和设备出口能力。推进“走出去”公共平台建设,建设全县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劳务输出提供信息,健全涉外劳务资源信息化服务体系,根据海外劳务需求,重点开拓海外劳务市场。
专栏8:创新外贸发展新格局 力争培育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个。其中绿特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轻纺、电子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 ——巩固发展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牌3个。持续巩固莼菜、黄连等产品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力争把我县创建为国家级辣椒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力争提升打造市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0个。在重庆潘婆婆莼科技有限公司莼菜基地、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石柱县出口黄连种植基地、石柱黄水福吉利莼菜厂莼菜基地基础上,力争创建以辣椒、魔芋、猪鬃、茧丝绸为主的市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7个。 ——力争培育1000万级进出口外贸企业5家。注重培育外贸进出口龙头企业,对进出口业绩较突出的果品、魔芋、莼菜、辣椒等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有出口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把部分重点工业企业扶持为外贸企业,培育亿级以上外贸进出口企业1家。 ——力争打开国际大通道1条。加快推进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以辣椒加工产品进入新加坡为突破口,快速打开新加坡国际市场,为我县农特产品大量出口拓展市场资源。 |
第八章推动商贸协同发展
第一节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商贸发展
依托构建“七高四铁一港一场”对外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会展、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等项目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的合作,打通对外连接贸易通道,打造渝东南地区最便捷通江达海开放港口,设立海关办事点和保税仓,积极承接渝东南地区水运通关中转业务,减少通关、运输等时间,实现降本增效。推动电子商务、口岸贸易、商务服务业、住宿与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游文化休闲业等方面融入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商贸发展。
第二节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商贸发展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推动内江市、石柱县两地共同建立大市场、大通道、大环境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在电子商务、流通体系、商贸物流等方面的合作,构建长期、稳定、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建立内江市、石柱县两地特色农产品购销“绿色渠道”,推动内江市血橙、无花果等与石柱县黄连、莼菜、辣椒、石柱红脆李等农特产品统筹营销。充分利用两地各种展会资源,组织两地农特产品参加展示展销活动,推动两地农特产品走出本地市场。利用石柱县康养食材资源和内江市川菜文化优势,推动两地餐饮行业共享石柱县莼菜、辣椒、天麻等优质康养食材。开展人才交流合作,联合举办商务领域干部培训、电商培训、厨师培训等,共享培训资源,开展人才培养。
第三节全面融入“一区两群”商贸发展
建立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紧跟主城都市区发展步伐,构建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统筹协调区域招商引资,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承接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瞄准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和供应链环节发展优势配套产业,加快构建康养消费品产销对接机制。积极开展与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深化与主城都市区的对口合作,努力实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加强消费协作,充分发挥政府间帮扶资金撬动作用,在电商产业发展、出口转内销、会展商务活动交流、招商引资等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质量,推动商务领域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强外经贸领域合作,共享互用外经贸资源和渠道,支持与协同发展区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携手参与国际竞争。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通力协作,把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建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协调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常设性组织机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委,具体负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投资安排、政策落实情况等工作。建立健全商贸流通工作协调机制,推进与农业、工业、交通、旅游、文化等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改革、投资、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市政、环保、市监、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组织协调,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及重点项目的推进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工作落实。完善组织结构,配备精干专职人员,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节加强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国家、重庆市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从税收、规费、土地、融资、奖励等方面鼓励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石柱县商贸流通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实好《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柱县鼓励商贸流通领域投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石柱府办发〔2019〕97号)、《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柱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石柱府办发〔2017〕39号)等政策文件精神,对重点项目建设从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在用地、财税、工商登记、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个性化优惠政策,确保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财税政策导向作用,每年设立县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消费、扩大内陆开放等给予扶持。
第三节注重规划引导
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力,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完善规划监督调控体系,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衔接,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明确商贸流通行政管理部门为本规划实施的监管部门,相关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建设中必须严格按本规划要求执行,不得随意变动,确需调整应由建设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可研报告报商贸流通部门研究审查后方可执行。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确保规划执行并取得实效。规划实施过程中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调整。及时发布规划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
第四节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加快推进商贸人才培育选拔机制创新,培养和集聚优秀商贸人才,拓展商贸人才发展空间,构建渝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形成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在职人员培训体系。政府部门加大对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会议展览、金融租赁、典当拍卖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加快商贸流通人才培养;支持职业院校探索实训式培训机制,加快物流、电商、酒店、餐饮、烹饪、美容、美发、保健、摄影、洗染、维修、家政服务等新型技能人才培训。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为商贸流通行业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
第五节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建立政务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加快实现“统一进出、信息共享、并联办理”。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高效工作机制,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深入企业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强化政务服务督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石柱县商务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
建设地点 |
建设 性质 |
投资类别 |
项目预计总投资(万元) |
项目建设周期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备注 |
合计 |
312538 |
| ||||||||
一、现代物流 | ||||||||||
1 |
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项目 |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2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约14270平方米。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冷藏库1万立方米,存储量为2500吨,一个集农产品储藏、配送、电商销售为一体的电商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为:场平工程、土建、设备安装、绿化及配套基础设施。 |
三河镇川都坝社区 |
续建 |
政府资本 |
9798 |
2020—2021年 |
县商务委 |
县国资集团 |
|
2 |
渝东南综合物流园 |
渝东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占地55.02亩,项目总投资2.12亿元。功能主要包括大宗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日用品仓储配送中心、农副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区域性电子商务及冷链物流中心等区域,配套建设物流园基础设施、办公场所等。按照现代物流园标准运营管理,重点发展以公路、铁路物流为主的工业品、城市消费品、农业投入品、农副产品、快件品等物流集散服务。 |
下路街道柏树社区 |
新建 |
社会资本 |
21200 |
2021—2023年 |
县商务委 |
县工业集团 |
|
3 |
渝东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项目 |
项目建设规模50亩,建设集展示区、仓储区、分拣区、包装区、配送区和办公区六大区域为一体的石柱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
甄子坪组团 |
新建 |
社会资本 |
20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委 |
|
4 |
“快递进村”工程 |
采取邮快合作、快快合作、驻村设点、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种方式,创新和完善县、乡、村快递物流网络发展模式,建成城乡快递末端配送网点300个以上,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收发件达1亿件以上。 |
各乡镇(街道) |
新改建 |
社会资本 |
1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邮政分公司 |
|
5 |
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 |
项目占地500亩,新建现代物流云仓、产品组装加工园20万平方米,形成“前港、中仓、后园”的公铁水联运产业链接体系,年货物吞吐量5000万吨以上。 |
西沱镇 |
新建 |
社会资本 |
100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交通局、县库心办 |
|
6 |
渝东武陵山区城镇群集装箱物流服务平台 |
充分整合利用武陵山区城镇群现有大宗货物物流运输资源,创新物流畅通运行机制,创建区域标准化现代化贸易集装箱物流服务平台,配套贸易集装箱物流畅通便捷服务功能,制定入统物流、贸易企业集装箱运力扶持政策,实行公平公开透明、限时限价、一对一承运服务模式,实现服务区域一二三产业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 |
工业园区 |
新建 |
社会资本 |
20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经济信息委 |
|
小计 |
171998 |
| ||||||||
二、市场体系 | ||||||||||
7 |
中国黄连市场提档升级 |
规划投资建设集信息化管理、电子结算交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现货交易系统为一体的电子信息化工程,充分提升黄连市场的服务质量和现代专业市场信息化运行体系。 |
黄水镇 |
改建 |
社会资本 |
20000 |
2020—2025年 |
黄水镇 |
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 |
|
8 |
石柱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
新建集商品集散、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电子结算、加工、配送、仓储、低温保鲜、网上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
县城内 |
新建 |
社会资本 |
10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委 |
|
9 |
乡镇农贸市场新(扩)建项目 |
在三环路都督大道、南宾街道城东社区干溪子片区规划新建集农民直销区、蔬菜区、禽肉区等功能为一体的农贸市场2座以上。提升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对地面、操作台、垃圾处理设施;市场内的摊位分区标识标牌、店面字号标牌(店招店牌)、信息公示栏、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供电设施、消防设施、监控、检验检测、冷藏等提升改造,力争2025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实现全覆盖。 |
各乡镇(街道) |
改建 |
社会资本 |
5000 |
2020—2025年 |
各乡镇(街道) |
县商务委 |
|
10 |
智慧菜市场建设项目 |
打造一批智慧菜市场,对场内铺设网络(WiFi/有线),市场入口应安装客群分析系统,出入口、主要过道、商户摊位等处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鼓励配置无感测温、巡检等设备,配置集智能识别、统计、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贸市场,力争2025年打造智慧农贸市场3个以上。 |
县城内 |
新建 |
社会资本 |
5000 |
2020—2025年 |
各乡镇(街道) |
县商务委 |
|
11 |
石柱县再生资源回收分拨中心 |
建设30亩集商品交易区、分栋加工区、仓储配送区、配套服务区、信息中心为一体的石柱县再生资源回收分拨中心,并配备相应的治污减排处理设施和完善的安全消防保障设施,实现与市级相关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
金彰工业园区 |
新建 |
社会资本 |
10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城市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局 |
|
小计 |
50000 |
| ||||||||
三、电子商务 | ||||||||||
12 |
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 |
依托建设康养消费品产业园,以淀粉精深加工、中华蜜蜂产业化、速食莼菜、辣椒制品等深加工为基础,在金彰工业园区建设集产品设计、品牌培育、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不少于15条生产线,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0平方米。 |
金彰工业园区 |
新建 |
社会资本 |
5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经济信息委 |
|
13 |
网络直播示范基地 |
继续把网络直播作为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用好现有直播产业基础,全力打造集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示范基地,集聚直播电商上下游资源,形成有效衔接、高效协同的“直播+”集聚区。 |
县城内 |
新建 |
社会资本 |
3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
|
14 |
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功能升级 |
以电商产业园为核心,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站点为载体,以网络营销平台为依托,不断加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继续从农产品分级、仓储冷链、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方面提档升级,不断完善提升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功能,打造10个及以上乡镇(街道)示范综合服务中心。 |
各乡镇(街道) |
改扩建 |
社会资本 |
1000 |
2020—2025年 |
各乡镇(街道) |
县商务委 |
|
小计 |
9000 |
| ||||||||
四、加油站 | ||||||||||
15 |
石柱县加油站建设项目 |
“十四五”期间,我县实施加油站项目共计22座(新建加油站19座、改扩建3座)。新建河嘴、静观、万朝、三星、金铃、龙潭、金彰、桥头、大坝场、中益、工业大道、马武互通、黎场、新乐、马武服务区、三汇服务区、G351县城绕城公路、西沱长江大桥南桥头、西沱水上加油站等19座;改扩建悦来、石岭、三河加油站3座。建设车用能源综合站3座,其中含LNG加气功能的加油站2座(三河、工业大道)、LNG加气加油充电功能的综合能源站1座(G351县城绕城公路)。 新建总储量不超过90立方米的三级加油站15座,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新建总储量不超过150立方米的二级加油站3座,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改扩建总储量不超过90立方米的三级加油站2座,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改扩建总储量不超过90立方米的三级加油加气充电车用综合能源站1座,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新建总储量150立方米的水上加油船一艘。 |
相关乡镇(街道) |
新建、改扩建 |
社会资本 |
17600 |
2021—2025年 |
县商务委 |
|
|
小计 |
17600 |
| ||||||||
五、特色消费街区(商圈) | ||||||||||
16 |
智慧商圈及商圈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
针对康德中央大街、时代广场、新天地等商圈打造智慧商圈,基于商圈的管理建设商圈智慧管理平台。 |
城内 |
改建 |
社会资本 |
10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经济信息委 |
|
17 |
黄水商业街改造 |
在现有商业街基础上,增加电影院、休闲娱乐茶吧、工艺品小店、非遗小店、创意小店等业态,提升商业街服务功能。 |
黄水镇 |
改建 |
社会资本 |
3000 |
2020—2025年 |
黄水镇 |
县商务委、县城市管理局 |
|
18 |
火车站商业综合体 |
规划住宿、餐饮、副食站前服务区,婚庆用品、糖酒食品一条街,儿童玩具批发一条街等业态。 |
火车站片区 |
改建 |
社会资本 |
1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国资集团、县城市管理局 |
|
19 |
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经济核心区 |
为餐饮娱乐休闲消费集聚地,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美食街,打造石柱健康、绿色、极具特色的美食娱乐购物集聚区。 |
新天地 |
续建 |
社会资本 |
36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文化旅游委、县城市管理局 |
|
20 |
寰宇世家餐饮美食消费集聚区 |
以石柱土家餐饮夜市为特色,打造成为重庆市知名夜市街。 |
寰宇世家 |
改建 |
社会资本 |
2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城市管理局 |
|
21 |
上河街商业综合体 |
项目总建筑面积131564.19平方米,商业面积41736.83平方米。建设内容及规模:完成280个地上商铺地坪、相关门窗、水电安装、消防联运设备等建设和场地装修完善,以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为特色开展招商投资、完成多个品牌入驻,打造智慧商圈,组建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
南宾街道 |
续建 |
社会资本 |
280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城市管理局 |
|
22 |
西沱特色商业街(云梯街) |
建设集生态旅游、古镇文化熏陶、酒店民宿、美食为主题的体验式“餐饮美食诚信街区”、特色休闲娱乐文化街,文化创意、文创小店和传统工艺品店、字画、刺绣、工艺品等非遗项目于一体的古镇休闲滨水商业街。 |
西沱镇 |
改建 |
社会资本 |
2000 |
2020—2025年 |
县农旅集团 |
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西沱镇 |
|
小计 |
49600 |
| ||||||||
六、特色展会 | ||||||||||
23 |
中国·重庆(石柱)康养大会 |
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突出特色,升级康养大会为省级以上品牌论坛,每年举办相关系列活动,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 |
黄水镇 |
扩建 |
政府资本 |
5000 |
2020—2025年 |
县康养办 |
县文化旅游委、县卫生健康委、县体育运动中心、县农业农村委、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商务委、县农旅集团、黄水镇 |
|
24 |
中国康养美食文化节 |
依托“中国康养美食之乡”名片,通过升级康养菜系,打造以康养美食为主的品牌美食节会。 |
石柱县 |
续建 |
政府资本 |
15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文化旅游委 |
|
25 |
中国莼菜文化节 |
围绕莼菜特色产业,打造莼菜产业示范园,每年开展莼菜采摘、美食品鉴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消费。 |
石柱县 |
续建 |
政府资本 |
1000 |
2020—2025年 |
县农业农村委 |
县商务委、县文化旅游委 |
|
26 |
重庆石柱千野草场露营狂欢节 |
依靠千野草场旅游资源优势,每年开展露营、演艺等系列活动。 |
石柱县 |
续建 |
政府资本 |
1000 |
2020—2025年 |
县文化旅游委 |
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 |
|
小计 |
8500 |
| ||||||||
七、消费新场景 | ||||||||||
27 |
两河四岸景观休闲消费示范带 |
以商贸旅游文化为特色,突出旅游休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围绕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提升灯影等基础设施功能,打造成为石柱县城休闲景观集聚区。 |
龙河、玉带河两边,紧邻休闲广场、良玉广场 |
改建 |
社会资本 |
1000 |
2020—2025年 |
县文化旅游委 |
县商务委、县城市管理局 |
|
28 |
商旅文融合特色小镇打造 |
提速推进冷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中益中华蜜蜂小镇、沙子山地探险小镇、黄水森林康养小镇、三河土家风情小镇、桥头水韵果香小镇,发挥片区聚集功能,提升特色小镇优质品牌,助力打造土家风情康养特色小镇。 |
相关乡镇(街道) |
改建 |
社会资本 |
3000 |
2020—2025年 |
相关乡镇(街道) |
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县农旅集团、县国资集团 |
|
29 |
康养美食体系提升 |
结合土家文化,以纳入《渝菜标准》的“石柱菌子鸡”为核心菜品,赋予文化内涵,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康养菜系,打造康养美食旗舰店和体验店10家以上,做成地标美食。 |
石柱县城、黄水镇 |
新建 |
政府资本 |
4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文化旅游委、县农旅集团、黄水镇 |
|
30 |
“不夜石柱”夜间经济消费新场景打造 |
推动打造“一带一核六区”消费聚集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夜食”“夜玩”“夜购”“夜娱”等夜间生活业态,打造夜间消费场景;策划集农耕文化展示、土家风情体验、文化遗产传等承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农业发展模式,开发吃、住、行、游、购、娱的文化场景业态,打造桥头镇白塔文化园、三河镇西兰卡普商业街、中益蜜蜂博物馆、黄连非遗文化技艺馆等文化消费项目。 |
石柱县城、相关乡镇(街道) |
新建 |
政府资本 |
1500 |
2020—2025年 |
县商务委 |
县文化旅游委、县农旅集团、桥头镇、三河镇、中益乡 |
|
31 |
旅游文创产品开发 |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进行文化场景融入与建设,根据各镇特色围绕“风情土家·康养石柱”开展系列活动和开发一批旅游文创产品,打造一批重庆“非遗”“老字号”品牌。 |
石柱县城及相关乡镇(街道) |
改扩建 |
政府资本 |
300 |
2022—2023 |
县文化旅游委 |
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 |
|
小计 |
58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