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养——激发乡村振兴的文化动能

我县位于神奇的北纬30°,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历史悠久,土家文化源远流长,坐拥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作为全国仅有的4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我县不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发源地,更是中国唯一以军功封侯拜将登录正史并单独作传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乡。站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新起点,我县正全方位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定位,将旅游与土家文化高度融合,让民族文化在坚守与创新中传承。

文化铭史

擦亮非遗名片焕发新生机

20196月,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我县的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马氏根艺、石柱临溪刘记羊肉制作技艺、古方精骨术、向氏针罐压穴灸、土家米米茶8个项目入选。截至目前,我县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22个,县级非遗项目136个。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这首脍炙人口、蜚声华夏、传扬海内外的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石柱“啰儿调”民歌的代表作,在我县的“非遗”项目里,“啰儿调”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是多样的、立体的。对此,我们通过传统与时代的融合创新,擦亮非遗名片,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国家、市、县三级非遗名录项目建立完备的档案和数据库,根据不同类别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保护方式,重点加强对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研究、传承和合理利用,形成文化品牌;进一步发掘和整理土家斗锣、石柱土戏等县级非遗项目,逐步提档升级。

此外,我县还举办全国玩牛邀请赛,并将其作为特色非遗品牌,传承、弘扬中国非遗玩牛文化;依托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举办石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和系列赛事;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展示我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土家文化。

文化赋能

文旅融合打造发展新引擎

77日下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旗)人大工作联席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全体与会嘉宾前往黄水镇参观考察,伴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热情欢快的歌声,《天上黄水》大型歌舞表演拉开帷幕,展现在来自全国60余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嘉宾面前。该表演以我县绵厚的山水文化为“点”,以土家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风骨为“魂”,以唯美浪漫的现代高科技舞台为“境”,《石柱传说》《风情土家》《巾帼擎天》等5个篇章相继上演,这场呈现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艺术盛宴,让现场掌声不断,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通过《天上黄水》精彩绝伦的演出,我深切感受到石柱土家文化的魅力所在,石柱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做得很好。”来自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嘉宾柳一东不禁感叹。据介绍,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黄水》由我国著名演员刘晓庆担任艺术顾问打造,每年夏季在天上黄水大剧院定时演出。《天上黄水》这一歌舞品牌正有力拓展旅游内涵,文旅融合正显现出强大的发展动能。

为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我们进一步挖掘石柱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加快推动文旅融合成果转化,文旅项目的打造已成为康养经济发展新引擎。”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铸魂

着力以文惠民助推乡村振兴

710日傍晚,伴随着习习凉风,中益乡华溪村便民服务中心广场上,村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将红腰鼓挎在腰间,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精神抖擞地跳起腰鼓舞蹈,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感觉真好!”华溪村女子腰鼓队队员谭明琼笑着说。其实,现在我县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村民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的生动画面比比皆是。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已经从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转为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精神扶贫”是攻克贫困堡垒的有力武器,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我县把文化惠民举措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一大着力点,落实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兴建一个个公共文化设施,举办一场场文化盛宴……一个个文化惠民工作目标渐成现实。

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中心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已实现3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广播“组组响”覆盖率和电视“户户通”工程覆盖率均达到100%;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记者 龙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