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山,带领乡亲们向幸福出发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谭雪峰


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资料图)

初春的中益乡大地复苏,虽然还在春节期间,连日来村民们却热火朝天忙碌着发展中蜂、黄精、木瓜等产业。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每每看见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景象,就忍不住涌起一阵激动:“我很荣幸,加入到这场脱贫攻坚大战中,正带领乡亲们向幸福出发,让他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自2017年以来,谭雪峰和全体干部群众一起,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攻克这个深度贫困堡垒,全乡539户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底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9元、较2017年增加5200余元。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益乡视察,对中益乡脱贫攻坚工作给予肯定。

战斗一线,干出翻天覆地变化

出生于1984年的谭雪峰是土生土长的石柱人,2009年7月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硕士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在北京的优厚待遇,不顾父母和女朋友的反对,考上重庆选调生后向市委组织部申请回到石柱县工作。

当全县上下脱贫攻坚战打得轰轰烈烈时,谭雪峰下定了到火热一线去淬炼、去战斗的决心。2011年他主动申请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2015年他再次申请到乡镇工作,2017年又转岗到中益乡工作。

当时,中益乡山高坡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大。为补齐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短板,谭雪峰白天走项目现场,晚上开会讨论建设方案,和全乡扶贫干部、乡村干部连续奋战1个月,拿出了全乡项目规划,又用1年多的工期抢出60余个项目。

三年来,中益乡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67.5公里,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整治提升455户、人居环境整治1368户。全乡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家家有信号、人人住房安稳。

看到家乡的蝶变,回乡过年的群众纷纷说,干部们为中益乡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选产业,向改革要发展效益

中益乡的土地是典型的鸡爪地、巴掌田,种植传统作物很难有好收成。为了发展好特色产业,谭雪峰拜访了县里知名的龙头企业,不辞劳苦到周围的产业基地考察,还请来市里的专家论证指导,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打几百个电话,都是在谈产业的事,还和干部们到群众家里挨家挨户算账动员,多方对接市场,最终发展起来黄精、前胡、中蜂等特色种养业。

三年来,全乡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19家,带动发展中药材、特色果蔬1万余亩,产业示范园5个,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益乡黄精基地时说,中益乡首先就是精准的选好了产业。

2017年以前,中益乡7个村全部属“地里无主导产业、农户无产业收入、村里无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守着绿水青山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谭雪峰和7个村支部书记到山东、贵州和成都等地考察后,下定“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的决心,通过在华溪村试点,先后在7个村搞起了“三变”改革,全部成立了村集体公司,用土地、农房、资金等入股,有的村发展黄精、脆桃等高效产业,有的村建起手工扶贫车间、蜂蜜加工车间,有的村发展乡村民宿,有的村还做起了直播带货。

在2020年,中益乡7个村的村集体平均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华溪村“三变”改革经验还被中央改革办刊发和推广。

志智双扶,带领乡亲一起奔跑

为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谭雪峰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的内在动力,带领乡亲们一起奔跑。

他在全乡创新开展以“三变改革”聚力、以“三链共生”聚情、以“三甜行动”聚心的“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达到用“三链”促“三变”、让百姓享“三甜”的效果。

通过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行“贵和工作法”调解群众矛盾865件,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200余场、“榜样面对面”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活动4次,组织脱贫感恩宴10场,提炼和传承勤劳致富等主题家训150余条……

通过志智双扶,“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成为全乡群众的共识,干部领着跑、群众主动跑在全乡蔚然成风。昔日的“懒汉”成为技术工人,牌桌上的闲人成为生产岗位上的忙人,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就近务工增收工作中。

华溪村村民陈朋曾经嗜酒如命,因病致贫,谭雪峰和干部们三番五次上门开导,用身边脱贫致富的榜样进行激励,为他们夫妻俩提供黄精种植和手工培训,陈朋终于戒了酒,重新振作起来,在家门口返包了5亩黄精,他家属也做起了手工活,全家每年有7万余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怀着感恩奋进之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益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到代购生产生活物资、卡口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中,还自发为武汉捐款16450元,捐赠蜂蜜360多斤。

不遗余力,用辛苦换群众幸福

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以来,中益乡群众居住很分散,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谭雪峰带头遍访全乡贫困群众,收集并解决问题150多个,他带领干部们以最务实的作风,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全乡“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真保障。

谭雪峰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自己的结对户,帮助李本荣申请小额扶贫信贷,发展起黄连4亩和肉牛养殖业,年增收1.5万余元;多方协调帮助黄荣华解决安全饮水难题,让他彻底告别过去喝浑浊塘水的日子。

谭雪峰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对家里的照顾却微乎其微。儿子出生那天,他一早买好奶粉后就赶回乡里忙碌起来,直到当夜深人静才回到了医院照顾妻儿。

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谭雪峰更少回家,当三岁的儿子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谭雪峰的画面时,哭着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面对对家人的亏欠,谭雪峰总是说,中益乡的脱贫攻坚战是硬仗中的硬仗,乡里的贫困群众脱贫更需要有人去付出,只有用我们的辛苦才能换来群众的幸福,也只有了大家的幸福,才有小家的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