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收官之战需要绷紧弦鼓足劲

   正因葆有“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的耐心与坚韧,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我们迎来了向贫困堡垒的总攻

  啃下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激发驰而不息的精神,警惕浮躁心态、虚浮作风,更加尊重规律、更加精准施策,进一步突出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湖北红安县夏家寨村,深耕油茶产业的致富带头人感慨:“种油茶要有耐心。挺过五年成长期,就是‘绿色银行’,农民也能有稳定收入。”这给人以启示,扶贫产业需要时间培育,脱贫攻坚也需要久久为功。越是决战决胜、临近收官,越是要有那么一股子韧性与耐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点对点”护送农民工返岗就业,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加强对重点帮扶对象的关注、确保脱贫不脱钩……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努力降低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的影响。当此之际,我们尤须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书写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只剩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凝聚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正因葆有“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的耐心与坚韧,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我们迎来了向贫困堡垒的总攻。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越是到最后,越要绷紧弦、鼓足劲。收官之战打到这个时候,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激发驰而不息的精神,警惕浮躁心态、虚浮作风,更加尊重规律、更加精准施策,进一步突出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突出特点,也是我们摆脱绝对贫困的制胜法宝。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我们建立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推动年均减贫人口在1000万以上。精准脱贫如同刺绣,必须一针一线绣得精准,针脚精巧绣出特色。今天,还没脱贫摘帽的,要怎么扶、如何帮?已经脱贫退出的,该如何巩固、怎样“保质”?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他掌握的数据能具体到贫困户养了几只羊、种了几亩马铃薯。越是临近收官,越需要讲究因地制宜、找准症结、把准脉络。精心用心、耐心细心,实事求是、实干笃行,方能绣好脱贫奔小康的锦绣画卷。

  脱贫攻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稳扎稳打、尊重规律。脱贫时间表已定,有的地方多干快干的愿望是好的,但应符合客观实际、基本规律。层层加码、急躁冒进要不得,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可行,更不能为了数字指标而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把握住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才能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可以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强化作风建设,避免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攻坚精力分散。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持之以恒不松劲又保质保量不降格,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决战时刻,难能可贵的是战略定力。脱贫攻坚是实打实的,绝非搞“短平快”就能简单闯关。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们的小康生活就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5日 05 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