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木镇:抓好“三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熟地种连技术持续推广、莼菜采摘高潮迭起、国防劳动教育基地落成……今年以来,枫木镇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服务”活动,拿出赛马比拼的精神,通过抢抓节点、打通堵点、打造亮点,推动黄连、莼菜、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抢抓节点

让熟地种连动起来

“先松土打厢、后喷施生物农药,用地膜覆盖升温,对土地熏蒸一段时间后,再移栽黄连苗,才能有效预防黄连的根腐病。”近日,枫木镇的镇村干部身着红色马甲,来到昌坪村白果组黄连小拱棚熟地种植技术推广基地当起了志愿者,耐心细致为连农传授熟地种连新技术。

“深入推广熟地种连新技术,旨在更好地保护生态资源,节约劳动力成本,推动黄连产业良性发展。”枫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5年前,枫木镇利用昌坪村昌坪组的撂荒地,通过搭建小拱棚,打造了3亩熟地种连示范片,今年进入收获季。由于管护到位,预计亩产量在800斤左右,按照目前黄连售价亩产值可达15万元,每亩熟地要比林地多产黄连200斤左右,每亩可增产值约3.7万元。

新年伊始,该镇以“提供新服务、推广新技术、抢抓新机遇”为抓手,向黄连种植户大力普及土地熏蒸杀菌、不积水沤根、合理密植等种连新技术,提高了连农熟地种植的信心和积极性,使黄连小拱棚熟地种连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熟地种连对探索森林资源保护、撂荒地高效利用、特色产业发展有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作用。”据枫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抢抓时间节点,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目前,全镇掀起了熟地种连高潮。

打通堵点

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入夏以来,在枫木镇昌坪村和双塘村的莼菜种植基地,随处可见务工村民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早出晚归,在莼菜田里熟练地采摘着一片片嫩滑质柔、碧绿晶莹的莼菜芽。

“我昨天采摘莼菜130多斤,工资有480元。撂荒田利用起来了,莼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通过就近务工获得的收入越来越高了。”昌坪村村民杨银被大家称为莼菜采摘“高手”,谈到村里发展莼菜产业的好处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枫木镇海拔1600米左右,受特殊气候影响,上千亩水田撂荒多年。但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对发展莼菜产业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把高海拔的地理劣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枫木镇聚焦“绿色产业”发展,通过送技术、送服务、送理念,打通了产业发展堵点,在全镇因地制宜打造出1000余亩莼菜种植基地。

为确保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枫木镇党委政府指导昌坪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石柱县枫木镇昌坪村昌盛莼菜专业合作社。当务工村民和志愿者在水田里争分夺秒采摘莼菜的同时,在专业合作社里,其他务工村民又忙碌着生产、包装莼菜产品。

“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昌盛’品牌莼菜一直供不应求,莼菜已成为我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昌盛莼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毛真泉介绍,今年该合作社种植莼菜200亩,目前已采摘鲜莼菜10吨,全年预计可采摘莼菜40余吨,总产值将超过80万元。

打造亮点

让乡村旅游旺起来

走进枫木镇双塘村的枫木国防劳动教育基地,两栖坦克、东风31导弹车、歼10战机、歼15战机、武装直机20、加农炮等数十台大型武装展览设备,错落有致摆放在郁郁葱葱的草坪上,映入眼帘的场景蔚为壮观。

近年来,枫木镇大力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把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融为一体,打造覆盖全镇、面向全县、乃至全市的枫木国防劳动教育基地,让广大孩子和游客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业知识,在时间的更迭中体验耕种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强化爱国意识、节约意识、劳动意识。

该基地设有劳动教育馆、国防教育馆、天文地理馆、土家乡韵馆、中药材植物馆、交通消防教育区、户外拓展区等,可开展素质拓展、军事训练、农业劳动实践、科学实践等活动。

远离城市喧嚣,来到枫木国防教育劳动基地,置身于山野之中,在原始的山水间,慢悠悠的时光里,开启一场研学之旅,体验别样军营生活,既给孩子提供成长学习的机会,获得宝贵难忘的人生经历,又可让游客体验沉浸式的旅游感受和最舒适的休闲生活。

“要把基地管理好、经营好,让乡村旅游旺起来,把‘枫木国防劳动教育基地’的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枫木镇党委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