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草案解读



一、起草过程

20199月重庆市石柱县委办公室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工作通知〔201942号),明确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水利局立即组织全局各科(站、队、所)室开展“十四五”规划讨论会,明晰工作要求,安排工作进度,通过委托第三方单位开展编制工作。全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前期研究从201912月开始,重点对南宾街道、万安街道、桥头镇、黄水镇、临溪镇、三河镇等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全县33个乡镇(街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对象的调研工作,20206月形成基本思路框架。经过全面研究、多次修改,20208月完成规划文本初稿,并于当月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经多次修改后,开展了多轮局内部科室征求修改意见。20215月通过县水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并对规划再次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二、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指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总体目标。

2025年,全县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对石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水灾害防御得当、水资源配置合理、河湖生态健康保障、水利信息化显著提升、行业监管全面强化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资源供给。全县的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供水能力显著提升,县城供水水源及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县城、重要场镇和工业园区供水双保障,农村人饮工程实现良性管理运行;期末全县实现新增工程供水能力0.43亿m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01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左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5%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5左右。

——水灾害防控。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农村河道治理明显加速,城乡重点防护区的防洪隐患全部消除,重点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重点农田易涝区排水系统治理达标,县城及乡镇所在地排涝全面达标,防洪水库运行调度运行管理全面达标,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排涝减灾。

——水生态保护。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基流基本得到保障,水电站工程生态流量下泄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乡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面划定,县级水源地达标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水源地达标建设基本完成,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水土保持持续推进,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km2,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

——水管理创新。科技对水利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智慧水利”转变。历史水文化精神和现代水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推动全县水文化与文旅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河湖岸线空间、水土流失等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持续深入推进,实现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中小微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模式;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有所突破。

(二)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控、水生态保护、水管里创新4大类共16项,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

(三)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三大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五网共建,补短板。丰水源、扩厂网,打造民生水网;除隐患、补短板,打造安澜水网;抓节水、提效率,打造高效水网;重保护、促修复,打造生态水网;促改革、融数据,打造智慧水网。第二五措并举,强监管。强化江河湖泊监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严格水资源监管,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强化水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第三六新共创,激活力。强化空间管控,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深化价税改革,促进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推动产权改革,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积极拓宽渠道、深化投融资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形成节水内生动力;加强创新引领,提升行业能力建设水平。

(四)重点工程

规划明确了围绕水供给工程、水防御工程、水生态工程、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程、三峡后续建设工程、三峡库心建设工程、水信息建设工程、水文化建设工程和水管理能力提升9类工程,共21小类重点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