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50024000913403X1/2022-00177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石柱县政府办 [ 发文字号 ] 石柱府办发〔2022〕89号
[ 标 题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8-15 [ 发布日期 ] 2022-08-19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815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本规划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010号)》、《重庆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明确石柱县“十四五”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主要任务,是全县“十四五”期间服务业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为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决策支持。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服务业快速发展壮大。2020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7.73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0%,增幅高于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分别较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2.3个、3.1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76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8.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4.70亿元,年均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1亿元,年均增长3.5%;金融业增加值12.92亿元,年均增长8.7%;房地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年均增长4.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8.56亿元,年均增长6.4%

服务业支撑经济有力。202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7.9%,较2015年的47.8%提升10.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0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1.04%,较2015年的37.78%提升3.26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服务业平台日益夯实。全县现有商业设施88.3万平方米,商贸服务业门店2.3万个以上;先后建成时代广场、康德中央大街、新天地、上河街、寰宇等便民商圈,永辉超市、美美百货、国美电器、太平洋影城等知名品牌店商纷纷入驻,服务业态更加优化;建成综合专业市场3个(总营业面积2.8万平方米)和乡镇农贸市场27个(总营业面积3.7万平方米),建成乡镇日用品连锁超市19个、农资连锁超市31个和村级便民放心店203个、农资放心店192个,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服务业主体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县服务业主体达27200多家,其中限上单位237家。从行业来看,全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共27063家,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企业和个体)173家;全县交通运输企业79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全县金融机构(服务网点)163家;全县房地产企业40家;全县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其他服务业企业32家。

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商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尝试融合发展,互联网小贷、线上医疗、线上教育、在线设计等“互联网+”创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电商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类企业达到600余家,网店、微店达1.4万余家,亿元级电商龙头企业1家,千万级电商企业5家,建成投用石柱县电商产业园、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4个、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10个,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0亿元。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占据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及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市级层面看,国家赋予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先行先试政策,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庆战略地位更显、战略空间更广、战略潜能更大,为重庆服务业发展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将进一步提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预期、社会预期。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充分释放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巨大潜能。从县级层面看,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新业态蓬勃发展,康养经济体系不断优化,同时,交通区位加速嬗变,为我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国内外宏观形势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全球疫情反复震荡,对国际国内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居民消费需求已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结构升级滞后,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全市看,重庆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及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的城市竞争更趋激烈,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从全县看,服务业市场主体,特别是规上企业培育不够,相对渝东南区县数量少、个头小,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要素市场、营商环境等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比较明显。为此,我们既要充分把握有利的战略机遇,也要有效地应对面临的困难问题与挑战,努力推动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新成就。


第二章 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考虑我县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聚力“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加快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亲临石柱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禀赋,促进协同发展。依托山水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康养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将石柱建成全国生态康养旅游胜地。同时,全面融入服务国家、全市和全县战略建设,统筹服务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优化布局,以要素、产业聚集为方向,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领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数字赋能。完善创新机制,支持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创新应用,鼓励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业态模式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转换步伐,发展新经济形态,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服务业发展全过程,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全面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民生导向,推进多元发展。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与依赖,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全县服务业结构转型和质量升级。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升级发展。依托石柱“南北承启、东西传递”的区域优势,全力对外打造通往中、东部地区的开放门户,对内打造“一区两群”的开放节点。坚持市场主导,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区域集聚力和吸引力,把石柱建成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


第三节 发展目标

通过不断深化服务业改革、培育服务业主体、扩大服务业开放、提升服务业能效,实现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逐步构建特色鲜明现代服务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提升。服务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服务经济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生态康养旅游知名度提升。建设三峡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成渝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渝东鄂西新兴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山地康养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旅游胜地。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7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万寿山5A级景区。

——产业融合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三产进一步融合,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明显增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120亿元;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8%左右,突破2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6.8%;创建通往中、东部地区的开放门户,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一区两群”的开放节点。

——生活性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文旅体融合深度发展,文化强县、体育强县迈出新步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宜居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服务业主体质量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推行主体绿色低碳管理,加大扶持力度,集聚培育一批规上服务业企业主体,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规上服务企业数量达到300家以上。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基数

目标

1

规模总量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2.7

120

2

规上服务企业数量

237(包含个体)

300(包含个体)

3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

2.0

6

4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亿元

32

50

5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亿元

137.3

200

6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32

50

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

%

6.6

6.8

8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20

170

9

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

7.6

10

10

质量结构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3

60

11

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

41

45

12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2

42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9

3

注:2025年目标数据均为非约束性目标。

2035年,石柱服务业实现高质量、低碳绿色发展,地域特色明显、品质效能更好,基本建成全国生态康养旅游胜地,逐步成为通往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开放门户,逐步成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能力与需求相匹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性要素、产业聚集,产业生态系统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高质量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全面建成。


第三章 重点发展方向


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总量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提高服务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拓展延伸,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集通道、枢纽、网络、平台于一体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加快推进物流重点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渝东南综合物流园、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渝东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城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着力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加快推进集农产品展示、冷藏、仓储、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智慧物流发展,推广普及智慧物流先进技术,建设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立商贸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做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全面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集合产品加工、展示、销售、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发挥县级电商产业园核心作用。加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及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本地龙头企业和电商知名平台,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电子商务资源整合,促进黄连、辣椒、莼菜、蜂蜜等农产品实现线上交易,做大做强“源味石柱”电商品牌。利用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知名电商平台资源,设立名优产品官方旗舰店,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利用抖音、快手等知名短视频平台资源,建设集电商直播、电商咨询、产品营销等于一体的网络直播示范基地,探索新型网络零售发展新路子。鼓励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建设网上商城,依托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网上销售。优化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着力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和技术指导等末端服务难题,全面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加快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围绕“智慧石柱”建设,全面布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集聚“云联数算用”大数据发展要素,构建1+3+5+N的智慧应用体系,培育食药器材、云智联用产业链集群,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智慧名城、智造重镇,推动形成实体经济和大数据深度融合的数字社会、幸福石柱。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车载智能终端、旅游智能定位产品、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等家用家居生活电子产品及其配套产品。

加快发展绿色创新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县属国有企业和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做好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民生事业、地产市场、乡村振兴等领域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创新推出直接金融产品、国企融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产品。不断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快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与设计、会展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中介服务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第二节 生活性服务业

提档升级文旅体服务、生态康养服务、商贸服务、社区服务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多样化升级,全面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规模、品质和效益。

提档升级文旅体服务。立足山地特点、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整合资源要素、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县。充分发挥万寿山、大风堡、千野草场、西沱古镇、银杏堂、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等核心景区和冷水特色康养小镇牵引作用,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以西沱古镇、巴盐古道等人文景观为依托,充分挖掘土家文化、巴盐文化、康养文化、民歌文化、佛教文化等,重点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打造文化体验精品旅游线路。利用冷水Let's Go游乐世界、云中花都5D云端吊桥、3D空中漂流等景区吸引力,加快发展滑雪、漂流、滑翔等山地户外运动。大力开发竹铃球、摆手舞、玩牛等民族文化体育产品业态,高水平办好太阳湖公开水域游泳大赛、铁人三项邀请赛、千野草场夜猫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加大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项目落地见效;加大本地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帮扶力度,建设一批条件好、潜力大、带动强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开发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意转化,做特做靓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宣传营销工作,转变营销思维,创新营销方式,进一步扩大石柱文化旅游影响力。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提档升级康养服务。立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依托全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生态康养为主题,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等康养旅游区,打造“六养”产品及服务业态,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适度开发旅游地产,优化黄水、冷水、龙潭、沙子等重点片区旅游地产布局,打造一批高品质康养旅游地产项目。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增长潜力,构建康养旅游产业、康养制造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为主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现代康养产业创新体系。

提档升级商贸服务。优化县城商业业态布局,升级龙河两岸景观休闲消费带,积极创建康德中央大街智慧商圈,打造以都督大道、石柱新天地、寰宇世家、时代广场、火车站为核心的五大消费集聚区。推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康养美食、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等传统消费提升,发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业态。扶持壮大洪九果品等现有外贸企业,积极推动黄连创新研究院、中核集团国际易货贸易公司等落地石柱,培育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地。

提档升级社区服务。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从完善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及设施、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提档升级其他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批零住餐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托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房地产等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推动全民广泛享有高品质生活。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统筹全县及各区域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根据全县经济空间格局和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围绕生产和生活两大领域,整合资源要素,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康养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不断催生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将石柱打造成为面向全国、服务成渝地区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和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第一节 深挖旅游经济

(一)加快精品景区建设

构建“四区”文旅发展格局。根据石柱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打造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

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以石柱县城为中心,辐射城郊环线,包括南宾、万安、桥头、大歇、龙沙、下路、三河、三星、三益、六塘等行政区域。依托秦良玉陵园、万寿山,三星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草坪战役遗址、观音洞、大风门明朝铁矿遗址等核心景点,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推进万寿山国际康养度假项目、三星乡红色旅游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以黄水镇为中心,包括冷水、枫木、悦崃、鱼池、石家、临溪、王家、中益等乡镇。依托冷水特色康养小镇、千野草场、大风堡、太阳湖、懒人谷、黄水双河峡谷、Let's go游乐世界、云中花都、大风堡5D悬空玻璃廊桥等核心景点,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森林旅游、运动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推进冷水特色康养小镇、中国黄水•懒人山谷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冷水国际康养运动游乐中心、冷水生态旅游自驾营地二期、石柱莼产业融合国际康养体验产业园、中国石龙(国际)康养文旅目的地、中华土家源文旅康养项目、黄水双河峡谷漂流、森林王国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中华蜜蜂第一镇、格林童话动养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以西沱镇为中心,包括沿溪、王场、黎场、万朝、河嘴等行政区域。依托西沱古镇、银杏堂、水磨溪湿地、巴盐古道等核心景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美食展览、酒吧民宿、休闲购物等。推进重庆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石柱县水磨溪湿地公园、鱼池康养天庭配套基础设施、江云半岛田园生态综合体示范基地、壮美长江云端长廊、巴盐古道文化走廊建设工程、河嘴湾底院子农文旅及银杏堂禅茶文旅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

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包括沙子、龙潭、洗新、新乐、金竹、金铃、三星、马武、黄鹤等行政区域。依托七曜山地质公园、卢家坝天池、龙潭花谷等核心景点,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户外运动、汽车营地、攀岩登山、溶洞探险、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推进七曜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卢家坝天池景区、龙潭花谷养心小镇、九龙峡神秘探险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A级旅游景区建设。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域内旅游景区发展现状,梳理出资源品位高、创建基础好、积极性高、管理体制顺畅、经营机制规范、具备创建条件的景区,加快推进A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大风堡景区、千野草场景区、万寿山景区、西沱古镇景区、广寒宫景区等4A级景区,毕兹卡绿宫景区、秘境黄水乐园景区、万寿古寨景区等3A级景区。申报创建万寿山5A级景区,太阳湖4A级景区。严格对照国家4A5 A级景区创建目标任务,制定4A5 A级景区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分工。

积极推进大黄水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黄水旅游度假区以黄水镇为核心,涉及周边冷水、悦崃、鱼池、石家等5个乡镇。抓住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契机,主要布局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大型度假酒店和疗养基地相结合等业态,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区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亲子打卡等旅游生态的发展,打破传统的避暑游观念,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的四季游格局。

专栏4-1-1:加强精品景区建设

1. “四区”文旅发展格局重点建设项目

1)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巾帼土司城、万寿寨景区、三星乡红色旅游项目等。

2)大黄水生态康养度假区

冷水特色康养小镇、中国黄水•懒人山谷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冷水国际康养运动游乐中心、冷水生态旅游自驾营地二期、石柱莼产业融合国际康养体验产业园、中国石龙(国际)康养文旅目的地、石柱•中华土家源文旅康养项目、石柱县枫木镇•杨东河与枫木台旅游景区综合开发项目、黄水双河峡谷漂流、格林童话动养中心、中华蜜蜂第一镇、森林王国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等。

3)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

石柱县水磨溪湿地公园、重庆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江云半岛田园生态综合体示范基地、壮美长江云端长廊、巴盐古道文化走廊建设工程等。

4)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

重庆石柱七曜山地质公园博物馆、重庆石柱七曜山地质公园九龙峡神秘探险旅游项目、重庆市石柱县七曜山地质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卢家坝天池景区项目、龙潭花谷•养心小镇项目、马武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洗新乡丰田村天生桥景区、金铃乡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项目等。

2.大力推进A级景区提档升级和创建工作重点

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与划分标准》,将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游客人数、游客满意度十二项目标任务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3.加快推进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重点

根据《旅游度假区的等级划分细则》要求,从区域基础与区位、自然与人文环境、度假产品与设施、配套设施与条件、市场结构与形象、服务品质与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智慧度假区八大层面对黄水国家旅游度假区进行规划建设与管理。

(二)全面助推文化旅游

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融合。依托以西沱古镇、巴盐古道、秦良玉陵园、万寿山、湾底谭氏民居及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石柱土戏、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金音石砚传统雕刻技艺等石柱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方向,以文化创意开发为手段,将石柱县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市场消费趋势相结合,构建独具石柱魅力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利用三峡文化、移民文化、革命文化、土家文化、土司文化等文化元素,打造主题鲜明、品味较高、综合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区,开发精品文化旅游路线,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县。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品融合。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推动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融合。促进项目融合,加大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更加注重项目的落地见效,加大本地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帮扶力度,建设一批条件好、潜力大、带动强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专栏4-1-2:文化旅游发展重点

1.修缮保护文化遗产、传统民居

对湾底谭氏民居、石家土家庄园文化遗产进行修缮、保护;对万寿山古战场遗址、古城坝土司遗址、大寨坎土司遗址、马鹿寺进行修缮;对冷水镇、枫木镇、悦崃镇、三河镇等龙河流域老街传统民居建筑群进行修缮、保护;对黄连博物馆、竹铃球展览馆和石柱土家啰儿调、石柱土戏、板凳龙、石柱土家断头锣鼓、轿夫号子、盐运民俗、玩牛等传统表演艺术类的场所、非遗馆进行保护。

2.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落地

推进巴渝山居三峡土家民俗民居体验基地、黎场土家民俗民居馆、野趣青少年生态文明国际教育体验基地、西沱—水磨溪—逍遥岛休闲旅游园、西沱古镇滨江水上欢乐世界、沿溪白鹿观水上乐园、秦良玉“忠文化”主题体验区、马家河水上游乐场、国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千野草场•文旅综合体、西沱传奇•文旅综合体、巴盐古道文化走廊、西沱土家风情园、“三峡库心”西沱古镇旅游度假区、西沱古镇文化产业创意园、西南砚文化传承基地、千野草场-万朝极限运动基地、枕水听涛休闲度假区、西沱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岸线景观与滨江广场提升、鱼池镇岩口观江长廊等项目,开展千野草场—沿溪复兴索道、西沱古镇朱家槽—楠木垭索道、鸡公嘴—皇华岛索道、方斗山滑翔伞飞行基地、壮美长江云端廊桥等项目前期工作。

3.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根据石柱县各景区资源特点和景区环境,开发莼菜系列、辣椒系列、中草药系列、蜂蜜系列、工艺品系列等旅游商品。各景区根据当地资源的类型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点。

4.塑造文化品牌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搭建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提高石柱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重点以万寿山、大风堡、千野草场、西沱古镇、银杏堂、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以康养旅游为链条,努力打造康养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土家文化、美食文化、中草药文化六大文化品牌,铸就石柱旅游的文化之魂。

(三)全力发展康养旅游

充分发挥石柱县的区位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物产优势、文化优势,利用生态、扶贫、康养等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山地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乡村田园康养等康养旅游产业,优化康养休闲旅游线路,提升康养休闲旅游产品供给水平。充分发挥森林优势,构建起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体系为支撑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县。

森林康养旅游。依托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土家文化、森林文化为核心打造集康养、休闲、民俗为一体的森林王国休闲旅游度假区,布局森林王国、森林动漫世界、森林冒险、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开展森林浴、森林有氧运动、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目。

山地康养旅游。加快发展地质公园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以七曜山山地空间环境为核心要素,利用自然观光性和科普性资源,开发户外素质拓展、山地越野、登山、探险、野营体验、山地科考与夏令营、滑雪等康体旅游产品。利用七曜山地质遗迹特点,探索举办地质探险、土家赶年、侏罗山文化、汽车自驾等节庆活动。串联獐子岩绝壁—金铃广寒宫—油罐沟峡谷—铜天槽褶皱—马盘溪峡谷—九龙峡谷—卢家坝天池—银杏村等景点,形成山地康养自驾游线路。

温泉康养旅游。加快建设冷水温泉小镇,设置园林温泉、棋牌娱乐、文体活动、推拿按摩、小食餐饮等业态,以美容美体、舒缓身心为主题,开发养生温泉,配套SPA美容美体、瑜伽塑身、艾灸养生、营养配餐等产品;以预防疾病、康复疗养为主题,开发中医药温泉,配套健康管理、水疗运动、康复理疗、医养配餐等产品。积极探索温泉+景区、温泉+酒店、温泉+会议、温泉+运动、温泉+游乐等发展模式。

乡村田园康养。加快九龙田园、江云半岛田园生态综合体、芭焦滩田园综合体、桥头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围绕乡村田园文化,依托乡村丰富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村生活、原生态农产品,通过丰富的旅游手段,让人们在农作、农事、文化生活中体验到田园康养乐趣。翻新改造村民闲置住房,融入民宿元素,建设绿色生态园,打造集农耕体验、休闲旅游、智慧医疗等为一体的田园康养社区。

专栏4-1-3:康养旅游发展重点

1.森林康养旅游

大力推进黄水森林乐园、森林王国休闲旅游度假区、千野草场(4A)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大风堡特色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

2.山地康养旅游

大力推进七曜山地质公园九龙峡神秘探险旅游项目、中国黄水•懒人山谷旅游景区、黄水双河峡谷漂流、冷水生态旅游自驾营地二期、格林童话足球村、冷水国际康养运动游乐中心、太阳湖水上游乐中心提升工程、横店冰雪城等项目建设。

3.温泉康养旅游

依托良好的温泉、森林资源、中医药资源,打造冷水温泉康养胜地。大力推进冷水温泉度假区项目建设。

4.乡村田园康养

探索在金铃乡响水村、石笋村、银杏村、河嘴乡富民村、悦崃镇新城村、石家乡黄龙村、鱼池镇山娇村等乡村研究布局田园康养、休闲度假、亲子娱乐、农业体验、文化体验的乡村田园度假康养综合体。

(四)大力激活乡村旅游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坚定不移走乡土化、差异化、规范化之路。按照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思维理念,以自然和谐、返璞归真为基调,突出农业在观光品尝、康养体验、娱乐购物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园区,林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及中药草种植基地,合理开发空心村落、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引入新奇特品种栽培、园艺景观、科普展示、农事互动、农产品展销、休闲娱乐、节庆活动、民俗风情等元素,打造秀丽、淳朴、诗意的农业主题观光园、康养生态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景观风景线,使农业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让游客能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纯天然的滋养。

专栏4-1-4:乡村旅游发展重点

1.加快农产品基地、农业园区建设

农产品基地:加快辣椒基地、黄连基地、莼菜基地、三河油菜基地、花椒基地、蜜蜂繁育基地、李子示范基地、茶叶示范基地、晚熟柑橘基地、柠檬基地、石蛙养殖基地等基地建设。

果蔬采摘园建设:加快黄水五彩蓝莓园、北岭山采摘园、桥头田畈采摘园等果蔬采摘园建设。

休闲观光园建设:加快平头山花卉植物园、水磨溪花卉植物园、南坪生态园、冷水生态观光园、西沱花滩源观光园、八龙莼乡休闲农业示范园、蜜蜂乐园、黄水镇万胜坝“归园田居”主题园、马武镇下栏坝中药康养园、黄水薰衣草庄园、石家九龙梦里荷塘园、铜天槽农旅休闲观光园、中益彩稻观光园、沙子高山蔬菜观光园、万胜坝莼田观光园等休闲观光园建设。

2.继续壮大“源味石柱”品牌

重点培育“源味石柱”区域公用品牌和“石柱辣椒”“石柱黄连”“石柱莼菜”单品品牌,加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标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强化农产品品牌的保护。


第二节 做强康养产业

(一)适度发展康养地产

适度开发康养旅游地产,打造一批适宜四季居住的高品质商品房项目、度假酒店、康养民宿,全面提升酒店、民宿服务设施与质量,让石柱成为康养世外桃源。

优质商品房项目。在冷水特色康养小镇、中国黄水•懒人山谷、格林童话动养中心规划建设以休闲、避暑、养老等为主题的旅游地产项目。

星级酒店。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在县城、黄水镇、金铃乡和千野草场、西沱古镇、万寿山等景区新建一批高星级标准度假酒店。争取2025年拥有5家星级酒店。

康养民宿。开发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设一批民宿酒店,重点推进岩桑坝民宿项目、石龙风情民宿、巴盐古道民宿、七曜山土家风情民宿等建设。争取2025年拥有10家国家等级以上民宿。

(二)壮大康体运动产业

加快完善户外运动基地建设。以建设石柱县全民健身中心、黄水全民健身中心、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休闲生态旅游登山步道、冷水生态文化体育公园、黄水亚高原训练基地、格林童话动养中心、太阳湖水上运动基地等户外运动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传统体育运动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打响石柱户外运动赛事品牌。依托三河万寿山、黄水太阳湖、冷水滑雪场、鱼池千野草场、西沱云梯街等户外资源禀赋,加快开发一批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林地运动项目,积极举办各类户外品牌赛事,着力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各类户外运动,建成全市乃至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发展大众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提档升级冷水国际滑雪场,扶持滑冰、滑雪等有潜力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快速发展。引进知名教练团队,加强冰雪运动专业指导和培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成立冰雪运动俱乐部、培训学校。积极打造“全国大众冰雪季”和“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等群众性品牌冰雪活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

发展运动康复疗养。培养户外运动和户外救援专业人才队伍,规划建设运动特色医院,发布体育指南,打造体、旅、医、康融合新模式。

(三)打造药食滋养圣地

突出土家养生主题,发挥餐饮协会作用,打造系列土家药膳、非遗菜谱、中草药养生美食、健康有机食品。引导鼓励相关饭店、森林人家、农家乐、民宿等利用辣椒、莼菜、黄精、天麻等特产开发特色菜肴。每年定期举办“中国(重庆)康养药膳美食联会”,提升石柱美食影响力。

培育特色鲜明的特色餐饮店,建设一批药膳养生为重点的餐饮酒店,弘扬独具土家特色的“吃山珍,喝连茶,品莼羹”新饮食文化。积极创建石柱特色产品品牌如“石柱人家”、“石柱味道”等。

引资建设美食商业街。各大景区建设特色购物点与美食驿站,编制美食、药膳食谱,绘制美食地图,拍摄美食视频,讲好石柱土家美食故事。

(四)建设康复疗养福地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特色专科医疗为补充、健康咨询管理为拓展、康养机构为延伸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公立、私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县中医院三级医院、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和市级卫生乡镇等创建工作。

建设康复疗养基地。规划一批重点工程助力康复疗养载体建设,围绕医疗保健、养生康复、延长寿命等领域,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黄水康复医院,在冷水、懒人谷等地建设集健康体检、运动指导、保健养生、康复治疗、临床医学教学研究、护理培训等于一体的康复疗养基地。重点推进冷水温泉疗养基地、冷水睡眠疗养基地建设。

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支持石柱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石柱县中医院三级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或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成立石柱县老年康养产业协会,建立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吸纳养老、医疗、家政服务机构,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浴、助洁等线上线下个性化服务。推进“医中办养、养中办医、社区养老、居家护理”等服务模式,实现医养优势互补。推进康养项目建设,优先将闲置土地、破产企业占地用于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逐步打造医养结合“半小时服务圈”。

(五)振兴发展中药产业

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加快筹建石柱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以黄连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组建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建立西南大学研究生科创基地,建设中国黄连人才培训中心、黄连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加快中药片剂、中成药、药妆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

推进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鼓励中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孵化转化一批高水平中医药科研成果,研发一批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设备。依托与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开展深入合作的科研技术优势,有针对性的提供定向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企业孵化等服务。

完善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以冷水、黄水、沙子、中益、三河等地中药材产业园建设,规模化种植黄连、黄精、天麻等药材,到2025年,全县形成30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行全程质量追溯,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及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厂采购可溯源的中药材。

(六)推广康养胜地形象

明确石柱康养品牌形象,进行卓有成效的营销策划,力争将石柱打造为全国知名的康养胜地。充分利用石柱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推出新的主题康养产品,通过康养文化的烘托、吸引物的打造,营造康养目的地环境氛围。突出“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特色,针对养老市场、养生市场、康体运动市场、医疗养护市场、旅游市场进行精准营销。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智慧营销,推动文化旅游、宣传、体育、商务等部门进行联合营销,策划举办石柱康养旅游节、康养大会、运动赛事、土家养生宴等一系列“康养石柱”主题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努力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康养产业的档次,为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栏4-2:康养经济发展重点

以国际化的视野,转变规划意识,对康养市场进行细分,延伸康养产业链,并健全基本服务体系。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业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升级现有森林康养、山地康养、乡村康养等产品,同时积极促进康养产业与养老、旅游、文化、中医药产业相融合,创新打造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六大康养业态,发展山水怡情、田园静心、气候养身、中医药调身、杂粮补身、乡村养老、运动健身等康养产品,催生康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构造石柱县“六养”康养产品体系,促进康养产业的大力发展。

1.观养服务

围绕高山、森林、草场、湖泊、田园、古镇、湿地公园等景观,打造“醉美”“观养”胜地。

2.住养服务

围绕土家特色康养小镇、休闲旅游地产、康养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方面,打造“住养”世外桃源。

3.动养服务

围绕丰富多彩的山地户外运动、地方特色户外体育运动、全民健身活动等,打造“动养”乐园。举办中国.重庆(石柱)康养大会、太阳湖铁人三项邀请赛、“太阳湖”国际公开水域游泳赛、重庆(冷水)冬季越野滑雪挑战赛等赛事活动。

4.文养服务

围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打造“文养”静地。土家风情篝火晚会、土家族摆手舞活动、土家族“啰儿调”表演、土家“玩牛”活动、文创商品等文化服务。

5.食养服务

围绕莼菜、乌天麻、蜂蜜、牛肉干、辣椒等食品,建设“源味石柱”品牌,打造“食养”天堂。推出黄连花茶、天麻酒、木瓜果醋、木瓜酵素、黄精酒、黄精饮料、佛手饼干、莼菜即食、莼菜饮料、脆红李罐头、脆红李果酒、柠檬饮料、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蜜茶、蜂蜜果汁、婴幼儿专用米糊(米粉)、中老年核桃粉、斑鸠叶豆腐、绿豆面、精装大米、植物油、土豆薯片、土豆粉丝、红薯粉丝、魔芋粉丝、魔芋粉等健康食品。推出“土司王宴”、“土豆宴”、“莲藕宴”、“莼菜宴”4大名宴,打造清莼西施、冰红莼等莼菜精品和石柱菌子鸡、石柱莼菜鱼等特色菜品。

6.疗养服务

围绕中药材精深加工、中医药医疗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打造“疗养”福地。加快推进黄连GMP饮片、左金胶囊、黄连中兽药、佛手胃炎颗粒、中药饮片等医药产品研发。提供“针灸”“刮痧”“推拿”“拔罐”“中医药疗养保健操”等中医服务。


第三节 促进业态升级

(一)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高标准建设渝东南综合物流园。按照公、铁联运思路建设渝东南综合物流园,构建集仓储区(云仓)、电商产业体验中心、农产品物流区、冷链物流区、电商后台客服区域总部基地、配套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积极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提供工业品、城市消费品、农业投入品、农副产品、快件品,打造成为辐射渝东南、服务三峡库区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高标准建设渝东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发挥集散中心承载功能,全力推动快递业“走进来”“走上去”“走下去”,采取“筑巢引凤”的模式,引导“三通一达”、三方品牌快递物流企业把石柱县作为集散中心,不断提升快递业发展水平。

高标准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借助农商互联项目实施,着力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高标准建设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加快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逐步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整合冷链仓储、冷藏车辆等物流资源,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发布冷链物流信息,形成上下流信息资源共享。

专栏4-3-1: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重点

1.渝东南综合物流园

主要包括大宗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日用品仓储配送中心、农副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区域性电子商务及冷链物流中心等区域,配套建设物流园基础设施、办公场所等。按照现代物流园标准运营管理,重点发展以公路、铁路物流为主的工业品、城市消费品、农业投入品、农副产品、快件品等物流集散服务。

2.渝东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集展示区、仓储区、分拣区、包装区、配送区和办公区六大区域为一体的石柱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3.冷链物流体系

建设集农产品展示、冷藏、仓储、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石柱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加强冷链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冷链企业等建设。

(二)提质发展消费聚集

加快推动两河四岸景观休闲消费带建设,围绕龙河、玉带河(上河街)沿线商业设施,打造休闲消费带。通过沿河“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加强风貌打造、设备配套,合理布局业态,引进茶艺、知名小吃、纪念品等主力业态,打造县城休闲消费带,使之成为游客必去的“打卡点”。

加快打造以康德中央大街为主的休闲购物消费核心商圈。集聚特色餐饮、体育健身、线上展示、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整合康德中央大街、新天地、寰宇世家、时代广场等现有商业综合体资源,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支持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石柱首发首秀新品。借助智能化、自动化的数据运营平台服务,整合餐饮、影院、购物、办公、儿童乐园等多业态资源,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场景,打造智慧商圈。

加大打造六大消费聚集区。按照一街一品位、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文化的原则,结合新兴消费趋势,聚焦增强旅游、餐饮、商业、文化、体育等功能,统筹提升各特色街区的形态、业态、生态、文态,高品质打造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夜间消费集聚区、寰宇世家美食消费集聚区、时代广场沿线体育娱乐消费集聚区、大黄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滨江金岸夜市街消费集聚区、火车站沿线经济集聚区六大消费聚集区,将其打造为产业“特而强”、形态“精而美”、气质“老而潮”、机制“活而新”的特色街区。

专栏4-3-2:消费聚集区发展重点

1.两河四岸景观休闲消费带

围绕龙河、玉带河沿线规划布局商业设施,打造休闲消费带。通过沿河步道、“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加强风貌建设、设备配套,合理布局业态,引进茶艺、知名小吃、旅游产品等主力业态,打造休闲消费带,营造良好康养消费氛围。

2.康德中央大街休闲购物消费核心商圈:

以康德中央大街为核心,依托永辉超市、太平洋影城等大型商业主体,围绕康养美食、服饰、化妆品、儿童游乐、休闲健身、影院等主题,集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专卖店、化妆品专柜、珠宝专柜、餐饮品牌、特色美食,丰富茶艺、酒吧等业态,打造成为以服装和餐饮为主的品质、时尚传播地和康养美食集聚地。

3.六大消费集聚区

新天地土家风情餐娱夜间消费集聚区:以夜间特色美食和休闲娱乐为主题,加大特色餐饮街、小商品店、中医保健等集中布局。

寰宇世家美食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小吃和水果等业态。

时代广场沿线体育娱乐消费集聚区:开展足球、篮球等“重激情”和台球、羽毛球等“轻时尚”体育运动,配置体育用品业态。

大黄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大黄水景区景点组织游览活动项目、娱乐节目、精品演出,设置特色小吃、旅游商品流动摊位等。

滨江金岸夜市街消费集聚区:组织游览活动项目,设置特色小吃、旅游商品流动摊位。

火车站沿线经济集聚区:抓住火车站人流量大的特点,满足旅客随身带的消费需求,发展以水果、土特产、快餐等业态。

(三)培育特色专业市场

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原则,全面考虑各专业市场功能和业态的布局、空间和体量的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培育五方商贸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结合现代物流、同城配送等方式,引导市场形态向物流、商务、会展、零售、储运等专业化功能转化,建成高档次现代化特色专业市场。

专栏4-3-3:专业市场发展重点

1.五方商贸城

将城区老、旧、散、乱的相关零散商业归行入市,进行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规划,统一宣传,最大限度发挥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全新绿色健康的产业集中交易平台。将其打造成为重庆最具特色、石柱唯一、业态最全、配套最完善、规划最合理、服务最优的综合商贸一站式的家居建材城、汽车汽配交易城、三农贸易城、休闲娱乐城。

2.农产品批发市场

引进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中农联•良玉农旅康养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用地规模300亩,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农旅电商体验中心和中央农批交易中心,其中中央农批交易中心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粮油、禽蛋、水产、肉类、干货、副食、冻品、小食品等商品交易中心及中央大厨房、智能冷链仓储中心(涵盖有物流智能大数据管理中心、现代立体化仓储中心)等;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农产品冷链批发物流园,具体功能业态板块包括生产资料、农资农机、日用百货、小商品等交易区、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深加工配送区以及市场交易配套区(涵盖检验检疫中心、食品溯源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电商培训基地、酒店公寓等)。

3.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

依托石柱黄连交易市场优势,建立武陵山区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繁荣中药材市场。

(四)完善城乡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城乡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充分考虑社区的规模、类型,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层次、文化品位,以及周边区域的商业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社区商业模式。合理布局城乡社区便民店、早餐店、菜市场、家政服务点、邮政和快递服务等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网点。在社区内定期举办“消费扶贫”活动,把石柱的农特(扶贫)产品带给城镇居民,助力扶贫工作开展。

专栏4-3-5:社区商业发展重点

1.邻里商业

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必须生活服务。布局菜店、食杂店、报刊亭、餐饮等业态。

2.居住区商业

满足日常生活必要的商品及便利服务。布局菜市场、超市、报刊亭、餐饮、维修、美容美发店、洗衣店、洗浴、再生资源回收等业态。

3.社区商业中心

满足日常生活综合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布局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药店、图书音像店、维修、美容美发店、家庭服务、照相馆等业态。

(五)提质升级餐饮住宿

提质升级餐饮服务水平。按照餐饮需求量,合理布局餐饮中心、美食街、美食连锁店等,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产品。整合石柱莼菜、都巴粉、“倒流水”豆腐干、谭氏竹筒酒、土家野生菌宴、绿豆面、腊蹄子、鲊海椒炒腊肉、洋芋饭、阴米茶、水晶粉丝、烤整羊等美食,形成石柱美食系列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柱本土知名餐饮企业。针对各景区的资源特色和开发方向,营造不同文化氛围的就餐环境,使游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够享受文化气息的熏陶,从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全方位打造旅游就餐环境。加大对餐饮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对老字号和本土知名餐饮企业项目建设、特色菜品的研发给予扶持。

丰富完善住宿类型和布局。城市中心区域建立多功能的综合型接待酒店,并针对不同层次游客提供经济型、豪华型、商务型客房,满足大多数游客的住宿需求。在各个景区里,根据景区项目开发需求和市场需求,针对景区环境规划不同主题氛围的度假酒店和度假别墅。在乡村规划避暑山居、乡愁民宿、乡村客栈等乡村住宿,满足乡村旅游游客需求。在高山、峡谷等不适宜进行建设的区域发展帐篷营地、树屋、小木屋等住宿形式,满足游客野外住宿需求。

专栏4-3-6:餐饮住宿发展重点

1.餐饮

合理规划布局美食街、美食连锁店、特色餐饮企业;充分挖掘石柱美食文化,包装打造石柱美食系列产品;鼓励餐饮企业进行创新,开发新菜品。

2.住宿

发展星级酒店、商务宾馆、青年客栈、度假酒店、度假别墅、民俗、帐篷营地多种住宿形式。

(六)提速发展电子商务

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全县电商服务资源,在县内有关镇、街设立若干联络点,构建全县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推动石柱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升级。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入驻。推动各平台、镇、街特色产业入驻产业园,开展区域特色产品网络分销、批发等业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中药材、地方美食、康养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形成集电子商务品牌企业、第三方运营服务商、高新技术、互联网信息服务、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集聚区,拓宽和创新产品销售渠道。充分运用网红经济、电商直播、企业直播、营销培训等手段,探索新型网络零售发展新路子。

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鼓励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依托电子商务进行创业,通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村和农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促进互联网与农村的深度融合。建设农业电商孵化园,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农业电商孵化园,实施抱团营销,扩大石柱农产品网上影响力。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线上线下结合,拉长销售产业链。依托第三方网络团购促销平台,开展季节性农产品网络促销,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预售模式,加快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推进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利用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平台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研发设计、网络采购和营销,开拓国内外网上市场,提高企业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

推动服务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推动商超市场、餐饮酒店、旅游景区、金融保险等企业开展网络销售,探索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互动。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促进互联网贸易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为突破口,用好用活保税进口、保税出口、一般进口、一般出口四种业务模式,推进石柱县跨境电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专栏4-3-7:电子商务发展重点

1.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

依托建设康养消费品产业园,以黄连精深加工、淀粉精深加工、蜂蜜深加工、速食莼菜、辣椒制品等深加工为基础,在金彰工业园区建设集产品设计、品牌培育、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康养网货加工示范基地。

2.网络直播示范基地

依托石柱县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集网红经济、MCN机构、新媒体平台、直播电商、流量达人等于一体的网络直播示范基地,建设全国具有竞争力的MCN载体,服务石柱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2.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站点

利用现有闲置场地,建设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服务和展示中心,集电商展示、农村产品展示、乡村旅游展示、电商企业及创客入住、电商公共服务、仓储物流配套服务(与仓储中心联动)、创新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

建设一批村级电商站点,站点具备代购代销、缴费支付、消费预约、信息发布和信息咨询及人员培训等功能。


第四节 推动融合发展

(一)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形成以农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制度、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集良种培育、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营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实施创意农业发展行动,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

专栏4-4-1: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重点

1.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业

发展以农业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从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包装采用统一标准发展,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为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提供技术保证。

2.农资供应服务业

建立良种介绍、种子供应、品种评价等信息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选种、正确购种提供服务。开展种子种苗、畜种苗种的保存、运输等物流服务。发展兽药、农药和肥料连锁经营等供应模式,方便农业经营主体购买。

3.农产品加工服务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服务组织围绕莼菜、辣椒、脆红李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储藏、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加工服务,提高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常温贮藏、机械冷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等多种贮藏保鲜设施集中连片建设。

4.农产品营销服务业

加快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业。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利用农业展销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自营平台,培育一批销售渠道畅通、成长性好的本地电商企业。

(二)推动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搭建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商务咨询、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最大程度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和服务资源,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推动消费服务重点领域与制造业创新融合,重点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创业培训、信息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国际合作等支撑平台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

专栏4-4-2: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重点

大力推进康养信息服务、康养制造业工业设计、康养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康养成果转化服务等,优化金融要素投向,提升金融服务康养产业发展的要素供给能力;加快推进金彰康养制造组团建设。鼓励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售后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及后服务一体化新生态。鼓励服务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品牌营销等优势,开发新产品、新装备,向制造环节拓展,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

(三)推动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

支持县域内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物流、商贸、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探索“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发展路径,展现5G和智慧文旅在提升旅游体验、保护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服务水平方面的创新应用,为石柱智慧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增产增效”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

专栏4-4-3: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重点

打造精品文艺演出,推动土家啰儿调、摆手舞、石柱土戏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利用“互联网+旅游”,构建智慧景区,加快发展旅游产品电子商务,促进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建立共同配送联盟,加快快件集散中心等区域性仓储基地建设,推进石柱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


第五节 发展数字服务

(一)开启数字化生产新场景

推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支持企业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验检测、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商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

专栏4-5-1:数字化生产发展重点

1.工业互联网平台

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产生互动,赋予人机系统精确感知、精准控制、相互协同、智能决策的能力,实现石柱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电子信息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链在设计、生产、销售、运维等环节的智能协同,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以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为重点,促进企业运用数字化设备和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应用研发设计、数据采集分析等信息系统,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公共云平台资源和服务,实施“上云上平台”工程,降低企业IT建设成本,优化管理能力。

(二)构建数字化生活新范例

依托“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集打造,积极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提质增效文旅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大健康、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数字音乐、数字文旅、数字体育、互联网医疗等数字民生服务。引进培育优质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加强网络直播与动漫、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及开发利用,建设完善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等数字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培育一批农村数字设备维修人员,鼓励数字设备销售、维修服务进村入户,提高群众生活便利度。

专栏4-5-2:数字生活重点工程

推广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商圈无忧购”、“云上会展”、“智能末端配送”等服务。拓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鼓励数字设备维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较强实力的数字创新企业,新型、优质数字内容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拓展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商圈、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能门禁、智慧社区等应用,提升生活便捷程度。

(三)探索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推进智慧石柱指挥中心建设,统筹运用数据、算力、算法资源,大幅提升数据汇聚能力和数据支撑能力,驱动数据产生智慧,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助力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行业部门精细化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依托智慧石柱智慧中心,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政务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建设“全渝通办”石柱政务服务平台等,提高“一网通办” 服务能力。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动政务大数据在市场监管、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信用、社会治安、宏观调控、质量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农业气象、城乡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精准治理、多方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专栏4-5-3:数字化治理发展重点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涵盖公共视联网、视频会议、综治信息化三个分系统,将矛盾调解、平安创建、监测预警、治安巡防、指挥调度等业务融为一体,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管理区域情况,实现县、乡镇、村治安及区域功能控制的信息化、智慧化,维护治安持续稳定。

(四)升级数字化软硬件水平

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依托电子元器件发展基础,以二极管、三极管、传感器、敏感器件等分立元器件制造为主导,扩大波峰芯片、硅片、电容、电感和电阻等生产规模,加快发展后端功率器件,探索IDM(整合元件制造)路径,加快融入重庆市元器件本地供给体系。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生产线、封装线,培育一批优质生产企业。

大力发展数字终端产业。壮大机顶盒、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数字终端整机生产企业,加快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在手机、平板、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终端的应用,提档升级数字终端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推动数字终端产业迈向中高端。

提升软件开发设计能力。发展以农业软件、工业软件、康养行业应用软件、新兴软件、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软件服务业,形成应用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建设开放开源技术、代码开发包和开发工具的开源社区,延伸发展软件产品。

专栏4-5-4:升级 数字化软硬件水平重点

支持现有元器件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引进相关关键零部件和配套材料企业,强化产业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面向新兴计算、5G、智能制造的芯片研发部署,推进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提档升级,构筑全方位的元器件生态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融入重庆市元器件本地供给体系,建成重庆市电子元器件产业生产基地。


第六节 培育载体能力

(一)做活现代金融服务

大力构建金融服务新高地。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引进金融分支机构、法人金融机构在石柱落户。建设金融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资产托管业务,引导地方性商业银行增加互联网金融石柱结算中心金额。积极争取中新金融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力争渝东南科创基金落户石柱。

推进创新金融业态发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探索区块链等金融新技术研究应用。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建设涵盖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产业基金、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股票等多个业务种类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鼓励发展“不见面”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强化线上服务能力和数字风控技术水平,提升网点服务线上化水平。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创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模式和贷款方式,引入资产票据金融、应收账款融资、超短贷金融等新创产品,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等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属国有企业提供“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配套融资产品、康养、旅游领域相关贷款产品等,减轻国有企业融资压力。积极支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民生事业、地产市场、乡村振兴等领域内重大项目融资工作,支持重点领域投资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积极拓展融资模式与渠道,推进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稳步上市(挂牌)。加快推广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业、农民抗风险能力。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做精特色会展服务

围绕康养、文化、旅游等主要领域,打造以“康养大会”为核心品牌的一系列专业会展品牌,持续扩大“康养石柱”的影响力。做好露营节、草莓音乐节、民歌节、农民丰收节、辣椒文化节等节事活动的策划实施。积极参加智博会、西部农交会、西洽会、西博会、西旅会、科博会等展会,开展石柱特色产品展示推介。

(三)做大教育培训服务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培训对外开放,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顺应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发展新需求,支持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兴趣培训等服务模式和内容创新。加快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渝教云”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推广工作,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对接,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四)做强专业中介服务

在科技中介服务、咨询服务、金融中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税务及评估服务、信用服务、贸易及相关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会展广告服务等领域中培育出一批专业化、集聚化、品牌化的专业中介机构、服务机构,引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品牌和企业。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如安全评价、职业卫生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培育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安全技术服务品牌机构,推动安全服务行业实现产品科技化、服务专业化、人才高端化。创新中介机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完善中介机构备选库、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健全淘汰退出机制和责任追究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倒逼专业中介机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五)做优社区家政服务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建设,构建以县城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服务中心为主体,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机构和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补充的“3+N”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体系。推动城乡社区服务平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健全农村留守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机制。推动城乡社区服务智慧化建设,依托我县“平安乡村智惠农家”系统,推进“网上居委会”,建设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互助服务一体化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体系。

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支持物业管理、家政服务走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打造物业服务示范企业和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加大技能培训,开展育婴、保安、保育、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和洗衣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展社会和家庭服务内涵。建立家政服务大型实训基地,开展“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进家政行业规范发展,成立家政行业协会,建立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实施家政行业《白名单》和《黑名单》动态化管理。

(六)做好养老托育服务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丰富养老服务产品,拓展养老服务业态,优化养老服务环境,繁荣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居家养老企业和机构,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健康咨询中心。大力培育康复医疗、残疾人康复、心理咨询、老年托养等特色服务机构企业。加快健康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县养老院服务水平,加快普惠老年公寓建设,推进高端健康养老项目建设,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统筹实施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升级改造,拓展城乡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功能,为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便捷可享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在社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或服务点,增加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效供给。


第七节 推进创新发展

(一)大力发展科技研发设计

积极争取渝东南科创基金落户石柱,促进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成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攻关。联合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向智慧农业、中医药研发、康养消费品研发等领域进发,打造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医药产业园、重庆康养研究院。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积极申报和引进有效发明专利,积极筹划知名商标。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做强石柱县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等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二)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

借鉴重庆高新区金凤检验检测产业园、两江新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市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经验,建成适应石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检验检测行业品牌机构,为集群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计量、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等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一站式服务。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康养产品、新材料等领域的检验检测。

(三)探索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借鉴推广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培育石柱县服务贸易产业。培育引进服务外包企业,重点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医药研发、商务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鼓励金融等领域业务运营服务外包。

(四)加快发展创新人才队伍

依托“重庆英才计划”、石柱县“人才柱石”工程,加快构筑创业园、康养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硬平台,人才论坛、人才沙龙、中国(重庆)康养大会等软平台相结合的服务人才平台体系,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大力推进多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引领产业发展,重点培养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中医药等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助推现代服务业高地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县外石柱籍成功人士归巢创业,吸引青年人才落户石柱。围绕家政、养老、托育、健康、医疗护理等民生领域服务需求,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增强服务供需对接能力。


第八节 加强对外协作

(一)主动融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整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紧跟全市步伐,服务全市大局,利用大黄水、大风堡、千野草场、云中花都、西沱古镇等优质旅游资源协同其他川渝优质景区,参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家改革试验区”建设。

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引进一批大健康项目,全力打造一批大健康业态,聚力开发一批大健康产品,力争将石柱建设成为服务重庆主城都市区、配套双城经济圈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立足成渝市场大力发展康养消费品工业,联动周边地区打造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康养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

(二)主动对接和承接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

主动对接主城都市区发展,构建服务业联动发展机制。构建创新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协同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承接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瞄准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和环节发展优势配套产业,加快构建康养消费品产销对接机制,积极开展与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深化对口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享,与南岸区、綦江区进行“飞地建园”“景区共建”“卫生院一对一帮扶”等形式的合作。

(三)合力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

探索建立石柱县及其他周边区县服务业协作发展制度,通过共同招商引资、共同举办大型展会、共创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形式,深入开展服务业产业协作,加快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在规划布局、制度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全域衔接,进一步推动建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合作新机制,促进康养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在示范区内的融合发展。

(四)积极融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

与万州区、忠县建立跨区域发展协作联动机制,携手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加快水磨溪生态保护修复、巴盐古道文化挖掘工作,加快古镇业态培育,推进以西沱为重点的石柱县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发挥好联结“两群”重要节点作用,将石柱县打造为“三峡库心”南大门。协同开展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共同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有序推进农业、旅游、绿色矿业、码头物流、旅游地产五大板块项目规划建设,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增长极。


第五章 环境保护


强化规划实施前中后期环境保护,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强对涉及污染排放的服务业经营项目的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推行主体绿色低碳管理,加大支持绿色低碳主体,提升高质量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第一节 加强规划实施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规划项目设计和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发展以生态旅游、绿色餐饮、绿色物流为代表的绿色服务产业,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升级。规划项目实施前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环保准入,重大项目应严格按照环评条例开展环评,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特点适时开展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规划项目实施中期,严格制定项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大力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有效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规划项目实施后期,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废水、废气、温室气体、噪声和固体污染物等排放不良影响。


第二节 加大服务行业污染监管

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及《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涉及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排放的服务业经营项目的监管。严厉打击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等保护区域倾倒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强辖区内餐饮娱乐场所以及加油站、汽修行业等服务场所监管,严格控制油烟、废气及废水排放。倡导大型商场、酒店、商业街区等消费场所实施“光盘行动”;对废油等危险废物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废水收集处理;在洗车店、医院、商场等推广使用节能节水技术,配套建设小型废水、废气等污染治理设施。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三节 推行主体绿色低碳管理

积极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高质量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把握行业特点和规律,科学管理服务业主体,分类分批分阶段纳入绿色低碳责任清单。在宾馆、饭店、物流运输、商贸等传统服务行业中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生态文化创建等,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经营理念。在电子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农村淘宝等新兴服务行业中积极开辟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场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开展新兴服务业技能培训。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包括建立绿色服务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服务产品清单等,加大对绿色低碳主体的支持力度。


第六章 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石柱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职责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加强服务业发展成效县级督查评估。


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

充分发挥服务业各类资金引导作用,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提高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引导金融机构探索适合服务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品牌培育、重点企业发展、重点人才引育等投融资支持。继续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城镇低效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用地。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在质量监控、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推进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行为。


第四节 增强人才支撑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服务业领域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方式,吸引集聚领军人才。推动生产性服务人才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人才职业化发展,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职称申报渠道。强化匠心服务精神和职业素养。支持县内职业学校加强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第五节 完善统计监测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完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制度,完善我县服务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815日印发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