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来了——建设山水县城 提升群众幸福感

记者 王秦 文/图

城市是个“巨系统”,城市管理是项“绣花活”。城市管理中大大小小问题都与群众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建设,全力打好城市更新主动仗,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重庆市生态示范县、重庆市文明县城,城市建设美誉度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突出精细化抓好网格管理

一个路牌变形、一盏路灯不亮、一个垃圾箱未及时清运……一件件城市管理中的“小事”,都是影响老百姓切身感受的大事。夏季县城部分区域供水不足?县城摩托车专项治理为什么越来越严?凡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县城市管理局都会列入整改清单。

为解决老城区供水难题,我县改造了城北路老旧管网2000米,更换超期服役水表3000余只,供水普及率99%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今年,县城还改造、新建公厕12座,目前,县城已建成公厕56座,解决了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如何把城市管理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第一间传达给群众?我县利用城市管理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围绕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作信息发布,现场答疑解惑。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将城区划分为15个片区38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县领导牵头,将“马路办公”下沉到社区,面对面倾听市民诉求,实现“马路上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今年,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开展“马路办公”326次,推动解决问题620个。

县城市管理局还通过“12319”平台、“马路办公”等途径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共发现问题1.34万件,整改1.33万件,整改率达99%以上。

突出清洁化提升市容市貌

目前,县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环卫工作已实现市场化作业,机械化作业率超过95%,城区主干道每日18小时、次干道16小时保洁制度,彻底解决过去背街小巷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今年8月,我县以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评审考核,并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

我县还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建成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19座,年收运、处理生活垃圾10.95万吨。目前,下路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垃圾收运系统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中。黄水、冷水、三河、万安、南宾、下路6个中转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乡镇(街道)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县垃圾分类办将垃圾分类工作与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在职党员宣传活动40余场次、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机关等“八进”宣传活动200余场次、桶边指导3480余场次。

目前,我县共配备分类垃圾桶5000个,规划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190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示范建设的行政村达到143个,其中通过市级评价验收的示范村达到50个。

我县大力推进城市公园改建、“坡坎崖”绿化美化、街头绿地提质、城市绿道建设等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新建或改建体育健身公园、太白岩公园、龙嘴公园等城市公园18个;实施好望山、文化馆、龙河大桥等地街头绿地提质民生实事项目6个,新增、改造绿地面积约5.05公顷;绿化美化“坡坎崖”地块43个,改造面积16.28公顷;实施龙河大桥至靴井绿道建设,建设绿道1.7千米,栽植乔木747株、灌木及藤蔓67万株。

如今,县城的“颜值”不断刷新,县城的品质也不断提升,漫步在环境优美的沿河步道,老百姓心情舒畅,幸福感不断增加。

突出规范化强化执法治理

随着城市发展,老城区杂乱和拥挤的业态布局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也不断增加。城东综合汽修市场、寨坡钢材批发市场、水果销售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建成投用,有序规范了城区汽修、钢材批发、水果销售门市,减轻了这一影响。

据了解,县城还将规划建设3处立体停车场,拟新增停车位640个,加大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乱停乱放整治力度,整治乱停乱放5680车次,车辆停放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我县不断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级巡查机制,通过“无人机+执法队员+物业+群众巡查监督”的方式,全覆盖推进违建常态化监管,“零容忍”遏制违法建设,整治存量违法建筑26处5408平方米。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业态,县城市管理局常态化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加大“门前三包”工作力度,劝导商户落实三包责任3560余家,规范占道经营1.52万余起。

在11月4日举办的“发言人来了”石柱城市管理专场新闻发布活动上,相关发言人表示,我县将紧紧围绕“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定位,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开放度、承载力,切实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