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四五自然资源利用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227月,县人民政府印发《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四五自然资源利用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石柱府发〔202236,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十三五”成就、存在问题,“十四五”发展环境)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生态之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十三五时期,石柱县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一主线,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完成规划自然资源系统机构重构性改革;规划统筹引领发展作用明显增强,石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初步形成204个行政村法定规划实现全覆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有力,单列下达贫困乡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平方公里;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推进,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96.49平方公里,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8.52%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建成绿色矿山6,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08%;系统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面完成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0处,地灾隐患点销号40处,避险移民搬迁300人,实现“四重”网格化监测预警全覆盖。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县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成效明显,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相比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尽科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生态系统本底脆弱;耕地保护任务艰巨,“非农化”“非粮化”时有发生;自然资源利用仍较粗放,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水平总体不高,批而未供、未批先用、闲置土地等问题存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开采安全等面临挑战科技创新动力不够强劲

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为石柱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位推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推进,自身交通区位加速嬗变,为石柱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

二、编制思路和目标

《规划》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哲学、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以及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突出抓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九个重点工作,为全县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提供有力的规划引领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规划》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发展要求,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安全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六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到2025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1112.43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不低于13.64%,森林覆盖率达到62%,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以上。

关于指标设置。目前,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在报审中,国土开发强度、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等指标采用过程数据,最终数据须以重庆市人民政府下达为准。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设置1146节,在客观分析全县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如下:

(一)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监督实施,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主动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承接主城都市区发展,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二)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优化生态系统保护格局,加强生态整体保护,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保护责任,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巩固提升耕地质量。

(五)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强化高质量发展用地供给,优化土地供应审批管理,加强土地出让平共处五项原则统筹管理。

(六)推动矿产资源有序绿色开发。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总体布局,强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推进矿业绿色发展。

(七)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强化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合力。

(八)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强新型测绘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深化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推进空间资源数据融通共享。

(九)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强化规划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建立健全规划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强化规划自然资源能力建设。

四、保障措施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增强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合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创新建立“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统筹平衡机制和“五年储备、三年滚动、年度实施”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