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县政协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第012号提案的复函

李燕委员:

您在县政协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突出土家元素打造精致山水城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石柱县城是石柱县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所在地,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建县至今已历经1400余年。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城市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石柱县城根据城市发展自身需要和国家、市对区县城市定位,在第15次党代会提出:要迅速掀起打好城市更新主动仗的热潮,奋力推进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

李委员您提出的关于突出土家元素打造精致山水城的建议》符合石柱县城的发展定位,为我委下步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现将具体建议回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好土家文化一条河的建议

前期,由重庆九禾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针对龙河两岸品质提升,结合委员提出的意见,充分融入石柱土家元素,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已完成《龙河滨河公园景观方案设计》。目前已送县规资局,拟于近期上县规委会审议,待通过县规委会和提级论证后,立即启动龙河中段的项目建设。

(一)打造土家文化长廊。一是规划打造土家文化廊桥10处。其中,改造现有关门岩大桥、玉带河大桥等5座公路桥,新增石桥子廊桥、中坝廊桥等4座步行廊桥(石桥子廊桥已开工建设),保留旗山土家廊桥;二是结合服务需求,规划打造集文化展示、公共厕所、便利商业、环卫之家等功能于一体的土家建筑驿站22处;三是结合现状用地空间和文化展示需求,规划打造土特产展销、土家文化展示、土家餐饮等土家文化建筑33处;四是结合停留空间,新增19处土家特色亭廊(旗山公园入口处已开工建设);四是规划对红井社区等沿河村落建筑风貌改造。

(二)打造土家水上舞台。一是在《石柱县龙河(县城段)河道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中,在龙河中段规划土家吊脚楼风格和莼菜造型的2座水文观测平台(可用于水文观测,也许用于表演),根据县水利局关于《石柱县龙河(县城段)河道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方案》有关意见的复函(石水利函〔2024151号),该平台位于河道内,按照《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和《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渝水办河〔20215号)的规定,“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以桥梁、道路、码头等名义,对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风雨廊桥、景观工程、别墅等进行许可;不得以架空、悬挑的形式许可侵占河道水域岸线的项目”。为此该平台属于禁止许可项目;二是在龙河滨河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中,在龙河新天地段规划了“河中太阳舞台”,用于土家文化表演,由于涉及行洪,目前正在论证中。

(三)打造土家观光游船。龙河滨河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中,在龙河新天地段金鲤渡规划码头平台,并设计注入土家元素的游船,打造夜游龙船项目,可在船上观看新天地两岸及“河中太阳舞台”上的表演,目前方案正在审议中。

二、关于塑造好土家文化一面墙的意见

县住建委、县交通局等部门已策划石柱县老城区道路及停车位改造、两河四岸风貌整治项目等3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对高速收费站、城市主干道、城区风貌、标识标牌、公交站等进行提档升级构建土家特色城市新形象。

(一)石柱县老城区道路及停车位改造项目。该项目由县住建委牵头,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道路改造工程、户外广告位安装和停车位改造工程。包括对新开路、五一路、人民街、利民街、南宾路、观音街、人大巷子、建新街、瑞通路、东岳庙街、杜康巷、南门街、民族路、滨河中街、万寿大道、丝绸路16条街道车行道路、人行道、井盖、雨水箅子、防护栏杆等全面提升改造;在护栏上设置广告位150个;对部分标识标牌进行改造;对部分公交车站站台、右转车道进行改造;对城东路车行道路面刨除并重新铺设,对万寿大道(牛石嵌丫口至幺店子)、城北路(石柱大桥至菜地坝加气站段)、城南路破损路面进行整修,对玉带河北街1号地下停车库进行提升改造,对位于万寿大道幺店子路口的护坡进行整治。该项目将户外广告、标识标牌、公交站等设置与石柱土家文化脉络相融合,让土家元素多角度、多方式呈现,同时整治老城区道路及市政设施破损,提升城市安全运行能力,助力“风情土家族·精致山水城”打造。目前已开工建设。

(二)石柱西至菜地沟大桥环境整治工程。该项目由县住建委牵头,对石柱西至菜地沟大桥进行环境整治,全长2.04千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石柱西收费站处融入石柱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景观打造,道路环境整治,菜地沟大桥处立体绿化整治等。该项目提升石柱西高速入口形象,给来石游客留下第一印象。目前已完成石柱西收费站形象改造。

(三)两河四岸风貌整治项目。该项目由县住建委牵头,一是玉带河两岸民居风貌恢复工程:恢复传统民居风貌;二是天尧水岸商业街工程,改造原有建筑风貌或新建传统民居商业街;三是滨江金岸段及粼江风景段民俗龙河两岸部分节点风貌改造工程,新建土家吊脚楼,改建部分传统民居风貌(含三色经济展销长廊)。该项目对两河四岸的风貌融入石柱土家元素,匹配城市品质提升,提高市民幸福感的同时,让游客感受石柱特色风情。目前由于政策原因,根据石柱县第六次城市品质提升推进会精神,该项目暂缓,待政策调整后实施。

三、关于打造好土家文化一条街的意见

县住建委牵头的玉音楼片区改造项目,计划在玉音楼片区打造成集游客接待、文化展示、休闲聚集于一体的“土家文化一条街”。其中,新建的石砫大院规划用于游客接待及土家服饰、传统工艺品、特色农产品销售,新建的南宾书院规划用于公共文化空间及演绎中心,新建的文昌宫用于秦良玉文化、土家文化等石柱特色文化展示,改造后的玉音楼规划用于石柱县规划展览馆,并将玉音广场改造成大型舞台,可用于举办千人摆手舞活动。目前项目已完成拆迁工作,计划2024年开工建设玉音楼改造和广场改造,待政策调整后,加快其余项目实施。

四、关于舞动好土家文化一支舞的意见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原始古朴,特色鲜明的土家民族服装、土家摆手舞、土家节庆活动,是我县旅游的重要名片和符号。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一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舞”(土家摆手舞)“一服饰”普及推广为载体,在大力传承创新特色民族文化、增强旅游内涵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全民推广土家服饰。一是举办一系列文体旅赛事加强土家民族服饰文化的宣传、展示和传承。如举办土家摆手舞大赛、“啰儿调”传唱比赛、民族体育运动会、非遗大拜年、土家大舞台、乡村“村晚”大联欢等赛事活动,通过参演人员着土家服饰展示民族文化风采,增强全民民族自信。二是县城开设首家文旅驿站,设置专区集中展示各类土家民族服饰,并计划在重点景区、度假区、高速路服务区等地新建一到两个文旅驿站设置土家服饰展区展示推广土家民族服饰助力文旅深度融合。三是土家服饰积极亮相各类文旅节会、展会。组织参加非遗博览会、西旅会、重庆文旅会、重庆文博会等大型展会节会,通过参展人员着精美民族服饰推介精品旅游、特色产品,让周边省市、主城市民体验土家服饰及土家文化魅力,提升石柱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四是以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契机,在度假区内实现土家服饰进景区、进商店、进酒店。五是在西沱古镇建成非遗展览馆,设专区展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综合展示土家刺绣、西南卡普、土家服饰技艺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

下一步我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土家服饰推广传承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开展土家民族服饰文化的普及宣传工作,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LED大屏及线下宣传,植入民族文化宣传内容,提升民族自信感。二是设立展示场,指导农旅集团在县城或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益、桥头等重点旅游乡镇醒目位置开设土家服饰及土家文创产品展示馆、厅,培育12家土家服饰或民族服饰商家入驻。三是以建县四十周年土家族节日为契机,举办土家民族服饰设计大赛,设计制作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节日服饰和生活服饰,并在县庆各类活动提倡着装穿戴,让传统土家服饰焕发新活力。四是培育产业链,通过旅拍、创意设计大赛等方式相结合,开发富有土家民族文化底蕴的服饰、手提袋、手包、民族工艺品等衍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土家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加工产业链。五是通过开展节庆活动、旅游推介、展示交流、演出等提倡土家服饰穿戴,展示土家服饰和文化风采。六是根植土家族服饰文化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实现全县范围内旅游从业人员、酒店宾馆、饭店、商铺、服务窗口人员上班时间着土家民族服装,倡导全县机关干部、学生、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穿戴土家服饰,增强全民民族自信。

(二)全民推广土家摆手舞。围绕“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主题,彰显土家风情,增强本土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浓厚的土家文化氛围,充分利用龙河沿岸、滨河公园每晚跳坝坝舞的群众队伍,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鼓励群众文化队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参与活动的队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表演活动。自我县开展摆手舞蹈推广活动以来,每到华灯初上,城乡大地遍地歌舞遍地花,机关、广场、街巷、村头,群众自发穿起土家民族服装,放起土家啰儿调,跳起土家摆手舞,散发着土家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唱啰儿调,跳摆手舞,穿土家衣,已成为广受群众追捧的土家儿女新风尚。截至目前,已开展新编摆手舞培训10期,培训县城各单位、乡镇、文艺团队文艺骨干共计1300人。

(三)全民参与节庆日。根据市文化旅游委、市商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节庆活动清理规范工作的函》(渝文旅函〔202495号),县级部门节庆活动,要严格履行审批备案手续。我委立足实际,在传统节庆活动时机,定期举办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一是在石柱县成立4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现土家山寨新变化、千年石柱新形象,持续提升“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农旅、文旅、城旅、商旅深度融合,拟于20246月—12月,举办康养石柱“奋进四十载 同心向未来”民族风情大联欢系列活动,包括民族风情大联欢、中央民族歌舞团送戏下乡文艺晚会、京剧《秦良玉》石柱巡演、“风情土家寨·壮丽40年”发展成就巡展等14个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二是坚持村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节目创作、排演、活动策划等方面加大基层培训力度,提供资金保障,将村晚活动纳入财政预算,让村民踏实办活动、从容品文化,优化节目遴选机制,让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接受群众的“打分”和“打磨”等措施,集中打造“春季村晚”,凸显地方民族特色亮点;

三是以村晚活动为引导,带动全县各地创新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如冷水镇“莼菜文化节”三河镇“石柱辣椒文化节”黎场乡“高粱文化节暨全民运动会”中益乡“4.15感恩奔跑节”金竹乡“庆丰收.促和美农耕文化活动”桥头镇“李花文化旅游节”三星乡“打谷文化节”西沱镇“桃花古风文化节”等。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使村晚的意义更加丰富、目标更加明确、影响更加深远;

四是线上活动方面。113-226日,持续开展“石柱味·土家年”抖音短视频话题系列活动,展示石柱土家人文风情,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已达1091万次;318-516日,持续开展“踏歌田园 体验非遗”活动,展示石柱非遗传承、乡村旅游、田园风光,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已达1027万次;61230日,开展“重庆石柱文旅达人养成计划”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已达1384万次。

五是线下活动方面。224日,开展“渝味360碗——石柱味·土家年”2024元宵节土家长桌宴;27-14日,举行西沱古镇首届“迎春提灯会”;320日,举办石柱春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暨桥头缤湖音乐赏花季;517日,开展石柱“旅游美食惠民消费周”;组织乡镇开展土家年、春季赏花,夏季采摘等主题活动10余场。

五、关于培育好土家文化一群人的意见

(一)将土家摆手舞、石柱土家啰儿调、盐运民俗、土家竹铃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舞台、融入景区、带进校园。打造黄水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摆手舞项目)1个、枫木小学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个、县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3个,民族中学、马武小学获评市级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年度开展非遗传承培训10期以上,探索实施非遗传承课外学堂“小小传承人”计划,编辑出版《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竹铃球》《土家耍锣鼓》《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一批校本教材。

(二)强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推荐申报石柱土家啰儿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余长英、金成刚等11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崔华英、陈德勇等61名非遗传承人认定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储备申报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人。持续开展挖掘与培养非遗传承人,并支持推荐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三)不断拓展传承带徒渠道。支持县职教中心建立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年度开设特色非遗项目传承课程200学时,培养学员2000余名。以“乡村手艺人技能培训”为载体,植入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培训,土家刺绣传承工坊石柱毓丰源工坊年度培训“绣娘”300余人。强化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考核,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玩牛项目传承人江再顺通过自建传承所开展培训带徒60余人。组织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金音石砚、木兵棕编等项目传承人参加国家、市级研修培训。

(四)出台扶持激励机制。2018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447.1万元,支持传承人建设传承场所阵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协调减免毓丰源土家刺绣、西沱喜乐川剧团传承场所租金48万元,年均发放传承人补助资金20余万元。

您对上述复函是否满意,请您对办理结果提出意见并在区县政协委员履职服务管理云平台上作出评价。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文化旅游工作。


主管领导:秦翠华

分管领导:徐

承办人员:罗大凯

联系电话:18315211199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7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