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政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员会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第00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政协中共界别小组:

您提出的《关于石柱县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风险压力分析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第002号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防止规模性返贫存在的问题

(一)稳固脱贫群体增收基础还不够牢,存在返贫风险

1.关于“部分脱贫群体家庭受教育程度偏低,技能学习和获取能力差,长期稳定增收难度大”的回复。一是打造村企联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针对低收入群体就业能力弱、就近就业意愿强的实际,制定《低收入群体组织化输出劳务工作方案》,运用“渝职聘”“就在石柱”信息端,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区域内劳务协作促就业增收。培育劳务经纪人348名充实到全县各村社网格,对辖区内主导产业、用工主体动态采集用工需求,通过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布需求、富余劳动力所在乡镇(街道)对接需求,精准服务阶段性用工、低收入群体求职需求。截至目前,全县用工主体需求采集覆盖率达100%,低收入群体实现县内就业3039人,其中与辖区内企业结对务工366人。二是延伸服务联动稳定重点领域就业规模。正在构建农民工“助餐+”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与社区党建联建联动体系,预计年均惠及群众10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达1.78万人次。落实“企呼我应”工作机制,动态采集全县140家企业用工需求11095个,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专场招聘”等专项活动11场,组织实施人力社保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活动35场,覆盖县域企业6495家。采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方式兑现惠企资金385万元,稳定企业就业岗位1.5万余个。今年以来,全县脱贫人口实现县域内就业累计1001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三是激发政策联动助推脱贫人口就业稳岗。坚持就业帮扶政策“应覆盖尽覆盖”“应落实尽落实”,打好就业帮扶领域政策“组合拳”,激发就业工作新动能。目前已兑现跨区域交通补助16019人次245.64万元,已过渡安置脱贫人口公益岗位3721人,持续深化鲁渝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6人(其中转移山东就业204人)。

2.关于“部分群体脱贫后仍然严重依赖外出务工的增收效应”的回复。主要从夯实产业基础鼓励脱贫户参与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供就业岗位、出台惠农支农政策保增收方面降低风险。一是抓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新种植前胡、黄精等草本中药材4.5万亩、建设示范基地43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4万亩以上,示范带动2万余户;打造辣椒千亩以上的示范基地4个、百亩以上的示范片43个,种植辣椒10万亩,带动农户近3万户;种植烤烟2.32万亩,带动561户烟农增收致富;蔬菜种植面积23.3万亩;保持水果在地13万亩以上,带动农户1.2万余户。二是抓主体培育激发产业活力。加快培育壮大、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有家庭农场938家、农民合作社97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个,通过经营主体培育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产业示范带动就业人口3000余人。三是抓集体经济打造产业阵地。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措施,从组织力量、经营制度、政策扶持、增收渠道等八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印发《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攻坚行动方案》,指导各村因村施策,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截至6月底,22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经营性收入3834.81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08个,占比47.16%。四是落实惠农政策促增收。出台粮油、撂荒地开垦、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补助政策,预计亩均补助200元以上。及时划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兑现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研究制定低收入群体“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促增收措施,优选479个经营主体(或大户)与5747户低收入群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筹集衔接资金1092万新增选准产业、结对务工、财产租赁、托管带动4种增收模式,按照劳动力强弱因户因人匹配帮扶措施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路径。落实脱贫政策稳增收,已组织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脱贫人口816人次,20个就业帮扶车间和乡村振兴就业基地带动就业49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3721人,兑现脱贫人口交通补贴1.6万人次245.64万元,兑现“雨露计划”补助2153人次,已将5309名脱贫人口、1151名监测人口纳入低保。

3.关于“部分脱贫群体存在因病、因残等不可预测不可规避的风险”的回复。对家庭患有各种职业病(严重的粉尘病、肺病,呼吸道疾病等等)的按政策纳入特殊病种管理,对因疾病导致有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按程序纳入低保户监测对象管理,并落实“一事一议”等医疗救助政策,确保脱贫群众不因病致贫返贫。

(二)“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巩固提升

1.关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还需加强”的回复

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以支教、交流、跟岗培训、校本教研等方式增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素养。2019年,全县培训乡村教师达3750人次,有50名乡村教师评为县级骨干教师;2020年全县实施44个培训项目,农村教师全员参与;2021年选派城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36名到农村学校支教,招聘(调回)96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2022年选派城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124名到农村学校支教,招聘(调回)30名教师安排到农村薄弱学校;2023年特岗教师招录20名,定向招录小学全科和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35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小学任教。二是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从2019年起,全县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在原有基础上人均提高100元;2023年动态调整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和范围,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最低350/月,最高600/月;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最低300/月,最高1100/月。三是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力宣传扎根山区教育先进人物和事迹,评优评先向乡村教师倾斜,2020年县委县政府表彰农村教师121名,占表彰教师总数的56.3%,教师职业认同感、成就感,教师地位不断增强。四是将全县69所中小学校优化整合为16个“1+N”(即1所城镇龙头学校+N所农村薄弱学校)教育集团。构建起“城带乡、强带弱”办学模式,形成了“集团式、一体化”发展构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校际均衡。

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县教委结合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验收和薄弱学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夯实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至2020年,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11.15亿元,新增校地15.8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校舍41万平方米,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2021年投入资金1.34亿元,改善临溪中学等8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及石流小学等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2022年投入3.2844亿元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2023年投入187.435万元为薄弱学校配置多媒体20套、配置计算机194台、配置课桌凳1850套、配置700个床位;投入2369.7万元改善了39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在专业教育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方面。“留不住”是引进的人才多数在乡村学校经过多年锻炼考调进了城。近年来,为创建优质均衡县,进一步加大了学校设施设备的改进,如:“全县宽带网络“校校通”,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宽带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支持城区优质学校与山区薄弱学校结对,提升乡村学校师生信息素养,助力乡村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县师资配备是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的,教师配备充足,若出现“1位老师带几个班”情况,应是学校排课上的问题,我委会督促相关学校予以整改。县教委每年都在不断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寄宿学校缺寄宿学位问题将逐步整改到位。“一个班学生太少,难以满足居民学有所教的基本需求”的此状况实属无奈,源于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政策,以及全县育龄妇女生育率下降的影响;目前,我县乡村学校只要有学生,学校就在,任课教师就有,难以满足居民学有所教的基本需求应不存在。

2.关于“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总体偏低,诊疗服务能力不足”的回复。县卫生健康委争取财政贴息贷款2920.81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52425台(件)设备,有效解决了医院设备陈旧、欠缺短板难题,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目前,县卫生健康委正在申报卫生健康领域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争取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766台(件)设备、改造提升病房68间,共计项目资金补贴1066.4万元。

3.关于“农户存在因住房安全问题致贫风险”的回复。一是积极开展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县共排查城乡自建房9万余栋,发现存在安全隐患1000余栋,通过封闭停用、设置警示标识等管理措施及拆除、维修等工程措施完成整治1000余栋。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向国家、市上申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万余户,全县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三是抓实抓细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制定出台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动态监测机制并严格执行,每月动态排查一次、建立动态监测台账、每月更新一次台账,对排查发现的隐患房屋分类施策,符合农村危房改造、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地灾避险搬迁等住房保障政策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及时通过对应的政策渠道妥善解决,对不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其他农房受损农户通过租房、投亲靠友等方式妥善解决,做到“发现一户、保障一户,销号一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四是严格执行农户一户一宅政策。对年久失修垮塌、建新未拆旧的房屋积极动员农户自行拆除,对不能亲自拆除的、有安全风险的经农户同意后由村委组织专业人员统一拆除。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建议

(一)差异化施策,构建脱贫后群体的长效增收机制

1.关于“持续培育巩固脱贫产业,力争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个稳定增收项目”的回复。一是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三色”经济,累计发展“三色”产业60万亩以上,在家脱贫群众产业全覆盖。统筹“村强”带“民富”,深入推进“强村公司”改革,全县共注册登记“强村公司”23个,年经营性总收入达到2970万元。二是抓好产业扶持增收。出台低收入群体产业发展补贴政策、粮油产业发展和撂荒地开垦补助政策,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持续强化农业保险、金融服务、消费帮扶,调动农民产业发展积极性。今年新增小额贷款296.8万元62户次、富民贷570万元52户次、渝快助农贷773万元35户次。

2.关于“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增收行动,打通已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的回复。我县积极与淄博市电视台等媒体联系对接,推进石柱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石柱发布、大美綦江、淄博广播电视台、齐点淄博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媒体矩阵融媒体矩阵进行高频次宣传推介,不断扩大石柱县农特产品在市内外市场的品牌知晓率,同时通过举办2023年淄博年货节和参与第88届糖酒会,对石柱莼菜、辣椒、腊肉等产品进行跨地区现场展销。

3.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瞄准部分脱贫群体因病返贫的痛点”的回复。一是更新升级医疗设备。县卫健委积极争取财政贴息贷款2920.81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52425台(件)设备,有效解决了医院设备陈旧、欠缺短板难题,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目前,县卫健委正在申报卫生健康领域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争取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766台(件)设备、改造提升病房68间,共计项目资金补贴1066.4万元。二是配备乡村医生。为解决乡村医生紧缺、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全县196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309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146人,乡村全科助理医师18人,助理医师38人,执业医师13人,主治医师1人)。2024年通过大学生专项招聘招录3人,充实了乡村医疗人才队伍。三是组建医疗卫生专家组。全县组建224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立签约居民健康管理台账,在家且有签约意愿脱贫人口签约率达100%,量化实行家庭医生“每日巡诊履约、季度健康指导”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县签约常住居民17.6万人,签约率达45%,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做到签约1人、履约1人、做实1人。四是积极宣传动员参保,实现动态“清零”。配合税务局做好筹资征缴工作,在集中筹资参保期对居民医保参保推进情况进行督导,实行月通报、周调度。在全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稳定脱贫人口参保情况,确保其参保率达到99%以上。2023年和2024年分别督促1745人、303人农村低收入人口完成续保工作,续保工作按月动态“清零”,从源头防止因病返贫致贫。五是持续做好参保资助和医疗救助工作。按当年筹资参保文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按100%90%70%进行资助,对稳定脱贫人口实行定额资助。资助资金按“事前+事后”方式兑现给资助对象,已兑现困难群众参保7.9万人1309.24万元,已对低收入人口和低收入脱贫人口开展一事一议医疗救助204298.8万元,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最后一道防线。

(二)筑牢脱贫底线,提升农村生产生活及公共服务水平

1.关于“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回复。一是持续开展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全面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动态监测和清零机制,组织各乡镇(街道)及村社持续加强农村人口供水保障动态监测,张贴农村供水举报监督电话,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有效,保持问题动态清零,切实守住整村连片缺水和因水返贫的底线。二是扎实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编制完成石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拟以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和县域统管为重点,全面启动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创建工作。三是扎实推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目前我县采取企业+协会管护模式,每年落实管护资金500万元,有效确保了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但与专业化管理要求存在差距,自2023年起,我县启动谋划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农村供水工程一家企业统管,努力实现专业化管护,切实提升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管理水平。四是持续开展水质提升行动。按照农村供水保障“一改三提”及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要求,加快推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启动桥头镇赵山村水厂等15处农村供水项目建设,主要采取新增消毒净化处理设施、延伸已成水厂管网、新增应急水源等措施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预计今年完成投资1.5亿元。五是着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抗旱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农村供水保障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四预”能力,最大限度减小干旱气候对农村供水的影响。对因干旱、冰冻或山洪灾害导致的临时性缺水区域,及时采取应急送水等措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建立易旱区域名录,逐步采取新建调蓄设施、新增水源、采取高扬程提水等措施,切实加快解决工程性和季节性缺水问题。

2.关于“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回复。与第4条、第5条回复内容一致。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1.关于“多渠道汇聚,分层分类建成已脱贫家庭基础数据库”的回复。加强对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与维护管理,切实做好系统、档案、实际信息相统一。积极主动通过在各类群消息、各类宣传会议、公共服务信息张贴栏等方式公开“重庆市脱贫农户公开查询”网址,农户可直接打印带电子公章的“建档立卡脱贫农户证明”,让群众少跑路。印制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发放至农户,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一码通”(二维码)申请监测对象,拓宽用“3+X”种返贫致贫风险发现渠道:①坚持“网格”常态化监测和集中走访排查相结合,每年上半年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下半年开展第二轮集中风险排查;②畅通农户自主申报,用好“12317平台”和推行自主申报“一码通”;③强化部门筛查预警,重点关注农村低保对象、分散特困供养对象以及大病户等困难群体,“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重大灾情疫情信息等;④及时响应媒体曝光、群众信访以及考核评估等反馈问题。针对各类渠道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线索,县农业农村委牵头汇总反馈至基层核实情况和按程序认定。

1.关于“多维度监测,互通共享织就已脱贫群体安全保护网”的回复。在持续用好“6543”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法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行动,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动态监测机制,每月与医保、民政、应急、网信等11个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和监测预警,重点比对农户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残疾、产业就业、意外事故、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基层走访核实家庭情况后将符合条件的户按程序及时纳入监测管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关于“多主体帮扶,健全脱贫户常态化智慧救助帮扶机制”的回复。坚持每月与医保、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共享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基础数据,各行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落实相应到户政策,对重点人群进行逐户逐人分析研判,将29115361名脱贫户、6621437名监测户纳入低保兜底或特困兜底保障,开展临时困难救助746人次、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313.3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此答复函已经付小华副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729日       

(联系人,冉君丽;联系电话:1399602424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