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县政协第十届第四次会议第13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秦新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土家民族符号展现土家民族风情的建议》(第13号)收悉。收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专门成立了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办理工作负总责,从办理措施、落实效果到文字答复总把关,分管领导负主责督办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具体办理,专人负责落实。在办理过程中,我委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态度诚恳的原则,积极主动以登门拜访、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委员进行协商交流,与县民宗委、县建委等相关业务部门协调商讨,保证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关于设定一个土家节日的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的通知》(厅字〔2001〕16号)第四条规定:“确有必要设立地方性或者行业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的,分别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但不得冠以“世界”、“国际”或“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的规定,我县不具备设立自行节日的条件。但为了展示我县土家族儿女风采、扩大我县知名度,我委正在策划举办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活动,拟邀请全国4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及周边土苗自治县参加,深入挖掘土家族传统文化内涵,共同以文化旅游活动的方式将土家民族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并把活动办成具有我县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关于打造一批土家民居的建议。
根据民宗委提供的回复显示,近三年我县累计投入近0.6亿元,依托土家民居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在西沱云梯街、银杏村、光华村等全县10多个村镇开展土家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县建委也成功申报中益乡坪坝村、悦崃镇新城村等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8个;三星乡雷庄村、沙子镇鱼泉村等重庆市传统村落13个。对已申报成功的传统村落实行挂牌保护。做好传统村落建筑的普查、编号、建档等基础工作,编制县一级的保护利用规划。目前县建委正在组织申报第三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力争取得较好成果。我委还对国保重点单位土家民居湾底谭氏院子进行多次安全巡查,配备独立式烟感报警器60个、进行主体修缮等工作。
(三)关于宣靓一名历史人物的建议。
秦良玉作为中国正史登录的土家族地区明代巾帼英雄,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是研究明史不可或缺的佐证,更是巴渝文化的精品、是石柱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鉴于此,我委近两年围绕我县文旅融合发展,重点突破对秦良玉文化的挖掘、传承、运用。一是结合我县非遗土戏开展相关工作,向市文旅委争取30万资金,用于创作土戏“秦良玉与马千乘”。二是2019年,石柱县人民政府与重庆市京剧院共同打造京剧《秦良玉》,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创作剧目、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并于今年8月16日登上CCTV-11戏曲频道。三是在今年第五届康养大会上,与康震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策划石柱土家族文化暨秦良玉文化研究合作项目,拟通过康震教授团队的专家资源和在文化圈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深挖秦良玉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扩大秦良玉的知名度、提升我县文化影响力。项目主要研究石柱土家族文化及巾帼英雄秦良玉“忠、孝、廉、勇”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实质,于今年7月19日正式启动,拟于2022年康养大会上宣布梳理成果并提出下一阶段运用方案。四是投入522万元,对秦良玉文化保护区—墓葬、牌坊、神道、拜台、石像生等进行维修与复建。目前正在开展石刻雕琢、石像生复制和林地审批工作。
(四)关于唱响一首土家歌曲的建议。
成功申报“石柱土家啰儿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借助新媒体“互联网+”平台,启动了为期3年的《石柱土家啰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全国千人玩牛暨“啰儿调”民歌万人广场舞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团队的踊跃参与,扩大了石柱玩牛、土家啰儿调的影响力;举办土家民歌擂台赛、乡村文艺展演、民间吹打乐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周、“石柱土家民俗才艺表演”等县内群众文化活动,展演展示了土家婚俗、摆手舞、啰儿调、民间吹打、狮舞、龙舞、玩灯、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土家歌曲在群众的参与中得到传承。
(五)关于穿上一套民族服饰的建议。
我县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特色符号之一。在我县,除开部分酒店及景区的工作人员在上班时身着土家服饰外,平时鲜少有人将土家民族服装当做日常穿着。为强化这一民族符号,我委联合有关部门,指导全县酒店、景区等窗口部门、形象展示岗位把土家民族服饰穿起来、普及起来,目前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普及工作,一是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节庆活动等特别场合穿戴民族服饰,把民族服饰作为展示土家文化的美丽风景;二是倡导有条件单位定制带有有民族元素的工作装,让土家族文化根植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全县干群对于民族服饰的喜好和喜爱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民族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
(六)关于学跳一支民族舞蹈的建议。
一是由我委组织编写的《石柱民族民间舞蹈》一书,书内详细收录了在我县流传的土家族民间舞蹈,例如摆手舞、打道钱、铜铃舞等,对研究和发展我县民族民间舞蹈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为编创出具有我县特色、易于推广的新版土家摆手舞,去年我委派出专业文化人才,到湖南吉首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土家族摆手舞培训,向全国首个国家级摆手舞传承人取经学习。目前新版摆手舞音乐已经制作完毕,待动作分解视频录制完成后,我委将联合相关部门,以开办培训班、举办摆手舞比赛等方式,使土家摆手舞在我县流行起来。三是推进“文化进景区”活动,内容以展示土家民族文化为主,通过给游客教唱土家民歌、教跳摆手舞等多种互动方式,开展特色文艺演出,让游客们能够近距离感受石柱县的人文底蕴和文化魅力。
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土家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立足“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以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结合文旅发展大力挖掘土家民族文化资源,传承文明精髓,致力“点石成金”,让众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家民族文化资源从幕后走向台前。
一是积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成功申报“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斗锣”、“男女石柱神话”等14项市级非遗项目。发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3人。组织具有石柱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斗锣”、“玩牛”、“土家耍锣鼓”等,先后在央视音乐频道、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文化部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歌、民歌展演等平台中展演展示。长篇小说《秦良玉》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
二是大力开展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2020年至今,完成我县文物巡查检查2454人次,其中国保101人次。张贴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75块。挖掘保护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完成重庆冶锌遗址群(石柱县)、西沱云梯街民居建筑群、秦良玉陵园、银杏堂、万寿寨等优秀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修缮项目,推进湾底谭氏民居、大寨坎土司遗址、西乐坪战斗遗址、黄草坪战斗遗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镇完成修缮并全面开放。
三是恢复排演石柱土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良好传承。石柱土戏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民间戏剧曾在中益乡、沙子镇及周边地区流传数百年,是集民间戏剧、民间音乐为一体的独特的地方戏剧。2019年起,县文化旅游委在市文化旅游委的指导下,已开始了对石柱土戏的抢救保护工作。目前土戏已在中益乡搭建了戏班,已经完成了《四值功曹》、《红灯记》的恢复表演,正在编排土戏《秦良玉与马千乘》。
四是完成中国·石柱竹铃球展览馆建设。石柱竹铃球展览馆重点展示我县市级非遗项目“土家竹铃球”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石柱竹铃球展览馆为县属国有专题展览馆,同时也是石柱县博物馆第一分馆、新展厅,展厅面积800平方米, 2020年11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已接待观众700余人。
五是推进土家传统工艺振兴。一是大力支持“土家流水豆腐干传统生产技艺”、“西兰卡普传统制作技艺”、“金音石砚传统雕刻技艺”、“土家刺绣”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产业化。二是争取鲁渝资金40万元,落实场地,建立壹秋堂夏布非遗扶贫工坊和旗美人旗袍制作非遗扶贫工坊,扶持企业装饰装修工坊,吸纳当地贫困户居家就业。同时对2个现有的非遗扶贫工坊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引导产品研发和企业文化打造。三是组织工坊参加非遗购物节。精选夏布、旗袍两个非遗工坊生产的吊染渐变围巾、夏布胸花等42项文创产品进行线上销售。采购节期间直播13次,观众达到30余万人,单场销售额度达1.7万元。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石柱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集楚、汉、巴、蜀及土司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体系,为石柱提供了独特的民族符号。但确实还存在土家族文化表现途径单一、内容简单、民族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缺乏对土家族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利用,无法多角度、多方面展示民族特色。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具体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挖掘整理我县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强化氛围营造。以“土家文化”为底色,编创土家原生民歌,在即将举办的2021年中国原生民歌节上向全国各少数民族嘉宾展示。同时深度挖掘收集整理市级非遗项目“薅草仪式”文化,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是继续利用秦良玉文化研究成果做好活动策划,打造独特文化品牌,深度挖掘石柱以“秦良玉文化”为代表所延伸出来的文化符号,将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她经济”。三是继续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推进西沱古镇张飞庙、熊福田故居、二圣宫修缮和环境整治、陈列展览项目;推进庆忠堂、禹王宫、熊家大药房及宅院等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和利用。四是规划建设国家级非遗项目“玩牛传习所”、市级非遗项目“盐运民俗传习所”,预计到本年底建成使用。五是强化传承载体建设,加大巾帼土司城、万寿山的招商建设力度,加强西沱古镇业态植入。
此复函已经我委哈文同志审签。您对上述复函是否满意,请您对办理结果提出意见并填在“答复函回执”上,于15日内寄送我委。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文化旅游工作。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