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0240091240826H-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2021年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40091240826H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年度)

单 位 名   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服务。承担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事务性工作;承担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产业融合发展事务性工作;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工作。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街道玉带北街3号

法定代表人

盛建忠

开办资金

61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12

612

网上名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

从业人数

10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按照《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的批复》(石委编委复【2021】7号)要求,于2021年11月进行变更登记。

2021年,在市文化旅游委和市非遗中心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委领导的关怀下,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根据科室职能职责,有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代表性传承管理。一是组织召开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暨2021年非遗工作推进会,按照各项目特点,分别与代表性传承人签订《代表性传承人协议》。二是组织金音石砚传统雕刻技艺、玩牛、土家啰儿调等项目传承人参加市非遗中心举办的传承人研培计划。三是组织吊脚楼代表性传承人制作吊脚楼模型,玩牛、板凳龙等代表性传承人制作演出道具。针对代表性传承人履职情况,严格执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考核制度。四是开展吊脚楼制作技艺记录工作。五是持续推进土戏恢复编排,进一步完善《四值功曹》剧目展演形式;结合巾帼英雄秦良玉的传奇故事,组织创作土戏剧目《马千乘与秦良玉》。   (二)推进非遗学术研究。推进《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学术研究丛书编撰出版工作,完成3本书籍书稿编撰,并通过市文化旅游委专家评审,目前正在印制出版;启动了《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皮书》编撰工作。   (三)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一是成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二是落实县级财政配套资金70万;三是在《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总框架下编制了《石柱县实施规划》;四是在西沱古镇建成“玩牛”“盐运民俗”传习所,并对广大群众及游客免费开放;全面推进非遗展览馆建设。五是推进市级以上项目传习所标识标牌制作工作并安装到位,建立县级非遗传承所20个。六是对照文化生态保护区验收标准,完善相关材料,推进相关工作,确保达到文化生态保护区验收各项标准要求。 (四)举办非遗活动。一是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月11日,在休闲广场搭建非遗专场演出平台,组织“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等12项非遗项目,进行展演;组织“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倒流水豆腐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石柱黄连生产技艺”“马氏根艺”等12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进行展览。二是举办“5.20”非遗集市,组织“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米米茶”“老川江牛肉干”等非遗项目,在中益乡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销活动。三是组织“土家倒流水豆腐干”“石柱烟熏牛肉”“斑鸠叶豆腐”到黔江区参加2021年重庆市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四是对原有吊脚楼模型进行修复,并送到上海参加“百年工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   五是康养大会期间,组织“老鹰茶”“米米茶”“马氏根艺”等10个非遗项目在黄水参加康养消费品推荐展。六是协助开展文化旅游消费季非遗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壹秋堂非遗扶贫工坊、土家倒流水豆腐干工坊、土家刺绣工坊、棕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参加展览展销。   (五)非遗扶贫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已建成鲁渝共建壹秋堂夏布非遗扶贫工坊管理,扩大工坊作业空间,在中益乡布局3个工坊分点,解决群众就业80余人;二是推进金音石砚非遗扶贫车间建设。协调县农旅集团与山东淄博一凡堂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推进工坊建设,培养金音石砚本土技术人员3名以上,解决就业8人以上;西沱古镇金音石砚非遗传习所及太白岩公园展览馆已建设完成,并向游客开放。三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非遗工坊土陶制作技艺培训及工坊建设。   (六)完成其他临时交办工作。一是开展曲艺保护传承调研工作;二是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工作;三是考察十八梯地方文化展览馆建设,并提出相关意见。四是协调推进竹铃球展览馆布展视工作。五是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1年,我县将继续在市文化旅游委的正确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在做好认定、记录、建档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研究、传承和传播,不断提高保护水平,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保护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重点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二是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储备一批非遗保护项目,培养一批代表性传承人。三是持续推进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四是持续推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各类活动,不断推广我县非遗文化。五是进一步规范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及管理,力争申报一批市级非遗项目。六是继续推进《土家吊脚楼》《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学术研究丛书撰写工作。七是利用资源,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及传承展示中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19年11月25日至2024年11月25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马瑶联系电话:18716969815  报送日期:2022年02月0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