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县十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1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县十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1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永虎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全面规划布局城郊休闲体验观光产业的建议》(第1号)收悉。经(与县农委、县规资局、南宾街道、县农旅集团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委制定的《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打造城郊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区,即以石柱县城为中心,辐射城郊环线,包括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大歇镇、龙沙镇、三河镇、三星乡、六塘乡等乡镇(街道),突出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土司文化等主题,推进万寿山5A级景区、三星乡红色旅游、城郊乡镇(街道)乡村旅游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推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城郊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区。

县规资局正在编制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城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为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即以创建“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为目标,统筹建设用地与人口分布协调配置,统筹资源开发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推进县城区与下路、三河融合,促进西沱、黄水、冷水、龙潭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依托石柱县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及独特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康养+”产业,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依托沿江乡镇历史文化资源,与忠县、万州共同打造“三峡库心”,带动文化旅游与康养的融合发展。

彭代表您提出的“全面规划布局城郊休闲体验观光产业”的7条建议,站在了石柱县创建“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高度,充分利用石柱县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我县“城郊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区”和“城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落地提供了确实可行的行动方向。

一、不断完善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改扩建、路灯安装等的建议

近年来,县交通局策划包装了石柱县国道G351县城绕城公路东段(一期工程)、国道G351县城绕城公路碧桂园至顶子山连接路、国道G351县城绕城公路隆鑫至大面坡连接路、国道G351县绕城公路金御江山至鞍子山连接路、国道G351县城绕城公路万乐小区至大岩脚连接路工程、红井路至帽顶山农村公路(含生态停车场)、水佛路至旗山农村公路、石柱县城至高铁石柱东站公路、石柱县国道G351沪渝高速三店互通至南宾(体育馆)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等9个道路改扩建项目,用于完善石柱县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石柱县国道G351县城绕城公路东段(一期工程)、国道G351县绕城公路金御江山至鞍子山连接路、国道G351县城绕城公路万乐小区至大岩脚连接路工程3个项目已进场开工建设。下一步,县交通局将进一步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对沿线路灯进行安装,不断完善石柱县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确保道路宽敞、平整、明亮,为打造“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提供优质的“门面”形象。

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县城周边村(社区)颜值的建议

近年来,县住建委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定期的清洁活动,‌清理村庄内的垃圾和杂物,‌保持村庄的整洁和卫生;‌二是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地区的厕所设施,‌提高卫生标准,‌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四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生态友好的处理方法,‌减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五是村容村貌提升,‌通过绿化、‌美化村庄,‌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的整体美观度和居住舒适度;六是农村集中供水,‌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安全、‌干净的饮用水,‌改善居民的饮水条件。

南宾街道严格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选聘84名农村人居环境净美责任员,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活动;二是实施县城三大出口(城北、石柱东、城东)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投资380万元正在实施城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并计划投入1500万元实施旗山、帽顶山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南宾街道的共同努力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垃圾分类逐渐普及、乡风民俗正在蝶变。‌

三、加大产业提质增效,对现有的李子、桃子、木瓜等产业进行精细化提升,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的建议

近年来,县农委立足休闲农业发展布局,以县城为中心,以“半小时”车程乡镇(街道)为主要区域,依托城郊丰富的产业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提档升级。一是在基地提档升级方面。出台了《石柱县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对基地建设、设施农业、仓储冷藏、加工销售等环节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在丰富旅游业态方面。以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为抓手,打造了城周旅游产品,建成麦田禾谷、辣椒现代智慧产业园、提档升级北岭山采摘园、黑豹寨茶山等,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餐饮、民宿、观光、休闲、体验、种养等多业融合的休闲农业消费新业态。下一步,县农委将积极引导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并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持续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

四、在红星社区黑豹寨至梁峰沿线大力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民宿、星级农家乐等业态的建议

2020年资源普查中,黑豹寨至梁峰区域自然环境优美,普查到旅游资源单体红星茶园、人头山(盘龙寨)、银杏古树、星坪李子采摘园、小坪李子园等5个处,该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紧邻石柱县城,距离石柱东高速仅8公里。近年来,南宾街道围绕红星黑豹寨、梁峰万寿山公路沿线做旅游发展文章,实施涂溪农业公司旅游开发项目,编制启动村庄变景区,民居变民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实施方案,红星黑豹寨、梁峰万寿山农文旅融合康养旅游体验区已见雏形。

下步,我委将联系南宾街道利用该区域的人文、自然资源,策划包装招商项目,纳入我县重点项目招商手册,在各种的招商活动中,重点对其进行招商推介,吸引文旅企业到红星社区黑豹寨至梁峰沿线投资建设,助力发展农耕文化体验、民宿、星级农家乐等业态。

五、在城北社区、黄鹤社区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出台了《关于印发石柱县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政策的通知》(石农发〔202459号),明确各类产业从商品化育苗、基地建设、病虫害统防统治、仓储冷藏、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补助政策。城北社区、黄鹤社区已有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适合发展特色果蔬。县农委将督促南宾街道根据该社区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明确发展定位,指导申报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持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百姓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六、在红井社区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的建议

红井社区望水组猫圈坡一带是贺龙19341月率红三军在此休整的地方,留下了红军井、红三军休整地等红色遗址遗迹,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利用工作。

20219月,县文化旅游委策划的重庆市红三军纪念地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时期项目储备库。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我委于202111月启动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同月完成地形图测绘,1231日经县发改委批准立项,20223月完成可研报告编制,8月完成用地预审和选址手续办理,同时完成了项目初步设施和概算书编制。后因国家发改委改变资金投向,该项目申报工作暂停,我委正在继续努力申报。

20233月,我委对红军井实施了本体修缮和环境整治,拆除2007年实施的混凝土井体和项目标志碑,采用旧石板,根据“修旧如旧”原则,按照1984年照片及当地居民回忆情况恢复红军井传统水井形制及风貌,安装了保护标志碑和仿古不锈钢防护栏,清除红军井所在平台及四周地面杂物杂草,对红军井所在平台前面地面进行了平整硬化,更换了红军井后影壁画面,增加了对红三军在猫圈坡期间故事说明,强化了红军井作为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景点的氛围。目前,红军井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争取各方资金,力争重庆市红三军纪念地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落地建设,大力挖掘、传播红井社区的红色文化。

七、在红星社区芭蕉滩一带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休闲垂钓设施,不断丰富业态的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412号)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红星社区芭蕉滩流域属于长江十年禁渔禁捕水域,不适合发展休闲垂钓。但该地农业资源丰富,在不改变基本农田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可采取“农家乐+生态农业园”“生态农业+田园养生度假”等方式,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蛙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新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水产品品质,还可以不断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代表的建议,我委已联合县农委、县规资局、南宾街道、县农旅集团等协办单位制定了初步落实规划。待资金落实后,将聘请专业规划团队,到南宾街道等地实地调研,充分吸纳代表提出的所有建议和相关部门提出的初步规划,高标准制定《城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并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7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