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音追梦啰儿调,别出心裁传非遗
近日,为积极响应“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号召,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绕梁遏云‘啰儿调’,非遗振乡创新高”实践团深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了一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追溯土家文化历史渊源,探讨土家特色文化发展机遇。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土家碉楼、啰儿调文化长廊,欣赏音乐表演,感受到将土家啰儿调的创作与推广和音乐表演紧密结合的创新方案不仅能够丰富啰儿调的表现形式,也将为其注入时代活力。
访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寻啰儿调新发展。西沱古镇因盐运而兴盛,在长达千年的南来北往盐运中,力夫们将不同的文化、民俗沉淀在巴盐古道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盐道线性文化。实践团成员沿着盐运古道拾级而上,同非遗土家米米茶传承人进行交流访谈,深刻感受到西沱古镇打造出的一张将非遗与古建筑相结合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名片,实践团认为啰儿调的传承与发展同样需要与新的事物相结合,实现创新,突破空间、文化的局限性,更大程度上进行啰儿调的宣传推广,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
探讨啰儿调发展瓶颈,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为创新土家啰儿调传承新模式、发展石柱非遗,商讨土家啰儿调在新时代的发展新方案,实践团同石柱县文化旅游委非遗中心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啰儿调访谈,分析了啰儿调的发展前景,指出当下啰儿调曲调大多相同、未创作出新生代表性歌曲的发展瓶颈,提出要充分挖掘土家啰儿调的历史价值、音乐价值、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将啰儿调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方案。
拜师学艺啰儿调,恒久弥新非遗魂。为传承土家啰儿调,学习其宛转悠扬的曲调、质朴感人的词风,实践团成员前往石柱县枫木镇拜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国家级传承人刘永斌老先生。啰儿调的唱法讲究自然流畅,为此刘老先生专门挑选具有日常生活气息的砍柴歌作为教学歌曲,并采用一教多练的方式对实践团成员进行教学。实践团成员还深刻感受到如薅草歌形式的啰儿调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鼓舞了土家族人民辛勤劳动,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实践团成员还在黄水镇开展了“齐举非遗旗,共创土家啰儿调”的投稿宣传、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宣传、土家啰儿调宣讲等活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绕梁遏云‘啰儿调’,非遗振乡创新高”团队成员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传承和发展土家啰儿调为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寻找啰儿调创新性发展方案、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传承与发展非遗、普及与推广急救知识、推动与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