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铃球让土家文化“响”起来
时而跳跃拦截,时而伏地滚动传递,时而快步如飞,在闪跳腾挪之间,将一个个足球大小的竹编圆球投送到竹制背篓中,球内的铜铃在传动撞击中发出叮当脆响……8月,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里,一群身穿土家族民族服饰的学生们正在球场上参与一场特别的活动——土家竹铃球比赛。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土家竹铃球源于土家族生产生活,经历代演变发展,如今已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竹铃球运动将土家族背篓作为接球工具,参赛队伍双方球员通过对抗,以将球投入己方接球员背篓计分,在既定规则下,最后得分高者队伍获胜。其赛事活动因具有较强娱乐性、体验性和观赏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推崇。2019年6月,“土家竹铃球”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球场边,土家竹铃球代表性传承人金成刚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场上的对抗,作为民族中学竹铃球队的编导和主教练,他带领球队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摘金夺银。
2003年,初出茅庐的金成刚通过前辈的引荐首次接触到了民族传统体育,其中就有土家竹铃球,并为之深深着迷。2005年,金成刚任石柱民族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第二年开始组建队伍集中训练,备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经过教研团队不断地挖掘、整理,土家竹铃球发展成为一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以校园民族特色为平台,纵向深挖竹铃球项目的体育价值,横向拓展项目的民族文化影响。
“传承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金成刚说,教研团队立足学校,把项目在校园的课外活动、体育课上传承推广,编制规则使项目更接近于现代竞技项目比赛,推动竹铃球从表演项目转变成正式的竞技类项目,汇总教学经验编写书籍等。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石柱县民族中学已经成为重庆市体育课程创新基地、重庆市竹铃球训练基地、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铃球传习所。学校竹铃球队先后多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三金两银。石柱城区内还建起了中国·石柱土家竹铃球展览馆,让游客在欣赏竹铃球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历史。
土家竹铃球的蓬勃发展是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缩影。当地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性保护,将土家摆手舞、石柱土家啰儿调、盐运民俗、土家竹铃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舞台、融入景区、带进校园,先后两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起,石柱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