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石柱县)
2025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重庆市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列其中。保护区涵盖渝东南“二区四县”,即黔江区、武隆区、酉阳县、石柱县、秀山县、彭水县,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汉族与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共生的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4年8月由原文化部批准设立。2018年9月,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自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紧扣规划建设任务,从建机制、聚合力,抓落实、促发展,强支持、重投入等方面发力,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全面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区域内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整体保护,非遗资源实现大幅增长,人文和自然资源保护有力,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有力促进了保护区域内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自2014年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石柱县历经十一年耕耘,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方针,构建了系统性保护体系。全县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独龙族等29个民族,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红色革命遗址5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特色传统村落1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2项,以“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多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平台亮相展示,文化生态保护根基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