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作看淄石|大山深处,点“精”成金
返乡村书记的黄精梦
这一切,离不开盐井村党支部书记阎德权的坚持。2021年,在外从事装修工程多年的他选择回乡发展。“当时看到村里产业薄弱,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阎德权回忆道。
经过多方考察,他将目光锁定在黄精产业上。石柱素有“中国黄精之乡”的美誉,但当时盐井村的黄精种植尚属空白。阎德权自筹20万元启动资金试种,却因技术不足几乎全军覆没。
“黄精生长周期长达五年,种植技术要求高。”阎德权没有气馁,他请教专家、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村集体合作社创新推出“零成本种植”模式,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目前,全村已发展黄精种植数百亩,带动50余户村民参与。
淄石东西协作注入新动能
产业起步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去年我们原料销售额约70万元,但每斤价格仅8元左右。”阎德权意识到,单纯依靠原料销售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转机出现在2022年。借助淄博石柱东西部协作契机,淄博市对口支援石柱县工作组引入淄博创源信投公司,成立重庆御山黄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黄精深加工项目。
项目获得3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新建的厂房采用门式钢架结构,配套建设仓储、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工厂投产后,可生产黄精丝、黄精酒、黄精即食片等系列产品,年产值将实现大幅提升。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淄博方面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引入了成熟的食品加工技术和市场理念。公司已在武汉设立网络运营中心,在淄博设立全国运营中心,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体系。
“深加工能让黄精价值提升数倍。”项目前方负责人马渝森介绍,目前已研发四五款产品,包括饮料、酒、茶饮等。项目建成后,可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间接带动300余人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就业。
更令人欣喜的是,项目还规划了参观通道和研学区域,未来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预计通过技能培训、研学游等,每年可实现综合增收预计20万元。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站在新建的厂房前,阎德权满怀信心:“黄精产业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接下来要继续完善产业链,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这座现代化工厂的建成,不仅标志着黄精产业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跨越,更成为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这颗“深山明珠”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