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绽华溪 新风劲吹幸福村——中益乡华溪村乡风文明建设纪实
青山环抱间,青石板路蜿蜒延伸,太阳能路灯照亮村落;院坝里,村民围坐畅谈政策家事,笑语盈盈;文化广场上,土家摆手舞欢快起跳,啰儿调歌声悠扬婉转……走进中益乡华溪村,一幅乡风文明、邻里和睦、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几年来,华溪村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抓手,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走出了一条具有土家特色的乡村文明振兴之路。
党建领航,筑牢文明“根与魂”
“以前村里政策宣传靠喇叭喊,现在院坝会、围炉聊,干部群众坐一起,道理越讲越明,心气越聊越顺。”正在参加“初心夜话”的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感慨道。该村始终把党建统领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建立“支委委员+党员+群众”的“党员帮带”机制,设置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岗,让党员成为文明新风的“领头雁”。
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介绍:“我们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赋能发展抓在手上,通过‘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学习20余次,组建7支志愿者小分队,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宣讲100余次。”在党员带动下,村民主动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党的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成为全村共识。如今,村里组建“3+N”社会治理专班,建起“贵和工作室”,五年来,无信访事项、民事和刑事案件发生,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党建引领更让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五年来,华溪村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痛点,牵头推进20.9公里村组公路升级、29.5公里人行便道建设等民生工程,让村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文明温度。
同时,该村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划分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政策落实等责任网格,党员主动亮身份、领任务、作表率,带动村民共同维护村容村貌、守护邻里和谐,让党建“红”引领文明“美”,让文明根基在为民服务中愈发坚实。
文化铸魂,激活文明“源动力”
“中益人民把歌唱(哟呵呵),把歌唱(哟呵呵),党的恩情(舍)说不完,党的恩情说不完……”在华溪村文化广场,“传唱员”谢群秀带领村民用土家啰儿调唱响党的政策,已成常态。这种将理论宣讲与民俗文化结合的特色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华溪村深挖土家文化底蕴,探索“非遗+旅游”“研学+旅游”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村里的手工体验基地里,布老虎制作、竹篾编制等传统工艺代代相传,“长桌宴”“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以前这些老手艺快失传了,现在不仅能教游客,还能增加收入,年轻人也愿意学了。”村民花仁德一边演示竹编技艺一边说。
同时,村里每年举办“发现乡村之美”摄影展、“感恩奔跑节”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整理民间传说和脱贫攻坚故事,出版《中益故事》等书籍,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CCTV17专题片《土家啰儿调谱新曲》和获奖MV《欢天喜地唱小康》,更让华溪故事传遍全国。
实践育人,涵养文明“新风尚”
“多亏‘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帮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村民陈大姐提着刚采摘的中药材,脸上满是笑容。华溪村整合资源打造“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阵地链,组建450余人的“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创新“大家帮”“大家讲”“大家乐”活动品牌,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受益群众超1.1万人次。
村里的“中益合伙人”“华溪榜样”评选活动颇具影响力,60余名乡贤、最美家庭等典型脱颖而出。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好人等先进事迹通过报告会、宣传栏广泛传播,让“学好人、做好事”成为村民自觉行动。“看到身边人获表彰,大家都干劲十足,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扯皮闹事的少了。”获评“华溪榜样”的先进带头人王光生说。
如今的华溪村,民生设施持续完善,20.9公里村组公路连通内外,40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的出行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惠民电影、摆手舞、啰儿调表演常态化开展;村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脱贫人均年收入达250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16万元。从“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到“2023和美乡村百佳范例”,16项国家级、市级荣誉见证着华溪村的蝶变。
晚霞满天,山村如画,华溪村的文化广场上依然热闹。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闲话家常,土家儿女的欢歌笑语在山谷间回荡。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不仅让华溪村颜值更高,更让村民幸福感更强。正如村民们传唱的那样:“秀美宜居农融旅,繁荣富裕日子甜,农村发展万象新,脱贫(那)致富(哟)奔小(哟)康。”(记者 钟思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