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沟 今朝金窝窝 ——中益乡发展综述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中益乡,是个户籍人口不到一万的小镇,即使放在石柱,也很不起眼。曾经,这里贫困发生率接近20%,是出了名的“深度贫困乡镇”;如今,浩荡东风吹满山谷,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华丽蜕变成“脱贫攻坚样板”。在这片土地上,黄连苦、辣椒辣、蜂蜜甜……一个个可喜成就交相辉映的背后,映照出的是石柱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

1最可喜

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脱贫成果更加巩固

4月的中益乡繁花似锦,金溪沟游人如织,农家乐里欢声笑语;大湾民宿推窗见景,“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乡愁扑面而来;田间地头尽是辛勤劳作的村民,他们都在为中益发展积蓄力量。放眼望去,一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贫困消除更彻底。中益乡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用好“市县乡村”四级力量,全乡教育资助覆盖率、义务教育保障率、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安全饮水覆盖率、住房安全保障率均达100%。现有16户监测户均落实“一户一策”,实现了“零返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

脱贫成果更稳固。持续常态化开展“1353”“10+5”动态监测,严格执行过渡期“四个不摘”,切实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质量,创新设立“两不愁三保障”基金及村集体经济“631”运行分配机制,抽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30%作为“两不愁三保障”专项基金,及时救助“两不愁三保障”风险农户。其中,华溪村“两不愁三保障”基金已累计28.9万元,支出13.7万元,解决各类问题31个。

收入增长更稳定。引进黄精面条加工和电子加工企业2个,巩固帮扶车间4个、产业基地5个,就近解决232户群众就业;依托“益起奔跑”公司,回引大学生12名,致富带头人35人,解说、研学教练等30余人,140名青年主动返乡创业就业;开展就业培训17场次,为626名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5万元,优化调整公益性岗位304个;强化联农带动,实现每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均有1个以上稳定增收渠道。

2最明显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乡村生活更加宜居

坪坝村居民点,成排的民房干净整洁;场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告别了烧柴做饭的历史;柏油公路四通八达,居民出行不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近年来,中益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美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方便快捷,彻底从过去“交通靠走、吃水靠抬、通讯靠吼”转变到“院院通公路、家家自来水、处处有信号”。

住房更安稳。建成居民点4个,完成全乡房屋安全等级全覆盖排查鉴定,改造C级危旧房182户、D级危旧房69户,整治旧房455户,全乡居民实现住房安稳。

交通更通畅。全乡公路总里程167.5公里,五户大院通达率实现100%,行政村通达、通畅率均实现100%,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04.36公里,省道三级以上占比达9.34%。2022年改扩建“四好农村路”7.4公里,新建通畅村道路6.2公里。干线公路网对重要农业产业点、乡村旅游点覆盖率达100%,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发展更具韧劲。

配套更齐全。完成920户农户老旧线路改造,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率100%;建成4G网络基站26个,5G网络基站8个,完成沙子至黄水、沙子至中益通讯线路改造,4G手机信号在乡镇范围内覆盖率100%;燃气管道铺设里程达32公里,有商业用户燃气6家,居民用户204户;新建华溪停车场,车位增加至646个,增设1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乡镇、市级卫生乡镇,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气候清凉避暑地、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等。

3最长远

产业发展提质延链

文旅融合更加兴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行走在中益乡,光明村撂荒地变成了蓝莓基地,成片的蓝莓花海引得蜜蜂成群;华溪村初心小院已经变成游客的“打卡点”,陈朋夫妇的小店生意火爆;初心学院学员不断,教育研学如火如荼。如今的中益乡,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支柱产业更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紧扣“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定位,调优产业结构,形成“一蜂两黄多基地”产业格局。目前,养殖中蜂8000余群,黄精基地1400亩,黄连2700亩,中药材、特色果蔬等产业基地达到1万余亩。

链条延伸更长。建成蜂蜜加工生产线、黄连烘炕车间、果蔬冷藏冻库、蓝莓加工车间,黄精面条、黄精桃片生产车间投运,启动腌腊制品加工车间建设,延伸蜂蜜、黄精、黄连等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2022年9月23日,“中益黄精面”首发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

产品品牌更响。成功注册“益点甜蜜”等商标12个,推出“圆小益”等特色农产品24款,升级蜂蜜、竹笋、脆桃、羊肚菌、蓝莓等农产品包装,引进电商直播团队宣传推送。2022年,依托直播销售和对接消费扶贫,销售农产品1586万元。

文旅融合更旺。新增“二嫂长桌宴”“簸箕宴”及连心小店、华溪村特产经营业态;推出蜜平方共享农庄、蜜蜂香皂、蜜蜂蛋糕、幸福米米茶、初心奶茶、云上华溪、卤水豆腐、碓窝糍粑等体验业态;完成中益“思政”“蜜蜂”“农耕”三大主题课程体系及教案;14个文旅项目建成运营,初心学院挂牌教育实践基地单位18家,累计承接各类培训162期共11106人,接待调研考察3万余人。2022年接待游客17.7万人次,“中益人家”农家乐旅游接待8.2万人次。

4最深刻

基层组织全面强化

发展合力更加凝聚

为补足群众精神之“钙”,拔掉精神“穷根”,近年来,中益乡党委创新开展“三三联动”党建工作法,让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把党建优势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为乡村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层堡垒更牢固。持续深化“三三联动”抓党建,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推动基层战斗堡垒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近年来,回引本土人才3名,优先从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优秀创业青年中新发展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全乡7个村全部实现“一肩挑”,支书、主任平均年龄38岁,振兴路上的“领头雁”队伍越发壮大,基层战斗堡垒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

改革创新更深入。深化拓展华溪村“三变”改革成果,推进7个村集体联合益起跑公司“抱团发展”,健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社会资本+集体经济+闲置农房”等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其中华溪村通过资产出租、土地流转、自主经营、电商销售和入股分红等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

5最宝贵

群众观念深度转变

内生动力更加充足

以乡风文明之“魂”,筑乡村振兴之“基”。近年来,中益乡坚持政治引领治理、综治促进和谐、德治塑造心灵、自治还权于民、智治提升效能,创新农村自治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末梢”,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让农村实现美丽蝶变。

群众精神更充足。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微访谈、围炉共话等活动,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意识越发主动,“如今党的政策好,我要努力往前跑”更加深入人心;以华溪村陈朋为代表的群众一改以往的“等靠要”思想,主动从酒桌牌桌走到田间地头、车间工坊,累计有152名“懒汉”通过学习技术成为工地技术工、23名35岁以上单身汉找到对象、112名青年主动返乡创业就业,“想发展、谋发展、推发展”的劲头越来越足。

基层治理更有效。“党建引领+贵和工作法”、乡风文明积分激励机制、“五维”“五治”基层治理体系等成功经验得到推广应用,在用实集体收入、用好村规民约、用活文明积分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健全了乡村善治体系;“平安乡村·智惠农家”APP和正在建设的华溪村数字化乡村平台,提升治理能力和优化治理体系;渝事好商量、村民议事堂(亭)等载体的有效运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由“单打独斗”向“全员治理”转变,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幸福水、致富路、靓村庄,安居梦、上学梦、健康梦……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愿望相继实现。如今的中益乡,如振翅的金凤凰,翱翔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