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群众对“微腐败”的主要看法及建议

基层干部群众对“微腐败”的主要看法及建议

发生在基层干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微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微腐败问题得以有效遏制,不正之风惯性得以扭转。但是,仍然存在屡说不听、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现象,衍生出了微腐败新变种、新表现。希望在查处微腐败力度上下采取零容忍态度,在建立遏制微腐败长效机制上下更大功夫。

“微腐败”致使出现政令“肠梗阻”,建议加强警示教育。有的基层干部政治纪律性不强,对政策执行不到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政策变形走样。从地方或自我利益出发,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口罩最吃紧关头,云南省大理市违法扣押征用防疫口罩,情节恶劣,性质严重,严重干扰了防疫工作大局,严重破坏了防疫工作纪律,无视政治纪律,漠视国家法律,本位主义严重。建议,落实基层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制度,加强廉洁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廉政谈话提醒机制,及时扯袖子、咬耳朵,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利用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达到违法一个、警示一片的目的。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微腐败致使基层干部受认可度普遍下降,建议坚持零容忍有些基层干部不能秉公办事,而是凭感情、靠关系办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给群众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认为办事要找熟人、托熟人、找后门、找路子。如,石柱县洗新乡个别群众认为,我没有给村干部送腊肉、送竹笋,他们就不给我评贫困户、低保户。后经调查,该户两不愁三保障无问题,收入较为稳定,不满足贫困户、低保户评定条件。但是,不管是乡干部还是村干部解释,他怎么都不卖账,始终觉得是村干部在乱搞。建议,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努力建立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一体化长效机制。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增强基层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牢记为民务实清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让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

微腐败致使基层政府公信力减弱,建议加大制度约束力。有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办事不公;在生活中,在家庭大事上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表态的事不兑现,随意夸海口等;公车私用、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旅游等仍屡禁不止。如石柱县沙子镇沙子村党支部书记唐世祥违规操办酒宴,违反石柱县委、县政府关于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泡酒的规定,为其孙女举办满月酒宴,收取礼金3万多元。建议,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从基层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入手,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权力边界和责任归属,使基层干部权力不越权、不错位、不缺位。扎紧制度笼子,健全完善村(居)集体三资监管、工程建设项目运作、村(居)务公开、民主监督等体制机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性。认真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消除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制度诱因,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泡酒敛财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