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西沱镇:“三举措”控辍保学护成长

近年来,石柱县西沱镇始终坚持将控辍保学作为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聚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通过依法治辍、情感融辍和质量保辍等举措,护航学生成长。

依法治辍,筑牢制度约束的法治防线。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占比高的现实,坚持将依法治辍作为控辍保学的硬性保障。由镇政府牵头,建立政府-学校-村(社区)三方联动责任制,依据《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与每位学生监护人签订《保障义务教育责任书》,明确法定责任。

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管理,通过学籍系统动态监测和网格员定期入户排查,精准识别疑似辍学风险学生。对于个别经反复劝导无效的案例,镇司法所以及法律明白人及时介入,启动教育督促行政处罚法律诉讼的递进式执法程序,通过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等方式,促使多名学生重返课堂。同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所严厉打击辖区内可能存在的非法用工行为,彻底铲除学生辍学打工的土壤,为孩子们的义务教育之路构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今年以来,联合市场监管所、派出所等联合执法3次,法治教育进学校活动7次。

情感融辍,温暖学生心田的人文关怀。许多因家庭变故、亲情缺失或学习困难而厌学的孩子,情感是最好的黏合剂。全镇大力推行教师妈妈”“代理家长结对帮扶机制,每位老师和镇村干部都定向联系几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学生,成为他们的第二亲人,定期家访、谈心,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西沱中学、西沱小学、西沱二小等小学和中学均设立了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通过沙盘游戏、团体辅导等活动抚慰孩子的心灵。今年以来,西沱镇组织开展家长阅读沙龙活动5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专题讲座7次。

质量保辍,打造吸引学生的魅力校园。提升教育内涵和质量,让孩子乐于学习,是控辍保学的治本之策。镇内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结合本地深厚的盐运古镇文化底蕴,将国家级非遗玩牛、市级非遗盐运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各中小学校校本课程,将课堂延伸到古镇的历史街区,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大力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如西沱小学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西沱中学的劳动农场,以及辖区孔子学堂、盐运传习所等实践基地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就感。

同时,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保障乡村学校音、体、美设施和师资配备,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竞赛等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增强校园魅力。让教育过程本身成为一首动人的巴盐古道上的奋进之歌,从而从根本上留住学生,实现从要我学我要学的转变,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今年以来,已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30余场次。

西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这三大举措,将其有机融合、协同推进,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