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西沱寻那“巴盐古道”“云梯天街”



“石宝寨前霞飞渡,川江潮水叠哗来”。站在“西界沱”牌坊前,侧耳聍听庆忠堂飘渺云霄的磬声,聚神凝望被夕阳印满的浩浩的长江,西沱八景“落霞鸣磬”的画圈展现在天地之间,这是千年来专属西沱人的浪漫,群山叠叠、江水滔滔,孕育出了西沱镇穿越千年的巴盐古道和依山攀道的云梯天街。



西沱古镇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西沱的公龙背、砖瓦溪繁衍生息。在巴国时期,据《华阳国志》载:“临江县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家亦有盐井”;忠县监、涂二溪的㽏井沟、涂井沟的井盐汇聚在西沱码头,凭借巴盐古道,通往湖北、湖南、云南,形成了一条巴盐销楚的古代盐市。



作为巴盐古道的起点,西沱古镇以盐兴镇、依道建街,以街立市。唐宋时期,西沱已成为渝鄂湘地区“施州蛮以粟易盐”的口岸及“川盐销楚”盐大道的起点,到了明清时期,“忠、万交邻为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都邑也。”至此,西沱镇达到了发展的高潮。



彼时,在西沱镇上,湖广会馆的禹王宫、江西会馆的万天宫、陕西会馆的三元庙、广东会馆的南华宫、福建会馆的天上宫、山西会馆的关帝庙、四川会馆的张爷庙、山东山西会馆的二圣宫,竞相争辉,此间繁华,一时无两。



三峡地区城镇街道通常平行于长江,学术界形象的称这种“平街”为“扁担街”,而西沱古镇“依道建街,以街立市”,一条青石街道沿山脊而上,石阶层层叠叠,步步高升,犹如云梯,垂直长江,直上云霄,民间俗称“坡坡街”,誉称“云梯街”,而在这云梯街上串起了粮市、药市、柴市、窑市等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2003年,西沱古镇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西沱古镇进行了文物保护与旅游综合开发,采取保护现状、修缮保护、落架重建、复原重修等方式进行保护修复,并同步推进环境绿化、风貌改造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西沱古镇,保留了淳朴的民风、荟萃的人文,玩牛、啰儿调、盐运习俗、土家斗锣、土家断斗锣鼓、玩水龙、尺磅磅(竹琴)、金钱板等民风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熠熠生辉。


“云梯天街”也重新焕发了活力,全长1.9公里的老街上,1314步石梯不再喃喃自语着当年的故事,而是与两旁古屋、一潭江水共同书写出关于“乡愁”的共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