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场镇:满目稻谷泛金黄 社会服务获“双赢”

风吹稻浪,满目金黄。8月14日,雨过天晴,王场镇大坝村连片集中的稻田翻滚着金色的波浪,石柱县王场镇大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抢抓时机,组织中型收割机来来回回抢收稻谷,金灿灿的稻谷和群众丰收的喜悦,在希望的田野里汇聚成了美妙的“交响曲”。

踏入大坝村,只见阡陌纵横的梯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稻香,仿佛大自然馈赠的芬芳。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稻、脱粒、碎秆还田等动作一气呵成。

转眼间,收割机内“收储”已满的颗粒饱满的稻谷,如金色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排队等候的一辆辆拖拉机内。村民们驾驶着拖拉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高兴兴地往家里驶去,倾倒在院坝内晾晒起来。

然而,曾经的大坝村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看着荒芜的田地,老一辈村民们痛心不已,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为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2021年以来,在王场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指导下,大坝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立了石柱县王场镇大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一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购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深入推行“机耕+机播+统防统治+机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激活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业有了看头、农村有了奔头、农民有了盼头。”看着机收后颗粒归仓正在晾晒的稻谷,大坝村年过花甲的秦崇福感动地说,自从村里建起了经济合作社,通过机耕、机播、机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大家的种粮积极性。如今,他每年要种植水稻10多亩,收获干稻谷1万多斤。

不仅如此,经济合作社还定期组织农技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讲解种植技巧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让村民们科学种粮,既省时又省力,收益也更多。

据大坝村支部书记谭祥平介绍,该村自推行“机耕+机播+统防统治+机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后,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服务范围从本村延伸到全镇和邻近的乡镇,在逐步解决农田无人耕种问题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走了村民增收、集体经济增强的“双赢路”,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