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专学子赴石柱,送医推普助振兴

医专学子赴石柱,送医推普助振兴


近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中药学院)、基础部(医工学院)师生团队20余名师生志愿者们,深入石柱中益乡、沙子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两支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医药专业特色,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1 药学院(中药学院)志愿者合影

2 基础部(医工学院)志愿者合影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团队在中益乡和沙子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实践活动,累计举办健康义诊、防诈宣传、中药煎煮科普、慰问老党员、走访敬老院、普通话推广、防中暑、防溺水知识讲解等惠民服务活动20场次,惠及群众近2000人次。活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通过专业化的健康服务和接地气的科普宣传,吸引了众多群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师生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誉,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实现了校地共建、惠民共享的良好效果。

3 慰问老党员马培清

此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以“石柱红耀田野间,志愿同行‘薯’丰年”为主题,深入开展了富有意义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炎炎夏日里,实践团成员们换上劳动装束,扛起农具,走进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户同劳动、共流汗。志愿者们不仅协助农户完成了挖土豆、除草等农事劳作,缓解了农忙时节劳动力紧张的问题,更通过实地体验深刻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在挥洒汗水的同时,师生们还与农户深入交流,了解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这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实干精神。

4 5 田间劳作

在沙子镇广场活动中心,志愿者们创新性地将专业医学知识与语言推广相结合,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普通话+医疗术语”沉浸式互动课堂。通过高度还原的模拟就医场景,志愿者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挂号”“问诊”“取药”等就医全流程,帮助村民们在情境体验中掌握关键医疗用语的标准发音和使用场景。针对乡村儿童的语言习得特点,队伍特别设计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将基础医疗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健康儿歌,通过节奏欢快的互动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同时精选医疗主题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共读方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普及了健康常识。这种“专业+趣味”的创新教学模式,既展现了团队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志愿者们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获得了参与群众的一致好评。

6 推广普通话

“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着这么多穿红马褂的娃娃们来咱村里忙前忙后,心里头热乎乎的!他们弯着腰给咱老头老太太量血压、查眼睛,嘴里还一遍遍叮嘱‘药要按时吃,咸菜少腌点’,比自家孩子还耐烦。小年轻们扯着喇叭教咋看食品保质期,演节目逗得满场笑,连我家那犟脾气孙子都蹲在台子前学洗手歌哩!这世道真好哇,咱这把老骨头也有人惦记着。赶明儿我也得跟村头老伙计们说道说道——如今这政策,暖到心窝里去了!”沙子镇李大爷乐呵呵地说。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实现了“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预期目标。参与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深入基层的实践锻炼,不仅深化了专业认知、提升了实践能力,更在服务中真切体会到“医者仁心”的社会担当。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医药人才不仅要精进专业技能,更要心系基层、服务民生。未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通讯员:石治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