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乡:按下中药材种植“快进键” 开出产业增效“新良方”

连日来,三星乡雷庄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人头攒动,当地群众抢抓好时节种植中药材何首乌,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大家在扦插何首乌种条时一定要注意,先将种条对折一下,再用木棍将种条轻轻斜插进土里,然后盖土压紧……”在种植现场,石柱县霞锋白芷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锋耐心指导,村民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排,在铺设好白色地膜的基地里忙碌着扦插何首乌种条,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行行白色地膜整整齐齐铺展在坡地里,构成了一道别致的田园风景线。

“我在雷庄村采用‘何首乌+玉米’套种方式发展中药材产业,依目前价格,预计3年后亩产值在5万元左右。”马锋介绍,何首乌与玉米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实现了一地双收,为产业增效开辟了新路径。

据介绍,20241月,三星乡引入石柱县霞锋白芷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雷庄村流转撂荒地200亩,因地制宜发展了中药材白芷产业。秋季收获时,每亩产量在3500斤左右,亩产值近1万元,将一块块“沉睡地”打造成了“增收田”。

持续攀升的中药材价格,挑动着乡村经济的“热点神经”。今年以来,该公司扩大了中药材发展规模,在雷庄村和石星村共流转撂荒地1000余亩,计划发展白芷产业670亩、石菖蒲产业260亩、何首乌产业92亩。

近段时间以来,在乡、村干部积极指导下,当地群众紧密配合,该公司依照产业发展计划,按下了中药材春季种植的“快进键”,掀起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高潮。

“白芷、石菖蒲、何首乌是名贵中药材,功能多样,市场前景好。”马锋说,中药材在种植、管理、收获期间,用工量非常大,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近就业增收的有利条件。

“中药材产业发展以来,我们每年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在这里季节性务工,每天有90元工资,既照看了家庭,又能增收……”谈到产业发展的好处,村民秦中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当地村民来说,发展产业不仅是经济上的保障,更是生活的新盼头。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三星乡实施“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进一步延长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链,为促进产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增收注入了“一池春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