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召开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新闻发布会
12月30日,我县召开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新闻发布会。活动由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付小华主持,副县长王淑蓉介绍了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有关情况,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委宣传部等相关负责人先后就媒体记者的现场提问进行答疑交流。
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付小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近几年来,石柱县委、县政府感恩奋进、牢记嘱托,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加快建设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石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淑蓉女士,石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秦学成先生,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汪红先生,县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钟小均女士,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任劲松先生,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文奕先生,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网、上游新闻、华龙网和县融媒体中心。
首先,请石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淑蓉女士介绍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有关情况。
副县长王淑蓉: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石柱县政府副县长王淑蓉。首先,我谨代表中共石柱县委、石柱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本次发布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石柱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情况。
2023年9月,石柱县成功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一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锚定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聚焦“粮食稳定供给、群众增收致富、产业特色高效、生态优美宜居”四项核心指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群众美好生活新场景、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全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一年,我们聚焦粮食产能提升,全力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步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一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政策激励,全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 67.76 万亩,产量 22.62 万吨、同比增长 0.74%,人均粮食占有量 417 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二是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深化落实大食物观,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预计全年实现蔬菜产量 55.3 万吨、生猪出栏 27.17 万头,水产品、牛羊禽供给充裕,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三是耕地质量、产能持续提升。 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扎实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地整治。新建和改造提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 3.5 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44.95 万亩、占耕地面63.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这一年,我们聚焦农民长效增收,深入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始终抓住促农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全方位、多渠道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预计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一是巩固成果促增收。制定完善“6543”防返贫监测工作法,新识别监测对象142户456人、风险消除225户634人。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全年完成教育资助 3.26 万人次、医疗救助14.97万人次。创新低收入群体“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促增收举措,实施“产业、就业、财产、保障”4大类15项增收措施,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全面清零。二是广辟渠道促增收。组织实施“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9场,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21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全县有就业意愿的2.6万名农村群众全部就业。率先在全国走出“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新路子,吸引1183家民营企业在石实施兴村产业项目1296个,联结村集体185个,带动农户3.86万户、户均增收超1万元。三是农旅融合促增收。成功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大文旅”产业体系,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2594家,带动10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这一年,我们聚焦做深“土特产”文章,全链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把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推动产业特色化。扩面提质发展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三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80万亩,加工辣椒产量占到全市的70%,黄连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到全国的60%,莼菜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到全球的70%,今年石柱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由农业特色县向农业强县加速转身。二是推动产业优质化。大力实施加工能力突破行动,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 154家,今年新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预计全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3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科技赋能行动,积极开展良种繁育选育,自主培育“石辣7号”获评“全国辣椒十大潜力品种”“高辣优质朝天椒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是推动产业品牌化。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大力推进“源味石柱”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累计认证国家级农产品品牌183个,市级农产品品牌61个,“巴味渝珍”授权产品7个。石柱莼菜、石柱辣椒上榜“重庆蔬菜十大品牌”。金东东秘制辣椒红油、小天鹅火锅底料2个产品进入全市“爆品”培育清单。
这一年,我们聚焦乡村建设治理效能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挖掘石柱乡村特色文化和独特资源,加快推进具有石柱辨识度的“风情土家韵•巴渝和美风”乡村建设。一是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革,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聚焦县城周边、旅游重镇开展“一带四线”人居环境整治。以点带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重点镇村13个,成功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新建和改建“四好农村路”176公里,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群众出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乡村治理有力有效。 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迭代升级“贵和工作法”,推行“三事分流”“院落微治理”等经验做法,全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8.27%。三是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聚焦“一统七改”重点任务,在全县优选15个村试点推进,其中5个村纳入市级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创建范畴,预计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经营性收入达7700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全面清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拓创新、唯实争先,敢闯敢干、苦干实干,扎实推动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各项任务全面落地见效,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石柱“三农”工作新局面!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付小华:
谢谢王淑蓉女士的翔实介绍,让我们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网记者:
石柱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等方面是怎么规划和实施的?谢谢。
县农业农村委发言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统筹,高位谋划,制定并印发了《石柱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首先,我们根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产业基础、区位交通、资源资产等优势,提出了“139+321”重点区域打造。“139”即:1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桥头镇,3个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悦崃镇、鱼池镇和石家乡,9个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西沱南坪村、三河大林村、冷水玉龙村、黄水金花村、王场双龙村、沙子沙子村、马武前锋村、河嘴银杏堂村和金铃银杏村;“321”即:3个农业产业强镇—中益乡、三河镇和龙沙镇,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益华溪村、下路上进村,1个市级“强镇带村”试点—冷水镇。
在产业布局上,我们主要根据石柱县“两山夹一槽”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分别在高、中、低山布局“一区两园三带”。“一区”:以南宾、万安、下路和三河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发展特色农业采摘和农特产品产地加工业);“两园”:以六塘、龙潭、黄鹤和马武为核心的生态养殖示范园(主要发展肉牛、生猪、冷水鱼、白酒等产业),以新乐、洗新、金玲和金竹为核心的农特产业示范园(主要发展天麻、土鸡、蜂蜜、白酒和烤烟等产业);“三带”:以三星、大歇、龙沙、悦崃、三益、王家、临溪和河嘴为核心的粮油产业示范带(主要发展粮油、辣椒等产业),以万朝、西沱、王场、黎场、沿溪为核心的沿江果蔬产业示范带(主要发展榨菜、柑橘、柠檬和佛手等产业),以桥头、中益、沙子、冷水、黄水、枫木、石家、鱼池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主要发展黄连、黄精、莼菜等农旅融合产业)。
在项目策划方面,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继续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并在全县筛选了13个乡村振兴重点镇村,集中策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我们建立了石柱县乡村振兴2023—2025年重点项目库,共规划项目107个、总投资26.31亿元。2024年,共安排财政涉农资金1.8亿元,主要用于重点镇村特色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动态调整项目库,预计将新增入库项目210个,总投资8亿元左右,其中将整合涉农资金1.1亿元左右,支持重点镇村建设;整合1.1亿元左右,支持特色产业市级示范打造;整合0.3亿元左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实施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麦制品产业集群、辣椒智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市级农村综合性试点试验项目等重点续建项目。
上游新闻记者: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主要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谢谢。
县生态环境局发言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主要以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革,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则改的原则,切实把“厕所革命”这件民生实事办好、办细、办实,充分动员群众对未改造的农村户厕实施改造,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升。今年改造完成农村户厕563户,累计已改造农村卫生厕所6781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4.86%。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加大分类垃圾桶投放力度,购置并配发各类规格分类垃圾桶4万余个,家庭分类垃圾桶1万余组,较去年分别增长33.3%和25%。新(改)建农村分类投放点200个,新增可回收物暂存点和有害垃圾暂存点5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更加完善,垃圾收集效率和分类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加强垃圾清运车辆配备,为各乡镇(街道)配备3吨压缩式垃圾清运车各1台,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全县乡镇垃圾中转站总数达到19个,垃圾转运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始终保持在100%,确保了垃圾及时、高效转运。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采用纳管处理、集中区域达标排放、资源化利用、农厕改造等多种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截至目前新增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村和5个农村环境整治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2.8%。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对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摸底排查,印发实施《石柱县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石柱县农村黑臭水体“一水一策”实施方案》,投入农村环境治理资金623万元,全县6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清零,消除黑臭面积7200平方米,受益群众1万余人。
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生活垃圾高效转运和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得益于以下3个措施保障。
一是改革推动,实现“新突破”。构建“县级统筹+部门包帮+单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实行“责任员+责任长+监督员”的“净美责任制”,划分2080个责任田,配置2180名责任员,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统管”,逐步形成农村常态化保洁机制。
二是政府带动,改善“大环境”。2024年整合投入财政资金4890万元,聚焦县城周边、旅游重镇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四线”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让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蝶变。
三是农户主动,扮靓“好院景”。规范村庄清洁评比活动,用好“红黑榜”“点评台”“积分超市”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促进政府带动向农民主动转变。同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以“庭院美化”为突破口,引导村民利用自家院落边角地种植花卉、果蔬等,实现庭院“添景”又“添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华龙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县是如何抓好人才振兴工作的?
县人力社保局发言人: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五万计划”为行动指南,纵深推进“人才柱石”工程,汇聚八方人才扎根乡村干事创业。
一、坚持改革赋能,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聚焦乡村人才“引育留用”,下好改革“先手棋”。一是支持创业扶持。坚持创业担保贷款“提额”和“扩面”并举,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0户11037万元,带动就业1401人。二是深化职称改革。建立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定向设置”制度,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层事业单位按规定增设定向副高级岗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2023年以来,共评审“定向职称”10人。三是优化发展机制。指导基层事业单位适当放宽学历、专业、年龄条件,适当降分划定合格线,有序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着力解决乡镇事业单位招人难、留人难问题。2023年以来,9人通过基层降分获录取,完成晋升职员等级56人。
二、坚持发展提速,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坚持引进、培育并重,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一是大力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录、招聘、招募考试,进一步充实公共服务人才队伍。2023年以来,共招录乡镇公务员、选调生87人,招聘教育、医疗、农业等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60人,招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计划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311人。二是强化人才培育。大力推行“互联网+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4107人次。成功培育市级人才5人、行业专业技术骨干312人、高素质农民1050人、农产品电商网红25人。三是抓好典型选树。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以来,谭春英、任双全、马建玲、何俊等31人被选树为“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市基层名中医”“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重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
三、坚持服务增效,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效能。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持续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一是建好人才平台。建成市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市(县)两级乡村驿站4个,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68万人次。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石柱活动2场,圆满承接全市第四批、第五批专家服务团活动,柔性引进112名专家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组织实施市级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跨区域科研项目5项,建设社区科普大学示范教学点1个、科普示范社区(村)6个、农业科创平台12家,开发农作物新品种12个、市级重大新产品8个,建成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8家。组建6支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队、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常态化开展下乡入园进企业科技服务活动。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用好用活“渝才荟”数字化人才平台,通过“目录+计分”认定、赋码新重庆人才3728人。深化“专员+联络员”专属化服务,推动“44+19+N”项服务项目清单“一键办”“一键享”;开通24小时人才服务专线,落实5名专员,贴心护航乡村人才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引育,优化人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谢谢大家!
县融媒体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那么请问,近年来我县是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社会风气的?
县委宣传部发言人:
好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县一直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站等阵地,组织志愿队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理论宣讲和特色文化活动,广泛培育选树宣传“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头作用,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倡树文明新风进万家,激发向上向善向好的力量。
一是持续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广泛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6000余场,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新思想 建设新重庆 开创新局面”微宣讲等主题开展理论宣讲1700余场次,推出并刊播高质量宣讲作品44个,实施“啰儿调”传播新思想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不断培育选树农村先进典型。获评第九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示范点1个、重庆好人2名和市级“最美家庭”“最美书香家庭”10余户,培育选树2023年度石柱好人30人,新创2023年度县级文明单位5个、文明村镇37个、文明校园15所、文明家庭60户;并持续开展“身边好人”微访谈,“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榜样面对面”等主题活动。
三是大力实施乡村文明风尚行动。举办“弘扬雷锋精神 践行文明行为”——石柱县纪念学雷锋60周年志愿服务暨文明行为促进月活动,开展送春联下乡、狮龙表演、元宵节狮龙争霸赛、端午节音乐会等县级大型文化活动24场次和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让群众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扎实开展“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积极实施文明节俭、奋斗有我、诚实守信、健康娱乐、渝见有礼等行动120余场次,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婚丧事宜操办“八反对八倡导”,发放《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折页、《农村居民文明手册》等10000余份,劝退无事酒300余起,树立新风正气、祛除歪风恶习。
以上就是我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回答。谢谢!
县融媒体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请问石柱县在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过程中,是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哪些成效?
县委组织部发言人: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始终坚持树牢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示范创建重点,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强村富民”工程,持之以恒夯基层、打基础、固基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我们坚持每年开展村级班子运行情况,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开展分析研判,严格执行村干部任前联审和备案管理制度,优化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2名。全覆盖集中培训村党组织书记,选派10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实岗挂职锻炼,切实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战本领。高质量开展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评比优秀书记9名,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勇当先锋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是派强用好驻村帮扶力量。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派好用好管好28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从严抓好“2+1”职责、年度目标任务、扩大公开承诺、考核评价等4项制度,采取下乡(村)签到、工作纪实、在岗抽查等方式加强驻村干部“三在村”管理,实行驻村干部单列考核,全面落实生活补助、健康体检、意外伤害保险、乡镇工作补贴等待遇保障,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驻村干部队伍。
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我们持续滚动实施发展农村党员2年规划,将50%以上的发展指标向农村倾斜,发展农村党员146名,35岁以下占比54.8%。广泛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立足实践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逐步增强,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四是全面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我们紧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目标,摸排整顿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支一策”制定整顿方案,落实“四个一”措施,推动突出问题化解、后进晋位升级。同时,严格落实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新(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0个,开展“滥挂牌”问题清理整治,推动精简优化基层考核措施落地,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
五是深化党建统领乡村治理。我们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全覆盖部署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治理体系整体贯通落地,优化设置网格805个,延伸设置微网格1416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10名,接入物联网感知设备227429个,开通智能算法57个,重点人员关注率、网格任务完成率、事件按期办结率均达100%,现代化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治理效能不断显现。
以上就是我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成效等方面的回答。谢谢!
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付小华:
谢谢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