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荒地、起沟打厢……绘就出一幅旧貌换“新颜”新图景
开垦荒地、起沟打厢、播撒连种、覆盖草料……近段时间以来,在六塘乡六塘村,重庆道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当地群众,在流转过来的撂荒地里精心培育黄连苗,利用小拱棚熟地种植技术,打造黄连育苗基地,让昔日沉睡的土地资源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以前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流转出去充分利用起来后,我们安心多了。”六塘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该乡聚焦我县“三色产业”的黄连产业,广泛征求六塘村党员和群众意见后,将当地50多户群众的300亩荒地流转给重庆道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发展黄连产业,通过有效释放发展空间,力促荒草地变废为宝。
走进六塘村的黄连育苗基地,只见挖掘机来来往往,轰鸣声不绝于耳。务工村民分工有序,忙忙碌碌……一块块平整出来后的撂荒地已连片集中,绘就出了一幅旧貌换“新颜”的新图景。
“今冬,我们在六塘村要打造150亩的黄连育苗基地,黄连苗培育出来后,要在本村和中益、冷水、黄水等乡镇开垦撂荒地,发展黄连产业1400余亩。”重庆道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炳洁说,该公司充分利用荒坡荒地闲置资源,正在加快构建“育、种、采、加、销”特色产业链条,引领优势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目标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时值冬季,走进六塘乡三坪村占地100余亩的小拱棚熟地种连基地,在一个个小拱棚内,郁郁葱葱的黄连叶映入眼帘。石柱盛源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徐进平组织当地群众在除草、施肥,抓紧时间加强冬季管理。
“2022年,我社在这三坪村通过流转撂荒地,以‘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方式,在熟地发展起了黄连产业,目前长势良好,预计5年后,亩产量在6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价格,亩产值可达10万元。”看着撂荒地一天天发生着蝶变,即将成为“增收田”,徐进平的语言里浸透着兴奋和自豪。
荒地“耕”新产业旺,乡村振兴有盼头。六塘乡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创新探索“集约共创、合作共赢、利益共链”发展之路,致力搭建合作共赢平台,释放各类“沉睡资源”活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让“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