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乡建设村:“稻米加工”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秋收冬藏,稻丰米香。近段时间以来,在金竹乡建设村便民服务中心,石柱县稻享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忙着加工大米,马不停蹄为广大消费者供应优质大米。
走进该公司的大米加工车间,崭新的烘干机、剥壳机、包装机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映入眼帘。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一粒粒金黄的稻谷经过烘干、剥壳、加工、抛光、色选等环节后,变成了一颗颗均匀饱满、莹白清香的大米。务工群众正忙着包装、接袋、堆放,加工车间内弥漫着一阵阵浓香的大米香味。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难题如何破解?一直困扰着建设村班子成员。近年来,在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助力下,金竹乡在建设村通过小改大、坡改平、弯改直,开垦出200余亩撂荒田,村集体向群众流转过来后,发展起了高山有机水稻产业。
为提升大米产品附加值,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金竹乡党委政府指导下,今年8月,建设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石柱县稻享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县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9月,该村购买了一套加工大米的自动化生产线,并在10月下旬安装完毕,建立起了大米加工车间。
“今年虽然受持续干旱影响,但建设村干稻谷的总产量仍有5万余公斤,可加工稻米3万余公斤,总价值有30多万元。”金竹乡党委负责人说,该村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农产品”经营模式,不断完善自产、加工、包装、销售体系,进一步解决了资源闲置、人员空闲的问题,联农带农效果明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种好田间一粒谷,串起了产业一条链。”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邹安星表示,要让“党建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把村集体、企业、群众联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水稻生产、收购、储备、加工基础,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持续深耕高山大米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形成“多赢”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