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碧返乡照顾生病公公发展产业感动众邻

5年多来,在石柱县河嘴乡同心村石猴组,现年48岁的周凡碧主动返乡挑起照料生病公公的生活重担,同时坚持发展水稻、辣椒、玄参等农业产业,受到邻居们的敬佩和赞许,在当地村民中传为美谈。

用行动照顾公公如亲父

朴素干练、做事认真,这是笔者见到周凡碧时留下的第一印象。推开她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地面、堆放整齐的家居物品,如果不是家中那把显眼的轮椅,大多数人不会相信她家有一位瘫痪老人。

看到记者来访,坐在轮椅上现年88岁的江远尧老人一个劲儿地说:“这些年,多亏了我的儿媳妇周凡碧,像照顾亲生父亲一样无微不至照顾着我,她犹如我的亲闺女啊!”

周凡碧在20多年前与江远尧老人的儿子江华明喜结连理,先后生育有两个孩子。为了补贴家用,周凡碧将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照顾,随后与丈夫到浙江温州务工。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但天有不测风云,无情的病魔袭击了这个幸福的家庭。2014年,周凡碧的婆婆因重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远尧老人也患上了多种常见性疾病,生活难以自理。

“我回家照顾公公吧。你小的时候,他养育了你,我们的孩子出生后,他又照顾我们的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2019年,周凡碧征得丈夫的同意后,从温州返回家中,照顾起年迈多病的公公。

用孝道诠释爱心与责任

“凡碧,外面工资那么高,回来好可惜哟……”“公公是我们最亲的人,他现在年纪大了,是最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我们做儿媳的,不能为了只为挣钱就不管家中的老人啊……”

刚回家时,每当有人这样问周凡碧时,她总是说出内心的肺腑之言。当地群众听到她的话,无不点头称赞。

江远尧老人患有胃病多年,时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凡碧刚从浙江回家后,骑着摩托车,到处为老人配中药、抓西药,但效果一直不好。

2020年10月,在忙完秋收的一天凌晨4时,周凡碧起床煮好早餐,照顾公公吃过早饭后,就骑着摩托车,小心翼翼带着公公来到10公里之外的临溪镇客运站,坐上了进石柱县城的第一班客车,将公公送到石柱县人民医院检查。

“为了当天能返回家里,必须早点出发,河嘴的客车发车时间晚,只能去临溪镇坐早车。”周凡碧说,让她十分欣慰的是,经这次对症治疗,配药回来吃了半个月后,她公公的胃病就好了。

2023年2月的一天,江远尧老人外出散步时不慎摔倒,左腿受伤严重,虽住院治疗很久,依然瘫痪在床,只能靠轮椅出行。

“卧病在床期间,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有时候拉肚子,我自己都想呕吐,但儿媳妇从没半句怨言,只要一拉肚子,她就忙着为我擦洗身体、更换内衣和床单。”江远尧老人说。

“其实我也是个很爱干净的女人,可是遇上这件事后,想到每个人都会老,照顾老人是应尽之责,就会认真去做……”听到公公这么说,周凡碧说接过了话茬。

每天,周凡碧都会早早起床准备好早饭,然后为公公洗脸、喂饭喂药、喷药消炎,按摩受伤的左腿,成为她的“必修课”。在她精心护理下,半年后,老人奇迹般地站立了起来,能用双拐慢慢走路,

“她是千里挑一的好儿媳。好吃的、好穿的、要用的,样样不少……你看,这水果就是儿媳为方便我随时吃,买来后挂在轮椅上的。”再次谈到周凡碧,江远尧老人指着轮椅上的水果袋,边说边流下了感激的泪花。

用坚韧发展产业获称赞

记者采访当日,周凡碧料理好公公,又扛着锄头来到房屋旁边的中药材玄参地里,忙碌着除起草来。时值初夏,玄参苗长势旺盛,一片一片嫩叶郁郁葱葱。

“今年开春以来,我将这荒坡地整理出来后,种植了半亩玄参,秋季采收后预计可收入2000多元。”劳作中的周凡碧说。

发展玄参产业,只是周凡碧发展众多产业的其中之一。去年她种植了1亩辣椒,收入了4000多元;种了2亩水稻,收干稻谷2000多斤;种了3亩玉米,收了干玉米粒3000多斤;种了1亩红苕,挖了4000多斤;种了1亩洋芋,挖了3000多斤。

“今年种植的辣椒、水稻、玉米、红苕、洋芋面积和去年保持一样。”言及产业发展,周凡碧说,农业是生存的根本,再苦再累也要干。

照顾老人、操持家务、发展产业,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周凡碧的肩膀上,她用勤劳、善良撑起了这个家,义无反顾前行着。

周凡碧不仅勤扒苦做、敬老爱亲,还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乡邻有事情找到她,她必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忙。

“特别有孝心”“特别能吃苦”“坚韧能干”…… 在同心村,只要提起周凡碧,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对她5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公和坚持发展产业,大加赞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