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构建“三个一”物资保障体系画好 防灾救灾减灾“平安符”

石柱县始终坚持“大应急、多灾种、综合性”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发展方向,立足“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建立三个一”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抗大洪、抢大险、救大救灾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

一、高站位谋划推动,实现保障体系“一网统管”

一是高度重视针对石柱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山高路远、难以救援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围绕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对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进行资源整合、统筹布局,实行分级分类、规范管理,做到物资前置、高效运行。二是高位推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书记、县长多次现场督导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纳入全县中长远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全县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强化对部门、乡镇(街道)应急物资保障的实绩考核,确保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落地落实三是高效整合。全面梳理现有应急资源,整合应急、水利、林业、民政、规资、环保、红十字会等13个部门的应急物资16万余件,实行县应急管理局统筹管理,切实改变了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储备分散、采购无序、用时无效等现状,真正实现了储备“一幅图”、调配“一盘棋”。

二、高水准规划建设,实现应急储备“一图统建”

一是一体化布局。结合县域特点,在县城建1个县级中心库,在原8个区公委所在地建区域中心库,在25个乡镇(街道)建储备站,在242个村(居)建储备点,在院落小区家庭建储备室,形成了“1(县)+8(区域)+25(乡镇)+242(村居)+N(家庭)”的五级联动体系,分别实现2小时、40分钟、30分钟、20分钟、5分钟应急物资在辐射范围内全覆盖。同时,调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源建立若干储备点,成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构建形成“5+1联动”体系。二是标准化建设。根据应急救援救灾现实需要,分类明确“五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标准。县级中心库建设面积为5200平方米,储备能同时满足紧急转移安置3000人的救灾物资需求。区域中心库(中心集镇)建设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室外货场不低于100平方米,储备能满足紧急转移安置200人的救灾物资需求。乡镇(街道)储备站建设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室外货场不低于50平方米,储备能满足紧急转移安置100人的救灾物资需求。村(居)储备点建设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室外货场不低于20平方米,储备能满足紧急转移安置20人的救灾物资需求。全面建成后,能同时满足全县1万人以上的救援装备和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的救灾物资需求。三是差异化配备。根据区域灾害特点,分片区分类别储备应急救灾物资。在沿江洪涝易发地区,重点配备冲锋舟、橡皮艇、救援绳抛射器、救援伸缩杆、救生圈、救生衣等设备;在森林火灾易发片区,重点配备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油锯、投掷式灭火弹、移动水池等设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配备卫星电话、便携式发电机、救援伸缩梯、无人机、应急帐篷、棉被等物资,切实做到物资配备合理、救灾实用。四是社会化储备。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储备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县发改、经信、商务、应急等部门与25家单位和企业签订代储协议,代储物资6.5万余件,有效实现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互为补充的储备体系

三、高质量运行管理,实现应急调配“一体协同”

统一采购。合各部门向上争取物资采购(应急能力建设)资金8000余万元,明确由县应急管理局按需求进行统一采购,用于“五级”救灾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同时,坚持将应急救灾救援物资维护运行一体纳入财政预算,每年预算200万元用于应急物资动态补充和救援装备维护保养,预算30万元核定3名“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二是统一管理。出台《石柱县应急物资管理办法(暂行)》,制定出入库、盘点、报废8项制度明确了各库、站、点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了“日巡逻、周点验、月保养”机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全县各级应急物资全部录入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应用二维码技术,对存储区域、货架、货位进行统一编码,确保可追踪、可溯源采用“三分、三定、三到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三分”即轻重分级、用途分类、品种分区,“三定”即管理定人、最低库存定量、物资摆放定位,“三到位”即装备配齐到位、管理保养到位、技能培训到位)。统一调配。将全县33个乡镇(街道)划分三个类型风险等级,把应急物资储备在风险区域、救灾资金倾斜给重点乡镇、救援力量调派到隐患地区,实现物资、资金、力量前置。同时,在小区(院落)、村(居)不能满足救灾救援物资需求时,按乡镇(街道)储备站、区域中心库、县级中心库分层分级调配,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到位,全面保障救灾需求。

通过“三个一”物资体系建设,全县应急物资实现了“2小时、40分钟、30分钟、20分钟”全覆盖配送,在应对“7.11”洪涝灾害中,紧急调拨各类应急物资3600余件(台),成功转移避险人员1864人,紧急转移安置651人,有效避免了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