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 关于县政协第十届第五次会议第152号 提案的复函
刘蓉委员:
您在政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十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县实施生态振兴的建议》(第152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在乡村振兴五个总体要求中“生态宜居”作为关键一环,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广大村民根本福祉,关乎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因此,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
(一)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筑牢“两屏两带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两屏”生态维育及生态修复,方斗山、七曜山作为石柱重要“生态脊梁”,重点突出科教、休闲观光、户外运动体验、田园综合体等功能,提升山体自然风貌、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推进“两带”湿地生态廊道建设,因地制宜将水系、岸线、园林绿化、开敞空间等有机融合,构建安全、健康、宜人的城市生态、景观水系。促进“多点”绿网内联外通,聚力抓好“公园”建设,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广场,实现“内联外通,绿网纵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游憩场所。二是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加强方斗山、七曜山等重要山体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方斗山、七曜山等山体违法建设综合整治,贯彻落实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推进受损山体恢复自然形态,推进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建成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屏障。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三是加强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实耕地数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战略任务。从严控制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质、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加强土地执法督查,加快县、乡镇两级标准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指挥中心建设,严肃查处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巩固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加强各类规划与永久性基本农田衔接,强化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厉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推进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中低质量耕地提质改造,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耕地修生养息,实行保护性耕作制度,提升耕地产能。落实共同责任,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完善县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推进耕地保护调查监测和信息化监管,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等“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保洁制度,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和专业清运队伍,保持村内环境整洁。以示范村、特色旅游村为重点,推行简便易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式,试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整治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面消除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带来的环境影响。引导农户自发清理房屋周边存量垃圾,督促公益性岗位常态化做好公路、河流保洁。二是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强化“五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村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原则,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千村宜居”计划,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净化工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实现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达到干净、整洁、美观。实施乡村绿化工程,重点推进村内道路、坑塘河道、闲置空地和公共场所绿化。实施乡村美化工程,积极建设小品游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的美丽乡村。实施乡村亮化工程,完善公共照明设施,提高农村公共照明建设管理水平。结合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农村“四旁”植树等项目,在全县适宜地块培植兼具蜜源及观赏性植物。加强农村建房秩序管控和风貌引导,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美化村容村貌。
(三)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水田补水田”,加强旱地农田、果园、菜园等农田生态系统保育以及退化农田的改良修复,实施保护性耕地保护示范工程,建立一批农田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灌区渠系节水改造、农业用水管理,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二是加速推进“康养经济”。联手打造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做优做强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建设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康养旅游业全时化、全域化、全链化,持续办好康养大会及系列旅游节会,不断提升“天上黄水”文艺品牌影响力,开发“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全力打造土家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融入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带。全力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利用“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康养美食之乡”等名牌,着力打造以巾帼土司城、万寿山为重点的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着力打造以大风堡—太阳湖、千野草场为重点的“大黄水”生态康养旅游区,以西沱古镇水磨溪一银杏堂为重点的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以广寒宫—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一龙潭冶锌遗址群为重点的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四大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板块”。深度包装策划以“六养”为主的康养项目,丰富拓展集“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于一体的“六养”产品业态和产品。三是做优做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构建“1+4+N”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美丽宜居•土家乡村”,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一圈三带多点”产业布局。稳定发展粮油产业,推进粮油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粮食高产、优质、专用优良品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以“四个30万”为支撑,推动中药材、特色果蔬、中蜂养殖、生态养猪四大优势产业发展,打造武陵山区中药材重要集散地、全市中药材产业强县,成功创建石柱县“中华蜜蜂之乡”、中益乡“中华蜜蜂小镇”及“重庆养蜂大县”。
您对上述复函是否满意,请您对办理结果提出意见并填在“答复函回执”上,于15日内寄送我局。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
主管领导:马世清
分管领导:任劲松
承办人员:王兵兵
联系电话:023-73376003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6月28日
石环函〔2021〕87号关于县政协第十届第五次会议第152号提案的复函.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