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以“三个创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石柱县以“三个创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石柱县建立企业+协会+村民分类管护模式,日供水规模200m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供水企业管理;日供水规模200m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县饮水协会)管理,针对其中较为分散且饮水户数低于5户的由受益户自行管理。此管护模式找准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症结,打通了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石柱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5%群众满意率95%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用水便捷程度显著提高。

一、组织机构创新,补齐管护短板。一是成立组织机构。2019年,县委书记亲自引领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引入县饮水协会负责全县日供水规模200m³以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00余处运行管理。出台规章制度。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办法人员、财务、物资管理10余项规章制度,明晰任务书”“责任清单确保有人管、能管好。是落实管护责任。实行1+31管理模式,县饮水协会下设31个分会,落实县饮水协会工作人员9名,分片负责31个分会工作,落实管水215名(分会长31名,村管水员184名)对管水实行县饮水协会和属地政府双重领导和考核机制,分档分级考核管水员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与补助挂钩,倒逼管水责任落实

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管护质量。是规范资金使用。制订了《石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使用办法(试行)》,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化、公开化、高效化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各分会收取的水费统一缴存县饮水协会,维修养护支出采用报账制,由各分会组织实施后再向县饮水协会报账。是规范维修实施。规范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实施程序,形成全链式闭环管理。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政府引领、协会带动、乡镇主导、群众参与的互动管护局面对需工程措施才能解决的问题,规范维修实施程序,即管水员申报分会核实县饮水协会审核分会组织实施县级验收资金支付。推进村民自治通过一事一议征求协会用水会员意见,根据水源多寡等因素制定水价及收取方式(每吨水定价0.3-2元不,每户每年收费15-50元不等),对不交水费者,按管理制度、村规民约、张榜公示等方式处理。

三、应急机制创新,全面保障供水。一是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在村委、院落、受益户醒目位置张贴饮水安全明白卡,公开县饮水协会及管水员电话等信息,创新设立农村供水抢修专线畅通群众反馈饮水问题渠道,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是强化技术支撑。配备水利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对管护人员开展培训及业务指导,切实提升基层管水员维修管护能力。三是强化应急处置。制定《石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险预案》,统筹成立应急抢险、信息联络、物资供应3个小组,确保紧急情况时,半小时内响应,及时抢修,36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供水则由当地乡镇(街道)启动应急送水机制,确保群众饮水有保障遇自然灾害导致供水工程损坏、污染事件、干旱缺水等特殊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抢险预案,由县饮水协会统筹调度全县各分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维修养护技术过关的分会长、管水员,对供水工程设施设备进行抢修、维护、送水,真正做到了一方断水、八方支援,有效保障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