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执法监督,推动核心制度高质量落实
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欠薪线索频繁“爆雷”,给劳动保障执法维权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县积极推进协同执法监督,推动核心制度高质量落实,根治欠薪防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协调机制,充实执法队伍
一是建立完善协调机制,组建“15(15个职能部门)+14(14个行业主管单位)+33(33个乡镇(街道))”的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在协同执法监督中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定期召开根治欠薪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任务;二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制定“任务清单化、工作明细化、监督台账化”的工作机制,明确监督内容、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同时将各部门(单位)在协同执法监督中的表现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促进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度提升。三是建立沟通联系机制,通过日常研讨、专题研判等搭建常态化交流学习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助力执法队伍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二、整合监督资源,强化全过程监督
建立属地管辖排查、行业主管检查、劳动保障监察“三级”监督检查体系。建立年度监督检查任务清单,“三级”监督检查体系按照职责内容,对标对表任务清单分别开展全覆盖排查、行业检查、重点监察,并形成覆盖监督检查全流程台账。同时,强化对发现问题线索的跟踪督办,问题未销号,坚决不放手。
三、联合监督检查,扩大监管覆盖面
长期以来,县劳动人事行政执法支队坚持联合行业主管单位,对全县在建项目、上年度欠薪投诉3次以上经营主体等重点用工单位开展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重大敏感案事件的督办协调、处置指导,以及强化事后的类案分析和监督指导,全面扩大监管覆盖面、提升执法质量。2023年以来,共开展在建项目联合监督检查235个次,督促整改“一金三制”核心制度落实问题828个。
四、强化司法衔接,提升执法威慑力。
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成立“合署办公机构”,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合力,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增强了执法的规范性、威慑力。
协同执法监督是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协同合作、资源整合共享、扩大监管深度和广度等措施,确保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