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坚持“四个聚焦”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近年来,石柱县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动各民族共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聚焦科学合理规划、资源协调整合、民族文化挖掘和特色产业培育,全力推进少数民族村寨特色保护与发展,不断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聚焦科学合理规划,打造特色品牌。严格按照抢救保护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精心打造一批”的工作要求,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承保护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度融合,悉心编制《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关于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意见》,聘请国内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专家学者,对全县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咨询论证,将特色村镇传承保护工程与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先后编制《古韵新城》《神奇的银杏村》《最美土家山寨》等富有“石柱辨识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方案39个。建设完成鱼池镇山娇村等“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8个、西沱镇云梯街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

二、聚焦资源协调整合,建设美丽乡村。全面落实“渠道不乱、投向不变、捆绑使用、统筹安排”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有关要求,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建设,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资源,持续强化特色村镇传承保护工作资金投入。2010年以来,统筹安排各类资金597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4327万元,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39个,完成乡村公路、人行便道、产业便道新、改、扩建26.3公里,供水管网、排污管道、排水沟渠新建、整治46.7公里,特色传统民居排危加固、风貌修复改造、旧房拆除重建800余间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配套改厨、改圈、改厕、改电),完成农户院坝平整、硬化和整治2.8万平方米。

三、聚焦民族文化挖掘,彰显独特风貌。精耕细作“民俗活动、民间歌舞、民族建筑、文化展示”四大主题,统筹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打造一批民族传统文化精品。如:在冷水镇八龙村项目中,耗资8万元并添置设施设备,组建土家民俗文化表演队伍,投资8万元建设八龙莼菜博物馆;大歇镇流水村项目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文化14项目,制作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标识标牌110余个;金铃乡银杏村项目收集、整理和制作土家歌谣、摆手舞、斗锣、龙灯等特色民族文化宣传短片17个;石家乡黄龙村项目建设土家民俗文化展示厅、土家民俗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休闲长廊4个,制作民俗文化标识标牌200余个,整修池谷碉楼等具有浓厚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建筑4栋。

四、聚焦特色产业培育,推进转型升级。坚持完善“市级统筹、区县抓落实、乡镇(街道)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工则工”的原则,把发展民族经济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的核心,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特色村寨转型升级。如:支持大歇镇流水村脆红李、猕猴桃等果蔬产业,三河镇鸭庄村城郊休闲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西沱古镇危旧房屋修缮及风貌整治修复,积极支持熊家药铺修复和陈列布展和古巴盐陈列室改造,深度参与下盐店、永成商号、二圣宫等淹没文物保护工程,将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延续历史传统、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民族经济有机结合,做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