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林长”促我县林长制发展
“智慧林长”促我县林长制发展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针对目前林业尚存的问题如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森林产出效益难以精准评估,森林灾害难以防控(病,虫,火)等等,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状况,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通过对区域森林空间规划可为林业各方面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各级部门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服务。智慧林业建设即结合本地林业的实际需求,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旨在智能化获取林业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创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时空预测、评估、风险模型,其关键技术和核心价值就是对森林时空未来的提前精准预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经营,以更好推动林长制工作的开展。
(一)压实林长制“长”的责任。目前,我县“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已构建,全县三级林长共342名的主体责任已强化,三级林长和33个县级责任部门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已明确,并设置了422块林长制公示牌进行公示。我县“智慧林长”信息平台围绕林长制责任区划“一张图”:将全县森林按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统一编号,通过Arcgis软件及技术,矢量化划定、落实每山、每林、每区域“林长制”工作责任区域。森林资源管理 “一张网”:依托县、乡镇(街道、林场)、村(社区、林场管护站)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林业技术服务人员+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三级林长+三员”的“3+3”林长制体系骨架和以各级林长和护林员为依托的巡查巡护队伍、以林业技术人员为依托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以森林警察和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为依托的综合执法队伍“三支队伍”力量,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责任。按“网格化”模式,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网、全覆盖。
(二)“智慧林长”助推林长制的建设。林长制管理通过运用“智慧林长”这一平台得到便利。运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对现有林业管护、调查、监管等移动平台进行统筹、整合并新开发林长制工作三大系统,建立综合性强、系统全面、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智慧林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进林业管理现代化建设。目前天保系统、森林防火、林业资源调查、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护林员巡林APP等原有系统的数据信息迁移整合、数据库的建设、新开发的三大系统(管理系统、移动APP、运行支撑)已基本完成,流程正在调试。
(三)“互联网+“让”智慧林长”更加融入生活。“智慧林长”不仅对森林防火、林业资源、森林病虫害起监测作用,更能让林业产业实现巨大的提升。运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化的技术依靠这个平台,能够让林业产业变得活跃起来。从重庆市林科院获悉,重庆市的一部分区县通过“智慧林长”这个监测管理平台来与微信公众号进行连接,更好的发挥了“智慧林长”的作用,以前群众在森林中发现有游客或驴友遇到了险情,由于不知向谁报告,便会延误救援时间。因此,重庆在构建“智慧林长”系统的同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生态热线”,里面分为生态、扶贫、保护和康养四大板块。在保护板块,与智能巡护“报事”的内容相仿,市民可对应点击森林火情、森林病虫、盗砍滥伐等上报突发事件,也可点击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进行相关资源的上报;在生态板块,市民可进入“互联网+义务植树”,了解义务植树基地情况,就近报名参加义务植树;在扶贫板块,展示了一些地区的生态果蔬、药材、粮油、苗木、特色食品等产品,市民可在平台上购买,助力消费扶贫;在康养板块,市民可了解重庆各类康养资讯,食药同源的相关知识等。这样采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推广发展林长制工作是值得我县学习借鉴的。
(四)“智慧林长”凸显林长制“绿色价值”。通过“智慧林长”的精准监测和管理,充分的发挥了森林的“绿色价值”,通过专业化的监测管理平台和互联网的连接,让广大市民能够去更好的认识身边或者其他地方的森林以及环境的情况,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身的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行动中来。更能够让广大群众能学习林业的相关知识,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智慧林长”的发展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林业、生态,了解一个地区的森林的品质、负氧离子含量、森林的种类分布等,让人们清晰的知道当地的一个森林生态状况,更能促进对当地的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通过更好的监测管理平台和制度来提升我们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一个更好品质的生态就会不断的吸引和发展更好的、可持续的林业产业,能够使人们的精神与物质水平不断的丰富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