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关于2022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其中高中4所、职教1所、特校1所、单设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3所、中心小学33所、完全小学12所、教学点29所、幼儿园32所),师生人数约8万多人,学生食堂131个。我委从保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切实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当作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紧抓实。做到了领导重视、管理工作扎实、硬件投入大、设施设备齐,2022年无任何食品安全事故或事件发生。
二、工作措施
(一)落实主管责任。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要求,坚决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县教委、各校园的底线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严格督导考评和责任追究。每次县委教育工委会、县教委主任办公会议都要研究部署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本年度召开了4次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每月全县校长例会都要安排部署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本年度召开了2次由各校园分管副校长参加的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4次具体负责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会议,做到了学习宣传不走过场、责任落实不搞形式、督查考评不讲情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确保全县师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二)履行管理职责。根据《石柱县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制定了我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清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幼儿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从校长、分管副校长、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等相关责任人员的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和责任;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主要责任、直接责任等都有清晰地界定,真正做到责任能落地、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有人管、有人干。同时,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认真抓好食材采购(原材料“四统一”制度。落实粮油等大宗原材料政府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的“四统一”制度,全面实现政府集中采购)、验货、贮存、生产、销售、清洗消毒、留样管理和用水卫生等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坚持食品首尝和校领导陪餐等制度。目前,全县21所中学(含1所职校)、75所小学(含1所特校及29个教学点)、32所公办民办幼儿园,131个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违规行为AI智能识别”覆盖率达到100%。
(三)加强监督检查。我委对学校食品安全实行委领导包片区、科室长包乡镇(街道)、科室成员及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包校的网格管理机制。县教委从委领导至一般工作人员到学校检查工作时对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必须进行检查。各教育督导责任区通过定时(每周)和不定时对辖区内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县教委安全科到学校检查安全工作时对学校食堂卫生、食品安全情况必须进行检查。县教委会同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了2次学校食品安全拉网式的大排查和大整治活动,对每次检查、督导发现的问题,建立翔实的问题清单,责令学校限期整改,提交整改报告,对标对表,逐个销号。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四)开展食育教育。本年度会同县市场监管局,通过线上形式,对校(园)长、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供货商进行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4次,实现了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供货商培训全覆盖。利用班(队)会活动、健康课、安全教育课以及学科教学等途径,开展对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教育。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上一节食品安全课、办一期食品安全宣传黑板报、读一本食品安全宣传册,加强学生饮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食物营养和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了师生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多方联合整治。联合市场监管局,市政管理局等部门,集中开展了两次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市政部门实时对流动摊贩进行劝离,校园周边小摊小贩,流动摊贩大大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遏制。
(六)强化经费保障。我县以改薄能力提升为契机,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建和升级改造学校食堂,添置实施设备,确保了校校有安全漂亮的食堂和餐厅,人人吃完整午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100:1配备了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由县级财政全额给予保障,同时食堂运行经费由市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20元的标准给予解决,保证了学生生活费全额吃进学生嘴里。
三、存在问题
1.食堂工作人员全部为临时聘用,大多是农村的妇女和年纪偏大的中年人,人员的稳定性较差,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营养搭配及菜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2.学生食堂设备大部分属低值易耗品,时刻需要更换、添置,此项资金需求较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以全面改薄为契机,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二是继续加强培训。尤其是要加强民办学校、托幼机构的培训工作,提高认识,规范管理。三是加强食育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违规行为AI智能识别”,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