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2020-2021年艺术教育年度自评报告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2020-2021年艺术教育年度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在校学生共61009人。其中,小学67所,学生27321人。初中11所,学生814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学生1810人。高完中4所,学生19608人。中职学校1所,学生4123人。配备音乐专干兼教研员1人,美术专干兼教研员1人,书法兼职教研员1人。艺术教师774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299人。
2020年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学校82所,测评学生 61009人,测评覆盖面100%,并在石柱县教委公众网进行了公示,其中学校自评优秀为52.9%,比上年度上升2.2个百分点,良好为38.8%,及格为8.24%。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其中优秀为19.9%,良好为34%,及格为42.3%,不及格为3.79%。
二、艺术课程
1.课程设置达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校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艺术课程,音乐、美术开课率为100%,部分学校开设了书法课程。
2.教材满足需要。统筹落实艺术学科教材,确保上课时人手一册统编教材,满足教学需要。
3.教学管理规范。建立艺术教育教研制度,坚持每周开展艺术教研活动,艺术学业成绩合格率纳入学生毕业资格认定,毕业年级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按等级评定,毕业年级学生1-2项艺术特长按比例考评,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以上音乐、美术学科实行网上监测,监测成绩作为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教师绩效考核、学校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4.提倡多学科融合。提倡非艺术学科的教师能够将艺术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5.开展艺术实践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是我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开设丰富多样的美育课程,多数学校开设了合唱、器乐、舞蹈、戏曲、动画、书法、水墨画、版画、泥塑、刺绣、剪纸、陶艺、摄影等多种艺术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2至3门课程。其中有18所中小学,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开设了土家莲萧、土家锣鼓、摆手舞、土家玩牛、舞狮、啰儿调、土家织锦等地方课程。
三、艺术活动
1.校内外活动常态化。一是建立了学生艺术活动月制度并开展了合唱艺术节、校园集体舞、课堂器乐、管乐等系列活动。二是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展演和合唱节,一次综合文艺表演,举办一次现场书画比赛,全县本年度校级以上活动场次323场,学生参与活动比例为88.1%。举办了石柱县第22届艺术展演(朗诵、舞蹈与戏剧专场、艺术实践工作坊、学生书画作品展及现场赛等)活动。三是建立了县级学生艺术团建设管理制度,命名了师范附小“最美笛声”器乐艺术团、民族中学“民中之声”合唱团等学生艺术团,命名民族中学等25所学校为石柱县艺术实践工作坊。四是建立和完善了县级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管理制度,迄今命名了沙子中学等 37项/所学校为石柱县艺术特色学校。五是开展学校艺术社团认定工作,依托石柱土家文化、鱼池千野文化、黄水森林公园、枫木啰儿调、石家荷花池等,建立起颇具地方特色的美育实践基地,目前,已命名市级艺术特色学校9所。
2.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建立了学生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制度,学校将学生美育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
3.学生艺术活动成绩斐然。我县在各项艺术展演活动中,生均参与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市级各项艺术比赛(展演)参与量100%,获奖率90%。艺术活动月系列活动获市教委表彰“优秀组织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在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共获13 个一等奖、 20个二等奖、4 个三等奖,多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教师刘敏在“2021年重庆市初中音乐教师现场课评选”中获三等奖。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激发了师生的参与热情,还提高了师生的审美情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艺术教师
1.师资配备。一是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和学校班级数应配备专职艺术教师310人,差缺36,差缺比为8.1%,目前艺术教师生师比为204:1,艺术教师平均周课时为14课时,因有兼职艺术教师475名,学校现有艺术教师基本上能满足学校艺术课程教学需要。二是加强师资管理,建立美育教师管理台账,美育教师参加各级竞赛(展示)获奖情况纳入职称评定条件,美育教师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美育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等计入工作量。
2.师资水平。一是学历达标,专兼职艺术教师中学历结构,研究生占0.39%,本科63.95%,专科34.6%,中专1.03 %。二是职称结构基本合理,高级占7.36%,中级51.6%,初级41.1%。三是加强课题研究,目前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正在结题阶段。四是积极开展论文评选活动,本年度在报送市上的10篇美育案例,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篇。
3.师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我县艺术教育质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连续举办了石柱县美术教师手工制作培训,骨干美术教师书画教学提高培训,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书法教师培训,2021年中小学音美教师专项技能培训、校园集体舞、健身操舞培训、少儿舞蹈编导培训、课堂器乐培训、音乐教师常态化合唱集训、音乐教师全员常态化集体教研活动等,参培教师累计达900多人次。同时加强与文化、艺术等部门的合作,搭建农村艺术教育支教平台,开展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15名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城区美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多名教师与偏远农村学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还大大解决了师资和资金匮乏的难题。在县教委的统筹安排下各校积极开展美育教研活动,西沱小学、南宾小学、实验小学、临溪中学艺术组都积极参与艺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教研工作。
五、条件保障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了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学校艺术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加大了学校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器材配备,学校美育生均经费使用占公用经费的5%以上,保证了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全县音乐教学器材按I、II类学校小学33个品种、104个数量,中学29个品种、91个数量,美术教学器材按I、II类学校小学43个品种、327个数量,中学43个品种、333个数量,器材达标率100%。部分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优势,补充完善美育器材,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全县音乐室小学小学67间,中学11间,美术室配备,小学67间,中学11间,配备达标率97.1%。部分学校加强艺术特色学校创建,补充完善美育活动室,如所有学校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了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器材,部分中小学校,依据自己学校办学特色,开发了建设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艺术功能室,如形体舞蹈室、器乐室、排练室、电脑创作室、书法室、工艺制作室等活动室及相关器材,基本满足学校艺术教学及活动开展的需要,如鱼池小学的版画室、马武中学的手工室、王场小学的陶艺工作坊、沙子中学、华夏小学的葫芦丝、第四小学的竖笛、渝中实验小学的合唱室等。同时开展美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确保全县三年级以上学生音乐、美术学科每年开展网络质量监测。
六、特色发展
各校依据近几年特色建设的基础与教师的实际,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增加实践课程,适度整合课程”为突破口,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学校艺术特长教师,开足艺术课辅和兴趣班。如摆手舞、啰儿调、葫芦丝、口风琴、竹笛、二胡、古筝、合唱、舞蹈、书法、手工、色彩、素描、版画、水墨画、刺绣、剪纸、陶艺等工作坊,全县校级社团数量289个,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活动,参与率达100%。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并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特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七、存在问题
(一)专职艺术教师还需补充。
(二)开展艺术展演活动和组织参加市级赛事活动,存在经费不足、乡村学校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逐步萎缩,学生少,参与大型活动困难。
(三)学生艺术素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还有待加强。
八、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石柱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投入,加强对美育器材和场地建设的添置和补充,确保美育教学与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美育师资建设,多渠道补充美育专业教师,加强培训,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优质的专业教师。
(三)加强美育课程管理,进一步完善艺术监测体系,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四)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财政预算和社会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思考符合当下学校校情利于开展的美育综合实践活动。
(六)思考疫情常态化下的美育活动如何开展。
(七)做好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实施措施细则。
附:石柱县2019-2020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表(一)(二)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202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