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2022年度义务教育发展情况
一、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2022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94所(不含特校)。其中小学74所(中心校32所,完小12所,民办小学1所,教学点29个),中学17所(高完中4所,单设初中11所,民办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3所(公办2所,民办1所)。
二、义务教育发展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市、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乡村教育振兴,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持续推进教育扶贫和重大民生项目落地,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成果,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渝东教育强县,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牢记出发点,扎实推进管党治党一体化,党的建设引领“新方向”指引“新征程”
1.党建工作“有高度”“党味”更浓。一是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成县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5次,各种会议传达贯彻学习106次。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活动30余场,开展线上线下“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活动66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观影活动185场,观影师生27885人。抓实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坚持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起来,坚持把规定动作和创新动作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三是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党员自选“套餐”特色党性体检,量身定制“体检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管理站”,丰富党员学习模式,强化党员日常“充电”,不断提升党员政治能力和业务本领。
2.党建工作“有广度”“实味”更实。一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结合实际拟定《石柱县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措施》《石柱县中小学议事规则示范文本(试行)》《石柱县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职责清单示范文本(试行)》等,建立健全学校议事决策制度。二是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指导全县各校园党支部组织生活会60场,指导中益小学、三河小学申报市级“双创”示范点。党组织建设更加完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现。同时,对33所民办学校和49所校外培训机构派驻党建指导员,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三是将党建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始终坚持把党旗插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和最前沿,坚持把党建工作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课后服务、“双减”工作、“五项管理”、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中,开展集团化办学现场展示活动2次,党建工作暨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督查调研1次,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增效。
3.党建工作“有温度”“鲜味”更鲜。一是持续输送新鲜“血液”增强组织活力。发展新党员17名,转正党员70余人,力求把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二是党建带团队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开展“寻访英烈足迹”红色活动、“小萝卜头进校园”等活动,引领少先队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团队活动,激发共青团员爱党爱国热情,引领他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三是突出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党建品牌与校园文化融合创建,打造中益小学“牢记嘱托.打造幸福校园”,三河小学“传足球精神.铸精彩人生”,石柱中学“乐教尚学.书香石中”等11个党建品牌,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4.党建工作“有力度”“廉味”更廉。一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召开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专题会议3次,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1次,调整(任命)学校校级领导45人,中层干部47人。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围绕“转作风.强素质.优环境.提质量”主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整改问题11件,为民办实事500余件。三是完善监督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纪检监察+风险管理”的监督模式,对规范招生、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评优晋级、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监督312次。分级分层开展警示教育15次,开展廉政谈话33人次,处理违纪违规党员领导干部和教师24人。督促党员干部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涵养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政治生态。
(二)抓住根本点,着眼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师资发展步入“新境界”迈向“新高度”
5.注重一是层层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来抓,年初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要求和目标,全县各校园和县教委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每位教师和相应学校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切实正师德,严师风,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5000余份。二是更加注重师德师风过程建设和结果运用。坚持将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养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做到见微知著,于细枝末节、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强化结果运用,将师德师风建设考核结果与学校考核、教师个人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等挂钩。三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督导和过程检查。落实责任督学“周周督”“月月督”,把师德师风建设督导作为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项督导与常规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进行提醒和警示,有力推动师德师风过程建设落实落地。
6.注重一是公开招录教师更加年轻化。2022年,公开招录教师81名,最大年龄28岁,平均年龄仅26岁。二是县外调入教师更加年轻化。县外调入教师17人,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32岁。三是互派交流教师更加年轻化。互派交流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师年轻化,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成长机会,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县内县外互派交流教师19人,年龄最大42岁,平均年龄36岁。通过自热新老更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整个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年轻,一大批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中青年教师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
7.重视一是理论知识更加专业化。教师招聘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专业化,2022年公开招录的81名教师中,师范专业毕业学生78人,占招聘人数的96%,其中部属公费师范生2名,全科教师15名,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1名。培养小学全科教师15名,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5名,地方优师计划9名。二是业务技能更加专业化。近年,对新招聘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专业化,也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进行综合考核考评。对已入职教师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三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坚持以“国培”为引领,“市培”为中坚,“县陪”为主体,校本研修为基础,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国培”项目参培人数408人次,“市培”项目参培人数5274人次,“县培”项目参培人数9209人次,新入职教师递进项目非师范专业补偿性培训248人。教师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8.重示范引领,教师发展实现共同化。一是选树先进典型,引领教师共同发展。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表彰“优秀教师”79名,“优秀班主任”51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5名。组织开展“重庆好老师”演讲比赛、“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评选活动、“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英才计划”评选等活动立标杆、树榜样,引领带动全体教育工作者向优秀看齐,向优秀学习,促进共同发展。二是评选骨干教师,指导带动共同发展。评选市级骨干教师17名、市级学科名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152名,优秀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发展引领带动影响力不断增强。三是推集团化办学,促教师发展共同化。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为突破口,着眼“三合”“三共”“三互”为主要抓手的“3+3”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13个教育集团,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互补、专业能力建设互促、师德师风建设互鉴。建立支教送教、顶岗跟岗、师徒结对等机制和优秀教师表彰激励制度,推动城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互促,促进城镇与乡村教师互学共进、共同发展。
(三)紧盯落脚点,坚持教育教学质量协同化,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抢占“新高地”
9.学前教育发展普及普惠优质安全。一是园务管理再上新台阶。在保教内容、一日活动、保教条件、教师队伍、办园行为等方面,对全县77所幼儿园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督导150余次。全面完成幼儿园年检工作,举办规范办园、科学保教观摩活动2次, 推动园务管理规范化。二是普及普惠跃上新高度。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6%,普惠率90.6%,公办率60.1%,三项指标均远超市级督导评估标准。三是师资科研迈上新水平。围绕“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培训保育员180余名,园长30余人次,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科研促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总园+分园+片区中心园+乡镇园”集团化办园科研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共享共建,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10.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更加优质。一是政府保障更加有力。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召开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四大家主要领导调研教育发展4次,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难题16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占年度GDP的4%以上,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12100万元。二是教育资源更加优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骨干教师人数100%,音体美专任教师达标率85%,结构性缺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校舍场地、体育场馆、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相应标准。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8570.52平方米,南宾中学应急避险迁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稳步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工程量65%。三河小学、渝中实验小学、师范附小入选市级智慧校园建设,推送优秀“基础教育精品课”40余件,智慧教学云平台运用实效,应用平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3933次,资源下载量16012次。三是学生发展更加优质。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持续保持100%,且稳中有进,实现整体大幅度提升。
11.高中教育发展更加特色更加多元。一是特色多元彰显。稳步实施国家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和发展促进计划,创建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1个,市级课程创新基地2个,精品选修课程5门,优秀学生社团3个,国家、市级精品课程18节。二是教育科研同步发力。常态化开展教学视导,开展集中教学视导10余次,分组视导40余次,听课4800余节。组织开展优质课比赛,以赛促教,以赛强研,借助重庆市教科院、鲁渝教育协作项目、南岸綦江帮扶,做实校本研修,强化片区联动教研,课题研究引领培训,促进教育科研同步发展。
12.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一是师资配备更专业。注重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和完善新教师招聘引进制度双管齐下,有计划实施教师整体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项目。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在编制机构核定教师内聘用企业精英、能工巧匠、工艺大师等进校园从事兼职任教工作。二是专业设置更合理。优化设置信息技术、加工制造、旅游服务和文化艺术等四大类13个专业。新增社区康复、中餐烹饪与营养、学前教育等3个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达70%,毕业生就业率达97%,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培养方式更灵活。与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卓瑞科技有限公司、北方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学生1772人,获证率99%。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签订《院校合作框架》,实施“3+2”分段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灵活,学生就业前景更广阔。
(四)找准结合点,聚焦学生五育并举同步化,素质教育出台“新举措”落实“新要求”
13.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是思政教育体制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构建学段衔接、知行统一、内容完整、目标明确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推动学校“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实思政课程经费1105.3万元。二是思政课程师资强课时足。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了专业的思政课程师资队伍,且多数是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或者具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课程设置上,思政课2节以上。三是课程思政覆盖广过程实。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覆盖各学段全年级,渗透各学科各环节,融入各类活动和生活实际。注重德育工作的细节教育、点滴教育、榜样引领,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14.体育美育协同创新一体推进。一是拟定计划。全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配套出台《石柱县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石柱县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承接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二是推进落实。配足配齐体育美育教师,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程,确保体育美育周课时不低于4节,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教会学生一至二项专项运动技能。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和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开展1次校园艺术展演。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建设,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三是成绩显著。创建全国体育特色学校27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4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1所。土家竹铃球获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银奖,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获重庆市团体2等奖,第九届艺术展演活动获重庆市团体1等奖。
15.劳动实践培养教育助力“双减”。一是细研政策完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制定了《石柱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石柱县劳动教育质量评估考核方案细则》,对全县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具体措施、实施步骤、监督考核提出了要求。面向全县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实地调研,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二是优化课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着力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因地制宜进行课程开发和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环境清扫、内务整理、手工创意、烹饪制作、种植养护等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技巧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责任感。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中益乡“西游记”研学实践基地,发挥中小学的不同优势,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学生参加“我是环保小卫士”,走进“生态林”,种下“梦想树”等活动,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协同发展。
16.心理健康浸润行动步入常态。一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印发《石柱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统筹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中小学每两周1课时,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内容推动落实。二是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举办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参训人数达127人,其中3名专职教师参加了重庆市第三期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骨干人员培训。启用人事编制,将心理健康教师纳入教师招聘计划内,不断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三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专题讲座等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跨学校、跨学段集体备课制度,研发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辐射面。全县66所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74.4%。
(五)聚焦关注点,推动重大民生项目精细化,教育民生取得“新成效”交出“新答卷”
17.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一是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切实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加强与对口省市、对口区县的交流协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三保四包”长效机制,加强台账管理,平台管理,过程管理,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就读情况清、底细明,辍学学生和原建档立卡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双清零”。对因身体原因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适龄儿童常态化开展送教上门,送教上门工作针对性强,工作扎实率100%,巩固率100%。二是落实教育资助保障措施。强化教育资助政策宣传,精确识别、精准摸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严格执行各学段教育资助标准,做到应资尽资,应助尽助。2022年资助各级各类贫困学生65935人次,资助资金4334万元。三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覆盖广。全面落实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政策,热情为每一位学子服务,对既符合贷款条件又具有贷款意愿的大学生做到应贷尽贷。受理生源地大学生4753.4872万元,实际发放4724.6572万元,惠及4974人,同比增长47.95%。
18.营养改善计划惠及莘莘学子。一是强化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宣传。根据《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春秋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通知》,通过文件、会议、墙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营养改善计划的受众、补助标准等,做到师生、家长人人知晓。二是加强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监管。利用“阳光校餐”APP平台和“明厨亮灶”系统,对学生食堂物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和食堂用餐用料、用餐食谱、用餐照片、营改资金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营改资金安全。三是推动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落实。2022年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568.202万元,惠及学生41617人次,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19.课后服务“双减”工作推动有力。一是课后服务有序推进。进一步细化优化《石柱县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对象、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队伍、课后服务管理等。着力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动课后服务向学前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延伸。全县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参与率99.9%,满意度100%,持续保持零问题、零投诉良好态势。二是“双减”工作创新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持续保持清零状态,严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并将所有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售课、销课、售后全流程监管。注册校外培训机构49家,培训教师198名、培训课程323门,开课班级526个,监管资金达400余万元,资金监管经验做法在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载3次。三是以课后服务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开展各学段全覆盖课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家长“看护忧”“监管忧”问题,将学生课外学业解决在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通过开展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课后辅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实效。
20.校园安全稳定防线更加坚固。一是坚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增量,动态清零”总方略,切实在师生自我防护宣传、师生动态轨迹管理、师生路途管理、校园门岗管理、校园日常管理等方面抓落实,守住全县校园疫情不破防。新一轮疫情,我县是全市唯一没有开展线上教学的区县。二是坚持安全宣传排查整治常态化。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将安全宣传教育渗透到课堂,融入到生活,安全意识在师生中入脑入心。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排查建筑、消防、交通、电诈等安全隐患85起,整治70起,妥善处置突发事件6起。严把食品卫生安全,严把食堂大宗物资采购,食品加工等关键环节,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三是坚持信访稳定研判化解常态化。切实加强信访风险点研判,加强意识形态管控,着力化解涉及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诉求。排查信访稳定风险点8类14个,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6件,办理194件,办结率98.98%,满意率100%。
(六)立足关键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度化,教育改革顺应“新形势”激发“新活力”
21.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教育评价改革更深入。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也必须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注重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顽瘴痼疾,不断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二是教育评价改革更多元。教育评价改革彻底破除“五唯”标准,由原单一评价学校管理情况、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转变为评价政府履职情况、学校管理情况、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业情况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多元化、立体化综合性评价。三是教育评价改革针对性更强。学前教育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等情况。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等情况,普通高中重点评价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情况。职业教育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等情况。
22.办学体制改革实践创新。一是办学体制更加完善。结合实际拟定《石柱县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措施》,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落地,切实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统筹管理。二是办学方式更加灵活。由过去的政府为唯一办学主体转变为国有化办学体制为主,个人办学、企业集团办学、社会力量合办等多元并存的办学体制。截至
23.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一是招生制度更加完善。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
24.教育督导改革与时俱进。一是督导体制更加完善。印发《石柱县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健全问责机制、规范督学聘用和管理机制、落实督导保障机制,督导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二是督导方式更加多元。采取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各教育督导责任区常态化双重督导相结合,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指定督导和交叉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校园办学行为、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安全稳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督导,督导方式多元,督导范围广泛。三是督导成效更加显著。在进行制度化、常态化督导体制机制下,学校党建示范引领得到进一步加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改革纵深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育生态不断向好,教育公平不断彰显,校园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