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委委员会关于2024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1.学校概况
1.1基本情况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辖区内仅一所中职学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举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承担中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任务。学校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南宾街道城东北路38号,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校,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优质中职学校。
1.2办学条件
辖区学校占地130603平方米,生均占地37.05平方米,校舍面积88705.16平方米,生均校舍25.16平方米。在校学生3525名,在编在岗教师235人,其中专任教师231名。外聘教师52人,行业企业导师6名,师生比1:13.56。仪器设备总值4085.8万元,生均仪器11590元;图书合计127146册,其中纸质图书87677册,电子图书36800册,音视频教学资源2665小时,生均36.07册。
1.3学生规模
1.3.1在校生规模
2022学年在校生数为3502人,2023学年在校生数为3525人,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在校生数占比最高,分别为16.68%和11.69%。
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人) |
专业大类 |
专业名称 |
人数(人) |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
3502 |
3525 |
能源与动力大类 |
新型建筑材料生产技术 |
298 |
293 |
装备制造大类 |
数控技术应用 |
232 |
230 | ||
装备制造大类 轻工纺织大类 |
汽车制造与检修 |
406 |
412 |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94 |
98 | |||
电子与信息大类 |
电子技术应用 |
259 |
281 | ||
电子与信息大类 财经商贸大类 |
计算机应用 |
724 |
588 | ||
电子商务 |
193 |
197 | |||
旅游大类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348 |
293 | ||
旅游大类 文化艺术大类 |
中餐烹饪 |
273 |
265 | ||
艺术设计与制作 |
54 |
96 | |||
文化艺术大类 |
民族音乐与舞蹈 |
120 |
162 | ||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 |
159 |
236 |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幼儿保育 |
214 |
236 |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休闲体育与服务管理 |
128 |
138 |
1.3.2招生规模
2023学年辖区学校招生人数为1284人,其中加工制造类274人,电子与信息技术类283人,旅游服务类158人,教育类163人,土木建筑类95人,财经商贸类87人,文化艺术类104人,轻工纺织类43人,公共服务管理类77人。与去年相比,学校招生规模有所减少,其中加工制造类、电子与信息技术类学生占比最高;生源主要来源于本县初中毕业生,湖北、贵州等地有少量生源。
新招生数(人) |
专业名称 |
人数(人) |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
1165 |
1284 |
建筑工程施工 |
71 |
95 |
数控技术应用 |
82 |
101 | ||
汽车制造与检修 |
112 |
173 |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36 |
43 | ||
电子技术应用 |
83 |
74 | ||
计算机应用 |
228 |
209 | ||
电子商务 |
40 |
87 |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16 |
79 | ||
中餐烹饪 |
99 |
79 | ||
艺术设计与制作 |
40 |
42 | ||
民族音乐与舞蹈 |
79 |
62 | ||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 |
77 |
77 | ||
幼儿保育 |
50 |
107 | ||
休闲体育与服务管理 |
52 |
56 |
1.3.3毕业生规模
2022学年毕业生数为1258人,2023学年毕业生数为1080人,毕业证书取得率为100%,其中减少占比最大的是电子与信息大类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
毕业生总数(人) |
专业大类 |
学年 |
毕业生数(人) | |
2022 |
2023 |
能源与动力大类 |
2023 |
126 |
1258 |
1080 |
2022 |
99 | |
装备制造大类 |
2023 |
171 | ||
2022 |
269 | |||
轻工纺织大类 |
2023 |
19 | ||
2022 |
38 | |||
电子与信息大类 |
2023 |
282 | ||
2022 |
396 | |||
财经商贸大类 |
2023 |
79 | ||
2022 |
82 | |||
旅游大类 |
2023 |
180 | ||
2022 |
219 | |||
文化艺术大类 |
2023 |
38 | ||
2022 |
26 | |||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
2023 |
79 | ||
2022 |
0 |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2023 |
106 | ||
2022 |
129 |
1.4师资队伍
县编委核定编制数为269人,2023学年教职员工293人,其中在编教师235人,外聘教师52人,行业企业导师6人。在编教师中专任教师231人,其中公共基础课112人,专业课119人,骨干教师41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7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2023学年新增县级骨干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105人(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6人,中级“双师型”教师33人,2023学年新增10人,初级“双师型”教师66人,2023学年新增4人),专业带头人4人。生师比为13.56:1。
总数 |
专任教师 |
校外兼职教师 |
专业双师型教师 |
专业带头人 |
生师比 |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
293 |
231 |
78.84% |
52 |
17.75% |
76 |
63.87% |
4 |
1.37% |
13.56:1 |
文化课 教师 |
专业课 教师 |
学历 |
职称 | |||||||||||
本科 以下 |
本科 |
硕士及以上 |
讲师 |
高级 讲师 |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
231 |
112 |
48.48% |
119 |
51.52% |
2 |
0.87% |
221 |
95.67% |
8 |
3.46% |
107 |
46.32% |
91 |
39.39% |
2.人才培养
2.1党建引领
本年度,辖区学校党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同吹“一把号”、同奏“一个调”,在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协同互促、同向同行中,实现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制定周密计划。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启动部署。校党委高度重视,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作为本年度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党委书记亲自抓、带头干,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精神。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下辖各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有序开展。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方案、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安排、相关要求,具体规定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及学习内容,为全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集中学习3次,全体县管领导干部结合学习内容开展了交流发言并形成了书面发言材料。三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校党委坚持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班子成员发挥表率带头作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向全体党员覆盖。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警示教育等活动,推动《条例》入脑入心。其间共组织召开了3次集中学习和6次主题党日活动,以学校教师典型案例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大会5次,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四是校准思想坐标、端正行为举止。为进一步强化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效,提升党纪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全体教职工切实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县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5场,受众达1000余人次。五是日常监督常态,严肃执纪问责。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精神,逐层压实监督责任。党纪学习教育期间,校领导开展履职谈话、廉政谈话共70余人次;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警告1人次,通报批评40人次。
以上率下,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工作中,党委班子带头强化自身能力素质,做好“两个确立”的坚定落实者。一是抓好“第一要务”。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制定学习方案和计划,通过班子成员领学,党员干部先学,带动全体党员深学践悟、深信笃行。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会及党政联席会议第一议题,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带头开展交流研讨,确保学校各项中心重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严格“三会一课”,夯实党建基础。始终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落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努力提升学校党委及下辖3个党支部的凝聚力、动员力、感召力。学校党委严格落实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各个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本年度已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集中交流发言40余人次。三是狠抓党风廉政,树立严实作风。学校党委在重点岗位经常性开展廉政风险排查,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不断加强“八小时外”监督,教育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工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本年度无师生重大违纪违规事件发生。着力涵养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制定清廉学校建设工作计划,积极响应上级部门举办的相关活动,筑牢崇廉拒腐思想防线。四是完善制度机制,压实党建责任。实施“党建标准化”管理,把标准化理念引入党建工作,通过“健全”制度,“优化”标准,“序化”流程,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优秀党员评选一律以量化评分为准。研究制定落实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及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及抓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明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具体内容,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统筹推进、互动共促。
2.2立德树人
2.2.1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情况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三门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准备工作》的指导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门课程全面采用统编教材,确保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切实发挥教材在塑造灵魂、培育人才方面的关键作用。一年级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年级将继续沿用“经济政治与社会”和“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2.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行动相统一的原则,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道路,强化学生在认知、协作、创新及实践方面的能力塑造。积极探索并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充分释放课程建设作为“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的潜能,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大思政体系。配备思政课教师50名,其中专职教师14名,全面承担全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全体思政课教师恪守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2.3将党史融入中职思政课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把党史内容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二是利用党史“活”资源,拓宽思政课教学渠道。三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创新党史学习实践参与途径。四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接力读”活动,让学生感受真理的味道。
本年度,重点加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全体师生员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并举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校园内落地生根。一是邀请县委宣讲团深入校园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全体师生加深理论理解、拓展创新思维、汲取有益经验。二是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课。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挖掘全会《决定》与思政课的内在关联,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生动讲好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活故事,精选视频资源,优秀案例等,转化为课程教学丰富多彩的素材,有条有理的、有声有色的、有滋有味的、有筋有骨的不断守正创新,为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有力支撑。
2.2.4德育活动开展情况
着力推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现代德育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德育教育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育人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安全、纪律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严格规范日常行为管理与监督,督促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年度,开展“三节三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防范于心、反诈于行”反诈防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反对邪教、崇尚科学、防范校园欺凌、5.12防灾减灾、“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强化对班主任的培训与管理,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班级管理的效能。
典型案例1:多部门协同解决通学时段交通拥堵
案例背景:学校坐落于县城东部主干道旁,该路段过往车辆行驶速度快,交通流量大。全校师生人数达3500余人,在上下学高峰期,人流骤增,车辆高度集中,导致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经多次现场查看分析,造成交通拥堵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二是部分商贩违规占道经营;三是来往车辆争道抢行。
具体措施:针对上述情况,学校积极与市场监管局协作,共同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有效防止商贩违规占道现象。同时,与交警大队紧密联系,推进交通设施的完善工作,引导人车规范通行。与渝运集团公交公司沟通协调,开通了学生专线,有效预防了交通秩序的混乱。
案例效果:坚持以“不抢道、不占道”的原则,以全面保障道路通行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多部门的联动协调,采取完善交通设施、规范违停车辆、优化护学制度等措施,确保了学生通学期间的交通安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典型案例2:坚持消防安全,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以2023年“119”消防宣传月之消防大体验活动为例
案例背景:为全面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素质,增强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按照上级工作部署,2023年11月9日,学校与石柱县消防大队紧密合作,共同举办了以“抓消防安全,保健康安全”为主题的消防大体验活动。
具体措施:在活动当日,消防队队员向师生们展示了各类消防器材,并详细讲解了器材的使用方法,传授了火灾逃生技巧,并演示了消防服的正确穿戴方式。紧接着,师生们亲身体验了穿戴消防服、佩戴氧气面罩以及操作消防器材,深刻感受到了消防员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案例效果:此次消防队的参观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使师生们在消防安全意识、知识和自救能力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对消防员这一崇高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实现了“教育一人,带动一家,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目标。
2.3专业建设
辖区学校结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切实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根据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学生特点以及职业发展需求,以“重视基础性、彰显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为专业建设原则,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本年度,修订了15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其中康复治疗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航海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专业与联合高校共同贯通培养人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共享时代前沿技术技能,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本年度,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制造与检测、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施工5个专业成功申报燃油汽车总装与调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餐饮服务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共计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3学年,开展6次1+X证书考试,旨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型综合技能。
2.4课程建设
辖区学校始终恪守国家教育法规,全面贯彻执行思政政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艺术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精心构建连贯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开放性课程,优化课程资源,强化互动与交流。明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实施严格的监测评价机制,以持续改进和优化教学工作。
2.5“三教”改革
2.5.1教法改革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革新,提升教学效率,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学校始终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理念,推进教学改革。一是充分利用市、县级培训,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教材重难点解析、教学指导等方面提高三科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忠丰石”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平台,聘请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中心教研组专家,为三校联盟的三科教师进行校级培训,以达到提升师德素养,了解政策动态,把握育人要求。三是通过开展教学能力大赛、同课异构、同仁互培、教研组探讨等活动,全方位提高三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2023年12月成功举办了语文和英语两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同课异构”教学竞赛。2024年5月,旅游、服装、学前、音乐、汽修、计算机、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教学竞赛亦相继展开。2024年3月,新进教师合格课活动顺利举行,10余名教师参与了发展示范带中职学校“忠梁石丰”联盟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20余名教师参加了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旨在深化“三全育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品质;引导教师专注于真实课堂,致力于教书育人,增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课堂教学中展现了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相衔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广泛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效能的最优化。
2.5.2教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严格遵循《学校教材选用及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教材管理由专人负责制,对教材征订、使用、评价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通过工作室推荐、教务处初审、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核、校长办公会终审以及用后评价与分析等一系列科学制度,确保教材质量经过层层严格把关,从而保障教学使用的教材品质。
2.5.3师资建设
辖区学校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在本学年度,学校派遣了44名教师参加“2023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项目。全体教师均参与教师法制理论、师德师风等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并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山东网络研修课程、市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途径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0余名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国家级培训 |
市级培训 |
区级培训 |
校本培训 |
其他培训 |
教师企业实践 | |
(人天) |
37 |
27640 |
6720 |
1344 |
50 |
410 |
教师提升级交流情况 |
学历提升 |
职称提升 |
区级及以上课题承担数 |
受邀出校交流经验数 | ||
(人) |
(人) |
(项) |
(人) | |||
0 |
18 |
7 |
3 |
持续推动传帮带工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本教研形式丰富多样,各学科教研组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包括新教师及外聘教师的合格课、青年教师课改研讨课、市县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旨在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整体教学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研氛围。以各类活动为平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上级部门举办的技能比赛,以促进其专业成长,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通过深入的课题研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参加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信息技术团队荣获二等奖,语文、汽车制造与检修、思政团队分别荣获三等奖。在各项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5个。
序号 |
课题名称 |
级别 |
批准时间 |
批准单位 |
完成情况 |
1 |
三全育人背景下土家民俗文化摆手舞进石柱职教中心校园的实践与推广探究 |
县级 |
2023年3月 |
石柱县教育学会 |
开题 |
2 |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的研究 |
县级 |
2023年3月 |
石柱县教育学会 |
开题 |
3 |
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实践研究 |
县级 |
2023年3月 |
石柱县教育学会 |
开题 |
4 |
现代学徒制下旅游专业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市级 |
2022年11月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开题 |
5 |
中职三科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
市级 |
2023年11月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开题 |
6 |
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
市级 |
2018年5月 |
重庆市教育学会 |
准备结题 |
7 |
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育训模式研究 |
市级 |
2020年7月 |
重庆市教育规划办 |
后期研究 |
8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及实践研究 |
县级 |
2020年12月 |
石柱县教育学会 |
已结题 |
9 |
分层教学在石柱职业教育中心的实践与探讨 |
县级 |
2019年2月 |
石柱县教育学会 |
已结题 |
10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
市级 |
2020年3月 |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
已结题 |
2.6信息化建设
辖区学校接入互联网带宽10000(Mbps),计算机总数1096台,教学用计算机950台;建有多媒体教室137间,实现教学点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成有考试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网络中心机房、当年新增多媒体智能一体机25套。
2.7毕业去向落实
2.7.1就业质量
辖区学校在学生岗位实习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强化职业指导服务,举办多样化的招聘活动,以及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在政策落实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补贴,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2023学年,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令人瞩目,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8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95.56%,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9%。
在服务三次产业方面,学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布更加均衡。特别是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显著增加,占毕业生就业学生总数的64%,这不仅体现了学校毕业生在新兴领域的竞争力,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的增长。
2.7.2升学情况
2023学年,辖区学校升学总人数993人,其中通过贯通培养升学人数274人,通过高职分类考试升学人数719人(其中升入职业本科52人,升入高职院校667人)。
2.8学生发展
本学年公共课合格率92.13%、专业课合格率92.07%。“1+X”证书获取率93%。对2909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其中及格2020人,良好343人,优秀50人,不及格496人,测试合格率为82.95%。本年度,学校承办石柱县2023年技能大赛、第二届忠梁石丰四校技能大赛旅游专业导游讲解和餐饮服务项目等。组织师生参加2023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14个;参加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赛项决赛获中职组三等奖。
2.9学生在校体验
本学年,针对高一年级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劳动教育和音乐欣赏课程,同时为高二学生开设了美术鉴赏课程。依据学校劳动教育的总体规划,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建了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吉他、礼仪、舞蹈、合唱、象棋等众多社团。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们不仅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还显著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担任了各种职务,在引领团队共同进步的过程中,他们的领导力和责任感得到了显著增强,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年度,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屡次荣获殊荣。在石柱县举办的“中华魂”(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荣获县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校荣获先进集体称号;在第43届“动感地带”川渝“校园之春”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中,获“唱响青春”中学中职校园歌唱大赛荣获季军;在石柱县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大赛中,获一等奖9项;在重庆市第三届“少年向上传承红岩精神争当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中,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学校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秋,科技列车渝东南行走进石柱,学校10余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助力石柱科技事业发展。2024年春,学校承办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跳绳比赛,100余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展现了学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整治环境卫生、关爱弱势群体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进一步锻炼了志愿者们的实践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明实践的重要性。
典型案例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背景与目标: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与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积极推广排球运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并热爱这项运动,提高排球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活动与特色: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基础技能、战术策略以及体能等方面的系统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竞技能力。积极与忠县、丰都、梁平等友好学校排球社团开展交流比赛活动,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强化团队协作意识。踊跃参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气排球比赛等重大赛事,充分展现社团精神风貌,彰显学生个性。
成效与影响:排球社团的构建与进步,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学校其他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了典范,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和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培育了一批具备卓越排球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反思与改进:一是完善社团规章制度,加强对社团成员的管理和考核。二是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活动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排球社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学校排球社团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服务贡献
3.1服务行业企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提升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学校组织旅游专业教师团队深入重庆绿宫度假酒店,针对酒店从业人员开展了系列职业素养通识培训、专业服务技能培训及礼仪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有效提升了酒店行业一线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引导其树立了科学的服务理念,塑造了石柱旅游的良好形象,为增强康养石柱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3.2服务地方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普及推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中职生艺术人文素养,学校特邀请“土家啰儿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成柏、“土家米米茶习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方蓉,通过授课、技艺传授、经验传承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中餐烹饪专业将土家族特色菜系如莼菜宴、合渣菜、绿豆面等纳入课程教学,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和传承优秀土家文化的热情,助力学生树立和增强土家民族文化的自信。
3.3服务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教育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学校持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精确锁定帮扶对象,严格执行中职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建档贫困户和低保家庭学生)的个性化帮扶措施。班主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访或提供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志智双扶”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全面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本年度,学校共有75名班主任参与了对口帮扶工作,共帮扶学生466名。
在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中,辖区学校秉承协同发展的原则,与东西部协作学校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建立了紧密的帮扶关系。通过精心挑选,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选派2名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到石柱职教中心校挂职交流。在交流期间,协助学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和指导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开发课程标准,并致力于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指导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及班主任技能大赛,以提高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本年度,选派1名专业教师前往重庆市南岸区的对口帮扶学校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深入学习和交流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共同进步和提升。
3.4服务地方社区
依据学校既定计划,积极推进培训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计划所规定之各项任务。本年度,对全县初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宣传培训5173人·次;高一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培训1326人·次;全体教师进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234人·次;全体班主任进行业务能力培训75人·次;并协同石柱县进修校得用假期在黄水渡假区进行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期、中国画第一期、土家摆手舞第一期、土家啰儿调第一期、广场舞第一期、中国书法第一期、土家米米茶第一期培训、手机摄影及短视频拍摄第一期,总计受众约400余人,并举行石柱土家风俗人文系列讲座《八百年石柱土司我们秩事》。
典型案例4:以培训为抓手,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每年暑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水休闲度假区吸引了大量老年游客,他们在这里享受着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其中,坝坝舞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土家“摆手舞”作为坝坝舞的主要形式,对于传承和推广土家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大多数外地游客对此尚不熟悉,因此,加强土家“摆手舞”的推广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背景:通过对外地人士学习土家“摆手舞”的现状分析得知,土家“摆手舞”的学习面临如下困难:石柱县摆手舞版本具有多样性,外地人士在尝试融入坝坝舞群体时,面临一定的节奏适应难题。同时场地限制因素亦对学习热情产生影响,缺乏具体有效的学习契机。
具体措施:一是致力于为旅游及度假人群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确保他们拥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并且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二是积极推广当前广受欢迎的土家“摆手舞”教学活动,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学习,从而保障学习效果。三是进一步扩大土家风情康养石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石柱度假休闲,不断提升石柱作为旅游名片的品质和吸引力。
案例反思:让外来的人群仍旧回归以前在自己家里的生活,体会家的感觉。感悟新的舞蹈,感悟新的生活方式。体验新的人群居生活,尊重他人生活方式。
3.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辖区学校聚焦“康养石柱”发展主题和“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发挥地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依托旅游专业特色,服务地方旅游企业,组织旅游、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参加《天上黄水》大型情景剧演出,学校旅游专业与万寿山旅游景区联合开展了学生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为景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技能型旅游服务人才。
辖区学校在黄水度假区旅游旺季开展培训服务,开展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期、中国画第一期、土家摆手舞第一期、土家啰儿调第一期、广场舞第一期、中国书法第一期、土家米米茶第一期培训、手机摄影及短视频拍摄第一期,总计受众约400余人,并举行石柱土家风俗人文系列讲座《八百年石柱土司我们秩事》。
成功承办了2024年重庆市中职学生跳绳比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创利杯”工程测量(中职组)重庆市赛,忠梁石丰”区域联盟“同课异课”教研活动暨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
3.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一是依托土家族文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建立“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米米茶”习俗等三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工作室,非遗传承“米米茶”被评为2023年石柱县学习团队。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生个性,积极策划并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强化学生体质。各专业班级应依托本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性活动,例如开展阅读交流、视频欣赏、音乐培训、劳动实践、绘画、书法、象棋、羽毛球、足球、篮球等比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是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切实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以及“1+X”证书培训,助力其更好地适应并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三是积极拓展与行业、企业、其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通过深化合作与交流,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本年度,学校与企业携手合作,开设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校企合作班,培养了80余名专业人才,并联合“忠梁石丰”四地举办技能大赛,为学生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4.文化传承
4.1校园文化
辖区学校倾力打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以“明德精技、和谐致远”为校训、“文明有礼、严整有序”为校风、“敬职乐业、因材施教”为教风、“团结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为办学精神、“善待每一个学生”为办学策略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是营造浓厚的标识文化氛围。在学校入口、体育场边缘、教学楼、楼层走廊、学术厅、功能室、教室等关键位置悬挂标语。在校园道路、楼梯转角、办公室、绿化带等显眼处设置标识。构建警示标语体系,广泛征集各类警示标语,与文化标语相辅相成,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橱窗文化、展板文化、墙体文化,打造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的平台、学生文化活动的阵地。利用宣传栏、图片展览等形式,深入挖掘校园环境文化,积极吸纳优秀企业文化,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本年度,成功举办2024年石柱县职业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石柱县中职学生第九届技能大赛、“第九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和书画展、第七届学生篮球比赛、“迎新春庆元旦”暨第八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第十一届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一新生课间操比赛等大型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技能水平。同时,组织师生积极参与重庆市中职第八届学生田径运动会、重庆市中职学生篮球比赛、重庆市中职学生跳绳比赛、“奔跑吧·少年”石柱县2024年青少年蓝排球比赛、石柱县教育系统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2024年石柱县中小学生艺术活动月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深化行为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入脑入心。组建了体训队、合唱团、舞蹈队等学生团体,并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体艺活动。按照年级和班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等系列活动,深入提炼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模式。通过举办教室文化建设比赛、校园广播、艺术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读书征文比赛、书画摄影展、心理健康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进一步落实了“校风”和“教风”建设,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引导学生增强了学习知识的兴趣。
4.2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苦卓绝、辉煌历程的有力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源泉。基于此,学校积极依托现有的红色文化长廊,及时更新展板内容,结合“五四”、“一二·九”等重要历史节点,组织全体团员、学生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青年智慧、砥砺青年品格,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坚定维护和发展我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江山,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3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县文旅委的支持下,依托音乐、建筑、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打造土家米米茶习俗、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3个非遗项目,并邀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斌、黄代书、刘成柏,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方蓉成立了三个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学校组建了教职工非遗传承团队和学生非遗传承社团,形成保护和传承非遗人才梯队,完善师徒制人才发展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周到校开展“非遗”传承教学、社团活动等,定期组织研讨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编印有《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米米茶习俗》等校本教材。学校非遗传承“米米茶”被评为2023年石柱县“学习型”团队。
5.产教融合
5.1实习实训
辖区学校建有电子、汽修、计算机、服装、汽修、旅游、建筑、艺术、餐饮等9个专业实训基地和6个校外实习基地,设置工位2957个,能满足学校各专业校内实训需求。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学校高度重视与学生专业领域的对接。本学年,共计1014名学生参加岗位实习,通过岗位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学会处理各种工作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参加岗位实习期间,实习带队老师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进展。学校领导不定期深入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实习管理的严谨性和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所有实习学生(包括自主实习的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均由学校统一购买“学生实习险”,以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
2024年度,共有1003名学生参加了技能考试,871人获取证书,获证率为86.8%。共设置10个工种,分别为电工37人,汽车维修工76人,钳工59人,客房服务员53人,办公软件应用专家428人,电子商务师23人,缝纫工18人,工程测量员34人,照料老年人57人,重庆小面制作86人。通过鉴定考试不仅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典型案例5:“引证入课”,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背景目标:学校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深入推进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制度的实施。结合专业特色,与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严格遵循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考试大纲,确保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高度契合。通过此等级考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显著增强其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创新举措:将技能等级考试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实现“引证入课”,优化课程体系,将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实施模块化教学策略,将各专业技能细化为若干教学模块,例如将汽车维修工技能拆分为基础知识、发动机检修、底盘检修等模块,通过模块化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各项基础技能;推进考试系统升级换代,学校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考试系统,实现了考试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显著提升了考试效率和精准度。为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学校构建了严密的考试监督和评价体系。
成果成效:本年度,学校1003名学生参加了技能等级认定考试,871人获取证书,获证率为86.8%。共设置10个工种,分别为电工37人,汽车维修工76人,钳工59人,客房服务员53人,办公软件应用专家428人,电子商务师23人,缝纫工18人,工程测量员34人,照料老年人57人,重庆小面制作86人。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自我学习、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的持续提升,推动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其他中职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5.2校企合作
本年度,辖区学校积极与多家企业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等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局面。校企合作项目已广泛覆盖计算机、电子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
合作内容具体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与本地多家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助力企业提前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育与储备。二是企业专家深入校园。邀请众多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进校开展授课和讲座活动,内容涉及行业尖端技术、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多个层面,有效拓展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三是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全年安排400余名学生赴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满意度高达95%。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进程中,构筑了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的良性局面。一是学生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在众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二是企业对合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合作企业对学生所展现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给予了充分肯定,有高达70%的实习生得到了企业的留用意向。三是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3现代学徒制
辖区学校持续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资源配置。本年度,在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领域试点推行“双导师双循环”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确保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积极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协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组织考核评价工作,以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本年度,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质量均实现了稳步提升。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办学水平,推动现代学徒制工作迈上新的高度。
5.4集团化办学
为深化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进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忠县职教中心、丰都职教中心、石柱职教中心、梁平职教中心,共同组建了“忠丰石梁”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四校通过开展教学展示、教研交流、师生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实现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四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发展保障
6.1政策落实
6.1.1国家政策落实
一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依托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及思政工作室,全面统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组织学校领导及党员教师开展专题思政课程,确保政治方向正确无误。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中职三科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同时,其他学科亦遵循“每节课均融入思政元素”的原则,激励全体教师深入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要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有效推进学校“三全育人”改革工作,显著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成效。
二是全面贯彻执行学生资助政策。学校实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的书记负责制和逐级审核责任制,确保书记负责审核并及时上报学校所有资助信息。严格禁止虚报、错报和漏报现象。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资助信息进行核查和监控。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严格执行教育资助政策,成立资助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资助管理制度。对贫困学生的认定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对不同类型的贫困生实施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措施。确保各项资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年学生资助资金共计583.21万元。
6.1.2地方政策落实
县委、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和指导工作,积极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提升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县政府实施了总投资达4200万元的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新建了4530.78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大楼,项目总投资为2800万元。县政府根据学校实际需求,科学核定教师编制,不断拓宽学校用人自主权,通过多种渠道招聘教师,包括赴高校招聘、组织毕业生招考、聘请兼职教师等,以满足教学需求。本年度,成功引进3名教师(其中2名为高层次人才),并通过自主招聘方式,有效解决了教师数量结构不合理及技能岗位教师短缺的问题。同时为加强学校管理,本年度提拔了3名中层干部,并由政府任命了2名副校级领导,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管理力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财政投入方面,严格按照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确保按2000元/生的标准拨付生均办公经费等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6.2学校治理
辖区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党建+”全方位工作体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所有“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均提交集体研究,班子成员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表意见,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持续开展党史学习,引导全体师生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筑牢党建育人的“根”和“魂”,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推动制度落实,细化管理制度,推动制度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利用政治学习、周前会等时间,强化制度解释和制度宣传。
6.3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6.3.1接受责任督学开展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责任区及责任督学秉承经常性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校园一线,针对安全管理、校园食品安全、教研教改、五育并举、课程落实、师生减负、心理健康、思政工作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3.2成立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
教育质量保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质量管理的核心架构,组建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及中层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领导小组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全面推行精细化的质量管理,强化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各年级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等关键环节,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持续提升。
6.3.3落实教务处、工作室和任课教师的主体责任
教务处作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核心,全面承担起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的重任。依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精准监测,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教研工作室立足学科特性,严格遵循学科标准,深入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任课教师需紧密围绕学科要求及教务处、教研工作室的指导方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进度安排,通过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实施富有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精准的评价与针对性辅导。
6.4经费投入
本年度财政拨款收入8978.82万元。其中生均公用经费1000元/每生每期全部足额拨付,学费收入财政拨款按1000元/每生每期足额拨付;足额划拨中职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补助66万元,划拨“双优”学校建设资金50万元,划拨“1+X”证书资金16万元,其他事业收入234.29万元。
7.面临挑战
7.1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存在问题:各专业教师数量不平衡,由于招聘体制机制问题,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教师职称、学历及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待培育和打造。
改进措施: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创新团队。引进一定数量紧缺人才专业(学科)教师,加强教师转岗培训,调整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提升双师素质,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创建校级及以上教学创新团队。
7.2教育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存在的问题:辖区学校在教育评价领域中,评价方法略显滞后,评价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单一性,评价手段、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尚存不足,亟需进行深入修订和完善。
改进措施:一是重视教师德行的评价。将师德考核置于教师综合考核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师德档案体系。确保师德考核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日常评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以及奖惩制度的核心要素。二是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坚决摒弃“五唯”的陈旧评价模式,构建科学、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推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存在的问题:当前,校企合作的机制与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双方在合作理念上存在差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合作模式亦需创新。特别是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掌握与更新方面,仍需加快步伐,以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推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改进措施: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强有力的校企合作约束与激励机制,共同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依托1+X证书制度,与企业共同研发适合课证融通的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等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驱动力,通过多途径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目标。
1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