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潼小学校
学校全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潼小学校
学校简称:石潼小学
学校类别:公办小学
联系电话:73337879
学校具体地址:石柱县南宾街道城北路4号
学校简介: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潼小学校地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城东北路4号。2023年8月,由原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小学校(隆鑫校区)更名而来,是石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科学布局,优化县城教育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而成立的公办学校。占地面积34037.71 m²,建筑面积26214.00 m²。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学校党总支书记为市级骨干校长,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22名),49个教学班,学生2232人。石潼小学以“石微鉴远,潼向未来”为精神指引,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晶莹闪亮”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石柱教育的标杆学校。
办学特色:
六大核心优势,赋能学生成长
特色一: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管理典范
强化党建统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将党建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领域。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家校共育”的治理体系:
推行“三级议事制度”(校务委员会、教师代表大会、家长议事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透明化;
创新“家校成长共同体”模式,家长参与课程设计、校园安全巡查等,获评“重庆市家校共育示范校”。
特色二:改革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自主创设的“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生态成长”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县内外的影响非同凡响。
问题导学:根据课程内容及目标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等步骤去掌握概念规律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自主探究: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生态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教育中研究和尊重学生的天性、个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回归自然,和谐高效。
学校始终坚持聚焦课堂教学,以“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生态成长”课堂教学模式为生长点,逐步展开教研,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学能手。
特色三:劳动教育深耕,创造思维启蒙
作为全国劳动教育实践先行校,学校构建“三园四坊”劳动课程体系。
三园联动:校园“智慧农庄”(校内植物栽培实践园、北岭山生态种植园)、家园“生活技能坊”(土家美食制作)、社园“公益服务岗”(社区环境治理等);
四坊融合:手工坊(传统手工工艺,例如竹编工艺)、文创坊(西兰卡普等非遗设计)、科创坊(智能灌溉系统开发)、生态坊(无土栽培);
承担了市级重点课题《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西兰卡普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育人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中正着手开发土家文化的校本课程。
特色四:民族文化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课程体系:开设《土家摆手舞》《西兰卡普织锦》《石柱土家歌谣》等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成立“潼声合唱团”、“石潼管弦乐团”“石潼体育队”(竹铃球等);
文化空间:建设“土家民俗文化长廊”“摆手堂实践基地”。
特色五:艺体双翼并举,激扬生命活力
艺术教育:
打造“一班一品”艺术项目(书法、绘画、手工剪纸、泥塑、舞蹈等),每学期举办“石潼艺术博览会”;
体育强校: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学校开设丰富的体育活动课程,努力建设一流的体育强校。目前,已成功申报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各级足球队输送优秀足球队员。
特色六:数学文化浸润,思维素养筑基
以“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建设为契机,结合重庆市数学文化节,构建“玩数学·用数学·创数学”育人模式。
低年级:通过七巧板拼图、三国华容道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
中年级:开展“我爱讲数学”、“ 24点”比赛及“STEM数学文化”跨学科项目学习;
高年级:组建“数学创客营”,组织数学建模大赛。
办学成效(荣誉):
先后荣获“全国冰雪运动实验学校”“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重庆市基础教育(小学)校本教研示范校”“首批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石柱县课改示范校”等15余项国家、市和县级荣誉。学校先后承担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等15个国家、市和县级课题研究。教师28人次获国家、市和县级表彰;36篇课改文章在《人民教师》《重庆教育》等刊物发表,65篇论文分别获国家、市和县级奖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各项竞赛活动获国家、市和县级奖励46人次。曾被《中国德育报》和重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专题报道。原市教委主任黄政亲临学校调研,市政府参事张建亚调研学校艺术教育,县委书记张华带领四大家领导调研学校高质量发展,给予高度赞誉。
监督举报电话:023-7333601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