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党建引领聚合力 擘画“向善向美”区域教育新蓝图丨区县教委主任系列访谈

核心导读

近年来,石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持续向好,教育强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反映全市教育系统“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良好风貌,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全市基础教育大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华龙网集团联合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区县教委主任系列访谈。


本期石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阮斌文,做客华龙会客厅,深度围绕“十四五”规划、党的建设、立德树人、乡村振兴以及“双减”成果等相关话题与网友做一个分享。



关键词:发展目标

问:“十四五”对于石柱教育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对此,石柱教育制定了哪些目标与愿景?区域教育下一步发展理念、特色与重点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新时代石柱教育优化供给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十四五”对于石柱教育来说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在机遇层面,一是国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部署,为石柱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带来时代机遇。二是国家和市级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叠加,为石柱教育实现高质量高质量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三是全县以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为中心,为石柱教育明确发展定位与方向。


到2025年,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城乡统筹,乡村振兴教育均衡更加优质,进一步巩固渝东教育强县地位。


为此,下一步全县教育的发展特色与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二是持续提升教育改革开放水平,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激发各类学校办学活力。三是基本形成多元参与教育治理的共建共享新型关系,不断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支撑保障体系。



关键词:党建引领

问: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请问在党建引领上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答:我们始终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办学治校的各环节、全过程,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支部组织体系,打造中小学党建品牌。中益小学“牢记嘱托、打造幸福校园”,三河小学“传足球精神,铸精彩人生”,石柱中学“乐教尚学、书香石中”等22个党建品牌,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


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首位,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构建管党治党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根本要求。


三是加强教育领域意识形态管控。强化研判管控,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坚决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对学校的侵蚀。



关键词:立德树人

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思政教育铸魂育人?

答:我县结合教育实际,在全县积极倡导以“向善、向上、向好、向美”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善美”教育理念。它既是每个孩子的人生目标,也是每个石柱教育人的孜孜追求。”“向善”要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灯火;“向上”要秉持内心的坚强;“向好”要不断地激发前行的动力;“向美”要追求诗意的远方。石柱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善美”教育理念,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不断强化思政教育对铸魂育人的作用。


一是健全思政课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学段衔接、知行统一、目标明确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


二是推动体育美育协同发展。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程,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健全审美情趣和人才培养美育课程目标体系。


三是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化。认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学生的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加强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四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切实解决“小胖墩”“小眼镜”等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高的问题。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加强心理危机管理与干预,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关键词:优质均衡

问:围绕义务教育“公平与优质”两个关键词,石柱县如何着力实施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改革,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答:近年来,我县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扶贫成果巩固同乡村教育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贫困山区的孩子“有学上”“上得起”“上好学”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公平与优质”,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即“三合”、“三共”和“三互”3+3集团化办学模式。


“三合”即聚焦教育资源整合、办学理念融合、管理机制耦合,全面提升乡村办学治校水平。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将全县66所中小学校,按照区域相近、学段相同的原则,优化整合为13个“1+N”,即1所城镇龙头学校+N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集团,构建起“城带乡、强带弱”办学模式,形成了“集团式、一体化”发展构架。促进办学理念有机融合,管理机制有机耦合。充分发挥集团龙头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又积极支持各个学校特色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治校水平。


“三共”则是聚焦教学常规共管、教学改革共研、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在教学常规共管上下功夫,由集团龙头学校牵头,对教学常规工作以项目化、清单化、数量化的方式细化标准,明确“四统一”(即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校本培训统一)要求,组建教学常规工作联合视导组,定期开展校际间督促检查和评估指导,推动乡村薄弱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改革共研上花力气,各教育集团组建共同教研体系,成立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教研组,深化集团课改教改、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等,开展集体备课、集中研课、公开赛课、推门听课、教学反思等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共享上做文章,建立学区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提供高质量的教案、试题、优质课视频、论文等资料。同时,充分利用龙头学校语音室、录播室等设施设备,为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便利和帮助。


“三互”则着力于全面提升乡村师资建设水平,即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互补、专业能力建设互促、师德师风建设互鉴。推动城乡师资结构互补,通过互派交流、开设“双师”课堂等方式解决学科教师结构性差缺问题,同时积极招聘农村教师补充新鲜血液。推动专业能力建设互促,建立支教送教、顶岗跟岗、师徒结对等机制和优秀教师表彰激励制度,激发全县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增强本领的热情,促进城镇与乡村教师互学共进、共同发展。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互鉴,通过“集团化”办学,让城区教师切身感受到农村教师扎根山区、清贫坚守的可贵品质,互鉴互赏、见贤思齐,让“扎根山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群众脱贫贡献一份力量”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关键词:“双减”成果

问:“双减”仍然是今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双减”成果,在不断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过去一年,我们在“双减”工作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率先启动县级资金监管平台,推动线上选课、报名、缴费、销课、评价、监管、年检等工作全部纳入平台监管,资金监管经验做法在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载3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清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双减”成果。


一是提升课堂质量。回归课堂主阵地,通过开展集体备课、集中研课、推门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专递、名师、名校“三个课堂”建设,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课程设置,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持续保持课后服务满意度100%的良好态势。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向学前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延伸,实现各学段全覆盖。


三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坚决杜绝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死灰复燃,持续保持清零状态。严格审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确保规范有序。


四是加强“双减”工作督查指导。落实责任督学“月月督”,把“双减”督导作为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项督导与常规督导相结合,线下督导与线上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双减”工作组织实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配套治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督导。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十四五”期间,石柱教育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走进新时代,迈向新的征程,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布局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学校基础配置,书写“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