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公安:创新“警景融合”模式 绘就“旅游警务”新卷

刚刚过去的盛夏时节,走进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了沁人心脾的凉意和如诗如画的风景,还有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守护着南来北往游客的安全,构成了一道别致的亮丽风“警”。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和“三见警”要求,县公安局积极探索“警景融合”“战训巡”一体化旅游警务新模式,让安全与美景相伴,让服务与旅游同行,用“消暑流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避暑经济”持续升级,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公安动能”。

立体防控,织密景区“安全网”

“现在,黄水旅游条件和安全环境越来越好了,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叶、冬可戏雪,是个动以养身、静以养心、居以养气、食以养形的旅游胜地,像我们一样在这里买房旅居的游客很多,除春节回家与亲人团年外,其它日子,都在黄水长住。”“家”住黄水镇云邸小区长达14年来自上海的张先生说。

黄水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1℃,素有“天上黄水”美誉,每到夏季,游客络绎不绝。面对夏季客流高峰,县公安局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设立了安保指挥部,合理调整勤务、优化警力部署,通过“情指行”一体化机制高效运转,提高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见警率,实现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响应、精准调度,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大局平安稳定。

同时,县公安局将战训基地的轮训警力前置到景区,让训练与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深度融合,既锤炼了队伍,又充实了一线安全保障力量。还将景区工作人员、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多层次覆盖的巡防格局,让安全感充盈在景区的每个角落,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交口称赞。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护航员”

今年7月21日晚8时许,县公安局黄水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名外地游客报警,称其年过古稀的家人走失,心急如焚请求民警帮忙寻找。接警后,民警立即调取老人走失附近区域的监控视频,确定老人走失前的行进方向。该所负责人随即组织救援力量,历经48小时通宵达旦搜寻,最终成功找到走失老人,感动得老人的家人热泪盈眶。

“智慧警务”为黄水的旅游安保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通过财政专项支持,县公安局持续加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如今,近500个治安监控、100余个卡口、50余套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与整合接入的1000余路社会视频资源,共同编织成一张严密的“感知天网”,对核心景区、交通要道实现动态预警。在此基础上,还与应急部门建立起走失警情快速救援机制。今年以来,已成功帮助90余名走失老人、儿童与家人团聚。

精细管理,提升游客“满意度”

入夏以来,每当夜幕降临,在天上黄水大剧院广场,成千上万游客围着舞台,欢快地跳起土家摆手舞。凉爽的风、璀璨的灯、激情的夜,大家兴致勃勃、载歌载舞,现场秩序井然。

安全是底线,游客满意是关键。为确保整个夏季文旅活动顺利进行,县公安局联合文旅、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联动机制,对风险隐患实行从发现到整改的闭环治理。无论是大型活动的周密安保,还是针对人车混流路段采取的“水马隔离+让道于人”等柔性管控措施,都体现了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让游客玩得既开心又安心。

不仅如此,县公安局还通过搭建的在网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实时监测分析车流状况,精准捕捉车辆动态信息,为景区保畅护安工作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精准支撑,全力守护景区交通秩序与安全。

暖心服务,彰显警民“鱼水情”

“我以为被骗的钱石沉大海了,没想到你们竟能帮我追回一大半,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今年8月的一天,重庆主城游客胡女士专程前往黄水,将一面印有“反诈英雄 人民卫士”的锦旗送到派出所,对民警追回其被骗20余万元一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服务窗口前移,警民距离拉近。针对景区老年和儿童游客占比高的特点,县公安局在重要景点、网红打卡地设立便民服务点,问询导览、纠纷调处、“适老化”代办服务一应俱全。同步推出“一窗通办”“绿色通道”、上门办证等便民举措,让政务服务、民生服务触手可及,用真情服务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誉。

从人防到技防,从管理到服务,县公安局正以“警景融合”的生动实践,不断擦亮了“康养石柱”的旅游名片。在这片灵秀的山水间,藏蓝守护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共同绘就出一幅安全、有序、温馨的旅游新画卷,为点燃“夏日经济”新引擎、让“凉资源”澎湃出“热产业”增添了无限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